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凌霄一士随笔 1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凌霄一士随笔 1](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2243804.jpg)
- 徐凌霄,徐一士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 ISBN:7805981817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笔记 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凌霄一士随笔 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原第六卷)1
第二卷(原第七卷)103
第三卷(原第八卷)369
第四卷(原第九卷)661
第五卷(原第十卷)927
第六卷(原第十一卷)1157
第七卷(原第十二卷)1397
第八卷(原第十三卷)1623
第九卷(原第十四卷)1841
第一卷(原第六卷)1
一 清末民初改定新官制之议1
二 历代言官秩卑而责重2
三 言官科道并称3
四 唐宋科场荐贤利弊3
五 雍正帝腰斩俞鸿图5
六 咸丰帝斩柏葰6
七 李慈铭述柏葰翻案7
八 李慈铭好以俗学讥人7
九 王闿运拟文戏弟子8
一○ 刘坤一密推李鸿章主国政10
一一 庶子地位评析11
一二 翰詹大考12
一三 《古文辞读本》非张之洞选12
一四 清末忌用“革”字13
一五 清代之总督14
一六 督抚异称考14
一七 张之洞过河拆桥16
一八 徐桐主试遗笑柄16
一九 《子见南子》上演案17
二○ 明清副榜之刻朱卷认同年19
二一 副榜无益,优贡实优20
二二 明清大学士职权比较20
二三 清代大学士之品秩22
二四 清代翰林官定制及待遇23
二五 袁世凯受张人骏密荐而获大用24
二六 袁世凯“思虑太多,防患太深”25
二七 吏部权力之盛衰26
二八 外务部之成立27
二九 潘祖荫无愧名臣28
三○ 载铨《息肩图》案28
三一 载铨好蓄瓷器36
三二 袁甲三弹劾载铨37
三三 嘲载铨联38
三四 袁甲三劾章有授意之嫌38
三五 翁同龢力拔张謇38
三六 光绪帝亲拔骆成骧为状元39
三七 王寿彭科场得意40
三八 钦定主考颇近儿戏41
三九 童试难得小三元41
(附:胡著《章实斋年谱》赘辞)42
四○ 书榜佳话44
四一 义和团兴起之动机45
四二 义和团目标之转变45
四三 庚子之乱西后为祸首46
四四 西后公仇可忍私忿难忘47
四五 西后误杀许景澄袁昶48
四六 《慈禧外纪》之失误49
四七 西后杀毓贤以自保50
四八 毓贤为官冷酷52
四九 酷吏长赓轶事53
五○ 武举述略55
五一 清疆吏之年终考语56
五二 假年终密考劾罢大臣56
五三 磨王与魔王57
五四 万流仰企群伦艳羡之状元公58
五五 殿试之程式59
五六 殿试论满汉畛域60
五七 明初殿试授职之制61
五八 贡士入殿试自署为举人62
五九 清末之名书局62
六○ 关羽乞娶吕布妻考63
六一 关羽神化之过程65
六二 清帝之优崇关羽66
六三 桃园三结义考析67
六四 关张赵作战之武器69
六五 铲除神庙说70
六六 泰山岱庙之龙凤柏71
六七 蒿里山阎罗庙之创建72
六八 敬祀阎王庙之风俗73
六九 泰山碧霞宫五哥庙及铜庙74
七○ 禹城抬官桥之掌故75
七一 历下名妓受骗记76
七二 假冒状元77
七三 南省女子妆奁糜费78
七四 清末祀河神大王之俗79
七五 李秉衡清操直节81
七六 晚清官场情状一瞥83
七七 厉秀芳官场圆通之道86
七八 薛福成好谈神怪87
七九 阎敬铭与黄崖山之役89
八○ 方苞之母严守妇道91
八一 光绪癸巳科场案92
八二 凤阳婚姻陋俗92
八三 都司之职明尊清卑93
八四 明代府州县隶属之制94
附:读《沈寐叟年谱》稿95
第二卷(原第七卷)103
一 “义”字掌故(一)103
二 “义”字掌故(二)104
三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105
四 袁崇焕杀毛文龙考述106
五 梁鼎芬与黄兴密会交诚109
六 张之洞器重梁鼎芬110
七 张之洞与张彪之契合110
八 清代议政名义之沿革111
九 汉臣奏事称臣,满臣奏事称奴才112
一○ 历朝宰相权重位尊113
一一 清代科场犯讳录115
一二 避讳清帝名116
一三 乾隆帝避“寿”、“岁”二字117
一四 避诸王及圣人名讳118
一五 乾隆帝兴王锡侯文字狱118
一六 避讳之应谶兆者119
一七 韩愈作《讳辩》释119
一八 林纾论归有光方苞之文121
一九 林纾古文失于意境122
二○ 严译林译之轩轾123
二一 胡适林纾新旧文学之战125
二二 试帖诗规制綦严126
二三 试帖诗逸事127
二四 包拯与阎罗王128
二五 旧京之乩坛请神129
二六 包拯掌速报司130
二七 包文正黑脸考131
二八 包拯以严毅不恕见用131
二九 王安石包孝肃之高下132
三○ 王安石耿介133
三一 王安石面黧黑134
三二 王介甫戏咏王介134
三三 姚忠肃堪比包拯135
三四 清末状元王寿彭轶事136
三五 科举梦异138
三六 科场中可恤可悯之事139
三七 避讳补遗140
三八 潘祖荫翁同龢同为天阉141
三九 赵尔巽于式枚刘廷琛各有其志141
四○ 郑板桥与潍县状元143
四一 文廷式未尝授志锐兄妹读144
四二 文廷式有驴面榜眼之称144
四三 吴鲁终得大魁145
四四 吴趼人笔下之文廷式146
四五 志锐忤西后而远戍147
四六 西后徽号谥号之崇优148
四七 王乃徵刚猛折服瑞澂 岑春蓂柔弱屈于张之洞148
四八 清代部员最重差遣149
四九 官场简放如儿戏150
五○ 知府重于道员151
五一 首府之重153
五二 山长名称之兴废153
五三 清代翰林之外放截取及简放154
五四 翰詹科道清而兼要155
五五 范纯仁厚外任而薄京官156
五六 父兄科闱遗事157
五七 曾国藩选苏轼奏议之不当158
五八 李鸿章重李秉衡之清望160
五九 冯桂芬奉帝命读《后汉书》161
六○ 孙楫科场宦途异遇162
六一 卫荣光以学士外放道员162
六二 曾国藩四大弟子之古文造诣163
六三 张裕钊文有炫己之讥164
六四 副使惟臬司有之165
六五 晚清翰林准予截取166
六六 清代知县行取之例166
六七 陶模为官之道167
六八 曾国藩暗承欧阳修 薛福成足敌吴汝纶169
六九 《史记》未取《战国策》原文173
七○ 失印救火故事及昭君琵琶174
七一 咸同将才陈国瑞优劣176
七二 明清言官之制180
七三 宋清言官之别181
七四 明清科道尊卑182
七五 江春霖之去留183
七六 六科之沿革184
七七 科道流品号为纯洁186
七八 清未言官改制议187
七九 清末言官之超然188
八○ 岑春煊助高凤岐入朝为官190
八一 满汉御史互称前辈191
八二 御史诨称种种191
八三 清代科场磨勘綦严192
八四 柯劭忞轶事193
八五 辛从益严纠闱墨194
八六 纪昀浑函敦厚195
八七 纪昀“片言解纷”196
八八 明太祖特赐刘基金瓜椎197
八九 周兆熊之死198
九○ 李鸿勋传199
九一 《金陵问答》回护和春201
九二 张国樑之“反复无常”202
九三 王葆清梦状元游街203
九四 程学启张国樑之降清204
九五 李鸿章程学启杀降205
九六 曾国藩亟称李鸿章杀降208
九七 清庭殿试看重书法(附:陈重远轶事)208
九八 湘中怪诞之事210
(一)请奖关帝及城隍默佑守城之功210
(二)雪狮子炮中萧朝贵211
(三)长沙固守212
(四)长沙赛会213
(五)长沙祈雨神异213
(六)湘人呼虎曰爬山子214
(七)湘抚高于提督214
(八)拆湘王庙不果215
九九 左伯侯 杨彭岭215
一○○ 清代之站丁应试(附:王树柟赠张学良寿联)216
一○一 记李沅发事216
一○二 彭玉麟王东槐等升迁217
一○三 文庆代胡林翼受过(附:光绪帝继统秘闻)218
一○四 科举之重文轻武219
一○五 清代连中三元者佳话221
一○六 清代州县及六部之肥瘠221
一○七 王寿彭“死罹恶谶”说222
一○八 谈王士珍222
一○九 左宗棠部刘锦臣文武兼备227
一一○ 翁同龢巍科显宦 翁曾源状元无为228
一一一 应殿试者自署格式229
一一二 育神童以邀名230
一一三 曾国荃劾罢官文232
一一四 外交家汪大燮遗事233
(一)追念王士珍治安会之迹233
(二)谙于外交234
(三)发轫于总理衙门234
(四)两次拒签,挽救主权235
(五)力主对德宣战236
(六)晚年殚心教育事业237
一一五 徐法绩补荐左宗棠238
一一六 吴士鉴科场异数239
一一七 科场揣摩之书——《云路指南》240
一一八 左宗棠李鸿章功名比较242
一一九 左宗棠私谥为忠 李鸿章自许为襄244
一二○ 李鸿章拼命做官245
一二一 徐世昌长于为官之术247
一二二 刚毅之浅陋249
一二三 奏对讹误趣谈250
一二四 会试中式不得即称进士252
一二五 诸葛亮自比管乐之真意253
一二六 赵申乔微行斥贪官255
一二七 熊少牧才高运蹇255
一二八 奕曾国藩论武职之出身256
一二九 谭嗣同著《兵制论》259
一三○ 古人慎用火器之因260
一三一 曾国藩诫勿专恃火器261
一三二 徐世昌之弟徐世光宦鲁轶事262
(一)官运亨通262
(二)逃避青岛263
(三)静极思动264
(四)“两袖清风”264
(五)推服世凯265
(六)晚年信道265
(七)追慕风雅266
一三三 清末山东候补道之盛267
一三四 山东候补道讲求饮馔之盛268
一三五 吴廷斌具疏恳辞269
一三六 袁树勋裁员减薪风波271
一三七 瘾君子崔某之死272
一三八 禁烟局局员因烟癖革职272
一三九 “位极人臣”之候补道272
一四○ 捐官之滥273
一四一 “道亦有盗”274
一四二 名姓趣谈274
一四三 八字相同,命运迥异276
一四四 陈其元质疑星命推步之说279
一四五 八字相同,命运亦同281
一四六 李鸿章与北洋官场风气283
一四七 曾国藩器赏李鸿章285
一四八 李鸿章自荐苏抚之任287
一四九 曾国藩李鸿章与李元度之交情288
一五○ 胡林翼致书李元度290
一五一 曾国藩上疏,王有龄获恤谥291
一五二 李秀成评说王有龄292
一五三 二李被抑始末293
一五四 猴与人同赏黄马褂296
一五五 陆润庠殉清297
一五六 言官之重要298
一五七 《归里清谭》杂记299
(一)谏书稀庵主人乃陈恒庆299
(二)“大八成”299
(三)大学士启秀300
(四)西后切齿许景澄之辈301
(五)庶吉士与老虎班知县302
(六)曾国藩李鸿章之功名遗憾304
(七)杨翠喜案305
一五八 “一字之衮,荣于华褒”308
一五九 张曜用人之术309
一六○ 关羽乞取秦宜禄妻310
一六一 谭延闿应举遗事310
一六二 裕德善让311
一六三 壬寅湖北乡试佳话312
一六四 谭延闿大唱复仇主义312
一六五 甲辰会试为科举结局314
一六六 评曾国藩之文315
一六七 王闿运论摹拟古文316
一六八 康有为晚年为文杂沓317
一六九 与胡适之博士一席谈317
(一)论《水浒传》318
(二)论《金瓶梅》319
(三)论《醒世姻缘》319
(四)论《聊斋志异》321
(五)论《儒林外史》321
(六)论《红楼梦》322
(七)论《九命奇冤》322
(八)论《古城返照记》323
(九)论报纸323
(一○)论新式标点324
(一一)入宫见逊帝324
(一二)谈中药特效方剂325
(一三)深嘉谢兴尧之志326
(一四)谈天资与用功326
一七○ 巧取奕劻百万存款327
一七一 胡思敬辩御史回原衙门行志328
一七二 于人面上起草330
一七三 字之误用330
一七四 “看太太”331
一七五 吾家应举佳话332
一七六 谈徐致祥333
(一)上书严劾张之洞333
(二)深嫉与外人周旋者335
(三)上书请杀张荫桓337
(四)屡掌文衡之内幕(附:答胡毓崧君)337
一七七 陈伯陶 刘福姚未散馆而掌文衡340
一七八 梁鼎芬力诋康有为341
一七九 康有为躬与复辟之事342
一八○ 清遗老温肃张学华344
一八一 袁崇焕杀毛文龙乃失策之举345
一八二 陈伯陶谒端方趣事345
一八三 胜清衙署旧事346
一八四 山东学政署为不祥之地348
一八五 合肥临榆旧署348
一八六 署如萧寺349
一八七 长山县市集349
一八八 误设辕门350
一八九 明代官制杂述350
一九○ 星命说之妄352
一九一 大挑挑命357
一九二 妇女守节杂谈358
一九三 范仲淹不以再嫁为耻360
一九四 王安石为儿媳择婿361
一九五 梁绍壬之通论与迂论361
一九六 打破程朱教义者362
一九七 群臣不敢论劾和珅之因363
一九八 横取于民者仍还之于民365
一九九 和珅任意攫取大内之宝辩365
二○○ 和珅食珠辩366
二○一 珠刺辩367
二○二 和珅善谀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