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修海林,李吉提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03033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音乐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音乐美学-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章 全新世新石器时期的音乐3
第一节 原始乐舞4
一、图腾之乐4
二、典礼之乐5
三、农事之乐6
四、战争之乐7
五、生息之乐8
六、原始乐舞的文化心理特征8
第二节 原始乐器10
一、舞阳贾湖骨笛的七声音列结构10
二、河姆渡骨哨的多音列结构11
三、新石器时期陶埙中典型的三度音程 结构12
四、鱼形埙的四声音列结构12
五、原始乐器对音乐审美听觉感知力的 发14
第三节 文献史料中反映的音乐起源问题15
一、关于声乐起源的史料记载15
二、关于乐器起源的史料记载15
第2章夏、商、西周时期的音乐17
第一节三代乐舞17
一、以英雄功绩为歌颂对象的乐舞——《大夏》17
二、祭祀“尚声”、庆贺战功的乐舞——《濩》18
三、气势壮美、再现武功的乐舞——《武》19
四、巫舞19
五、享乐侑食之乐20
六、民族、部族间的乐舞交流22
第二节 音乐教育23
一、夏、商的音乐教育23
二、西周的音乐教育23
第三节 礼仪音乐及相应的等级制度25
第四节 乐器与乐律26
3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28
第一节 各类社会音乐活动29
一、礼宾宴饮中的音乐活动29
二、“郑卫之音”的广泛影响29
三、民间歌唱艺术的发展30
第二节 音乐的审美意识及诸子音乐观31
第三节 入乐诗歌总集——《诗》33
第四节 曾侯乙墓出土乐器 ——先秦乐器、乐律学成就的集中展示34
第五节 先秦乐律学理论成果——三分损益法37
第六节 生活中的音乐40
一、琴曲《流水》与“知音”的故事40
二、慷慨悲愤《易水歌》42
4章秦汉时期的音乐43
第一节 乐府音乐43
第二节 歌舞百戏44
第三节相和歌45
第四节鼓吹乐47
第五节《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49
一、心物关系与“感于物而动”的命题49
二、“乐”的含义50
三、“德”与“艺”50
四、“道”与“欲”51
五、“礼”与“乐”51
第六节 生活中的歌曲51
一、《垓下歌》51
二、《大风歌》52
三、琴歌《胡笳十八拍》52
第七节京房六十律54
5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56
第一节 清商乐56
一、清商乐的创建、繁荣及其发展的初始 阶段57
二、清商乐发展的更新阶段58
三、清商乐自身发展的汇总阶段58
第二节 吴歌、西曲与清商乐的曲体结构59
一、吴歌与西曲59
二、清商乐的曲体结构特点61
第三节 外族外域音乐的传入和影响62
一、战乱中的音乐文化交流63
二、通商往来及皇族通婚带来的音乐交流63
三、佛教传入对中原音乐的影响64
第四节 乐律学成就66
一、苟勖的“管口校正”理论及其笛律研究66
二、何承天创制“新律”的成就68
第五节 探讨音乐审美特殊规律的学术成果 ——《声无哀乐论》69
第六节 琴乐艺术的成熟及作品71
一、《碣石调·幽兰》72
二、《梅花三弄》73
三、《酒狂》75
四、《广陵散》77
6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81
第一节 繁盛唐曲81
一、曲子音乐的文化构成82
二、唐曲遗存——《阳关三叠》83
第二节 隋唐燕乐84
第三节 歌舞大曲86
一、唐歌舞大曲的结构87
二、《霓裳羽衣曲》88
三、《秦王破阵乐》91
第四节歌舞戏92
第五节 唐代的说唱音乐——俗讲94
第六节 器乐艺术95
一、燕乐的乐队编制95
二、古琴艺术98
三、唐代的乐谱101
第七节 关于燕乐二十八调103
7章 宋元时期的音乐106
第一节 宋代词调音乐106
一、词调音乐的创作特点107
二、词调音乐的美学品格112
三、姜白石的创作113
第二节 歌曲与说唱音乐114
一、歌唱类115
二、说唱类118
第三节 宋元杂剧、散曲和南戏120
一、宋金杂剧121
二、元杂剧和散曲123
三、宋元南戏128
第四节 器乐与器乐作品132
一、器乐132
二、古琴艺术133
三、琵琶曲《海青拿天鹅》135
第五节 声乐演唱理论136
一、《梦溪笔谈》中关于“字”“声”问题的演唱 理论136
二、元代的声乐理论著作《唱论》137
8章明清时期的音乐139
第一节 传统民歌139
一、传统民歌的音乐风格与文化特征的一般描述140
二、史籍中有关中国音乐区域性风格特征的描述146
三、传统民歌在历史文化传播中形成的“同宗”现象147
第二节 说唱音乐153
一、弹词153
二、鼓词154
三、道情156
第三节 歌舞音乐157
一、花鼓158
二、采茶159
三、木卡姆159
四、囊玛162
五、跳月与芦笙舞163
第四节 戏曲音乐164
一、“四大声腔”的兴起与发展164
二、“乱弹”声腔的兴起与发展169
三、“花”“雅”之争172
第五节 器乐艺术的发展173
一、古琴艺术173
二、琵琶艺术178
三、器乐合奏183
第六节 音乐理论189
一、琴乐美学与表演艺术理论著作 ——《溪山琴况》189
二、明清时期的戏曲声乐演唱理论191
三、乐律学的杰出成就 ——朱载堉的“新法密率”理论195
9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音乐199
第一节 传统音乐的发展200
一、民歌200
二、戏曲200
三、说唱202
四、民族器乐202
第二节 学堂乐歌与近代新音乐启蒙204
一、学堂乐歌204
二、近代专业音乐创作205
第三节 民主革命斗争时期的音乐208
一、工农运动和革命根据地的音乐208
二、左翼音乐运动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的音乐209
三、国统区的民主歌咏活动212
四、“文艺整风”前后解放区的音乐213
10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音乐创作成果录要216
第一节 声乐艺术的创作成果216
一、建国后的群众歌曲216
二、新时期初期的通俗歌曲219
三、少年儿童歌曲220
四、艺术歌曲221
五、合唱音乐223
第二节 民族器乐的创作成果224
一、拉弦器乐曲224
二、吹管器乐曲225
三、弹拨器乐曲225
四、大型协奏曲226
五、民族乐队合奏曲226
第三节 钢琴、小提琴与其他器乐艺术的创作成果227
一、钢琴227
二、小提琴227
三、大型协奏曲228
四、器乐重奏229
五、其他器乐229
第四节 现代交响乐创作成果230
一、建国后的交响乐230
二、新时期初期的交响乐230
第五节 歌剧、舞剧音乐及影视音乐的创作成果231
一、歌剧音乐231
二、舞剧、歌舞音乐232
三、影视音乐233
11章中国音乐赏析导论239
第一节 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属性与主要类型239
一、文化属性239
二、主要类型239
三、主要体裁240
第二节 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特点241
一、注重线性表现的特点241
二、节奏特点243
三、中国语言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245
四、中国传统音乐的材料构成246
第三节 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构成256
第四节 现代中国音乐概谈257
12章 中国民歌和古代歌曲赏析259
第一节 从民歌中寻找历史的足迹259
一、劳动歌曲类259
二、其他山野歌曲261
三、小曲类叙事歌曲、爱情歌曲等263
四、歌舞音乐268
第二节 古代诗词歌曲及琴歌273
一、古代诗词歌曲273
二、琴歌276
13章 中国民族器乐赏析283
第一节 民间吹管乐和打击乐赏析284
一、吹打乐与锣鼓乐284
二、吹管乐独奏287
第二节 弹弦类:古琴与琵琶独奏曲赏析293
一、古琴曲赏析293
二、琵琶曲赏析299
第三节 拉弦类:二胡、京胡音乐赏析306
一、二胡曲赏析307
二、京胡曲赏析——《夜深沉》311
第四节 民族器乐合奏曲赏析312
一、《春江花月夜》312
二、《赛龙夺锦》315
三、《翻身的日子》316
14章 中国戏曲和中国歌剧、舞剧音乐赏析318
第一节 中国戏曲音乐赏析318
一、戏曲音乐在戏曲中的地位和作用318
二、戏剧表演与器乐锣鼓319
三、戏曲音乐唱腔321
四、中国戏曲对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328
第二节 中国新歌剧音乐赏析328
一、歌剧《白毛女》及其对舞剧《白毛女》 音乐的影响329
二、概谈中国新歌剧音乐的主要艺术特色334
第三节 中国舞剧音乐赏析338
一、舞剧音乐基本知识介绍338
二、概谈中国民族舞剧音乐的特点339
三、概谈中国的芭蕾舞剧音乐340
15章 中国当代经典音乐赏析343
第一节 概谈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新音乐343
一、学堂乐歌343
二、从抗日救亡歌曲到国歌345
三、器乐独奏曲347
四、声乐套曲353
第二节20世纪下半叶的几部大型音乐创作358
一、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358
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361
三、大合唱《长征组歌》366
四、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368
五、钢琴协奏曲《春之采》371
主要参考书目381
修订版后记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