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趣味饮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趣味饮食
  • 金跃军,才永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京华出版社
  • ISBN:780251070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00页
  • 文件大小:94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饮食-文化-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趣味饮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开篇定论——启人心眼的酸甜苦辣3

茹毛饮血的原始饮食3

构木为巢的有巢氏4

流传最广的燧人氏造火4

食俗礼仪——约定俗成的趣味饮食6

原始饮食风俗——平均分食6

兵戈食话——名役名品的机缘碰撞7

原始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方式——狩猎7

名家食味——增光添色的名士品鉴9

伏羲、神农对饮食方面的贡献9

发明蒸谷为饭的黄帝10

名品由来——口耳相传的智慧典藏12

学会了烤肉的原始人12

荆南名肴湘妃糕的传说13

由圣德“变化”而来的临武鸭13

美器食谈——相得益彰的饮食器具14

从石烹到陶烹的原始饮食法14

中国先民发明的蒸食法15

宜作水器和食器的史前彩陶18

开篇定论——启人心眼的酸甜苦辣23

列鼎而食的周人23

食俗礼仪——约定俗成的趣味饮食25

细说古代的分餐制25

先秦时的宴饮乐舞26

周代时形成的饮食礼俗28

端午节食俗的来历32

兵戈食话——名役名品的机缘碰撞33

因一碗羊羹而完败的宋国33

名家食味——增光添色的名士品鉴34

孔子对饮食的态度34

墨家和道家对饮食的态度35

盛宴美食——令人垂涎的美味世界36

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宴饮活动——乡饮酒36

有“天下第一家”之称的孔府宴37

名品由来——口耳相传的智慧典藏39

有心造酒始造醋的帝杼39

史上最早的一组名食——周“八珍”40

名馔“西施舌”的由来42

河南名肴——杞忧烘皮肘的典故43

厨家风范——留名千古的饮食权威43

将饮食和政治完美结合起来的伊尹43

杀子献烹却又被后世普赞厨艺的易牙45

美器食谈——相得益彰的饮食器具46

商周饮食器具的代表——青铜器46

开篇定论——启人心眼的酸甜苦辣51

秦汉时帝王诸侯们的不死梦想51

臑鳖脍鲤的汉代饮食生活52

食俗礼仪——约定俗成的趣味饮食54

两汉时期相得益彰的宴饮乐舞54

上元节吃元宵食俗的由来56

饮酒食糕庆重阳——重阳节食俗57

最早的酒令游戏——射覆58

兵戈食话——名役名品的机缘碰撞61

官渡之战中因狡辩而产生的“老烧齐头”61

赤壁之战前夜诞生的“逍遥鸡”62

名家食味——增光添色的名士品鉴63

帝王中的饮食家——汉高祖刘邦63

名品由来——口耳相传的智慧典藏64

文王除蛟龙创制岐山臊子面64

歪打正着烧出的“斩鱼丸”65

为取悦秦始皇而烹制出的瓦罐鸡66

张骞从西域引进的异国珍物67

大致可信的淮南王刘安始制豆腐69

陷项羽于不义而失败的“烙馍”计70

“霸王别姬”说名馔72

汉代名肴“五侯鲭”73

救了汉光武帝刘秀的“试量狗肉”74

刘秀逃亡走马吃勺子馍75

厨家风范——留名千古的饮食权威76

开辟饮食另一片天地的“主中馈”76

美器食谈——相得益彰的饮食器具77

秦汉之际的主要饮食器具——溢彩流光的漆器77

开篇定论——启人心眼的酸甜苦辣81

堪比万代的魏晋南北朝的奢侈食风81

今人难以想象的南北朝时的俭素83

食俗礼仪——约定俗成的趣味饮食84

中国烹调史上的重大发明——“炒”8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宴饮乐舞86

兵戈食话——名役名品的机缘碰撞87

京口之战送出来的“荷叶包饭”87

名家食味——增光添色的名士品鉴89

倡导佛教徒吃素的梁武帝89

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美食家89

盛宴美食——令人垂涎的美味世界91

东晋文人骚客的雅士之宴——文会宴91

名品由来——口耳相传的智慧典藏93

荆州传统名肴“龙凤配”的由来93

孔明题字“翠屏腊肉”94

莼羹、鲈脍与张翰的“莼鲈之思”94

谢玄远寄爱妻的佳肴——鱼鲊95

南北朝时更加完善的“炮豚”——炙豚96

陈后主与“一条龙”包子的轶事97

被北魏太武帝称誉的“寒门造福”98

厨家风范——留名千古的饮食权威100

晋爵将军的业余厨师毛修之100

专业厨师中的佼佼者——孙廉与侯刚100

御厨也不能与之相比的烹饪高手——虞惊101

开篇定论——启人心眼的酸甜苦辣105

残羹剩饭值万钱105

过于丰盛的宰臣的午餐106

食俗礼仪——约定俗成的趣味饮食106

唐代自上而下都喜爱的宴饮乐舞106

盛行不衰的藏钩游戏109

深受唐人各阶层人士喜爱的酒令——划拳111

唐代时开始流行的“乞巧节”与乞巧果子113

名家食味——增光添色的名士品鉴115

李白诗酒“翰林鸡”115

杜甫亲烹五柳鱼116

陆龟蒙创制“甫里鸭羹”117

白居易寄炉烤胡麻饼118

盛宴美食——令人垂涎的美味世界119

只推行了几十年的中和节宜春宴119

历史罕见而又盛况空前的曲江游宴120

富贵人家女眷们的“探春宴”和“裙幄宴”123

具有独特韵味的船宴124

唐代最具有标志性的宴饮活动——烧尾宴126

更多注重文化氛围的庭宴和园宴128

明哲保身之宴——韩熙载的夜宴129

名品由来——口耳相传的智慧典藏131

被誉为“洛阳三绝”之一的洛阳“水席”131

葡萄美酒烹出的“贵妃鸡”133

因缘际会而被载入史册的醋芹134

张易之发明的炙鹅鸭135

根据石烹法演化而来的石鏊饼135

唐代夏季供奉食品——槐叶冷淘136

饮食史上可圈可点的“应山滑肉”祭詹王137

吃了神志更加清爽的醉蟹——镂金龙凤蟹139

制作方法异常奇特的“浑羊殁忽”140

最纯正的大象本肉——“象鼻炙”140

唐高宗御口亲封的“雪夜桃花”141

隋炀帝杨广赐名的“金齑玉脍”142

和白居易渊源极深的香山蜜饼143

后世奶油饴糖制品的滥觞——“李环饧”144

穆质值馔时无心插柳烹成的“熊白啖”145

厨家风范——留名千古的饮食权威146

刀功出神入化的段硕146

古代厨师中的女杰——膳祖147

美器食谈——相得益彰的饮食器具148

唐时工艺水平高超的金银饮食器具148

流芳百世的唐三彩和专为贵族所用的秘色瓷149

开篇定论——启人心眼的酸甜苦辣153

空前繁华的东京汴梁不夜城153

南都临安的饮食风情154

元代时的饮食特点——回汉交融155

食俗礼仪——约定俗成的趣味饮食157

宋代人的饮食习惯157

宋代时的宴饮乐舞157

元代时的宫廷宴饮乐舞159

宋代时女真族的饮食习俗161

元代时蒙古族的饮食习俗162

元代时回族的饮食习俗164

兵戈食话——名役名品的机缘碰撞166

寿州之战中以“大救驾”闻名的名小吃166

康山大战中朱元璋盛赞出的“流浪鸡”167

名家食味——增光添色的名士品鉴168

名副其实的北宋美食鉴赏家苏东坡168

不可多得的南宋美食家陆游170

盛宴美食——令人垂涎的美味世界172

邀请一两个好友的苏轼船宴172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夺权之宴172

宋代的赐宴——琼林宴174

成吉思汗的斡难河畔崛起之宴175

名品由来——口耳相传的智慧典藏176

因赵匡胤重赏而名扬千古的羊肉泡馍176

书画家米芾“满载而归”戏贪官177

文天祥下厨烹制“文山肉丁”179

南宋时的火锅涮肉——拨霞供180

赵构品尝后闻名的“宋嫂鱼羹”181

唐琬智烹“三不粘”182

憎恨奸臣秦桧而炸出的“油条”183

抗金名将宗泽始创金华火腿184

陈友谅夫人犒劳将士的“沔阳三蒸”185

厨家风范——留名千古的饮食权威186

起始于宋代的职业烹饪女性——厨娘186

宋代的烹饪行家姜特立189

美器食谈——相得益彰的饮食器具189

宋代陶瓷的五大名窑189

享誉世界的景德镇青花瓷器192

开篇定论——启人心眼的酸甜苦辣195

明代皇室和一般百姓的饮食情况对比195

奢侈浪费的清代皇帝、嫔妃膳桌上的菜肴196

规模空前绝后的清代御膳房198

食俗礼仪——约定俗成的趣味饮食199

受元杂剧影响很大的明代宫廷宴饮乐舞199

最明显的歌功颂德、炫耀国力的清代宴饮乐舞200

清代宫廷菜肴的四大特点202

不咸不淡、没有滋味的清代皇帝的饭菜204

名家食味——增光添色的名士品鉴205

明末清初的美食家张岱205

李渔的饮食观和他宴客的美食207

博学多才的美食家纪晓岚209

袁枚对饮食文化的研究和他的《随园食单》210

盛宴美食——令人垂涎的美味世界214

清代时风气更盛的船宴214

明清时豪饮和欣赏冰雪世界奇观兼得的冰宴215

号称中国古典宴席之冠的满汉全席216

名品由来——口耳相传的智慧典藏219

努尔哈赤急中生智烧出“黄金肉”219

摹拟百鸟放生情景的宫廷名肴——“百鸟朝凤”220

乾隆遇雨题字的“皇饭儿”和鱼头豆腐222

乾隆下苏州执意吃出来的“松鼠鳜鱼”223

大受乾隆赞赏的“天下第一菜”——虾仁锅巴224

乾隆御评后身价倍增的“五丁包子”225

乾隆皇帝御赐匾额“都一处”226

慈禧太后御厨擅长的“八宝饭”227

出自太子少保丁宝桢府中的“宫保鸡丁”228

慈禧太后赐封的名菜“金丝韭黄”229

食界声名显赫,被奉为经典的谭家菜230

厨家风范——留名千古的饮食权威233

明清时期灿若星辰的众多名厨233

美器食谈——相得益彰的饮食器具234

明代时特别盛行的青花瓷和釉里红234

极为名贵的清代宫廷御用瓷器——珐琅瓷236

开篇定论——启人心眼的酸甜苦辣241

中华民国时期令人“回味”的饮食文化241

建国后更加繁荣发展的饮食文化244

食俗礼仪——约定俗成的趣味饮食247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壮族的饮食风俗247

兴起于白山黑水的满族的饮食风俗249

生活在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族的饮食风俗250

有“马背民族”称号的蒙古族的饮食风俗252

居住在“世界屋脊”上的藏族的饮食风俗255

钟情酸食的苗族人的饮食风俗256

擅长制作泡菜的朝鲜族的饮食风俗258

名家食味——增光添色的名士品鉴259

以艺术为第一的梅兰芳的饮食情缘259

马叙伦与马先生汤的轶事261

饮食之道与常人反其道而行的郑逸梅262

喜食闽菜的大文豪郁达夫264

京剧马派创始人马连良与美食的渊源265

三毛挥之不去的故乡美食情结266

盛宴美食——令人垂涎的美味世界267

“避暑山庄”——承德的八仙宴267

能给人以艺术享受的长白山珍宴268

名品由来——口耳相传的智慧典藏269

独树一帜的成都风味小吃269

北京门框胡同特有的“三绝”饮食270

在庙会中发展起来的上海城隍庙著名小吃271

遍布各地、不一而足的中国清真名菜272

20世纪30年代盛行天津的成套饭菜——“八大碗”274

可称得上“天下一绝”的云南鹤庆吹肝274

由“废料”变名肴的四川菜品夫妻肺片276

上海为数不多的经典小吃之一小笼包277

来源于趣闻的不要命的“鬼城”抄手278

驰名中外的上等鱼品武昌鱼279

豫菜中的绝中之绝——“套四宝”280

制作相当考究的桂发祥什锦麻花281

河北保定老字号名吃——白运章包子282

西北地区广受欢迎的著名小吃——西安肉夹馍283

既好看又好吃的长沙姊妹团子284

为方便路人歇脚而出名的哈尔滨得莫利炖鱼285

社会影响巨大且名扬东南亚的阿一鲍鱼286

厨家风范——留名千古的饮食权威287

精于饮食之道的谭廷闿及其造就的谭厨们287

享有“西秦第一美味”之称的陕西名厨李芹溪289

善于继承和发展的川厨的佼佼者们290

令人叹为观止的正统鲁菜大师傅的技艺293

受康乾屡下江南影响而自成体系的苏菜名厨294

中国四大名菜之一的粤菜的众多名厨们296

浙菜厨师大家中可称道的余迎祥和蒋水根298

美器食谈——相得益彰的饮食器具299

现代社会常用的饮食器具与食物的搭配讲究2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