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文:回望与沉思 走近大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文:回望与沉思 走近大师
  • 潘新和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721105525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汉语-教育家-人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语文:回望与沉思 走近大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全中国孩子、语文教师的良师益友,一位纯粹的知识分子,中国语文教育史无法绕过的精神存在。为现代语文教育奠定了平民化方向,并为此践履毕生。3

实用主义教育家的大悲悯,平民教育理想:“应付生活论”和“工具论”。前者为本体论,后者为功能论、教学论。“应付生活论”和“应需论”,是20世纪语文教育的元理念。9

针对“重写”倾向,提出阅读是写作的“根”,是“基础”,认为阅读还是一种独立的能力与目的,确立了“阅读本位”指导思想,形成了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读”、“精读”传统。21

为文学教育提供鉴赏理论和方法——意义:观;态度:玩;本体:我;预备:知识、语感;途径:词句的字面和背面;凭借:生活、经验、想象、语文素养;参考:他人的评论。30

精心结撰了20多套教材,周到和精致,达到了时代的极致。和夏丐尊合编的《国文百八课》,精湛的教材理念,精彩的“文话”和“文选”,令现今编写者徒叹奈何。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的教材远不如前期。45

继承了中国和西方教育文化的精髓,倡导学生本位、以“求诚”为核心、引导学生“自悟”和“自求”,试图建立良好的认知、人文背景。由于外部干扰,这些教育诉求尽为泡影。53

主张听、说、读、写并重;培养形式感、文体感、语感;写作应以写生为主,以临摹为辅;先求它“通”,又望它“好”等。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滔滔宏论尽付东流。61

实现了语文教育从古典向现代、贵族向平民、文言向白话、为功名向为实用的转型,建立了现代语文教育生活、阅读本位范式。时至今日,也逐渐暴露出了时代和认知局限。70

结语:一个平民教育家为“为人生”的梦想竭尽全力:“工具论”未成为现实,“立诚论”终归破灭。语文教育理想终成南柯一梦,这是一个精神苦旅。但历史会记住这位语文英雄。立足于表现与存在的“言语生命论”,将是e时代的梦想,我们也会成为“稻草人”吗?语文新时代的揭幕者:语文教学新潮的弄潮儿——走近黎锦熙82

导言:现代语文教育的揭幕者,帅才兼实干家。以语言学家的身份研究语文教育,语文教育观引领时代新潮。是现代语文教育前期用力最专、著书最多、活动范围最大、影响人比较多、工作比较持续、成绩最卓越的领军人物。93

划时代成就:打出“言文一致,国语统一”的旗号,撰就《新著国语文法》、《新著国语教学法》、《国语运动史纲》等,为现代国语教学立法张目。所拟“国语教学之目的”,鞭辟入里、历久弥新,比今天新课标“三维目标”更加深刻。96

引领时代“新潮”,推崇“设计教学法”,注重生活化、生成性、表现性,全方位达成国语教学目的。体现了师生、生生合作,自主开发教学资源,实施校本课程,打破学科界限等先进的教育理念。104

教材和读法,“形式”、“实质”并重,重视文学教育。以“自动主义”为理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联络互动的教学法,听、说、读、写打成一片。超前的、活泼的教育思想方法足可睥睨教坛。114

不断提出教法“改革案”。首创“话法教学新案”,认为话法比读法重要;“作文教学改革案”,确立了写作重于讲读、日札优于作文等原则,开重表现、重写作之先河,堪称语文教改急先锋。126

倡用注音字母,首创国语文法。确定“现代实用”方针,主张“句本位”,倡导“图解法”,在缀法、读法中大力推广、贯彻,推动了教学科学化,但也造成了语法教学的泛滥。135

结语:一个语文教育史上功成身退的传奇人物。他的开创性、学理性的贡献无与伦比。他是一位帅才、“语文先锋”,集战略家眼光和实践家才气于一身。然而,只因没有“逞才”的气候,否则,我国的语文教育也许将是另一番面貌。148

导言:20世纪60年代,代表了语文学者的良知,填补了语文教育史研究的空白,80年代后引领语文教育的主流,在语文教育的科学化、语言学的实用化方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55

开中国语文教育史研究之先河。对传统语文教育作出了第一手的梳理,以教材研究为本,精辟地归结出了一系列的规律、方法和问题,给当代语文教育以借鉴,也奠定了自己崇高的学术地位。160

语文教育“统筹规划”——幼教:语言训练;小学:读写训练、识字、写字三条线分进合击;初中、高中:增设文学课,按照知识与实践的合理关系组织语文课。由此可看出他的继承传统的教学观。178

重视文学教育发展智力的功能,批评将文学教育等同于“读写训练”和“不能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的观点,不讳言现实的矛盾与困惑,主张编两种读本,要读诗。186

指出传统语文教育“重文轻语”倾向,认为口语反映人的素质,倡导口语教学,书面语、口语协调发展,但陷入“推普”误区,口语教学和研究尚未得到重视。194

一直探索语文知识和技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反对排斤语文知识,倡导加紧研究有关说话、读书、写文章的科学的知识系统。由于没能走出语言学怪圈,所以未能建起科学的语文学。199

主持制订《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和《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语法教学、语文教学长期成效不彰,陷入了语言学困境和语法学难题之中。语言学给他带来最大的荣耀,也是他的滑铁卢。205

结语:他的“入行”和成就,时代成全了他的声名。他是一个忠厚朴实的学者,他达到了那个时代的高度,然而,作为语文界的统帅,他缺少大气,繁重的事务消蚀了他的才气。他独自支撑着语文教育,勉力承担一切,终被时势和自己所累。222

导言:我国现代最杰出的语文教育理论家。从未当过语文教师,没有写过语文教育学著作,他对语文教育理论的贡献,比起同时代语文教育家的总和还要多。他的学海无涯、曲径通幽的治学观,发人深省。他的研究方法代表着语文学研究的方向。233

开创了美感和美感教育理论,美育是为了“尽性”、“脱俗”与实现完美人生,是超越利害、培养“无所为而为”的心性。为文学审美教育开辟了通道,确立了价值,也为语文、文学教育打下了基础。239

文学是人格的流露。使文学教育回归到普遍的人格修养和趣味上。“趣味”是其核心概念。反对低级趣味,培养高尚纯正的趣味,主要途径是读诗,是“佳妙”的领悟。有所付与才有所得。实践上兼顾写实与想象。254

写作教育的核心是“真诚”,揭示了“四境”发展观、“四体”学习观、“四视”读者观,主张以日记为训练方式,注重模仿佳作,强调材料的选择,力倡克服心理的懒怠,以“苦思”解蔽。273

阅读教育倡导“本行之外下工夫”,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先博学而后守约。在具体读法上,强调要读得精,读得集中;有中心,可以维持兴趣与注意。289

慎重讨论了思想、语文的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分先后、内外,寻思即寻言,文字含糊,即思想未透彻,情感未凝练。继而论及文、白,雅、俗,说、写,情、辞等一系列问题。296

结语:一个在现代语文教育中超然于语言学者之上的人文学者。他最懂得文学、写作、阅读,且深谙教育之道,他的语文学观堪称一流。他的语文学理论的非主流和边缘化,是一个不该发生的历史误会。308

附录语文学科呼唤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世纪反思131

跋33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