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诊断十四法 修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诊断十四法 修订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4/32274616.jpg)
- 刘强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金盾出版社
- ISBN:978750824814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15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226页
- 主题词:中医诊断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诊断十四法 修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头诊1
一、头诊的理论依据1
二、头部望诊法1
(一)望形态1
(二)望动态5
三、头部触诊法6
(一)囟门触诊法6
(二)百会穴触诊法7
第二章 面诊9
一、面诊的理论依据9
二、面部与脏腑对应分布9
(一)古代面部分属10
(二)现代面部脏腑分属11
三、面部色诊法13
(一)望色十法13
(二)面部五色主病14
四、现代面诊法16
五、现代面诊研究17
(一)面部蟹爪纹分布与疾病17
(二)望印堂诊法18
(三)面部色诊与危重病19
(四)胃胆疾病与色诊19
(五)小儿疾病与色诊20
第三章 鼻诊21
一、鼻诊的理论依据21
二、鼻部与脏腑对应分布21
三、鼻部色诊23
四、鼻部形态与疾病26
五、山根色泽、形态诊法27
(一)山根色诊主病28
(二)山根络脉形态主病28
第四章 人中诊30
一、人中诊的理论依据30
二、人中色诊30
三、人中形态与疾病32
第五章 唇诊35
一、唇诊的理论依据35
二、唇的脏腑对应分布与主病35
三、望唇色37
四、唇的形态主病40
五、唇系带诊痔疮法42
第六章 舌诊43
一、舌诊的理论依据43
二、舌体的脏腑对应分布44
三、舌的形态主病44
(一)舌形异常45
(二)舌态异常45
四、舌质主病47
五、舌苔主病48
(一)苔色异常主病48
(二)苔质异常主病50
六、舌下诊法52
(一)舌下的五脏定位52
(二)正常的舌下络脉53
(三)舌下异常的病理改变54
第七章 眼诊56
一、眼诊的理论依据56
二、彭氏眼诊法56
(一)眼球的经区划分方法57
(二)络脉形色诊法58
三、白睛诊法60
(一)白睛脏腑定位60
(二)白睛络脉识病法60
(三)白睛识病与临床63
四、黑睛诊法65
(一)虹膜的结构及功能65
(二)虹膜定位法66
(三)虹膜诊法的几种异常改变69
(四)检查方法70
第八章 耳诊71
一、耳诊的理论依据71
(一)耳与肾的关系71
(二)耳与心的关系72
(三)耳与其他脏腑的关系72
二、耳廓的形态73
(一)前外侧面73
(二)后内侧面75
三、耳廓的脏腑分属76
(一)三角窝部分(三角窝相当于盆腔)77
(二)耳甲艇部分(耳甲艇相当于腹腔)77
(三)耳轮脚周围部分(耳轮脚周围部分相当于消化系统)79
(四)耳甲腔部分(耳甲腔相当于胸腔)79
(五)轮屏切迹部分(轮屏切迹相当于脑干)80
(六)对耳屏部分(对耳屏相当于头部)80
(七)耳屏部分(耳屏相当于鼻咽部)80
(八)屏上切迹部分(屏上切迹相当于外耳)81
(九)屏间切迹部分(屏间切迹相当于内分泌)81
(十)耳垂部分(耳垂相当于颜面部)81
(十一)耳轮部分82
(十二)耳舟部分(耳舟相当于上肢)83
(十三)对耳轮上脚部分(对耳轮上脚相当于下肢)83
(十四)对耳轮下脚部分(对耳轮下脚相当于臀部)84
(十五)对耳轮部分(对耳轮相当于脊柱和躯干)84
(十六)耳廓后背部分85
四、耳穴视诊法85
(一)视诊的准备85
(二)视诊的方法86
(三)阳性反应的主要类型86
(四)阳性反应的临床意义87
(五)常见疾病耳穴视诊阳性反应举例87
(六)耳廓色泽与疾病89
五、耳穴触诊法90
(一)点压法90
(二)划压法91
六、耳穴染色法91
七、耳穴电测法91
(一)耳穴电测法基本原理91
(二)耳穴探测的注意事项92
第九章 腹诊94
一、腹诊的理论依据94
二、腹部部位划分95
三、腹部色泽、形态诊病96
(一)腹部色泽主病96
(二)腹部形态主病97
四、腹部经穴诊病98
五、腹部全息诊法100
六、常见腹证与诊法101
(一)常见的腹证101
(二)腹诊的方法107
第十章 脐诊108
一、脐诊的理论依据108
二、脐八卦诊法109
(一)脐八卦分属109
(二)脐八卦诊法111
三、脐部色诊112
四、脐形态与脐位主病113
(一)脐形态主病114
(二)脐位主病114
五、脐部动气主病115
(一)脐上动气115
(二)当脐动气115
(三)脐下动气116
第十一章 背俞穴诊117
一、背俞穴诊的理论依据117
二、背部俞穴的分布118
三、背部俞穴诊查方法119
四、俞穴诊断与主病121
(一)望诊121
(二)触诊122
附:124
(一)华佗夹脊穴诊断颈椎病124
(二)天突穴触诊判断妊娠125
第十二章 手诊126
一、手诊的理论依据126
二、手型与疾病127
(一)原始型127
(二)四方型128
(三)胖嫩型129
(四)汤匙型129
(五)竹节型130
(六)圆锥型131
(七)柔弱型132
(八)混合型133
(九)乌骨型134
(十)变异型134
三、手指形态与疾病136
(一)指的形态变化与疾病136
(二)五指形态与脏腑盛衰138
四、望掌色与疾病141
(一)青色141
(二)赤色142
(三)黄色143
(四)白色143
(五)黑色144
五、望手丘与疾病144
(一)大鱼际丘144
(二)小鱼际丘146
(三)食指根丘147
(四)中指根丘147
(五)无名指根丘147
(六)小指根丘147
六、掌纹诊病148
(一)掌纹的观察148
(二)常见掌纹与疾病150
(三)常见异常纹的病理反映166
七、第二掌骨侧速诊法169
(一)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分布169
(二)第二掌骨侧测试法170
(三)测试结果与疾病判断172
第十三章 指甲诊173
一、指甲诊的理论依据173
二、李氏指甲诊法174
(一)十指的脏腑对应分属175
(二)正常人指甲形态与体质关系177
(三)指甲形态与疾病关系180
三、王氏指甲诊法186
(一)指甲与生物全息186
(二)指甲的脏器对应划分及主病187
(三)指甲常见的气血符号190
(四)指甲诊察方法192
四、指甲形态与疾病193
第十四章 足诊200
一、足诊的理论依据200
二、足反射诊法201
(一)足反射区定位202
(二)足反射区诊察方法209
三、足形态望诊214
(一)足部望诊方法214
(二)足形态异常与疾病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