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筑物检测鉴定加固改造技术与工程实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建筑物检测鉴定加固改造技术与工程实例
  • 韩继云主编;费毕刚,段向胜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12202114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01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512页
  • 主题词:建筑物-加固;建筑物-改造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筑物检测鉴定加固改造技术与工程实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概述1

1.1 既有建筑物鉴定、改造的必要性和必然性1

1.1.1 既有建筑物的特点1

1.1.2 建筑物为什么需要检测鉴定1

1.1.3 近代建筑业发展规律3

1.2 既有建筑物鉴定、改造的工作程序4

1.3 有关建筑物设计、施工、检测、鉴定的规范、标准5

1.4 工程质量事故分类与特点7

1.4.1 发生的时间7

1.4.2 发生的部位7

1.4.3 事故的原因10

2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11

2.1 检测的目的及要求11

2.1.1 建筑结构检测的目的和内容11

2.1.2 检测工作基本程序12

2.1.3 检测方案及方法13

2.2 材料检测14

2.2.1 钢筋材料性能14

2.2.2 混凝土强度检测18

2.2.3 砌体材料强度28

2.2.4 钢结构材料强度及性能44

2.2.5 木结构材料强度47

2.3 外观质量及耐久性检测48

2.3.1 混凝土外观及裂缝48

2.3.2 混凝土性能及钢筋锈蚀检测50

2.3.3 砌体外观质量57

2.3.4 钢结构外观及裂纹58

2.3.5 火灾后检测60

2.4 构造与连接检测61

2.4.1 混凝土结构构造与连接检测61

2.4.2 砌体结构构造与连接检测61

2.4.3 钢结构、网架结构构造与连接检测62

2.4.4 木结构构造与连接检测64

2.5 建筑物变形检测64

2.5.1 建筑物倾斜检测64

2.5.2 建筑物沉降观测65

2.5.3 梁、板、屋架等水平构件挠度检测66

2.5.4 墙、柱等竖向构件倾斜检测67

2.6 截面尺寸及结构作用检测67

2.6.1 构件截面尺寸检测67

2.6.2 结构作用和环境的调查68

2.7 结构性能荷载检验70

2.7.1 荷载检验目的方法70

2.7.2 测试内容70

2.7.3 试验室检验结构性能评定71

2.8 碳纤维加固施工质量现场检测72

2.8.1 碳纤维拉拔仪原理72

2.8.2 碳纤维片材施工质量现场拉拔检验73

2.8.3 红外线热像检测原理简介74

2.8.4 红外线热像现场检测碳纤维施工质量76

2.8.5 红外线热像检测碳纤维施工质量试验研究77

2.9 检测工程实例81

3 结构可靠性鉴定与评估94

3.1 结构可靠性鉴定概论94

3.1.1 结构鉴定与评估技术概论94

3.1.2 《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99

3.1.3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附录G 既有结构的可靠性评定101

3.1.4 ISO 2394:1998《结构可靠性总原则》第10章现存结构的评定102

3.1.5 ISO 13822:2001《结构设计基础——现存结构的评定》105

3.2 结构安全性评定107

3.2.1 需要进行建筑结构可靠性评定的情形107

3.2.2 鉴定机构和人员要求108

3.2.3 鉴定程序及其工作内容109

3.3 建筑结构耐久性评估119

3.3.1 耐久性评定的主要内容120

3.3.2 耐久性评定准则和方法120

3.3.3 耐久性检测与评定121

3.4 建筑结构适用性评定125

3.4.1 混凝土构件125

3.4.2 钢构件126

3.4.3 砌体构件126

3.4.4 地基基础127

3.4.5 上部承重结构127

3.4.6 围护结构系统127

3.5 危险房屋鉴定方法127

3.5.1 危险房屋鉴定的由来及背景127

3.5.2 危险房屋鉴定基础128

3.5.3 危险房屋鉴定的原则和方法129

3.5.4 危房鉴定中存在的问题133

3.6 结构鉴定工程实例133

4 结构加固改造技术139

4.1 加固改造方案139

4.1.1 加固改造分类139

4.1.2 结构改造方法139

4.2 加固改造设计142

4.2.1 加固改造设计原则142

4.2.2 加固改造设计验算要求143

4.3 常用的加固方法及适用范围144

4.3.1 常用的加固方法144

4.3.2 结构整体加固方法144

4.3.3 常用的构件加固方法146

4.4 加固材料选择147

4.4.1 混凝土147

4.4.2 灌浆料147

4.4.3 砂浆147

4.4.4 钢材148

4.4.5 纤维复合材150

4.4.6 连接材料152

4.5 混凝土结构构件加固152

4.5.1 加大截面加固法152

4.5.2 外粘型钢加固法153

4.5.3 粘贴钢板加固法156

4.5.4 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158

4.5.5 钢筋网混凝土面层加固法161

4.5.6 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法161

4.5.7 绕丝法162

4.5.8 预应力加固法162

4.5.9 增加支点加固法165

4.5.10 置换混凝土加固法166

4.5.11 局部更换法167

4.6 砌体结构加固168

4.6.1 砌体结构加固改造的必然性168

4.6.2 砌体结构加固改造方法168

4.6.3 砌体结构加固截面承载力分析169

4.6.4 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墙174

4.6.5 砂浆面层加固砌体墙178

4.6.6 钢筋混凝土、钢筋网砂浆围套加固砌体柱182

4.6.7 外包型钢加固砌体柱183

4.6.8 砌体托换加固技术186

4.6.9 外粘纤维材料加固技术186

4.7 钢结构构件加固189

4.7.1 加固形式189

4.7.2 加固的条件189

4.7.3 加固方法的选择191

4.7.4 承载力计算192

4.7.5 构造要求196

4.7.6 施工要求197

4.8 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工程实例198

5 建筑结构后锚固技术215

5.1 概述215

5.2 锚栓分类及适用范围218

5.2.1 锚栓分类218

5.2.2 锚栓的应用范围222

5.3 后锚固连接材料223

5.3.1 基材223

5.3.2 锚栓224

5.3.3 锚固胶225

5.4 后锚固连接破坏形态227

5.4.1 锚栓或锚筋钢材破坏227

5.4.2 基材混凝土破坏228

5.4.3 拔出破坏230

5.5 锚栓性能检验和极限承载力试验研究231

5.5.1 对于锚栓产品性能的要求231

5.5.2 对于锚栓锚固性能的要求232

5.5.3 锚栓抗拉试验研究233

5.5.4 锚栓抗剪试验236

5.5.5 化学栓和化学植筋试验237

5.5.6 地震作用下锚固承载力的变化242

5.5.7 开裂混凝土试验242

5.5.8 安装敏感性试验242

5.5.9 单根锚栓极限承载力243

5.6 后锚固连接设计计算方法245

5.6.1 后锚固设计原则245

5.6.2 设计计算过程245

5.6.3 锚固连接内力计算247

5.6.4 锚固连接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251

5.6.5 锚固连接使用极限状态计算263

5.6.6 锚固连接疲劳极限状态263

5.6.7 锚固连接耐久极限状态264

5.7 后锚固连接构造措施和抗震设计264

5.7.1 混凝土基材构造要求264

5.7.2 锚栓选择与布置的构造要求265

5.7.3 锚固参数构造要求265

5.7.4 耐久性及防护构造要求267

5.7.5 后锚固连接抗震设计267

5.8 后锚固连接施工安装与验收269

5.8.1 基本要求269

5.8.2 锚孔269

5.8.3 锚栓的安装与锚固270

5.8.4 锚固质量检查与验收271

5.9 锚栓性能试验和锚固施工质量现场检验272

5.9.1 锚栓性能试验混凝土试件272

5.9.2 锚栓性能试验钻头、锚孔和安装272

5.9.3 锚栓性能试验用仪器设备274

5.9.4 锚固性能试验方法274

5.9.5 锚固施工质量现场检验278

5.10 工程实例280

6 裂缝原因分析和处理技术293

6.1 裂缝的形成和类型293

6.1.1 裂缝形成的原因293

6.1.2 裂缝的种类294

6.1.3 受力裂缝的形态、位置295

6.1.4 变形裂缝的形态、位置298

6.2 裂缝的原因及影响因素310

6.2.1 从裂缝形成的特征分析原因310

6.2.2 从裂缝形成的过程分析原因310

6.3 裂缝的危害性评定313

6.4 裂缝的修补技术315

6.4.1 修补方法315

6.4.2 修补材料318

6.4.3 裂缝处理施工质量检验319

6.5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预防319

6.5.1 使用方面预防措施319

6.5.2 材料方面319

6.5.3 设计方面320

6.5.4 施工方面320

6.5.5 构造措施321

6.6 工程实例321

7 地基基础处理及加固技术329

7.1 概述329

7.1.1 软土329

7.1.2 湿陷型黄土地基330

7.1.3 人工填土地基331

7.1.4 膨胀土地基332

7.1.5 土岩组合地基334

7.2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原因综合分析334

7.2.1 规划不当335

7.2.2 勘察失误335

7.2.3 设计失误335

7.2.4 施工问题336

7.2.5 管理失误338

7.2.6 使用不当338

7.2.7 自然灾害339

7.2.8 其他原因339

7.3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处理的特点340

7.3.1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处理的重要性340

7.3.2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处理的应用范围340

7.3.3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处理的原则与规定341

7.3.4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处理的方法分类342

7.4 基础加固法343

7.4.1 基础补强注浆加固法345

7.4.2 扩大基础底面积法345

7.4.3 加深基础法347

7.5 基础托换法348

7.5.1 锚杆静压桩法350

7.5.2 树根桩法355

7.5.3 坑式静压桩法365

7.5.4 桩式托换法366

7.5.5 后压浆桩法369

7.5.6 抬墙梁法373

7.5.7 沉井托换加固法375

7.6 地基加固法375

7.6.1 注浆加固法376

7.6.2 高压喷射注浆法392

7.6.3 水泥土搅拌桩法397

7.6.4 加筋水泥土桩锚法402

7.6.5 双灰桩法408

7.6.6 化学灌浆法411

7.7 工程实例413

8 建筑物改造与加固技术438

8.1 概述438

8.2 建筑物增层改造439

8.2.1 增层改造的分类439

8.2.2 增层改造工程的主要内容440

8.2.3 增层改造的结构设计442

8.3 建筑物的移位448

8.3.1 概述448

8.3.2 建筑物移位工程分类449

8.3.3 移位工程设计450

8.3.4 移位工程施工452

8.4 建筑物纠倾工程454

8.4.1 概述454

8.4.2 建筑物纠倾方法分类454

8.4.3 建筑物纠倾工程设计455

8.4.4 建筑物纠倾工程施工460

8.5 工程实例464

8.5.1 增层加固实例464

8.5.2 移位工程实例475

8.5.3 纠倾工程实例488

附录 有关标准规范496

参考文献5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