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陶德麟文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陶德麟文集
  • 陶德麟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5099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151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1175页
  • 主题词:陶德麟-文集;哲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陶德麟文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问题与求索上编(1956~1965

关于“矛盾同一性”的一点意见——评罗森塔尔、尤金著《简明哲学辞典》“同一性”条目释文 4

为什么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10

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谷川三枝同志商榷14

用唯物辩证法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纪念《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三周年 23

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读《毛泽东选集》第四卷33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53

《实践论》浅释 57

评实用主义的真理论 104

怎样理解绝对真理、相对真理和实践标准?——与何祚庥同志商榷125

中编(1978~1989

关于真理标准的几个问题 140

逻辑证明与真理标准 151

实践怎样检验认识?166

认识的对象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吗?——一篇对话180

真理阶级性讨论中的一个方法问题 190

百家争鸣与“两家”争鸣 197

不能用专政的办法解决精神世界的问题 203

“双百方针”的理论基础应当重新解释 212

何谓彻底认识世界?——关于不可知论221

关于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盟 227

列宁的“物质”定义要不要修改?233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而作247

《邓小平文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259

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读毛泽东同志致李达同志的三封信270

哲学专业教学改革管见 276

改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教学 28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改革 299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305

人道主义的哲学基础 314

两种伦理原则 324

唯心主义 334

空间与时间 339

改革需要哲学,哲学需要改革 348

道德观念要符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367

论生产力标准 379

下编(1990~200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党的事业 394

多方位地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 406

中国当代哲学的回顾与展望 409

附:答驳难 417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433

努力探讨当代哲学的前沿问题 435

哲学在社会变革中的先导作用443

从建国五十年的历程看哲学的作用——兼论三个“标准”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 450

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点杂感 465

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小农意识 469

论社会稳定 472

进一步重视人文社会科学 483

关于社会科学的几个问题 489

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交流 50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 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505

试论我国改革实践对人们的思想影响 521

深化唯物辩证法研究的两个问题 530

意识论在哲学中的地位 533

新时期的纲领性的文件 53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544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552

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568

从马克思的两段话说起 575

主题·灵魂·精髓——十六大学习札记58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59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 60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611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62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前提性问题 648

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涵义 66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67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规定 683

人学研究之我见 703

李达研究珍贵的文献,亲切的教导——重读毛泽东同志给李达同志的三封信713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重读李达同志的《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719

建党前后的李达同志 728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忠诚战士李达同志——为《李达文集》第一卷出版而作752

杰出的中国哲学家李达 761

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教育家——纪念李达同志九十五周年诞辰776

学习李达同志忠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纪念李达同志诞生100周年789

应该研究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804

李达同志与武汉大学哲学系的重建——为庆祝武汉大学哲学系重建40周年而作 806

李达同志与《唯物辩证法大纲》814

附:李达同志致陶德麟等的信札 822

评论与回忆推荐一本新的辩证唯物主义教科书 839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843

深入探索矛盾转化理论 846

对认识活动的深入探究 849

从文化发生的角度考察认识结构 852

浅议“主体”  860

思维方式研究的一个新视角862

力行深思的结晶 8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益探索 865

开拓道德建设研究的新领域 867

对“官德”问题的精辟之见 872

一份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宝贵思想遗产 875

为人·为学·为文 878

研究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佳作 881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力作 884

“嫩姜”的魅力 887

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科学技术史专著 889

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壮丽史诗 893

“进步”观念的哲学沉思 894

利益协调问题的精辟见解 899

善恶问题的唯物史观解读 901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新探索 904

一本研究《韩非子》的力作 907

系统探讨特权问题的专著——李守庸、彭敦文著《特权论》一书读后909

中国古代有没有哲学?913

正确汲取中国古代和合思想的精华916

立意高远的人生哲学 921

推荐一本研究精神动力的好书 924

从一本好书的文风说起 927

评价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 931

科学合理性问题研究的创新之作 934

哲学与经济学的融会 937

一位实际工作者的哲学探求 939

素质教育一孔谈 941

学术论文写作一得谈 961

也释“倒背如流”  970

武汉大学百年校史考 972

小议四则 978

努力提高武汉人的文化素质 982

建设江汉现代商贸金融区的几点建议 987

回忆冯定同志 990

怀念艾思奇同志 994

回忆吕振羽同志与李达同志的情谊 997

贺萧前教授八十寿辰 1002

贺黄楠森教授八十寿辰 1004

纪念黄侃先生 1005

忆田长霖先生二三事 1007

贺马克昌教授八十寿辰 1010

在罗莎·卢森堡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 1012

访谈与自述《中国当代哲学问题探索》自序 1017

理解邓小平理论必须抓住两个关键 1024

用哲学铸造民族的灵魂——答记者问1028

推进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理解——答记者问 1039

关于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访谈 1043

他山之石陶德麟学术成就与哲学思想简论 1059

陶德麟与中国现实哲学问题研究 1076

一部厚重严谨的科学著作——评陶德麟教授主编的《社会稳定论》1086

一部系统阐发社会稳定理论的力作1089

时代的理性之光——评陶德麟《中国当代哲学问题探索》1093

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当代哲学问题探索》评价1096

评新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101

实现造就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评介1106

诗词与少作诗词楹联 1111

闻雷1111

赞母鸡1111

读诗有感(一)1111

读诗有感(二)1112

赠别1112

赠友人1112

登黄山天都峰1112

从化泛舟1113

沁园春 1113

“文革”1114

无题1114

读“文革”中传抄诗有感1115

西江月1115

水调歌头1115

吊余志宏同志1116

挽余志宏同志联1116

怀鹤鸣师1116

太湖泛舟 1118

赠胡秋原先生 1119

挽曾启贤教授联 1119

贺母校实验中学七十华诞1119

贺张培刚师八十华诞 1120

与友人夜话少年事1120

散步1120

赞珞珈山1120

黄鹤楼联 1121

蝶恋花1121

题武汉大学毕业同学纪念册1121

乘小飞机由卢森堡赴维也纳,过阿尔卑斯山1121

赠何微同志1122

祝中德文字之交 1122

为武汉大学哲学系系庆题词1122

西江月1122

【附】杨叔子院士和词1123

游武夷山水帘洞1123

【附】杨叔子院士和诗1123

为《江汉论坛》创刊四十周年题词1124

贺童陆生将军百岁华诞1124

国庆五十周年有感1124

为庆祝四校合并题词1125

建党八十周年 1125

参观葛洲坝拦江大坝1125

贺萧前教授八十寿辰1126

题马之俊先生《千梅图》1126

贺《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创刊二十周年1126

为复旦大学哲学系四十周年系庆题词1127

少年时期习作 1128

游武汉名胜记1128

孟荀论性平议 1129

评墨子兼爱说1131

论“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1132

学然后知不足 1133

儒家思想与民主11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