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企业所得税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黄仕明,娄仲主编 著
- 出版社: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1421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企业所得税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企业所得税基本规定1
1.1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1
1.2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1
1.2.1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1
1.2.2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认定2
1.2.3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纳税人3
1.2.4 承租经营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3
1.2.5 企业集团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人4
1.3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及应纳税所得额4
1.4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5
1.4.1 企业所得税的法定税率5
1.4.2 “两档”优惠税率5
1.4.3 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税率5
1.5 企业所得税纳税期限和纳税方式5
1.6 企业所得税的预缴7
1.7 企业所得税纳税地点7
1.8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8
1.9 关联企业的纳税调整8
第二部分 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10
2.1 基本规定10
2.1.1 收入总额的范围和内容10
2.1.2 收入确认的原则11
2.1.3 视同销售12
2.1.4 销售折扣12
2.2 具体规定13
2.2.1 无赔款优待13
2.2.2 债券利息收入13
2.2.2.1 国债的利息收入13
2.2.2.2 试行国债净价交易后有关国债利息收入13
2.2.2.3 铁路债券利息收入13
2.2.2.4 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和金融债券利息收入14
2.2.3 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14
2.2.4 捐赠收入14
2.2.5 超过一年租赁期收取租赁费收入15
2.2.6 逾期包装物押金收入15
2.2.7 补贴收入16
2.2.8 减免及返还的流转税16
2.2.9 企业出口退税款16
2.2.10 企业出口商品贴息17
2.2.11 企业收取和交纳的各种价内外基金(资金、附加)和收费17
2.2.12 非货币资产或者权益的收入确定18
2.2.13 买断项目优先收益权收入18
2.2.14 出售住房的净收入、上级主管部门下拨的住房资金和住房周转金的利息18
2.3 行业特殊规定18
2.3.1 股份公司取得的新股申购冻结资金利息收入18
2.3.2 商品期货交易席位占用费和年会费收入19
2.3.3 基金会应税收入19
2.3.4 养路费、铁路建设基金等13项基金(收费)20
2.3.5 电力企业建设基金,供、配电贴费收入20
2.3.6 人防工程使用费收入21
2.3.7 福利彩票发行收入21
2.3.8 体育彩票发行收入21
2.3.9 邮政企业收入22
2.3.10 银行收回的以物抵债非货币财产22
2.3.11 金融机构国债手续费收入22
2.3.12 金融保险企业经营国库券的所得23
2.3.13 城市商业银行办理国库券的手续费收入23
2.3.14 金融企业应收利息24
2.3.15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承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专项债券利息收入24
2.3.16 烟草公司罚没收入24
2.3.17 省际间卷烟生产计划有偿调整收入25
2.3.18 电信企业收入25
2.3.19 军队事业单位对外有偿服务收入26
2.3.20 中储粮总公司及其直属粮库的财政补贴收入27
2.3.21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27
2.3.22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收入28
2.3.23 医疗卫生机构收入29
2.3.24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收入30
第三部分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31
3.1 基本规定31
3.1.1 扣除项目的范围和内容31
3.1.2 税前扣除的原则32
3.1.3 税前不允许扣除项目33
3.1.4 成本和费用的扣除35
3.1.4.1 成本的范围35
3.1.4.2 成本的计价35
3.1.4.3 费用的范围37
3.2 具体规定38
3.2.1 工资薪金支出的扣除38
3.2.1.1 计税工资内容38
3.2.1.2 不作为工资薪金的支出39
3.2.1.3 计税工资的人员范围40
3.2.1.4 计税工资的扣除标准41
3.2.1.5 工效挂钩工资标准41
3.2.1.6 工资挂钩企业工资税前扣除口径42
3.2.1.7 原实行工效挂钩工资办法的企业改组改造后工资扣除42
3.2.1.8 饮食服务企业提成工资扣除42
3.2.2 资产折旧或摊销的扣除43
3.2.2.1 资产折旧或摊销的扣除43
3.2.2.2 固定资产的计价44
3.2.2.3 固定资产折旧提取范围45
3.2.2.4 不得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46
3.2.2.5 固定资产评估折旧扣除46
3.2.2.6 固定资产折旧最低年限47
3.2.2.7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方法48
3.2.2.8 加速折旧48
3.2.2.9 无形资产的计价49
3.2.2.10 无形资产的摊销49
3.2.2.11 开办费的摊销50
3.2.2.12 固定资产修理费及改良支出50
3.2.2.13 对外投资成本51
3.2.3 借款费用和租金支出的扣除51
3.2.3.1 纳税人借款利息扣除标准51
3.2.3.2 纳税人借款罚息扣除52
3.2.3.3 借款费用扣除范围和标准52
3.2.3.4 不得扣除的借款费用53
3.2.3.5 固定资产租赁费扣除53
3.2.3.6 不得扣除的固定资产租赁费54
3.2.3.7 租赁期一年以上租赁费的扣除54
3.2.4 广告费、业务宣传费和业务招待费的扣除54
3.2.4.1 广告费扣除的标准54
3.2.4.2 广告费扣除的条件55
3.2.4.3 粮食白酒广告宣传费的扣除56
3.2.4.4 业务宣传费的扣除56
3.2.4.5 业务招待费的扣除56
3.2.5 财产损失和坏账准备金的扣除57
3.2.5.1 财产损失扣除标准57
3.2.5.2 财产损失扣除的范围57
3.2.5.3 坏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的扣除58
3.2.5.4 坏账的确认58
3.2.5.5 不得作为坏账扣除项目59
3.2.5.6 财产损失扣除额的确定60
3.2.6 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的扣除60
3.2.6.1 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的范围和标准60
3.2.6.2 公益、救济性捐赠的计算程序62
3.2.6.3 准予全额扣除的捐赠63
3.2.7 对非关联的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经费资助的扣除64
3.2.8 保险及社会保障费用的扣除65
3.2.8.1 可扣除的保险及社会保障费用65
3.2.8.2 不可扣除的保险费用66
3.2.8.3 补充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扣除66
3.2.9 支付给总机构的管理费、行业会费的扣除67
3.2.10 担保费用的扣除67
3.2.11 住房补贴、住房困难补助和住房公积金的扣除67
3.2.12 出售的职工住房折旧及维修管理费的扣除69
3.2.13 已出售或出租住房的折旧费用和维修费的扣除69
3.2.14 职工冬季取暖等补贴的扣除69
3.2.15 职工宿舍修理费的扣除70
3.2.16 经济补偿金及职工退养的一次性生活补贴的扣除70
3.2.17 企业女职工妇科检查费用的扣除71
3.2.18 企业技术开发费的扣除71
3.2.19 佣金的扣除71
3.2.20 劳动保护支出的扣除72
3.2.21 违约金、诉讼费的扣除72
3.2.22 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72
3.3 行业特殊规定73
3.3.1 金融保险行业73
3.3.1.1 保险企业准备金扣除73
3.3.1.2 金融保险企业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标准74
3.3.1.3 金融保险企业代理手续费扣除75
3.3.1.4 保险企业有关费用扣除标准76
3.3.1.5 金融保险企业费用考核指标扣除76
3.3.1.6 银行收回不良资产的税务处理77
3.3.1.7 汇总纳税金融保险企业工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扣除77
3.3.1.8 银行收回的以物抵债非货币财产税务处理78
3.3.1.9 金融保险企业购买国债相关费用扣除78
3.3.1.10 金融保险企业收取的业务手续费扣除79
3.3.1.11 金融保险企业固定资产修理及装修费扣除79
3.3.1.12 金融保险企业租赁费扣除80
3.3.1.13 金融保险企业的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扣除81
3.3.1.14 汇总纳税金融保险企业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调剂使用81
3.3.1.15 金融保险企业的业务招待费扣除82
3.3.1.16 金融保险企业的财产损失、税前弥补亏损等扣除82
3.3.1.17 保险企业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83
3.3.1.18 汇总纳税的金融保险企业呆账损失和坏账损失83
3.3.1.19 金融保险企业呆账损失和坏账损失83
3.3.1.20 金融保险企业呆账准备金和坏账准备金的提取84
3.3.1.21 金融保险企业呆账损失核销84
3.3.1.22 金融企业应收利息的扣除85
3.3.1.23 城市合作银行提取总机构管理费85
3.3.1.24 城市合作银行亏损弥补86
3.3.1.25 组建商业银行、城市信用联社有关税收、财务处理86
3.3.1.26 更名为农村信用社后信用社税收、财务处理87
3.3.1.27 城市商业银行固定资产购建87
3.3.1.28 城市商业银行应收应付利息88
3.3.1.29 城市商业银行安全防范费扣除88
3.3.1.30 城市商业银行奖金扣除88
3.3.1.31 城市商业银行办理国库券业务89
3.3.1.32 农村信用社奖金89
3.3.2 邮政电信90
3.3.2.1 电话初装基金、邮电附加费的扣除90
3.3.2.2 电信企业的数字程控交换设备、不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仪器仪表、监控器购置支出90
3.3.2.3 电信企业通信线路修理费支出90
3.3.2.4 电信企业业务招待费的扣除91
3.3.2.5 电信企业的用户拖欠的月租费、通话费91
3.3.2.6 邮政补贴资金的扣除91
3.3.2.7 电信企业和实行汇总纳税的各成员企业拨付或上交的“收支差额”92
3.3.2.8 国家邮政局取得的邮政补贴资金弥补亏损后的盈余额92
3.3.2.9 邮政企业仪器仪表、监控器的购置支出92
3.3.2.10 邮政企业设备、房屋修理费及其他修理费的扣除93
3.3.2.11 邮政企业业务招待费的扣除93
3.3.2.12 邮政企业坏账准备金的扣除93
3.3.2.13 国家邮政局取得的邮政补贴资金、上缴和取得的“收支差额”93
3.3.2.14 邮政企业工资及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的扣除94
3.3.2.15 邮政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扣除94
3.3.3 商品期货交易企业95
3.3.3.1 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纪机构提取准备金的扣除95
3.3.3.2 期货交易所和期货经纪机构固定资产折旧95
3.3.3.3 期货交易所交纳监管费的扣除96
3.3.3.4 期货经纪机构临时招聘工作人员工资的扣除96
3.3.3.5 期货交易所实行会员制改造后的亏损弥补96
3.3.3.6 期货交易所收取的席位占用费和年会费97
3.3.3.7 期货经纪机构和期货投资企业支付的会员资格费97
3.3.4 铁路多种经营企业97
3.3.4.1 铁路运输多种经营企业的成本费用97
3.3.4.2 铁路运输多种经营企业总机构管理费98
3.3.5 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提取管理费98
3.3.6 烟草公司(烟草专卖局)办案经费支出99
3.3.7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99
3.3.7.1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成本、费用、损失99
3.3.7.2 事业单位的工资扣除100
3.3.8 石油化工集团100
3.3.8.1 石油集团资产评估增值100
3.3.8.2 石化集团资产评估增值100
3.3.8.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成品油运杂费的扣除101
3.3.9 软件企业及集成电路企业101
3.3.9.1 软件开发企业及集成电路企业工资、培训费用的扣除101
3.3.9.2 软件企业的确认102
3.3.9.3 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生产性设备折旧102
3.3.10 勘察设计单位成本费用103
第四部分 企业投资、改组改制和其他业务所得税处理103
4.1 企业投资104
4.1.1 企业股权投资所得的所得税处理104
4.1.2 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和损失的所得税处理105
4.1.3 企业以部分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所得税处理106
4.1.4 企业整体资产转让的所得税处理106
4.1.5 企业整体资产置换的所得税处理107
4.1.6 其他企业分回利润108
4.2 企业合并110
4.2.1 企业合并含义110
4.2.2 纳税人的处理110
4.2.3 企业合并业务所得税处理的基本规定110
4.2.4 企业合并业务所得税处理的特殊规定111
4.2.4.1 非股权支付额较少的合并业务的所得税处理111
4.2.4.2 零支付合并业务的所得税处理112
4.2.5 关联企业的合并业务的所得税处理112
4.2.6 减免税优惠的处理112
4.3 企业分立113
4.3.1 企业分立的含义113
4.3.2 纳税人的处理113
4.3.3 企业分立业务所得税处理的基本规定113
4.3.4 企业分立业务所得税处理的特殊规定114
4.3.4.1 非股权支付额较少的分立业务的所得税处理114
4.3.4.2 分立企业股东股权成本的确认114
4.3.5 减免税优惠的处理115
4.4 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增值115
4.5 接受捐赠115
4.6 汇兑损益116
4.7 证券交易所得116
4.8 股票发行溢价116
4.9 出售住房所得或损失117
4.9.1 取消住房基金和住房周转金制度前的处理117
4.9.2 取消住房基金和住房周转金制度后的处理117
4.10 清算所得118
4.11 境外所得119
第五部分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及涉税审批(审核、备案)事项119
5.1 减免优惠政策120
5.1.1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基本规定120
5.1.2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具体规定120
5.1.2.1 高新技术企业120
5.1.2.2 第三产业121
5.1.2.3 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22
5.1.2.4 “老、少、边、穷”地区企业122
5.1.2.5 技术转让收入123
5.1.2.6 受灾企业123
5.1.2.7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123
5.1.2.8 校办企业124
5.1.2.9 民政福利企业125
5.1.2.10 乡镇企业125
5.1.2.11 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126
5.1.2.12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6
5.1.2.13 林业企业127
5.1.2.14 渔业企业127
5.1.2.15 卫星发射单位128
5.1.2.16 保险企业128
5.1.2.17 环保产业128
5.1.2.18 军办企业128
5.1.2.19 监狱、劳教企业130
5.1.2.20 转制科研机构和勘察设计单位130
5.1.2.21 非营利性科研机构133
5.1.2.22 农村信用社133
5.1.2.23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133
5.1.2.24 软件开发企业134
5.1.2.25 中储粮总公司及其直属粮库的财政补贴收入135
5.1.2.26 国务院各部门机关服务中心135
5.1.2.27 中央各部门机关服务中心136
5.1.2.28 养路费、铁路建设基金等13项基金(收费)136
5.1.2.29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137
5.1.2.30 广播电视事业单位137
5.1.2.31 医疗卫生机构137
5.1.3 其他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规定139
5.1.3.1 清算业务优惠的处理139
5.1.3.2 企业合并、兼并业务减免税优惠处理139
5.1.3.3 企业分立业务减免税优惠的处理139
5.1.3.4 股权重组业务减免税优惠的处理140
5.1.3.5 资产转让、受让业务减免税优惠的处理140
5.1.3.6 核定征收企业优惠政策的处理140
5.1.3.7 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新办企业的界定141
5.1.3.8 新办企业减免税执行期限141
5.1.3.9 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政策交叉的处理142
5.1.3.10 免税所得弥补亏损142
5.1.4 减免税管理142
5.1.4.1 减免税的报批范围142
5.1.4.2 减免税申请143
5.1.4.3 减免税审批要求143
5.1.4.4 减免税审批权限144
5.1.4.5 减免税审批程序144
5.1.4.6 减免税的监督144
5.2 国产设备投资抵免145
5.2.1 政策规定145
5.2.2 审批权限148
5.2.3 附报资料148
5.2.4 审批抵免程序及其他管理事项149
5.3 技术开发费附加扣除151
5.3.1 政策规定151
5.3.2 审批程序151
5.3.3 集团公司提取技术开发费政策规定152
5.3.4 集团公司提取技术开发费审批权限153
5.3.5 集团公司提取技术开发费附报资料153
5.4 财产损失154
5.4.1 财产损失的范围154
5.4.2 财产损失额的确定155
5.4.3 财产损失申请156
5.4.4 财产损失的审批156
5.5 弥补亏损157
5.5.1 弥补亏损年限157
5.5.2 投资方从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弥补亏损158
5.5.3 免税所得弥补亏损158
5.5.4 汇总、合并纳税成员企业(单位)的亏损弥补158
5.5.5 年度亏损额的确认159
5.5.6 弥补亏损的申请160
5.6 总机构管理费160
5.6.1 总机构管理费提取条件160
5.6.2 总机构管理费提取标准161
5.6.3 总机构管理费的扣除162
5.6.4 申请审批163
5.6.5 附报资料164
5.6.6 申请时间164
5.7 计税工资上浮164
5.8 工效挂钩工资165
5.9 加速折旧167
5.10 企业合并、分立业务169
5.10.1 合并业务169
5.10.2 分立业务169
5.10.3 审批权限170
5.11 资产转让、置换170
5.11.1 企业以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170
5.11.2 企业整体资产转让171
5.11.3 企业整体资产置换171
5.12 坏账准备金172
5.12.1 坏账准备金的冲减172
5.12.2 坏账准备金的提取173
5.13 金融保险企业贷款呆账174
5.13.1 贷款呆账的认定174
5.13.2 银行卡透支形成的呆账175
5.13.3 发放助学贷款形成的呆账175
5.13.4 不得作为呆账核销债权或者股权176
5.13.5 贷款呆账核销和扣除的原则176
5.13.6 审批权限178
5.13.7 附报资料178
5.14 金融保险企业呆账准备金180
5.15 城市商业银行固定资产购建181
5.16 城市商业银行奖金181
5.17 农村信用社管理费182
5.17.1 管理费提取标准182
5.17.2 提取管理费原则183
5.17.3 提取比例183
5.17.4 管理费开支范围184
5.17.5 管理费的管理187
5.18 金融保险企业修理及装修费用188
5.19 城乡信用社递延资产189
5.20 城乡信用社经营租赁方式租赁费支出190
5.21 信用社代办储蓄手续费191
5.22 城乡信用社折旧方法191
5.23 城乡信用社现金资产损失192
5.24 寿险责任准备金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193
5.25 部分汇总纳税企业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租赁费193
5.25.1 汇总纳税企业业务招待费和业务宣传费193
5.25.2 汇总纳税企业租赁费195
5.26 邮政企业收支差额195
5.27 烟草公司(烟草专卖局)办案经费195
5.28 邮政、电信企业固定资产购置196
5.29 住房补贴资金196
5.30 资助科技开发费用196
5.31 成本计算、分配、存货计价198
第六部分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199
6.1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199
6.1.1 政策规定199
6.1.2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表200
6.1.2.1 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表200
6.1.2.2 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203
6.1.2.3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229
6.2 企业所得税的核定征收233
6.2.1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范围233
6.2.2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方式233
6.2.3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的基本要求234
6.2.4 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的确定234
6.2.5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额(率)的确定235
6.2.6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纳税人的申报纳税237
6.3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企业所得税管理238
6.3.1 纳税人的确认238
6.3.2 税务登记238
6.3.3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239
6.3.4 收入总额的内容239
6.3.5 免税收入项目的管理240
6.3.6 准予扣除项目的内容242
6.3.7 总机构管理费的审批扣除243
6.3.8 税前不得扣除项目243
6.3.9 资产的税务处理244
6.3.10 税率差异的补税246
6.3.11 弥补亏损246
6.3.12 财产损失的处理246
6.3.13 核定征收246
6.3.14 纳税申报247
6.3.15 票据使用247
6.3.16 税收优惠247
6.4 联营企业企业所得税管理247
6.4.1 联营企业的补缴税款的计算247
6.4.2 联营企业的税率差异249
6.4.3 联营企业的弥补亏损249
6.4.4 联营企业分回利润的确认250
6.5 境外所得的管理250
6.5.1 境外所得税款的扣除250
6.5.2 境外所得的计算251
6.5.3 境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251
6.5.4 境外已缴纳所得税税款的抵扣251
6.5.5 境外所得减免税的抵免253
6.5.6 境外企业遇有自然灾害等问题的企业所得税处理254
6.5.7 境外所得纳税年度的确认254
6.5.8 境外所得税款预缴和清缴254
6.6 汇总纳税企业管理255
6.6.1 汇总纳税企业含义255
6.6.2 汇总纳税企业审批255
6.6.3 汇总纳税企业监管范围256
6.6.4 汇总纳税企业监管级次257
6.6.5 汇总纳税企业的监管257
6.6.6 汇总纳税成员纳税申报管理258
6.6.7 汇总纳税企业信息反馈制度260
6.6.8 汇总纳税成员企业汇总纳税的变更262
6.6.9 汇总纳税境外所得的管理262
6.6.10 汇总纳税成员企业工资扣除的管理262
6.6.11 汇总纳税租赁费税前扣除的管理263
6.6.12 汇总纳税企业汇总后亏损的处理263
6.6.13 不同税率地区的汇总纳税成员企业汇总纳税问题264
6.6.14 “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交、集中清算”的汇总纳税办法264
6.6.15 暂不实行“统一计算、分级管理、就地预交、集中清算”的征收管理办法的行业和企业265
6.6.16 汇总纳税就地预交成员企业的确定265
6.6.17 汇总纳税就地预缴比例的确定266
6.6.18 汇总纳税成员企业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267
6.6.19 汇总纳税企业年度汇算清缴267
6.6.20 汇总纳税企业监督检查268
6.7 企业所得税的检查处罚270
6.7.1 查出以前年度所得税的补税270
6.7.2 企业所得税纳税检查中查出问题的处理270
6.7.3 企业所得税检查处罚起始日期270
6.7.4 企业虚报亏损补税罚款问题271
6.7.5 在企业所得税预缴中少缴税款的认定272
6.7.6 企业未按期预缴所得税加收滞纳金的处理272
6.8 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的划分272
6.8.1 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前征管范围的划分272
6.8.2 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后征管范围的划分273
6.9 社会中介机构对企业所得税事项的税务代理275
第七部分 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277
7.1 会计科目的设置277
7.2 会计处理方法278
7.2.1 应付税款法的会计处理278
7.2.2 纳税影响会计法的会计处理279
7.3 会计报表的处理280
7.4 所得税会计核算办法的调整281
7.5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事项的处理281
附录283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28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30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306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319
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