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0192830.jpg)
- 陈争平,兰日旭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8861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经济史-中国-近代-高等学校-教材;经济史-中国-现代-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一、关于经济史学1
二、关于《中国近现代经济史》课程3
三、学习本课程的主要意义4
第一讲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社会经济概况1
一、经济发展与人口剧增2
二、地主经济与农民经济4
三、商品经济发展新阶段5
四、在严格限制下中外贸易不断扩大7
第二讲 条约制度的形成及其对中外经济关系的影响12
一、列强侵华战争与不平等条约制度的形成13
二、外国资本在华势力扩张14
三、中外贸易的主要变化22
四、中国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31
第三讲 清后期社会经济制度变革39
一、农民大起义的冲击及清廷财税制度的变化40
二、洋务新政的成就与局限43
三、“戊戌维新”的经济变革主张50
四、“清末新政”及近代中国第一次经济立法高潮52
第四讲 民国时期社会经济制度变革59
一、辛亥革命与第二次经济立法高潮60
二、国民革命与第三次经济立法高潮63
三、国民党政府的国家资本主义举措69
第五讲 国内市场与商人资本的发展变化77
一、国内市场的扩大及其局限78
二、大宗商品流转模式及其对工农产品价格的影响80
三、新式商业的崛起与商业的三重结构82
四、金融业新旧势力的盛衰更替85
五、商人资本的发展94
第六讲 近代工业化的艰难发展97
一、民族近代产业产生与发展的主要条件98
二、主要工矿行业发展概况100
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11
四、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的主要特点115
第七讲 农业经济的缓慢发展122
一、封建性地权分配关系与租佃关系123
二、局部农业开发及农业新经营方式的出现127
三、农业科技推广及其障碍132
四、农业生产基本状况及30年代的危机134
五、苏区的土地革命136
第八讲 抗战时期的经济战线140
一、日伪在沦陷区的金融掠夺及对华货币战141
二、日伪在沦陷区的工农业掠夺和统制145
三、日伪贸易垄断政策及对华贸易战和物资战153
四、国统区战时经济体制的调整及对日经济作战154
第九讲 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成长162
一、抗日根据地经济斗争特点及新民主主义经济方针163
二、大生产运动与根据地财政经济的好转166
三、国统区通货膨胀的恶化与城乡经济的衰退168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及其实施情况176
第十讲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在大陆的建立182
一、“一穷二白”——旧中国的历史遗产183
二、土地改革的全面开展187
三、“米棉之战”——治理通胀的非凡成就188
四、调整工商业的举措190
五、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191
第十一讲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7
一、新历史条件下工业化道路的选择198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200
三、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204
四、“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210
五、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前完成213
第十二讲 探索中的曲折前进220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形成221
二、“三面红旗”、“八字方针”与“文革”224
三、以备战为中心的“三线建设”232
四、对外经济关系的变化234
五、经济建设的成就与主要问题237
第十三讲 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1)240
一、扭转乾坤——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心任务241
二、农村改革与“一号文件”242
三、城市改革的起步247
四、扩大对外开放249
五、新经济增长因素的迅速成长254
第十四讲 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2)258
一、“南方讲话”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59
二、“三步走”战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61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63
四、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265
五、“两个大局”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69
六、落实科学发展观任重而道远271
主要参考书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