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上海越剧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卢时俊,高义龙主编;《上海文化艺术志》编纂委员会,《上海越剧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7104008802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469页
- 主题词:越剧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上海越剧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袁雪芬1
凡例1
综述1
大事记6
第一章 团体机构69
第一节 班社剧团69
袁生莫戏班71
梅朵阿顺班71
庆升社72
鸿福堂72
鸿禧堂72
鸿庆堂72
越升舞台72
四季春班73
东安剧社73
第一舞台74
越吟舞台74
水云剧团74
越华剧团75
标准剧团75
天星剧团75
丹桂剧团75
全香剧团76
雪声剧团76
红星剧团77
天红剧团77
芳华剧团77
东山越艺社78
少壮剧团79
云华剧团79
玉兰剧团80
春光越剧团80
复兴越剧团81
新新越剧团81
合作越剧团82
华东越剧实验剧团82
合众越剧团83
天鹅越艺社83
振奋越剧团84
飞鸣越剧团84
上海越剧院85
上海市青年越剧团86
奉贤县越剧团87
川沙县越剧团87
松江县越剧团87
南汇县越剧团87
崇明县越剧团87
虹口越剧团88
卢湾越剧团88
静安越剧团89
第二节 教育机构89
一、科班、艺训班90
联升舞台90
春风舞台90
中兴舞台91
鸿兴舞台91
四季班91
陶叶剧团92
少少剧团92
忠孝班93
玉字班93
金龙女子越剧团93
青年越艺社93
出新越艺社94
群立越艺社94
二、戏校、学馆94
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94
上海越剧院学馆95
静安区戏曲学校越剧班96
南市区戏曲学校越剧班96
虹口区专业剧团学馆96
上海越剧院舞台美术班97
第三节 社团组织97
越剧职业工会97
上海市越剧工会98
上海市越剧爱好者协会98
上海越剧联谊会98
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99
上海越剧院三团之友联谊会99
附:1956年春(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期间)上海市越剧团体一览表(1~4)100
第二章 剧目104
第一节 传统戏与古代剧105
二堂放子105
十一郎106
三看御妹106
山河恋107
女皇与公主108
飞来姻缘108
马寡妇开店109
王子复仇记109
王老虎抢亲110
天方夜谭110
文姬归汉110
仁义缘111
风月秦淮111
孔雀东南飞112
双金花113
双狮图113
玉堂春113
玉鹅恋114
玉蜻蜓114
玉簪记115
打金枝116
龙凤花烛116
北地王117
叶香盗印117
白蛇传118
汉文皇后119
西园记119
西施归越120
西厢记120
光绪皇帝121
则天皇帝122
血手印122
血染深宫123
问君能有几多愁123
红楼梦124
花木兰125
花中君子125
杏花村126
李娃传126
李翠英127
何文秀127
沙漠王子128
沉香扇129
沈园绝唱129
张羽煮海130
卖油郎130
雨夜惊梦130
明月重圆夜131
金山战鼓131
泪洒相思地131
屈原132
孟丽君133
春草133
春香传134
珊瑚引134
珍珠塔135
相思树136
是我错136
秋瑾136
香妃137
信陵公子137
追鱼138
送花楼会138
恒娘139
莲花女139
真假驸马140
借红灯141
狸猫换太子141
凄凉辽宫月142
唐伯虎142
第十二夜143
盘夫索夫143
盘妻索妻144
彩楼记145
梁山伯与祝英台145
情探147
情天恨147
琵琶记148
葛嫩娘148
智审泥神148
貂蝉149
游龙飞凤149
瑞云150
魂断铜雀台150
赖婚记151
窦娥冤151
碧玉簪152
辕门斩女153
箍桶记153
第二节 时装戏与现代剧154
一缕麻154
三月春潮155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155
千军万马156
父子争先156
火椰村157
生死情157
瓜园曲158
她上了圈套158
红色医生158
红花村159
技术员来了159
迎新曲160
忠魂曲160
春风送暖161
相思曲161
柳金妹翻身162
秋海棠162
家162
浪荡子163
祥林嫂164
教师日记165
蒋老五殉情记165
啼笑因缘166
黑暗家庭166
鲁迅在广州167
雷雨167
黛诺168
第三章 表演169
第一节 沿革169
第二节 角色行当170
第三节 程式和基本功172
第四节 特点173
表演选例176
一、《梁山伯与祝英台·回十八》176
二、《西厢记·闹简》片断177
三、《红楼梦·金玉良缘》178
四、《红楼梦·黛玉葬花》179
五、《祥林嫂》第八场“失子丧夫”片断180
六、《盘妻索妻·赏月》181
七、《血手印·法场祭夫》182
八、《情探·阳告》183
九、《貂蝉·拜月》184
十、《打金枝·哭宫》中最后一节戏185
十一、《北地王·哭祖庙》186
十二、《鲁迅在广州》“重逢”片断188
附:越剧传统赋子选例190
第四章 导演193
第一节 沿革193
第二节 技导的设置与职能198
第三节 作业程序与方法199
导演选例201
一、《祥林嫂·问苍天》201
二、《红楼梦·焚稿》202
三、《魂断铜雀台·两地相思》203
四、《魂断铜雀台·七步诗》203
五、《孟丽君》的谢幕处理204
第五章 音乐206
第一节 沿革206
一、南调北调(含正调)时期206
二、四工调时期212
三、尺调时期214
四、1949年后的发展222
第二节 乐队体制226
第三节 音韵228
附表1:越剧语音韵母表229
附表2:越剧语音声母表230
附表3:越剧语音声调表231
附表4:越剧唱词韵辙十三部韵目231
附表5:越剧语音声韵配合总表(1~3)232
第六章 舞台美术235
第一节 沿革235
第二节 布景样式238
第三节 道具239
第四节 服装240
一、越剧各个时期服装的样式和特色240
二、古装衣、越剧蟒、越剧靠、越剧裙、越剧云肩、越剧褶子与帔242
三、越剧的盔帽和靴鞋243
第五节 化装245
一、越剧各个时期化装的形式与特点245
二、发式与头饰246
三、髯口的种类与发展248
四、造型的性格化与特型化249
第六节 灯光249
一、越剧灯光的发展249
二、灯光的技术革新与创造251
三、灯光人才的培养252
舞台灯光选例252
一、《红楼梦·黛玉焚稿》252
二、《红楼梦·金玉良缘》253
第七节 效果扩音字幕253
效果253
扩音254
字幕254
第七章 演出255
第一节 演出场所概述255
第二节 各种类型的演出256
第三节 演出宣传与观众组织257
票务257
报纸广告257
海报257
说明书257
电台广播258
附:上海越剧演出场所一览表(1~11)259
附:上海越剧团体出国及赴港、澳、台地区演出一览表(1~6)270
附:上海越剧艺术电影一览表276
附:上海越剧电视片一览表(1~3)277
第八章 报刊专著280
第一节 报刊280
越讴280
绍兴戏报280
越剧日报280
上海越剧报280
越剧报281
第二节 专著281
绍兴戏考281
越剧281
越剧曲调281
导演《梁山伯与祝英台》随笔282
传统剧目汇编(越剧)282
越剧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舞台服装设计282
越剧唱法研究282
越剧精华283
越剧丛刊283
越剧唱段选283
越剧艺术家回忆录283
越剧小戏考283
越剧“十姐妹”唱腔集锦283
范瑞娟唱腔选集284
艺术研究资料第6辑284
袁雪芬的艺术道路284
袁雪芬284
尹桂芳唱腔选集284
袁雪芬唱腔选集284
说戏论艺285
越剧依字行腔规律初探285
坎坷前面是美景285
十八位著名越剧演员唱腔选285
范瑞娟表演艺术285
越剧音韵285
傅全香唱腔选集286
张云霞表演艺术286
越剧史话286
徐玉兰唱腔集成286
戚雅仙表演艺术286
越剧之星——钱惠丽287
毋忘曲287
中国戏曲精编·越剧卷287
重新走向辉煌——越剧改革五十周年论文集287
徐玉兰传287
一代风流尹桂芳287
赵志刚唱腔集288
第三节 专刊专集288
姚水娟专集288
雪声纪念刊288
芳华剧刊——尹桂芳专集289
兰韵集289
上海越剧院建院三十周年画册289
合作静安四十年289
上海越剧改革五十年特刊290
附:建国前有关越剧报刊一览表291
附:建国前越剧报刊一览表(1~2)292
附:建国前越剧专刊一览表294
第九章 行话习俗295
第一节 谚语口诀295
第二节 行话与专称295
四柱头295
六柱头295
肩与牌295
并头肩296
畚斗与百搭296
派场师傅(箍桶师傅)296
马来、弯来296
跳槽296
敲壳子296
娘296
敲场头297
第二传统297
班长制297
老板制298
姐妹班298
长脚298
路头戏298
春色299
吃螺蛳299
京敲、绍敲299
赋子299
肉子299
封箱、歇夏299
过房娘299
剧务部300
第三节 习俗300
拔台基300
坐衣箱301
化装301
祭台301
忌讳302
第十章 轶闻303
鲁迅名著首次搬上越剧舞台303
“十姐妹”联合义演303
“三角牌”观众304
吴琛调动“飞行堡垒”内幕304
袁雪芬拒绝为宋美龄唱堂会305
汤小姐抗命汤司令305
一次不寻常的话剧演出305
毛主席四看越剧306
《梁山伯与祝英台》饮誉日内瓦307
范瑞娟相会卓别林308
向中国越剧艺术“投降”309
越剧最早使用无线话筒309
第十一章 专记311
一、中共地下党组织在上海越剧界的活动311
二、上海业余越剧活动315
三、越剧男女合演与男女混演320
四、玉兰剧团参军记324
第十二章 人物传328
金荣水328
胡知非328
裘光贤329
马潮水329
马阿顺330
卫梅朵330
童正初331
李桂芳331
闻钟332
樊迪民332
张云标332
王永春333
支维永334
费翠棠334
白玉梅334
竹芳森335
邢雪琴335
刘松年336
刘涛336
吕仲336
刘香贤337
陶贤337
郑传鉴338
施银花338
赵瑞花339
吴琛340
屠杏花340
方传芸341
张坚安342
冯允庄342
朱一秋343
伊兵343
许菊香344
姚水娟344
顾水深345
竺素娥346
姚月明346
贾灵凤347
黄子曦347
张祥元348
黄沙348
冯九经349
钱妙花349
于吟350
浦菊初351
筱丹桂351
马樟花352
尹树春352
南薇353
陈金莲354
钟泯355
朱铿355
支兰芳356
魏兰芳356
竺水招357
徐慧琴357
幸熙358
马良忠358
潘笑笑359
李子川359
金月华360
丁赛君360
陈曼361
陆根棣362
张春帆362
附录一:人名录363
周宝财363
王杏花363
李艳芳364
吴报章365
钱英郁365
刘如曾366
仲美366
魏小云367
金琴生367
尹桂芳368
邢月芳369
庄志369
商芳臣370
薛岩370
周宝奎371
石景山371
陈疏莲372
刘厚生372
苏石风373
邢竹琴373
小白玉梅374
李卓云375
魏梅照375
胡章灿376
徐玉兰376
成容377
蓝流377
韩义378
袁雪芬379
金艳芳380
肖章381
胡寿华381
张桂凤382
陈鹏383
罗梅影383
竺菊香384
项彩莲384
傅全香385
徐进386
范瑞娟387
金风388
徐天红388
吴小楼389
张云霞390
张小巧390
王文娟391
红枫392
陆锦花392
陈捷393
毕春芳393
戚雅仙393
夏法明394
顾大良395
陈少春395
金采风396
明道宣397
项管森397
顾振遐398
陈利华398
傅骏399
连波399
吕瑞英400
贺孝忠400
胡越401
吴兆芬402
张国华402
薛允璜403
史济华403
刘觉404
杨楚之404
朱柳庄405
孙志贤405
附录二:参加会演、戏剧节、大奖赛获奖情况406
一、会演与戏剧节406
二、青年会演410
三、各种大奖赛411
四、其他奖项417
后记&卢时俊 高义龙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