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波通信与时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波通信与时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
  • 魏楚千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5389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微波通信-技术培训-教材;时分多址-移动通信-技术培训-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波通信与时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数字微波通信1

第1章 微波天线1

1.1 天线概述1

1.2 方向性函数和方向图1

1.3 天线的辐射效率和馈电效率3

1.4 天线方向性系数D3

1.5 天线增益系数G4

1.6 dBi与dBd4

1.7 天线极化方式6

1.8 接收天线有效接收面积Ae6

1.9 工作频段7

1.10 天线反射系数与电压驻波比7

1.11 天线的寄生耦合(近场隔离度)7

1.12 抛物面天线8

1.13 馈线系统及信号收发公用器9

1.13.1 同轴电缆与波导9

1.13.2 极化分离器及收发公用器10

第2章 数字微波通信设备12

2.1 发信设备的构成及工作原理12

2.2 发信设备的主要性能及指标12

2.3 收信设备的构成及工作原理15

2.4 收信设备的主要性能及指标16

2.5 SDH数字微波通信简介18

第3章 微波传播技术20

3.1 电波自由空间传播20

3.1.1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s21

3.1.2 自由空间传播条件下接收机输入功率电平Pr22

3.2 直视传播距离与天线高度22

3.3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23

3.4 电波传播的菲涅耳区24

3.4.1 菲涅耳旋转椭球面及菲涅耳区25

3.4.2 菲涅耳区半径28

3.5 反射波对收信电平的影响31

3.6 余隙概念及其在地面反射波分析中的作用35

3.7 低空大气层大气折射对微波传播的影响39

3.7.1 大气折射率n及折射指数N40

3.7.2 折射率梯度40

3.7.3 等效地球半径系数K41

3.7.4 大气折射的分类42

3.7.5 考虑大气折射后的地球凸起高度及余隙变化43

3.7.6 工程设计中K值的选取44

3.7.7 考虑大气折射后复杂球形地面电波衰落计算45

3.7.8 微波链路路径设计用路径剖面图46

3.8 微波电波传播的信号损失46

3.8.1 衰落的分类47

3.8.2 多径衰落48

3.8.3 平衰落的分析方法49

3.8.4 频率选择性衰落的分析方法50

3.8.5 抵御大气效应的衰落储备52

3.9 微波通信的抗衰落技术53

3.9.1 抗衰落技术概述53

3.9.2 空间分集接收概念54

3.9.3 二重空间分集接收方式简介54

3.9.4 自适应均衡技术简介54

第4章 微波通信工程设计指标体系及路由设计举例56

4.1 假设参考数字通道56

4.1.1 提出假设参考数字通道的原因56

4.1.2 假设参考数字通道56

4.2 微波通信链路传输质量指标58

4.2.1 误码性能指标含义58

4.2.2 实际数字微波通道的误码性能指标59

4.2.3 误码率指标的分配60

4.2.4 可用性指标61

4.3 G.821建议与G.826建议61

4.4 射频波道划分62

4.5 接收机收信电平计算63

4.5.1 接收机噪声系数63

4.5.2 门限电平/门限载(信)噪比64

4.5.3 微波通信中的归一化信噪比64

4.5.4 接收机输入门限功率65

4.5.5 最低收信电平的计算65

4.6 微波通信路由工程设计67

4.6.1 微波路由选择概述67

4.6.2 微波通信无线路由设计举例69

4.7 微波设备安装与链路调测74

参考文献78

第二篇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第5章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79

5.1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特点79

5.2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主要形式80

5.3 自由空间传播81

5.4 幂定律传播机制82

5.4.1 双射线传播模型82

5.4.2 幂定律传播规律84

5.5 阴影衰落85

5.5.1 阴影衰落概念85

5.5.2 分析移动无线信号衰落的常用概念86

5.5.3 对数正态分布87

5.6 移动通信中的多径衰落89

5.6.1 造成多径传播的散射体89

5.6.2 多径信号的几个特点90

5.6.3 移动通信中的多普勒频移91

5.6.4 快衰落的信号分布(瑞利分布和莱斯分布)92

5.6.5 快衰落分类94

5.7 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模型100

5.7.1 室外宏小区传播模型100

5.7.2 室外微小区传播模型103

5.7.3 室内传播模型103

参考文献104

第三篇 GSM及GPRS移动通信系统第6章 GSM移动通信系统组成105

6.1 GSM系统概述105

6.2 GSM的基本特点和技术特征106

6.2.1 GSM的基本特点106

6.2.2 GSM的技术特征106

6.3 GSM系统结构107

6.3.1 移动台(MS)107

6.3.2 基站子系统(BSS)108

6.3.3 网络交换子系统(NSS)109

6.3.4 操作支持子系统(OSS)111

6.4 GSM系统接口概述111

6.5 GSM系统接口协议113

6.5.1 GSM系统分层模型113

6.5.2 GSM系统中主要功能实体的作用114

6.5.3 GSM系统主要接口的下三层协议结构115

6.5.4 7号信令在GSM系统中的应用116

6.6 GSM系统移动区域组成117

6.6.1 小区(CELL)117

6.6.2 基站覆盖区117

6.6.3 位置区(LA)117

6.6.4 MSC覆盖区118

6.6.5 PLMN覆盖区118

6.6.6 GSM服务区118

6.7 GSM网络编号计划118

第7章 GSM系统无线接口技术121

7.1 GSM采用FDMA和TDMA相结合的多址方式121

7.2 GSM帧结构121

7.3 突发序列123

7.4 GSM系统信道结构124

7.4.1 物理信道124

7.4.2 逻辑信道125

7.4.3 逻辑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127

7.5 无线信号形成131

7.5.1 信道编码131

7.5.2 GSM系统中的交织132

7.5.3 加密133

7.5.4 突发脉冲格式化133

7.6 无线接口的其他技术133

7.6.1 TDMA帧偏移和时间提前量(TA)133

7.6.2 非连续发射(DTX)134

7.6.3 非连续接收(DRX)135

7.6.4 功率控制135

7.6.5 跳频通信技术简介136

第8章 GSM系统通信流程138

8.1 网络选择138

8.1.1 网络选择的目的138

8.1.2 网络选择的过程139

8.2 小区选择139

8.2.1 小区选择的条件139

8.2.2 小区选择的具体流程140

8.2.3 小区接入控制140

8.3 小区重选141

8.4 位置更新141

8.4.1 正常位置更新142

8.4.2 IMSI分离与附着142

8.4.3 周期性位置更新143

8.5 随机接入143

8.6 鉴权与加密144

8.6.1 鉴权144

8.6.2 加密145

8.6.3 TMSI的使用146

8.7 移动用户主叫146

8.7.1 移动用户主叫信令接续流程146

8.8 移动用户被叫简介150

8.9 切换150

8.9.1 切换的原因150

8.9.2 GSM的移动台辅助切换及移动台相邻小区测量150

8.9.3 切换分类151

8.9.4 不同MSC/VLR间的切换152

8.10 漫游简介153

第9章 GSM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154

9.1 GSM系统网络规划概述154

9.1.1 概述154

9.1.2 优秀移动网络的标准154

9.2 蜂窝通信的概念155

9.3 小区分类157

9.4 频率复用方式158

9.5 小区规划158

9.5.1 覆盖规划158

9.5.2 链路预算160

9.5.3 容量规划164

9.6 GSM网络优化概述165

9.7 GSM直放站166

9.7.1 无线直放站工作原理166

9.7.2 直放站分类167

9.7.3 直放站的主要技术指标167

9.7.4 直放站的适用场合170

9.7.5 直放站的应用171

9.7.6 直放站工程设计简介173

9.8 塔顶放大器174

9.8.1 塔顶放大器工作原理174

9.8.2 塔顶放大器的作用175

9.9 GSM网络室内覆盖简介179

9.9.1 室内覆盖分布系统179

9.9.2 室内覆盖系统的实施180

9.10 现场测试与网络性能统计分析181

9.10.1 现场测试181

9.10.2 网络性能统计分析简介182

第10章 GPRS技术183

10.1 GPRS简介183

10.2 GPRS系统结构184

10.2.1 从GSM升级到GPRS需要增加或升级的硬件和软件184

10.2.2 GPRS网络接口185

10.2.3 GPRS协议栈186

10.2.4 传输平面其他接口和协议及信令平面接口和协议简介192

10.2.5 举例说明用户数据通过传输平面各层协议及接口的过程194

10.3 GPRS新增编号内容195

10.4 GPRS使用的一些重要概念197

10.5 GPRS空中接口199

10.5.1 GPRS新增加的逻辑信道199

10.5.2 GPRS物理信道、无线块及帧结构201

10.5.3 GPRS信道编码203

10.6 GPRS移动台移动管理状态205

10.7 GPRS的附着与去附着207

10.8 GPRS小区选择与重选208

10.8.1 小区选择208

10.8.2 小区重选209

10.9 GPRS位置更新209

10.9.1 小区更新209

10.9.2 路由区更新210

10.9.3 周期性路由区更新211

10.10 GPRS会话管理212

10.11 GPRS数据传输中临时块流(TBF)的建立过程213

10.12 GPRS系统的QoS213

10.12.1 优先级别214

10.12.2 延迟级别214

10.12.3 可靠性级别214

10.12.4 吞吐量级别215

参考文献216

附录1 微波抛物面天线(卡塞格伦)技术指标217

附录2 射频同轴电缆技术指标218

附录3 射频连接器技术指标220

附录4 微波通信的防雷和接地简介222

附录5 分贝定义及不同场合下使用分贝230

附录6 功率与分贝速查简表233

附录7 已知分贝值查电压比/功率比值235

附录8 已知电压比/功率比值查分贝值240

附录9 利用爱尔兰B公式估算话音用户数及系统基站数245

附录10 爱尔兰B表247

附录11 英文缩写词解释250

参考文献2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