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 聂华林,马增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6809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工业化-研究-西北地区;工业化-研究-西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工业化一般理论1

第一节 工业化及其特点1

一 工业化的概念1

二 工业化的基本特征5

第二节 工业化的理论阐释6

一 配第—克拉克定理6

二 恩格尔定律9

三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的二元结构理论9

四 普雷维什、辛格的“贸易条件恶化论”11

五 赫尔希曼的“关联效应理论”13

第三节 工业化的条件及模式14

一 工业化的起始条件14

二 工业化的一般条件16

三 工业化的模式21

第四节 工业化的发展阶段25

一 人均GNP25

二 GDP与三次产业结构27

三 就业的三次产业结构27

四 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例28

五 工业内部结构变化指标28

六 城市化水平30

第二章 新型工业化理论32

第一节 新型工业化的提出32

一 传统工业化的缺陷32

二 新型工业化的提出34

第二节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及特征39

一 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39

二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42

第三节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原则与重点47

一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思想和基本原则47

二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重点48

三 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优劣势分析50

第四节 新型工业化的实现途径52

一 走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道路52

二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53

三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57

四 走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新型工业化道路62

五 走开放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63

六 走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64

第三章 西部工业化的实践及发展进程67

第一节 新中国工业化的简单回顾67

一 初期的工业化67

二 工业化调整时期70

三 明显高度化阶段74

第二节 西部工业化历程及特点75

一 西部工业化历程76

二 西部工业化历程的启示80

三 西部工业发展的特征83

第三节 西部工业化发展阶段评估88

一 工业化阶段的判断标准88

二 工业化指标体系91

三 西部工业化状况评价92

四 西部各省市区工业化水平对比97

第四节 西部工业化滞后的成因分析100

一 社会观念因素100

二 历史因素101

三 体制因素102

四 经济因素103

第四章 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外部环境分析108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对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影响108

一 经济全球化及本质109

二 西部工业发展与经济全球化112

第二节 信息化对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影响115

一 信息化115

二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116

三 信息化对西部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性121

四 西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思路124

第三节 市场化对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影响127

一 市场化及其趋势128

二 市场化与工业化的关系130

三 西部市场化程度与东部的差距133

四 西部推进市场化进程的思路134

第四节 高新技术对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影响137

一 高新技术的重大推动作用137

二 高新技术发展趋势138

三 西部高新产业布局现状与影响144

四 加快西部高新技术发展的思路147

第五章 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模式选择149

第一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殊性149

一 工业化的多目标性149

二 工业化条件的多元性151

三 工业化内容的特殊性152

第二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模式选择的原则、影响因素与依据154

一 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的原则154

二 西部影响工业化模式选择的因素160

三 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模式选择的依据166

第三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170

一 西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模式的重要性170

二 西部实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任务173

三 西部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建议175

第四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二:民营工业推动的工业化发展模式182

一 民营工业对西部工业发展的重要性182

二 西部发展民营经济的条件分析186

三 以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西部工业化的措施190

第五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三:强化农村工业的工业化发展模式194

一 农村工业化是西部工业化的重要任务194

二 西部农村工业化现状199

三 西部推进农村工业化的有利条件201

四 西部农村工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203

五 西部农村工业化的实现途径204

第六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模式选择四:以循环经济为主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07

一 循环经济及其特征208

二 西部传统发展模式及其后果209

三 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211

四 西部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216

第六章 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思路220

第一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空间开发模式的选择220

一 西部经济总体开发模式选择:点轴模式220

二 西部经济带具体开发模式的选择225

第二节 西部工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229

一 米尔顿·桑托斯的分享空间理论229

二 西部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分享空间”结构分析231

三 西部经济发展的“双循环战略”232

四 关于双循环战略的前景和制约因素235

第三节 西部工业经济发展的机理选择236

一 企业集群的基本内涵及其优势分析236

二 西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240

三 西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路243

四 实施中小企业集群战略切入点:新的定向劳务输出244

五 西部中小企业集群战略实施的途径246

第七章 西部新型工业化的产业布局249

第一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产业布局的依据与原则249

一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问题的提出249

二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的基本依据250

三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应遵循的原则252

第二节 西部新型工业化产业区域布局基本构想254

一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的总体构想254

二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的重要产业经济区的构想255

第三节 优化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的保障机制260

一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调控机制260

二 西部新型工业化区域布局制度创新机制261

第八章 推进西部新型工业化的对策264

第一节 推进市场化的产权制度创新264

一 产权制度落后是西部工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265

二 西部国有工业企业产权制度安排存在的主要问题268

三 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的途径271

第二节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管理创新278

一 管理创新的内涵278

二 基于市场的管理创新280

三 西部工业企业管理创新障碍因素分析及解决途径283

第三节 提高人力资源效益的激励制度创新287

一 当前西部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288

二 当前西部国有企业经营者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289

三 加快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290

四 实施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制294

第四节 提高市场化程度的体制创新302

一 国有工业企业管理体制创新302

二 企业服务体系建设317

三 市场准入体制创新322

四 投融资体制创新325

主要参考文献3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