图书介绍

天窗设计 艺术与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天窗设计 艺术与技术
  • 童英姿,王丽方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9728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57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166页
  • 主题词:窗-建筑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天窗设计 艺术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天窗概述1

第一节 天窗的发展历史2

一、古埃及的天窗——神秘的空间氛围3

二、古希腊的天窗——雅典娜的无奈3

三、古罗马的天窗——不同凡响的万神庙4

四、拜占庭的天窗——飘浮的穹顶6

五、西欧中世纪的天窗——飞升的尖券6

六、文艺复兴时期的天窗——已日臻完善7

七、工业革命以来的天窗——自由而丰富的变化8

第二节 天窗的运用9

一、独特的导光方式9

二、内部空间的装饰重点12

三、建筑造型的外部变化12

第三节 天窗设计的要求15

一、视觉要求15

二、节能要求18

三、耐久性和维护要求19

第二章 天窗设计的开始23

第一节 天窗平面位置的选择24

一、在大进深建筑中引入光线24

二、起到指引作用或者突出精神中心25

三、界定空间,增加空间层次27

四、展现墙体特殊的造型、材质、肌理等28

第二节 建筑设计与天窗的配合31

一、利用退台式造型为各层房间争取顶部采光31

二、将小房间围绕大房间布置,间接采光32

三、利用镂空的楼板让光线到达房间深处33

四、改变走廊的位置和形式,增加两侧房间间接采光的机会35

第三节 天窗和侧窗的协调37

一、天窗和大面积的侧窗结合,形成外向型的室内空间37

二、天窗和贴近地面的侧窗结合,形成内向型的室内空间39

三、天窗和高侧窗结合,引入富有造型表现力的光线39

四、间接采光的房间的侧窗需要特殊的设计39

第三章 天窗洞口的设计41

第一节 洞口形状的选择42

一、点44

二、线45

三、面50

第二节 窗洞口尺寸的控制52

第三节 洞口形状的细部处理56

第四章 天窗剖面的设计57

第一节 窗倾角的确定58

第二节 天窗壁和天窗顶棚的剖面形式61

第三节 天窗井壁的剖面形式65

第四节 从天窗窗下沿至水平工作面的距离70

第五节 潜在的艺术表现机会71

一、展现光线进入室内的过程71

二、天窗井壁、天窗壁或隔板上的光影组合变化71

三、利用明亮的光线形成装饰风格强烈的图案或造型72

四、利用加高的天窗井壁拉大室内和外界的距离73

第六节 多层结构天窗75

第五章 天窗与屋顶结构构件的配合77

第一节 天窗洞口形状与建筑结构形式的配合78

一、充分利用现有结构的形式特点78

二、主动对现有结构形式进行改造79

第二节 天窗与屋顶结构构件的关系82

一、凸现结构的天窗82

二、结构为特殊形态的天窗服务83

三、天窗协调、明确了结构间的几何构成关系84

四、对艺术表现力的进一步发掘——以梁和天窗的结合为例86

第三节 透光材料的安装框架设计88

一、用安装框架“编织”出特殊造型的采光顶88

二、安装框架构成美丽或特殊的“线条”图案89

三、安装框架的最少化保证了建筑的纯粹性90

四、对安装框架作进一步细部处理91

第四节 采光天棚的结构设计92

一、采光天棚常见的支承结构类型92

二、采光天棚结构方案的选择92

三、支承结构的表面处理95

第六章 透光材料的选择99

第一节 透光材料的种类100

第二节 在屋顶使用玻璃的规范要求103

第三节 透光材料的选择依据104

一、可见光透射比104

二、综合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105

三、对特殊成分的吸收和反射性能109

四、透光材料的美学特性110

第七章 调节采光、隔热效果117

第一节 遮阳装置的设计118

一、遮阳百叶的使用和美学特点118

二、遮阳幕的使用和美学特点122

三、遮阳板的使用和美学特点124

四、具有特殊艺术表现力的遮阳装置127

第二节 反光装置的设计130

一、反光装置的表面处理131

二、反光装置的角度131

第三节 空间界面的设计133

一、利用空间界面的反射率,调控空间亮度133

二、利用空间界面的色彩以及交接关系,调控光影效果134

第四节 隔热层的设计136

第八章 附属设施的合理解决137

第一节 人工照明灯具的形式和位置138

一、灯具安装位置隐蔽,只见光,不见光源138

二、灯具可见,采取嵌入式或悬挂式140

三、和其他附属构件结合,形成特殊的艺术效果141

第二节 空调等服务设施的布置143

第三节 天窗的维护设施145

第四节 天窗下悬挂的艺术品146

第九章 节能方面的进一步考虑147

第一节 协助通风的设计策略148

一、将天窗设置在负压区有利于通风148

二、在低层高密度建筑群中,天窗可以同时充当捕风器148

第二节 天窗在覆土建筑中的应用150

后记151

附录152

参考文献1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