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针灸疗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针灸疗法
  • 刘炳权,唐玉兰编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3594399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07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122页
  • 主题词:针灸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针灸疗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常见穴位1

一、手太阴肺经穴1

(一)尺泽1

(二)鱼际2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2

(一)合谷2

(二)曲池3

(三)臂臑4

(四)肩髃4

三、足阳明胃经穴5

(一)屋翳5

(二)乳根5

(三)天枢5

(四)归来6

(五)犊鼻6

(六)足三里7

四、足太阳脾经穴7

(一)隐白7

(二)三阴交8

(三)血海8

五、手少阴心经穴9

神门9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9

(一)肩贞9

(二)臑俞10

(三)听宫10

七、足太阳膀胱经穴10

(一)风门10

(二)肺俞11

(三)厥阴俞11

(四)心俞11

(五)膈俞12

(六)肝俞12

(七)胆俞13

(八)脾俞13

(九)胃俞13

(十)三焦俞14

(十一)肾俞14

(十二)大肠俞14

(十三)小肠俞15

(十四)膀胱俞15

(十五)魄户16

(十六)膏肓俞16

(十七)志室16

(十八)至阴17

八、足少阴肾经穴17

涌泉17

九、手厥阴心包经穴18

(一)内关18

(二)劳宫18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19

(一)中渚19

(二)臑会19

(三)肩髎19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20

风池20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20

(一)大敦20

(二)太冲21

十三、督脉经穴21

(一)腰俞21

(二)命门21

(三)筋缩22

(四)至阳22

(五)身柱22

(六)大椎23

(七)风府23

(八)百会23

十四、任脉经穴24

(一)中极24

(二)关元24

(三)气海25

(四)神厥25

(五)中脘25

(六)膻中26

十五、经外奇穴26

(一)定喘26

(二)新设26

第二章 《内经》刺法27

一、意义27

二、针灸得气27

三、针刺手法27

(一)迎随补泻28

(二)呼吸补泻29

(三)徐疾补泻29

(四)提插补泻30

(五)留疾补泻30

(六)开阖补泻30

(七)荣卫补泻31

(八)虚实补泻31

(九)指飞补泻31

(十)九六补泻32

(十一)烧山火32

(十二)透天凉33

(十三)阳中隐阴33

(十四)阴中隐阳34

(十五)进火补34

(十六)进水泻35

(十七)苍龙摆尾35

(十八)赤凤摇头(白虎摇头)35

(十九)五脏交经36

(二十)龙虎升降36

(二十一)苍龟探穴37

(二十二)通关交经37

(二十三)关节交经38

(二十四)运气法38

(二十五)龙虎交战39

(二十六)提气法39

(二十七)留气法40

四、刺要论40

(一)毛刺41

(二)半刺41

(三)分刺41

(四)短刺41

(五)输刺41

(六)关刺42

(七)报刺42

(八)偶刺42

(九)扬刺42

(十)齐刺43

(十一)傍针刺43

(十二)巨刺43

(十三)合谷刺43

(十四)透刺43

(十五)腧刺44

(十六)道刺44

(十七)经刺44

(十八)络刺44

(十九)八卦法45

第三章 灸法的基本知识47

一、灸法的历史源流47

二、历代医家重视灸法47

三、常用灸法48

(一)化脓灸48

(二)非化脓灸48

(三)间接灸48

(四)温针灸49

(五)大面积灸49

(六)艾卷灸49

(七)艾条灸50

(八)灯草灸50

(九)药碗灸50

(十)天灸50

四、施灸体位51

(一)卧位51

(二)坐位51

五、艾灸补泻52

六、灸疗禁忌53

七、疤痕灸的灸后处理54

(一)发灸疮54

(二)洗灸疮54

(三)贴灸疮54

八、灸法的临床功效55

(一)回阳、固脱、救逆55

(二)疏解风邪、调和营卫55

(三)行气活血、温通经脉56

(四)活血祛瘀、软坚散结56

(五)通阳散寒、消痞止痛56

(六)温通经脉、回阳起陷57

(七)温经散寒、祛湿止痛57

(八)理脾胃、调气血、助运化58

第四章 保健灸法59

一、古代文献论针灸保健59

二、古代保健灸法实例举隅61

(一)灸神厥61

(二)灸气海61

(三)灸关元61

(四)灸足三里61

三、不同年龄的保健灸法62

(一)小儿的保健灸法62

(二)青壮年人保健灸法63

(三)中老年人保健灸法64

(四)妇女保健灸法66

第五章 临证医案68

一、内科病症68

(一)感冒68

(二)急性支气管炎69

(三)慢性支气管炎69

(四)哮喘70

(五)支气管扩张71

(六)肺气肿71

(七)胃痛72

(八)急性胃肠炎72

(九)胃、十二指肠溃疡73

(十)萎缩性胃炎73

(十一)胃神经官能症74

(十二)慢性结肠炎74

(十三)神经性呕吐75

(十四)呃逆75

(十五)噎膈76

(十六)心动过缓77

(十七)胸痹78

(十八)郁症78

(十九)低热79

(二十)秋温80

(二十一)便秘81

(二十二)头痛81

(二十三)脏腑功能低下82

(二十四)风湿性关节炎82

(二十五)肩关节周围炎84

(二十六)肩胛痛84

(二十七)背冷84

(二十八)膝关节退行性变85

(二十九)高血压85

(三十)眩晕86

(三十一)失眠86

(三十二)肥胖症87

(三十三)遗精87

(三十四)阳痿88

(三十五)前列腺炎88

(三十六)尿潴留88

(三十七)坐骨神经痛89

(三十八)腰椎间盘脱出90

(三十九)致密性骨炎91

(四十)腓肠肌痛91

(四十一)肾绞痛92

(四十二)雷诺氏综合征92

二、神经、精神病症93

(一)面瘫93

(二)重症肌无力94

(三)脊髓灰白质炎94

(四)痉挛性斜颈94

(五)三叉神经痛95

(六)上肢痹症95

(七)股外侧皮神经炎96

三、外科病症96

(一)急性腰扭伤96

(二)闪挫伤97

(三)肱骨外上髁炎97

(四)桡骨茎突腱鞘炎98

(五)屈指肌腱鞘炎98

(六)胸椎关节痛99

(七)肌鞘囊肿99

四、妇科病症100

(一)月经不调100

(二)功能性子宫出血100

(三)继发性闭经101

(四)痛经101

(五)子宫内膜移位102

(六)子宫后屈102

(七)慢性盆腔炎103

(八)胎位异常103

(九)习惯性流产104

(十)不孕症104

(十一)乳腺增生105

五、五官科病症105

(一)过敏性鼻炎105

(二)吞咽困难106

六、皮肤科病症106

(一)荨麻疹106

(二)头皮瘙痒症1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