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校长百科全书 第2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童一秋,汪金保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电子出版社
- ISBN:790035976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079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5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校长百科全书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教育创新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战略抉择533
一、教育创新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533
二、教育创新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535
第二节 创造教育与教育创新537
一、创造教育537
二、创造教育在教育创新中的作用545
第三节 教育体制的创新552
一、教育体制创新的意义552
二、教育体制创新的内容558
第四节 转变校长教育观念566
一、成功校长要有自已的教育观566
二、成功校长怎样形成自己的教育观567
三、成功校长的教育本质观570
四、成功校长的教育目的观576
五、成功校长的教育价值观582
六、成功校长的教育管理观586
第一节 校长自我管理的意义590
一、校长——学校的领导核心590
二、校长的自我管理590
三、校长自我管理的意义591
第二节 校长自我管理的导向592
一、自识原则592
二、进取原则593
三、效益原则594
四、反馈原则595
第一节 提高工作效率概述596
一、校长掌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含义596
二、校长掌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意义596
第二节 提高工作效率方法与技巧597
一、正确支配时间597
二、科学运筹时间601
三、尽力消除内耗604
四、改善工作环境606
五、劳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608
褚校长“组阁”609
半个总务主任611
“金牌校长”——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楚松613
独具特色的领导艺术——广东省汕头市聿怀中学校长杨子权623
科学管理的带头人——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谢在皋628
第一节 近五十年我国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发展过程639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中央教育行政组织机构641
一、中央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641
二、教育部的直属单位及其职能643
第三节 我国现行的地方教育行政组织机构644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644
二、地区行政公署、自治州、盟人民政府,省辖市以及直辖市的区646
三、县、县级市、旗教育委员会(教育局)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646
四、乡(镇)教育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能647
第四节 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改革648
一、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意义648
二、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原则649
三、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652
四、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实施步骤652
第一节 学校领导体制概述654
一、学校领导体制的含义654
二、学校领导体制的类型655
三、我国学校领导体制的变革656
第二节 学校组织机构657
一、党政分工原则658
二、效率原则658
三、权责一致原则658
四、因校制宜原则658
第三节 学校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659
一、专业知识结构660
二、智能结构660
三、性格气质结构660
四、年龄结构661
第四节 校长的权力责任661
一、决策权661
二、指挥权661
三、人事权662
四、财产权662
第五节 国外校长任用办法662
第一节 设置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的原则663
一、精简效率原则663
二、统一协调原则664
三、回路反馈原则665
第二节 教学管理系统666
一、学校管理机构的结构形式666
二、教学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层次668
第三节 教务处670
一、教务处的职能670
二、教务处各科室工作职责672
三、教务处长的岗位职责674
四、教务处工作制度675
第四节 系和教研室676
一、系的性质及其领导体制676
二、系一级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676
三、系主任(分管教学)的岗位职责677
四、教学研究室的教学管理职能678
第五节 教学信息组织系统679
一、建立教学信息组织系统的意义679
二、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680
三、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内容681
第一节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设计依据683
一、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类别683
二、学校行政组织机构领导者的特点684
三、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环境684
第二节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的基本模式685
一、教育行政组织的基本结构686
二、学校组织的基本结构687
第三节 学校行政组织机构建设要注意的问题687
一、直线与职能688
二、集权与分权689
三、层级与跨度691
四、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693
第四节 构建学习型学校行政组织机构695
第一节 教学的基本任务与功能701
一、教学系统的宏观功能701
二、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702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概念和功能705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705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707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功能709
一、教学功能709
二、发展功能710
三、教育功能711
第四节 当代中国教学模式712
一、分层次教学模式713
二、自学辅导模式715
三、兴趣教学模式716
四、试误学习教学模式723
第五节 课堂教学728
一、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728
二、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教师732
三、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738
第六节 校长与课程体系改革741
一、现代化课程观741
二、优化山学科课程体系742
三、强化活动流程743
四、开发环境课程746
五、课程改革与教师747
第七节 校长与教学指导748
一、教学指导与监督748
二、教学质量749
三、教学方法753
四、教学指导的策略753
第一节 教学管理概述756
一、教学管理的依据756
二、教学管理的任务758
三、教学管理原则759
四、教学管理的内容762
第二节 教学管理系统765
一、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系统765
二、强化教学管理系统的原则769
三、校长亲自参加教学实践773
第三节 现代教学管理的多样化功能775
一、现代教学管理的导向功能775
二、现代教学管理的规范功能776
三、现代教学管理的激励功能777
四、现代教学管理的保障功能777
第四节 课程管理:现代教学管理的核心778
一、通过教学管理的改革,树立适应新课程的现代教学理念779
二、通过教学管理的改革,构建适应新课程的教师素质结构782
三、通过教学管理的改革,建设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管理制度785
一、教学管理的概念系统788
二、教学管理过程的实质与含义792
三、教学管理过程的特点795
四、教学管理过程的环节798
第一节 教学资源管理的一般概述806
一、教学资源的定义806
二、教学资源管理的内容807
三、加强教学资源管理的意义807
第二节 实验室管理808
一、实验室的管理体制809
二、实验室建设809
三、实验教学管理811
四、实验室评估812
第三节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管理813
一、手段、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管理813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管理的意义814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管理的内容和方法815
第四节 教学图书情报资料的管理815
一、图书情报资料工作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815
二、图书情报资料工作管理的内容和方法816
第五节 校内外实习基地的管理819
一、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地位和作用819
二、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819
三、生产实习的管理821
第一节 教学环境管理概述823
一、教学环境管理的概念823
二、教学环境管理的意义824
三、教学环境管理的原则825
四、教学环境管理的重点828
第二节 教室的管理828
一、教室的面积829
二、教室的自然采光829
三、教室的通风采暖830
四、教室的课桌椅831
五、教室的环境布置831
第三节 校风的管理832
一、校风在学校环境管理中的作用833
二、优良校风的培养834
第四节 学校人际关系的管理835
一、学校人际关系管理的意义835
二、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的条件838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841
一、教学评价的涵义841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842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843
四、教学评价的基本范围和标准844
第二节 教师授课质量的评定845
一、评定教师授课质量的意义845
二、评价教师授课质量的指标体系846
三、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类型846
四、对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方法847
第三节 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848
一、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依据848
二、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类型849
三、学生学业成绩考核办法850
四、考试命题的类型及编制要求851
五、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分方法852
六、试卷评定后的质量分析853
第四节 新课程评价的发展与改革857
一、新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858
二、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重点861
第五节 构建教学质量控制体系870
一、教学质量控制与教学评价870
二、教学质量控制的要素871
三、全面质量管理在教学质量控制中的应用875
第一节 校长与课程标准878
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校长879
第三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和评价884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领导和决策884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管理889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891
第四节 校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职责893
一、规划发展空间894
二、探寻开发思路896
三、培训“权力主体”898
四、营造文化氛围901
第一节 教育组织管理创新的意义904
一、教育组织管理的定义904
二、教育组织管理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保障905
三、教育组织管理的创新是消除旧有教育管理弊端的有效手段905
四、教育组织管理的创新有利于调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的积极性907
第二节 教育组织管理创新的内容908
一、现代化908
二、科学化911
三、法制化916
四、民主化923
第一节 推行校务公开的重要性与必要性931
一、实行政务公开是实行政务公开的组成部分931
二、实行校务公开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931
三、实行政务公开是由学校发展决定的932
第二节 校务公开的作用与意义933
一、校务公开、院(所)务公开的组织机构933
二、校务公开、院(所)务公开的积极作用933
第三节 校务公开的特征936
一、公开意识的重要性937
二、公开体制的完善性937
三、公开原则的确定性937
四、公开步骤的渐进性937
五、公开内容的针对性938
六、公开范围的涵盖性938
七、公开程序的规范性938
八、公开形式的多样性938
九、公开监督的严肃性939
十、公开结果的实效性939
第四节 搞好校务公开工作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问题939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939
二、围绕教育中心工作,注重实效940
三、突出重点,从具体问题抓起940
四、实事求是,把握好一个度941
五、抓好典型,分类指导941
第五节 深入实行校务公开制度942
一、加强领导,注重实效942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942
三、广泛宣传,形成共识943
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943
五、抓好典型,分类指导944
一、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和作用946
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948
三、教(职)工代表大会与党组织的关系953
四、教(职)工代表大会与行政领导的关系958
五、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960
六、教(职)工代表的作用962
第一节 教育投资的基本理论965
一、教育投资的重要意义965
二、教育投资的性质965
三、教育投资的比例966
第二节 解决教育经费困扰的对策967
一、用辩证观点正确认识教育投资的性质和意义967
二、从大环境上研究教育投资,切实抓好“两个生产”968
三、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增加教育投资968
四、整顿调整教育布局结构,严格控制编制969
第三节 校长对教育经费的管理970
一、从国情、省情、县情实际出发,正确看待教育投资970
二、贯彻勤俭办校的原则,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970
三、积极开展勤工俭学,增加“造血”功能,搞活经费970
第一节 教师管理概述973
一、人力资源开发:现代教师管理的出发点973
二、教师管理的基本过程974
三、教师管理的基本任务975
第二节 教师的任用976
一、教师任用制度976
二、各国教师任用制度比较分析977
三、我国的教师任用制度981
第三节 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必要性993
第四节 校本教师的培训1000
一、校本教师培训的产生和发展1000
二、校本教师培训的基本理念与条件1003
第一节 学校师资管理的组织机构1010
一、师资管理组织机构概述1010
二、我国现行师资队伍管理组织机构1011
第二节 学校师资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1013
一、师资管理队伍结构的调整1013
二、职能部门师资管理者的素质要求1015
三、基层管理者(系、教研室主任)的素质要求1019
四、师资管理者的培养与提高1020
五、关于师资管理现代化建设1023
第一节 注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1027
一、学校教师正常成长的规律性1027
二、营造教师队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1030
三、强化教师队伍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1031
四、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导向机制1032
第二节 优化学校的物质条件和人文环境1036
一、优化学校的物质条件和人文环境的必要性1036
二、优化学校的物质条件和人文环境的内容和途径1039
第三节 建立和健全发挥教师队伍作用的管理机制1041
一、竞争机制1042
二、激励机制1044
三、约束机制1047
第一节 教育法制建设概述1050
一、法制和教育法制的概念1050
二、教育法制的目标和基本内容1052
第二节 教育法制建设的运行机制1054
一、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1054
二、教育法制监督和教育法的普及1059
第三节 知法守法是对教师队伍管理的基本要求1063
一、知法守法的概念和意义1063
二、教育工作者应做知法守法的模范1064
第四节 教育法律责任1065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和分类1065
二、教育工作中较常发生的教育法律责任问题1066
第五节 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与依法执教1068
一、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依法执教的概念1068
二、教育工作者应做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模范1069
第六节 教师队伍的法律保障与救济1070
一、教师队伍的法律调整和保障1070
二、教育法律救济1070
第七节 “依法治教”方略在中国全面启动1073
一、中国依法治教的基本历程1073
二、中国依法治教的原则和特征1075
三、中国依法治教未来的发展方向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