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军事通信 信息化战争的神经系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军事通信 信息化战争的神经系统](https://www.shukui.net/cover/5/32263666.jpg)
- 张冬辰,周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805536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02页
- 文件大小:248MB
- 文件页数:633页
- 主题词:军事通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军事通信 信息化战争的神经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军事通信的地位与作用1
1.2 军事通信的发展历史3
1.2.1 通信技术发展概况3
1.2.2 军事通信装备发展概况4
1.3 军事通信的分类5
1.3.1 按通信手段分类5
1.3.2 按通信任务分类6
1.3.3 按通信保障的范围分类7
1.4 军事通信的现状与发展前景8
1.4.1 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军事通信的需求8
1.4.2 主要国家军事通信现状9
1.4.3 一体化通信网络11
1.4.4 典型的一体化通信系统12
1.5 本书的主要内容15
第2章 军事通信基础26
2.1 军事通信的基本业务27
2.1.1 话音通信及话音压缩编码27
2.1.2 图像通信及图像压缩编码30
2.1.3 视频通信及视频信号压缩31
2.1.4 数据通信及数据压缩编码33
2.2 基本的无线传输方式及信道特性35
2.2.1 信号在无线传输中受到的损害35
2.2.2 极长波、长波信道及信道适应技术38
2.2.3 短波信道及信道适应技术39
2.2.4 超短波信道及信道适应技术41
2.2.5 视距微波信道及信道适应技术44
2.2.6 散射信道及信道适应技术45
2.2.7 卫星信道及信道适应技术46
2.3 编码和调制48
2.3.1 信道编码和解码48
2.3.2 调制与解调50
2.3.3 编码与调制相结合的新技术52
2.4 复接与寻址52
2.4.1 复接52
2.4.2 寻址60
2.5 数字信号传输损伤及其影响63
2.5.1 数字传输损伤概述63
2.5.2 误码损伤及其对业务的影响64
2.5.3 时延损伤及其对业务的影响66
2.5.4 抖动损伤及其对业务的影响67
2.5.5 漂移损伤及其对业务的影响68
2.5.6 滑动损伤及其对业务的影响69
参考文献70
第3章 军事通信的抗干扰技术71
3.1 通信抗干扰技术基础71
3.1.1 通信的干扰和抗干扰71
3.1.2 通信抗干扰的基本技术与方法72
3.1.3 通信系统与网络的抗干扰73
3.1.4 自适应和智能技术在网络综合抗干扰中的应用73
3.1.5 综合抗干扰通信系统的体系结构74
3.2 扩展频谱通信技术74
3.2.1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75
3.2.2 跳频通信77
3.2.3 跳频/直扩混合扩频通信81
3.2.4 跳时/直扩混合扩频通信82
3.2.5 扩频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83
3.3 自适应天线抗干扰技术86
3.3.1 自适应调零天线系统86
3.3.2 自适应天线干扰抵消系统87
3.3.3 自适应阵列天线对系统性能的改善89
3.4 网络抗干扰技术90
3.4.1 网络的可靠性90
3.4.2 通信网可靠性的研究层次91
3.4.3 通信网抗干扰性的评价方法92
3.4.4 通信网抗干扰性的研究方法94
3.4.5 通信网的自组织94
参考文献95
第4章 军事通信的安全与保密96
4.1 军事通信网面临的安全威胁97
4.2 军事通信安全保密体系结构98
4.3 军事通信安全保密机制99
4.3.1 加密机制99
4.3.2 完整性校验机制102
4.3.3 不可抵赖机制102
4.3.4 态势感知和联动响应103
4.4 军事通信安全保密服务104
4.4.1 访问控制服务104
4.4.2 机密性服务104
4.4.3 完整性服务104
4.4.4 可用性服务104
4.4.5 不可抵赖服务105
4.5 军事通信安全保密管理105
4.5.1 密钥种类106
4.5.2 密钥管理106
4.5.3 密钥分发107
4.5.4 安全管理109
4.5.5 数字证书管理110
4.6 军事通信系统安全保密112
4.6.1 端—端加密112
4.6.2 链—链加密112
4.6.3 混合加密113
4.6.4 群路加密113
4.6.5 通信网密钥管理和分配114
4.6.6 移动通信安全保密115
4.6.7 网络管理的安全保密117
4.7 IP网络的安全118
4.7.1 网络层安全协议体系118
4.7.2 安全套接层协议121
4.7.3 防火墙122
4.7.4 入侵检测技术和入侵检测系统123
4.8 军事通信安全保密发展趋势124
4.8.1 高速加密124
4.8.2 量子加密125
4.8.3 网络安全屏障125
4.8.4 信息保险共享126
4.8.5 网络对抗126
4.8.6 网络复生127
参考文献127
第5章 现代短波通信128
5.1 短波自适应选频与频率管理128
5.1.1 短波电离层信道特征及表述128
5.1.2 短波实时探测选频130
5.1.3 选频技术对短波通信的改善133
5.1.4 第三代短波自动链路建立技术135
5.1.5 短波通信网络的自适应频率管理139
5.1.6 频率管理发展趋势140
5.2 现代短波通信的调制解调技术140
5.2.1 短波信道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140
5.2.2 多音并行调制解调器143
5.2.3 单音串行调制解调器148
5.3 短波传输频带扩展技术149
5.3.1 短波直接序列扩频149
5.3.2 短波高速跳频151
5.4 短波通信网络化技术153
5.4.1 网络拓扑结构与参考模型154
5.4.2 网络功能155
5.4.3 网络管理156
5.5 短波通信装备在战略和战术通信中应用的实例157
5.5.1 短波网络频率管理实例——AN/TRQ-35(V)频率管理系统157
5.5.2 美国海军的HF-ITF网络和HF舰/岸网络158
5.5.3 澳大利亚的LONGFISH网络158
5.5.4 高速跳频数据传输系统实例158
5.6 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159
参考文献160
第6章 军用散射通信161
6.1 散射传播机理161
6.2 对流层散射通信特点162
6.3 散射通信的关键技术163
6.3.1 多重分集接收163
6.3.2 调制解调163
6.3.3 自适应抗截获165
6.3.4 抗干扰和应急通信165
6.3.5 点对多点散射通信165
6.4 散射通信的应用166
6.4.1 散射通信在外军的应用166
6.4.2 散射通信的应用方式167
6.4.3 散射通信的应用场合168
6.4.4 美军散射通信部队的编制169
6.4.5 军用散射通信的典型应用实例170
6.5 军用散射通信的发展趋势172
参考文献172
第7章 军用卫星通信173
7.1 军用卫星通信基础174
7.1.1 卫星通信系统174
7.1.2 卫星通信体制177
7.2 军事卫星通信系统概况180
7.3 军事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181
7.3.1 宽带化182
7.3.2 卫星移动通信186
7.3.3 EHF频段的应用192
7.3.4 星上处理192
7.3.5 激光卫星通信196
7.3.6 卫星隐匿通信199
7.4 新一代军事卫星通信系统200
7.4.1 美军宽带卫星通信系统201
7.4.2 美军窄带卫星通信系统204
7.4.3 美军安全卫星通信系统205
7.4.4 其他国家的新一代军事卫星通信系统207
7.5 卫星通信的抗干扰和抗毁性208
7.5.1 卫星通信受到的有意干扰208
7.5.2 卫星通信抗干扰的方法209
7.5.3 通信卫星的摧毁与抗摧毁211
参考文献212
第8章 数据链213
8.1 数据链的基本概念214
8.1.1 数据链的内涵和特征214
8.1.2 数据链的组成215
8.1.3 数据链与数据通信的关系216
8.2 数据链的参考模型217
8.2.1 数据链功能模型217
8.2.2 数据链应用模型217
8.2.3 数据链技术模型218
8.3 数据链装备218
8.3.1 数据链装备组成218
8.3.2 数据链终端设备220
8.3.3 数据链网络管理与测试设备223
8.3.4 多数据链转换设备224
8.4 典型数据链功能及体制225
8.4.1 Link-16225
8.4.2 Link-22数据链229
8.4.3 可变消息格式标准231
8.5 数据链的标准体系233
8.5.1 美军和北约组织的主要数据链标准233
8.5.2 数据链的数据元素标准化236
8.6 数据链的技术和应用发展趋势237
参考文献238
第9章 移动通信与个人通239
9.1 军事移动通信239
9.1.1 军事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简况240
9.1.2 移动通信的重大技术进步240
9.1.3 军事移动通信网络构成241
9.1.4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241
9.2 战斗网通信242
9.2.1 战斗网通信概念242
9.2.2 战斗网通信的主要技术243
9.3 军用双工移动通信系统245
9.3.1 双工移动通信系统及网络245
9.3.2 双工移动通信系统空中接口247
9.3.3 双工移动通信的数字传输、抗干扰和安全保密248
9.3.4 国内外双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概况249
9.4 集群通信系统249
9.4.1 集群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249
9.4.2 集群通信系统的类型249
9.4.3 集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采用的主要技术250
9.4.4 集群系统的发展方向253
9.5 蜂房移动通信253
9.5.1 蜂房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254
9.5.2 蜂房移动通信的主要技术体制255
9.5.3 数字蜂房移动通信中的抗干扰措施258
9.5.4 蜂房移动通信的未来259
9.5.5 蜂房移动通信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259
9.6 个人通信259
9.6.1 个人通信的基本概念259
9.6.2 个人通信的目标260
9.6.3 个人通信的网络结构260
9.6.4 个人通信的主要功能262
9.6.5 个人通信的主要技术262
9.6.6 实现个人通信的途径264
9.6.7个人通信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及其发展265
9.7 单兵通信266
9.7.1 单兵通信的基本概念266
9.7.2 单兵通信系统的组成266
9.7.3 单兵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266
9.7.4 各种体制的单兵通信268
9.8 软件无线电技术269
9.8.1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状况269
9.8.2 软件定义电台的关键技术270
9.9 战术互联网272
9.9.1 战术互联网的功能和特点272
9.9.2 战术互联网的体系结构272
9.9.3 战术互联网在战场信息传输系统中的地位274
9.9.4 美国陆军战术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计划274
参考文献275
第10章 空中平台通信276
10.1 概述276
10.1.1 空中平台通信的基本原理277
10.1.2 空中平台通信的主要特点277
10.2 空中平台载体277
10.2.1 系留气球平台278
10.2.2 无人机平台278
10.2.3 有人机平台280
10.2.4 飞艇平台280
10.3 空中平台通信的系统要求与关键技术280
10.3.1 空中平台通信的系统要求280
10.3.2 空中平台通信的关键技术281
10.4 典型空中平台通信应用系统283
10.4.1 宽频段多信道转信系统283
10.4.2 双工多信道共用系统285
10.4.3 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285
10.4.4 自适应联合C4 ISR节点286
10.5 平流层通信287
10.5.1 平流层及平流层通信系统287
10.5.2 平流层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291
10.5.3 平流层稳定平台在中继通信和区域数字通信中的应用293
参考文献296
第11章 通信天线297
11.1 引言297
11.1.1 基本术语297
11.1.2 通信天线的分类299
11.2 线天线300
11.2.1 概述300
11.2.2 偶极天线与单极天线300
11.2.3 环形天线304
11.2.4 螺旋天线304
11.2.5 八木天线305
11.2.6 非频变天线305
11.3 反射面天线306
11.3.1 抛物反射面天线306
11.3.2 赋形双反射面天线308
11.3.3 馈源309
11.3.4 背射天线311
11.4 微带天线312
11.4.1 概述312
11.4.2 微带天线的馈电方法313
11.4.3 微带天线的微型化314
11.4.4 增加微带天线带宽的方法315
11.4.5 双频段或多频段微带天线316
11.5 阵列天线316
11.6 智能天线318
11.6.1 概述318
11.6.2 自适应天线的构成319
11.6.3 自适应天线的优点321
11.6.4 自适应天线的应用321
11.7 新型天线322
11.7.1 分形天线322
11.7.2 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324
11.7.3 脉冲通信天线325
11.7.4 其他新型天线326
参考文献326
第12章 光通信327
12.1 光纤通信的概念及优点328
12.1.1 光纤通信的概念328
12.1.2 光纤通信的优点328
12.2 光纤光缆329
12.2.1 光纤的构造329
12.2.2 光纤的分类329
12.2.3 光缆330
12.3 光纤通信系统331
12.3.1 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331
12.3.2 光纤通信系统最大中继距离的计算334
12.4 SDH光传送网336
12.4.1 SDH传送网的结构337
12.4.2 SDH传送网的保护与恢复337
12.4.3 SDH传送网的网络管理338
12.5 DWDM传输系统338
12.5.1 DWDM的基本概念338
12.5.2 DWDM传输系统的关键器件339
12.5.3 DWDM传输系统的光监控通道340
12.5.4 DWDM传输系统的应用方式340
12.5.5 DWDM传输系统的网络单元341
12.5.6 DWDM传输系统的组网形式341
12.6 光接入网342
12.7 光传送网342
12.7.1 光传送网的分层342
12.7.2 光传送网的帧结构及复用映射关系343
12.7.3 光传送网的支撑技术344
12.7.4 光传送网的保护及抗毁348
12.8 自动交换光网络349
12.9 自由空间光通信349
12.9.1 大气光通信350
12.9.2 深空光通信351
12.9.3 对潜光通信353
12.9.4 机载激光通信356
12.10 特种信号的光传输系统357
12.10.1 特种信号357
12.10.2 各类特种信号的光纤传输357
12.10.3 特种信号光纤传输系统的典型应用359
12.11 光网络的物理安全359
12.11.1 光网络物理安全概念359
12.11.2 全光网络物理攻击分类359
12.11.3 全光网络物理攻击技术360
12.11.4 信息截获攻击技术现状363
12.11.5 全光网络物理安全技术发展策略363
参考文献364
第13章 多媒体通信365
13.1 图像、声音、数据的压缩366
13.1.1 编码压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67
13.1.2 声音信号的压缩方法和国际标准370
13.1.3 图像信号的压缩方法和国际标准374
13.2 多媒体通信的特性和对网络的要求379
13.2.1 各种类型媒体的传输特性380
13.2.2 多媒体通信网的服务质量380
13.2.3 多媒体通信对网络的要求381
13.2.4 宽带多媒体通信中的数字传输技术和用户接入网技术381
13.2.5 多媒体信息的同步384
13.3 多媒体通信的应用385
13.3.1 多媒体业务385
13.3.2 多媒体通信的典型应用385
13.4 会议电视系统388
13.4.1 概述388
13.4.2 会议电视系统的控制模式和组网结构389
13.4.3 H.323会议电视系统390
参考文献392
第14章 空军通信393
14.1 概述393
14.1.1 空军通信的作用和地位393
14.1.2 空军通信的分类393
14.1.3 空军通信系统的组成394
14.1.4 空军通信系统的抗干扰和保密396
14.1.5 美国空军战术通信系统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396
14.2 空军机载通信399
14.2.1 机载话音通信399
14.2.2 机载数据通信400
14.3 机载激光通信403
14.4 空中C3I平台通信系统403
14.4.1 空中预警机通信系统403
14.4.2 空中战场指挥控制中心通信系统406
14.5 空军卫星通信系统410
14.5.1 空军卫星通信的特点410
14.5.2 空军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411
14.6 空降兵野战通信412
14.6.1 空降兵野战通信的特点及要求412
14.6.2 空降兵通信系统体制412
14.6.3 国外空降兵使用的通信系统413
14.7 陆军航空兵通信414
14.7.1 陆军航空兵通信保障的基本任务414
14.7.2 陆军航空兵通信系统414
参考文献415
第15章 海军通信416
15.1 概述416
15.1.1 海军通信的发展与特点416
15.1.2 海军通信的体系结构及组成419
15.1.3 海军通信网络基本构架420
15.2 海军岸基通信网421
15.2.1 国防通信网海军部分421
15.2.2 三站及进出港通信422
15.2.3 海军通信站422
15.3 海军远程通信网423
15.3.1 中频通信网423
15.3.2 高频通信网424
15.3.3 卫星通信网424
15.3.4 广播网424
15.4 海上编队通信网425
15.4.1 陆海空天潜一体化编队通信网425
15.4.2 海上无线战术通信网425
15.4.3 海军数据链426
15.5 海军战略通信系统427
15.5.1 概述427
15.5.2 甚低频通信系统428
15.5.3 超低频通信系统429
15.5.4 机载VLF中继通信系统429
15.6 水面舰艇综合通信系统430
15.6.1 舰艇综合通信系统的组成430
15.6.2 舰艇内部通信系统430
15.6.3 舰艇外部通信系统432
15.7 航空母舰综合通信系统435
15.7.1 航空母舰通信的特点和要求435
15.7.2 航空母舰综合通信系统组成436
15.8 潜艇通信系统438
15.8.1 潜艇通信的特点438
15.8.2 潜艇通信的主要技术体制439
15.8.3 浮标通信440
15.8.4 潜艇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441
15.9 海军陆战队通信443
15.9.1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443
15.9.2 主要通信方式和手段445
15.9.3 国外海军陆战队通信发展446
15.10 海军专用通信技术及未来海军通信体系结构447
15.10.1 海军专用通信技术447
15.10.2 美军未来海军通信体系结构448
参考文献449
第16章 军用通信网络451
16.1 军用电话网452
16.2 军用数据网452
16.2.1 X.25分组网452
16.2.2 分组无线数据通信网454
16.2.3 帧中继(FR)457
16.2.4 数字数据网459
16.3 综合业务数字网460
16.3.1 ISDN的概念461
16.3.2 ISDN的网络形式与网络结构461
16.3.3 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462
16.3.4 ISDN提供的业务464
16.4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465
16.4.1 ATM技术465
16.4.2 B-ISDN的特点和技术468
16.4.3 B-ISDN的业务469
16.4.4 军用宽带综合业务信息网基本技术469
16.5 接入网470
16.5.1 有线接入网470
16.5.2 无线接入网472
16.5.3 接入网的技术发展趋势473
16.6 区域机动通信系统474
16.6.1 区域机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概况474
16.6.2 区域机动通信系统的组成474
16.6.3 区域机动通信系统的特点476
16.6.4 地域通信网的基本技术477
16.6.5 地域通信网的交换系统481
16.6.6 地域通信网的传输系统483
16.6.7 地域通信网的网络管理484
16.6.8 区域机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动向485
16.7 自组织网486
16.7.1 自组织网的特点486
16.7.2 自组织网的发展概况486
16.7.3 网络拓扑结构487
16.7.4 网络拓扑信息的探测和交换488
16.7.5 传输路由选择489
16.7.6 信道接入方式492
16.8 军事通信网仿真技术494
16.8.1 军事通信网仿真的特征和应用495
16.8.2 军事通信网仿真的层次495
16.8.3 军事通信网仿真的流程495
参考文献496
第17章 最低限度应急通信497
17.1 机载指挥所通信498
17.1.1 国家紧急空中指挥所的通信系统498
17.1.2 核攻击后指挥与控制系统/全球空中指挥所的通信系统502
17.2 低频地波应急通信505
17.2.1 低频地波传播基本原理506
17.2.2 美国的地波应急网507
17.3 流星余迹通信512
17.3.1 流星余迹通信原理512
17.3.2 流星余迹传输媒体的特点512
17.3.3 流星余迹通信的特点及用途514
17.3.4 流星余迹通信的工作方式516
17.3.5 自适应变速技术和热区自适应技术516
17.3.6 流星余迹通信网络结构517
17.3.7 流星余迹通信专用天线517
17.3.8 流星余迹通信的进展518
17.4 地下通信520
17.4.1 地下通信在军事中的作用和应用520
17.4.2 地下通信的模式522
17.4.3 技术难点及解决途径524
参考文献526
第18章 军事通信网的网络管理527
18.1 军事通信网网络管理的主要要求与结构528
18.1.1 网络管理的主要要求528
18.1.2 网络管理的组织结构528
18.1.3 网络管理的信息结构529
18.1.4 网络管理的通信结构530
18.1.5 网络管理的功能结构531
18.2 通信网络管理系统平台532
18.2.1 系统平台构成及发展532
18.2.2 系统硬件平台533
18.2.3 系统软件平台537
18.2.4 系统软件开发平台538
18.3 通信网络管理软件的性质和结构540
18.3.1 网管软件的性质540
18.3.2 网管软件的结构541
18.4 军事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542
18.4.1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542
18.4.2 分布式网络管理543
18.4.3 网络管理智能化545
18.4.4 异构网络管理的综合化548
18.4.5 军事通信网络规划的辅助决策549
参考文献551
第19章 军事通信前沿技术552
19.1 军事通信前沿技术553
19.1.1 量子通信技术553
19.1.2 IPv6技术556
19.1.3 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562
19.1.4 认知无线电通信技术566
19.1.5 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568
19.1.6 基于电离层加热的远距离通信技术572
19.1.7 紫外光通信技术574
19.2 信息传送栅格技术577
19.2.1 信息栅格产生的背景577
19.2.2 信息传送栅格的内涵与组成578
19.2.3 信息传送栅格的能力和功能579
19.2.4 信息传送栅格的关键技术580
参考文献581
缩略语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