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医疗体制改革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医疗体制改革比较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2067453.jpg)
- 周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9787516622261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32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252页
- 主题词:医疗保健制度-体制改革-对比研究-世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际医疗体制改革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摘要1
Abstract4
1 绪论7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8
1.1.1 研究背景8
1.1.2 研究意义9
1.2 研究理论和方法12
1.2.1 公共政策理论12
1.2.2 公共产品理论12
1.2.3 公共服务产业理论13
1.2.4 规制经济学理论13
1.2.5 公平论14
1.2.6 博弈论14
12.7 利益集团理论15
1.2.8 组织变革理论15
1.2.9 研究方法16
1.3 主要贡献及可能的创新亮点16
1.3.1 揭示医疗体制改革发展一定要适应健康生产力发展矛盾运动规律17
1.3.2 论证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改革发展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揭示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18
1.3.3 构建治理医疗体制“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长效机制19
1.4 相关性辨析20
1.4.1 中国医疗体制涵义20
1.4.2 中国医疗机构类别21
1.4.3 民营医疗机构涵义21
1.4.4 中国医疗体系新格局21
2 研究文献综述23
2.1 医改成败论24
2.1.1 医改客观论24
2.1.2 医改失败论25
2.2 医改原罪论26
2.2.1 市场失灵论26
2.2.2 政府失灵论27
2.3 医改方向论30
2.3.1 制度创新论30
2.3.2 政府主导论33
2.3.3 市场决定论35
2.4 利益集团理论的演化37
2.4.1 利益集团理论萌创37
2.4.2 利益集团理论扩展38
2.5 小结38
3 美国医疗体制改革研究41
3.1 美国医疗市场化模式42
3.1.1 营利性医院42
3.1.2 非营利性医院42
3.1.3 医院法43
3.1.4 建立卫生体系安全网43
3.2 美国“新医改”背景43
3.2.1 市场主导型医疗保障制度44
3.2.2 医疗体制机制的制约问题积重难返44
3.3 美国“新医改”立法路径45
3.3.1 两院议案讨论期46
3.3.2 两党博弈期46
3.3.3 矛盾升级医改中途受阻47
3.3.4 决战险胜47
3.4 美国“新医改”方案47
3.4.1 医保扩面:“新医改”主题48
3.4.2 筹资方式:运用财税杠杆48
3.4.3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及可及性48
3.4.4 基础医疗护理家庭化49
3.5 美国“新医改”成效分析49
3.5.1 美国“新医改”体制性冲突49
3.5.2 医疗产业市场化难保弱势群体49
35.3 冲突与妥协49
3.6 小结50
4 德国医疗体制改革研究53
4.1 德国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公立、非营利与私营医院54
4.1.1 一般医疗服务体系54
4.1.2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55
4.2 德国社会医保良方:药费控降法制55
4.2.1 药物参考定价制度55
4.2.2 药费分担制度56
4.2.3 药费支付限额制度56
4.2.4 医药平行进口和仿制药制度57
4.2.5 处方药物替代使用制度57
4.3 德国医保原则:体现公平性57
4.3.1 基本方式58
4.3.2 医保基金统筹58
4.3.3 分门别类,因人而异58
4.3.4 第三方付费59
4.4 德国医保特色:协作、均衡与控管59
4.4.1 社会组织与政府协作59
4.4.2 公共卫生与医疗系统融合59
4.4.3 国民享受均衡服务59
4.4.4 强制与自由结合60
4.4.5 供方服务过度和不足控管机制60
4.4.6 过度医疗需求控管机制61
4.5 德国“新医改”背景:入不敷出矛盾尖锐61
4.5.1 模式机制僵化61
4.5.2 信息不对称62
4.5.3 保费难赶支出增速62
4.5.4 筹资方式转型迫在眉睫62
4.5.5 改革呼声此起彼伏62
4.6 德国“新医改”方式:筹资机制转型63
4.6.1 健全法典63
4.6.2 政事分开63
4.6.3 树立健康理念64
4.6.4 公平与竞争结合64
4.6 5透明度与多样性结合64
4.6.6 医保制度与社区卫生服务结合64
4.6.7 增加医保收入65
4.6.8 医药分离65
4.6.9 调整收费结构65
4.6.10 简化健康福利65
4.6.11 加强评估65
4.6.12 公立医院私有化66
4.7 德国“新医改”成效评价66
4.7.1 “三管齐下”66
4.7.2 保费竞相让利66
4.7.3 有限投入获得最大效益66
5 英国医疗体制改革研究69
5.1 英国“新医改”背景70
5.1.1 改革前医疗服务配给制:全民医疗福利型模式71
5.1.2 改革前全民医疗福利型模式弊端71
5.1.3 改革前药物自由定价制:患者与医保难以承受高昂药价72
5.2 英国“新医改”核心问题72
5.2.1 转变政府职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72
5.2.2 钱何来?73
5.2.3 钱何去?73
5.2.4 钱何用?73
5.3 “新医改”对英国传统医疗体制的颠覆:发展私立非营利医院74
5.3.1 私立非营利医院发展历史源远流长74
5.3.2 私立非营利医院提供的公共产品可以较低交易成本实现公益性目标74
5.3.3 私立非营利医院“非分配原则”可克服医疗信息不对称及外部效应75
5.4 英国“新医改”成效评价75
5.4.1 从医师中心向患者中心转型75
5.4.2 从偏重医疗行政管理向全科医师当家做主的放权增效机制转型76
5.4.3 控降药价是“新医改”必然途径76
5.4.4 “新医改”面临的风险76
5.5 小结77
6 日本医疗体制改革研究79
6.1 日本“新医改”历史背景80
6.1.1 “二战”后立法重建医疗保障体系80
6.1.2 从计划医疗向护理医疗转型81
6.2 日本“新医改”现实意义81
6.2.1 医费持续攀升,医保不堪重负82
6.2.2 保费连年上涨,工资增长滞后82
6.2.3 加重国库负担,增大财政压力82
6.2.4 医疗质量每况愈下,国民满意度事与愿违82
6.3 日本医疗体制结构83
6.3.1 日本社会保障体系83
6.3.2 日本医疗卫生行政体制83
6.3.3 日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84
6.3.4 日本医疗资源功能配置84
6.3.5 日本医院管理模式85
6.4 日本“新医改”从侧重治疗向疾病预防、健康保健转型86
6.4.1 “新医改”目标:建立预防保健、医疗和照护等三大支柱体系86
6.4.2 医疗保障分为政府和健康医保互助会主办两类86
6.4.3 日本“新医改”进程86
6.5 日本“新医改”成效分析88
6.5.1 两难选择88
6.5.2 医疗有限服务标准化利弊89
6.5.3 提高消费税难根治医保问题89
6.6 小结89
7 俄罗斯医疗体制改革研究93
7.1 前苏联医疗体制改革兴衰94
7.1.1 前苏联公立医院的形成和发展94
7.1.2 戈尔巴乔夫时代“旧医改”试验的失败95
7.2 俄罗斯“新医改”启航95
7.2.1 从预算拨款向医疗保险转型95
7.2.2 建立联邦强制医疗保险基金制度96
7.2.3 建立强制医保基金会97
7.2.4 成立医疗保险公司97
7.2.5 医疗利益集团从博弈向均衡转型97
7.3 俄罗斯“新医改”成效评价98
7.3.1 “新医改”缺陷98
7.3.2 “新医改”制约机制形成原因100
7.4 小结101
8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研究103
8.1 计划经济时期医疗体制104
8.1.1 社会统筹雇主责任型104
8.1.2 雇主责任型公费医疗保障制度105
8.1.3 三级医疗服务体系105
8.2 市场化医改初期:医院国有身份与服务行为市场化矛盾106
8.2.1 由公费向适度自费医疗制度过渡106
8.2.2 1985医改元年:市场化正式启动107
8.2.3 从“两江试点”到多市推广:建立统帐结合医疗保障制度109
8.3 市场化医改中期:统一有限基本医保创新模式111
8.3.1 确立城镇基本医保制度政策框架111
8.3.2 历史性突破:统一有限基本医保模式111
8.4 市场化医改中后期:城镇多层次医保体系探索113
8.4.1 医院产权改革接踵而至,社区卫生服务比学赶帮113
8.4.2 反思医改痛心疾首,重塑人本服务宗旨114
8.4.3 基本医保制度扩容115
8.4.4 医疗救助体系萌创116
8.4.5 建立医保补充制度116
8.5 市场化医改后期:“新医改”方案酝酿117
8.5.1 “以药养医”医疗服务运营模式117
8.5.2 从试点风起云涌到推广热气腾腾:大病统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17
8.6 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历程118
8.6.1 计划经济时期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系统:合作医疗、保健站和赤脚医师三大法宝118
8.6.2 三级基层初级医疗网:覆盖农村县、乡、村卫生保健系统119
8.6.3 改革开放后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改革: “新农合”重建120
8.6.4 探索重建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自下而上变成中央决策120
8.6.5 “新农合”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121
8.6.6 “新农合”利弊分析123
8.7 公共卫生医疗体制改革124
8.7.1 计划经济时期公共医疗体制建立:以卫生防疫为主124
8.7.2 改革开放后公共卫生体制改革:自负盈亏与个性化健康服务125
8.7.3 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成就与问题127
8.8 小结127
9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成效评析131
9.1 “旧医改”失误酿成恶果132
9.1.1 医保政府投入下降与医疗成本上升矛盾132
9.1.2 医疗卫生公益性与医院市场化矛盾133
9.1.3 无限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与优质医疗资源稀缺的矛盾134
9.2 “旧医改”失败缘由分析135
9.2.1 市场化取向:医疗领域发展方向迷失135
9.2.2 医德不彰是违背医疗人道主义天然特性的必然产物135
9.2.3 医德沦丧是人道与医法两难博弈的结果136
9.2.4 公平与效率偏重式思维导致“旧医改”背离基本价值观138
9.3 公立医院存在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140
9.3.1 公立医院非营利性志愿公益服务是历史的必然选择140
9.3.2 公立医院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市场失灵问题141
9.3.3 公立医院提供的公共产品可间接或直接弥补政府失灵142
9.4 公立医院改革制约因素分析142
9.4.1 “新医改”龙头——公立医院改革成效甚微143
9.4.2 产权不清,立法滞后,协同难合143
9.4.3 财政投入不足,补贴模式不明144
9.4.4 令出多门,无所适从144
9.4.5 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失衡145
9.5 小结146
10 发达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经验启示149
10.1 美国医疗体制改革经验启示150
10.1.1 中美“新医改”相同点150
10.1.2 中美“新医改”相异点151
10.1.3 对中国“新医改”的启示151
10.2 德国医疗体制改革经验启示153
10.2.1 中德“新医改”相同点153
10.2.2 中德“新医改”相异点153
10.2.3 对中国“新医改”的启示156
10.3 英国医疗体制改革经验启示158
10.3.1 中英“新医改”相同点159
10.3.2 中英“新医改”相异点159
10.3.3 对中国“新医改”的启示161
10.4 日本医疗体制改革经验启示163
10.4.1 中日“新医改”相同点163
10.4.2 中日“新医改”相异点164
10.4.3 对中国“新医改”的启示164
10.5 俄罗斯医疗体制改革经验启示166
10.5.1 中俄“新医改”相同点166
10.5.2 中俄“新医改”相异点168
10.5.3 对中国“新医改”的启示168
10.6 小结169
11 中国“新医改”调整完善新思路173
11.1 原则174
11.2 方向175
11.3 模式176
11.4 立法177
11.5 转型177
11.5.1 从大病晚期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型177
11.5.2 从“局部改良”向体制机制全面改革转型178
11.5.3 医疗布局、资源分配、国民待遇及病种医疗从垄断性向均衡化转型179
11.5.5 从医院混合管理向分类管理转型181
11.5.6 弱势群体医疗救助制度从临时性、零散状、应急型、作秀式向长线型、常态式、周全性、规范化转型182
11.6 规模效应: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改革成功模式的启示183
11.6.1 “新医改”初见成效183
11.6.2 启示之一,政府责无旁贷185
11.6.3 启示之二,完善价格机制185
11.7 小结186
12 结论与展望187
12.1 结论188
12.1.1 民众健康需求与生产力发展关系成正比188
12.1.2 公立医院存在和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能性188
12.1.3 发展私立非营利医院既是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也是弥补市场和政府失灵的需要189
12.1.4 私立“非营利性”医院与公立医院、非营利医院三驾马车竞相发展是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必然结果190
12.1.5 构建“全覆盖多层次低标准”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是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长效机制190
12.1.6 协调政府资源配置与市场竞争关系是“新医改”的关键问题190
12.1.7 理顺患者就医和医师行医两种行为关系是“新医改”的基本目标191
12.1.8 缓解医院及医师个人利益最大化与公益性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矛盾,是“新医改”的必然选择191
12.1.9 实施全科医师“守门人”制度是“新医改”的必由之路192
12.1.10 建立社会事业新型法人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制度是“新医改”微观机制调整的有效途径193
12.1.11 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是“新医改”宏观机制转型的必由之路193
12.1.12 医药分家是“新医改”的核心环节194
12.1.13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院分类管理是治理医疗体制“市场失灵”打破垄断的有效手段194
12.1.14 医院品牌是在长期培植中形成的无形资产,是创造医院价值的无价之宝、竞争资本和决胜王牌195
12.1.15 构筑弱势群体医疗救助机制是消除致贫根源治本之策195
12.2 展望196
后记198
参考文献205
附录:开题前后研究学习的部分相关文献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