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续补冠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续补冠县志
  • 山东省冠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方志出版社
  • ISBN:9787514412345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790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836页
  • 主题词:冠县-地方志-1988~2005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续补冠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20

第一编 区域与环境志37

第一章 政区39

第一节 建置隶属39

延伸链接1-1 县名的来历传说39

延伸链接1-2 清渊县和“清泉县”40

延伸链接1-3 关于冠氏县移治之说41

延伸链接1-4 境内其他古县城42

第二节 境域44

延伸链接1-5 冠县的“飞地”河北18村45

第三节 区划45

第二章 地质地貌46

第一节 地质46

第二节 地貌48

第三章 气候物候49

第一节 气温和地温49

第二节 降水和湿度50

第三节 气压和风51

第四节 云、日照及能见度51

第五节 植物候和动物候52

第四章 河渠53

第一节 漳卫河及其水系53

第二节 马颊河和位山三干渠55

延伸链接1-6 禹疏马颊河55

延伸链接1-7 古黄河56

第五章 土壤植被56

第一节 土壤类型56

第二节 土体构型和表层质地57

第三节 土壤表层养分和容重、孔隙度57

第四节 植被58

第六章 自然资源58

第一节 土地资源58

第二节 水资源59

第三节 光能和矿产资源59

第四节 生物资源60

第七章 自然灾害61

第一节 旱涝灾害61

第二节 风雹灾害61

第八章 环境保护63

第一节 环境污染63

第二节 环保宣传教育和监测、监察63

第三节 环境治理和保护64

第二编 村庄志67

第一章 冠城镇村庄69

第一节 特色名村李芦村和西街69

第二节 其他村庄70

第二章 烟庄乡村庄76

第一节 特色名村王村和后十里铺76

第二节 其他村庄76

第三章 斜店乡村庄79

第一节 特色名村前社庄和张盘79

第二节 其他村庄80

第四章 东古城镇村庄82

第一节 特色名村田马园82

第二节 其他村庄83

第五章 北馆陶镇村庄88

第一节 特色名村大刘庄和孟庄88

第二节 其他村庄89

第六章 万善乡村庄92

第一节 特色名村崔王段92

第二节 其他村庄93

第七章 店子乡村庄95

第一节 特色名村东化村和靖当铺95

第二节 其他村庄95

第八章 清水镇村庄97

第一节 特色名村杜行和刘屯97

第二节 其他村庄98

第九章 兰沃乡村庄100

第一节 特色名村大曲村100

第二节 其他村庄100

第十章 甘官屯乡村庄103

第一节 特色名村邓官屯和前王二庄103

第二节 其他村庄104

第十一章 柳林镇村庄107

第一节 特色名村北街107

第二节 其他村庄107

第十二章 范寨乡村庄111

第一节 特色名村戴里庄和范寨111

第二节 其他村庄112

第十三章 辛集乡村庄115

第一节 特色名村王刘八寨和前张官屯115

第二节 其他村庄116

第十四章 定远寨乡村庄120

第一节 特色名村范王庄和张桂村120

第二节 其他村庄120

第十五章 桑阿镇村庄124

第一节 特色名村贾六庄124

第二节 其他村庄124

第十六章 贾镇村庄129

第一节 特色名村贾镇街和高庄铺129

第二节 其他村庄129

第十七章 梁堂乡村庄133

第一节 特色名村高庄和北寺地133

第二节 其他村庄133

第三编 人口志137

第一章 人口状况139

第一节 人口来源及数量139

第二节 人口变动和人口密度、分布140

第二章 人口构成143

第一节 民族、姓氏构成143

第二节 性别、年龄、户籍、婚姻构成144

第三节 文化与在业人口构成145

第三章 人口控制147

第一节 人口控制概况147

第二节 人口控制队伍、宣传教育和政策148

第三节 节育措施148

第四编 农牧渔业志151

第一章 种植业153

第一节 种植业发展概况153

第二节 农作物种类品种154

第三节 农作物种植面积和比例154

第四节 施肥156

第五节 农作物病虫害及其测报防治156

第六节 棉花原种场157

第七节 农业扶贫开发157

延伸链接4-1 冠县扶贫县的确立和所带来农业之外的其他效应158

第八节 农作物产量159

第二章 农业机械162

第一节 农机使用162

第二节 农机技术培训和服务163

第三节 农机管理和安全监理163

第三章 畜牧渔业164

第一节 畜牧业发展概况164

第二节 家畜和其它畜类养殖165

第三节 家禽和其它禽类养殖165

第四节 畜禽养殖场167

第五节 养殖动物疫病及其防治168

第六节 畜牧业管理169

第七节 畜禽产品170

第八节 渔业171

第五编 林业志173

第一章 林业发展概况与外向林业175

第一节 林业发展概况175

第二节 外向林业176

第二章 林业资源177

第一节 材树177

第二节 果树178

第三节 名优林果树178

第三章 造林绿化181

第一节 苗木繁育181

第二节 林网林带和特种林营造181

第三节 农桐间作和“四旁” 植树182

第四节 城区绿化183

第五节 材树病虫害及其防治184

第六节 林木确权和管护185

第七节 林木更新185

第四章 果品生产186

第一节 果树栽培管理及发展186

第二节 果树病虫害及其防治187

第三节 果品产量和名牌果品187

第五章 林场、苗圃和主要果园189

第一节 林场189

第二节 冠县苗圃190

第三节 主要果园190

第六编 水利志191

第一章 河渠治理193

第一节 河道治理193

第二节 干渠治理和引黄河水西调工程194

第二章 水利建筑物和井泉建设195

第一节 桥梁建设195

第二节 涵闸建设198

第三节 扬水站建设200

第四节 井泉建设201

第三章 灌溉除涝和抗旱防汛202

第一节 灌溉除涝202

第二节 抗旱防汛203

第七编 工业志205

第一章 工业企业改革与工业发展概况207

第一节 经营体制改革207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208

第三节 工业发展概况208

第二章 工业结构211

第一节 企业所有制及其结构211

第二节 轻、重工业及其结构214

第三章 乡村工业与民营工业216

第一节 企业规模216

第二节 企业管理217

第三节 企业效益217

第四节 民营特色产业218

第五节 鲁西新世纪工业园219

第四章 粮棉油加工业220

第一节 粮食加工业220

第二节 棉花加工业221

第三节 油料加工业221

第四节 饲料加工业222

第五章 食品、副食品、饮料加工业223

第一节 肉制品加工业223

第二节 副食品加工业224

第三节 白酒及饮料加工业224

第六章 纺织、皮革、服装加工业226

第一节 冠星集团及其棉纺织业226

第二节 其他棉纺织业226

第三节 毛纺织与麻纺织业227

第四节 皮革加工业227

第五节 服装加工业228

第七章 木塑、橡胶、陶瓷等制品业228

第一节 木制品业228

第二节 塑料制品业229

第三节 橡胶制品业229

第四节 陶瓷、绳网、玩具制造业230

第八章 纸业和印刷业230

第一节 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业230

第二节 印刷业230

第九章 化工业和建材业232

第一节 化工业232

第二节 建材业232

第十章 机械工业233

第一节 轴承制造业233

第二节 农机及其配件和车辆制造业235

第三节 棉花加工机械等制造业236

第四节 水泵、挖掘机及其他机械制造业236

第十一章 板材加工、稀土制品和铸造业238

第一节 冠洲集团及其金属软管、稀土永磁、陶瓷复合管、冷轧薄板制造238

第二节 其他板材加工和铸造业239

第十二章 电力工业240

第一节 发电业240

延伸链接7-1 购电240

第二节 输变电240

第三节 用电244

第四节 供电管理245

第八编 城乡建设志247

第一章 城建主要工程和街道建设249

第一节 城建五大工程249

第二节 县城街道建设和城区改造250

第二章 县城建筑251

第一节 公共建筑251

第二节 住宅建筑256

延伸链接8-1 清末民初冠县城区平面图及其说明257

第三章 县城排供水、供气供热及其他附属设施建设262

第一节 排供水建设262

第二节 供气供热及其他附属设施建设263

延伸链接8-2 县城建设规划265

第四章 乡村建设266

第一节 乡镇驻地建设266

第二节 村庄建设及其管理267

延伸链接8-3 乡镇驻地和村庄建设规划268

第五章 建筑业269

第一节 建筑设计和建筑队伍269

第二节 建筑门类270

第三节 建筑管理270

第四节 建筑业产值271

第九编 交通邮电志273

第一章 公路和铁路275

第一节 干线公路275

第二节 县乡公路276

第三节 乡村公路建设278

第四节 邯济铁路278

第二章 公路养护和公路交通管理279

第一节 干线公路养护279

第二节 县乡公路养护279

第三节 公路交通管理280

第三章 公路运输及其管理282

第一节 客运282

第二节 货运283

第三节 主要运输企业284

第四节 公路运输管理285

第四章 邮政286

第一节 邮政机构、设施及邮路286

第二节 邮政业务287

第五章 电信288

第一节 机构288

第二节 电报288

第三节 有线长途电话289

第四节 有线市内电话289

第五节 有线农村电话290

第六节 移动电话290

第七节 数据、互联网和其他业务291

第十编 商贸旅游志293

第一章 商业系统295

第一节 营业网点295

第二节 商品购销296

第三节 经营管理及其改革297

第二章 粮食系统297

第一节 粮油经营体制改革297

第二节 粮食储备购销298

第三节 油脂油料购销299

第四节 粮油流通企业经营299

第三章 供销和物资系统300

第一节 供销经营体制改革300

第二节 农业生产资料经营301

第三节 生活资料供应302

第四节 棉花购销303

第五节 物资体制改革304

第六节 物资购销304

第四章 专卖品经营管理和对外贸易305

第一节 食盐经营管理305

第二节 石油经营305

第三节 烟草经营306

第四节 对外贸易307

第五章 专业市场和集市、古会310

第一节 专业市场建设310

第二节 集市和古会日期310

第三节 交易的驰名土特产和名吃312

第六章 旅游业315

第一节 旅游景区及其建设315

延伸链接10-1 旧志所载冠县古景316

延伸链接10-2 汉代名胜晓春亭317

第二节 旅游产业环境打造318

第三节 旅游产业发展319

延伸链接10-3 旅游风景区规划319

第十一编 税财金融志321

第一章 国家税收323

第一节 机构323

第二节 税种税率323

第三节 税款征收324

第四节 税政管理325

第二章 地方税收327

第一节 税种税率327

第二节 税款征收328

第三节 农业税收330

第四节 税政管理330

第三章 财政331

第一节 财政体制331

第二节 财政收入及其构成332

第三节 财政支出及其构成333

第四节 财政管理监督335

第四章 金融336

第一节 金融机构及其监管机构336

第二节 货币337

第三节 存款储蓄338

第四节 贷款340

第五节 保险342

第十二编 经济管理志345

第一章 计划和统计管理347

第一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347

第二节 统计调查348

第三节 统计服务和监督350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351

第一节 企业登记351

第二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353

第三节 市场管理354

第四节 经济合同和商标管理355

第五节 经济检查356

第三章 质量技术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357

第一节 计量管理357

第二节 标准化和质量管理357

第三节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357

第四章 物价管理358

第一节 价格管理358

第二节 收费管理和物价监督检查359

第五章 国土管理360

第一节 土地使用和用地规划管理360

第二节 地籍管理360

第三节 耕地保护361

第六章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362

第一节 食品监督管理362

第二节 药品监督管理363

第三节 药品检验364

第七章 审计365

第一节 财政审计365

第二节 企业、行政事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365

第三节 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366

第四节 经济责任审计367

第十三编 中共与群团志369

第一章 中共冠县代表大会和中共冠县委员会371

第一节 历届中共冠县代表大会371

第二节 县委重要决策372

第三节 县委主要机构378

第四节 办公室工作380

第五节 组织工作381

第六节 宣传工作383

第七节 统战工作386

第八节 党史和党校工作388

第九节 老龄和老干部工作389

第十节 档案工作390

第十一节 中共县直机关工作393

第二章 中共冠县纪律检查委员会394

第一节 历届县纪委和工作机构394

第二节 纪律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394

第三节 廉政建设395

第四节 纠风治乱和案件查处396

第三章 群众代表大会及群众团体397

第一节 县总工会代表大会和县总工会397

第二节 中国共青团冠县委员会398

第三节 县妇女代表大会及县妇女联合会400

第四节 县科学技术协会402

第五节 县残疾人代表大会及县残疾人联合会403

第六节 县工商业联合会及其他工商群团和县文联404

第七节 民间群团及其管理405

第十四编 政权政协志409

第一章 冠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411

第一节 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历次会议411

第二节 工作机构412

第三节 主要工作413

第二章 冠县人民政府418

第一节 机构沿革418

延伸链接14-1 由“炮轰县委”及对县革委的“轰”与“保”所引发的内乱战斗418

第二节 主要机构420

第三节 施政会议425

第四节 施政文件426

第三章 政协冠县委员会429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议429

第二节 工作机构431

第三节 主要工作431

第十五编 人事劳动民政志435

第一章 人事437

第一节 机构和编制437

第二节 干部录用438

第三节 干部管理439

第四节 人才管理440

第五节 干部工资442

第二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443

第一节 劳动培训443

第二节 就业与再就业443

第三节 职工工资445

第四节 劳动合同与仲裁监察445

第五节 社会保障446

第三章 民政447

第一节 优待抚恤447

第二节 退役士兵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450

第三节 救济救灾451

第四节 其他民政事务452

第五节 民族、宗教、外事和侨务455

第十六编 法治志457

第一章 党务政法和政府法制459

第一节 县委政法工作459

第二节 县政府法制工作460

第二章 公安461

第一节 犯罪惩治461

延伸链接16-1 犯罪惩治典型案例462

第二节 治安管理463

第三节 户政和出入境管理464

第四节 派出所建设464

第五节 看守所与行政拘留所管理465

第六节 报警服务与公安信息网络建设466

第三章 检察466

第一节 机构466

第二节 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467

第三节 监督和检察467

第四章 法院468

第一节 机构和基层法庭建设468

第二节 刑事、民事审判469

第三节 经济、行政审判470

第四节 审判监督和判决执行471

第五节 审判管理和改革472

第五章 司法行政473

第一节 公证和律师业务473

第二节 法制教育、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473

第十七编 军事志475

第一章 军事发展概况与战事兵燹477

第一节 军事发展概况477

第二节 起义与镇压480

延伸链接17-1 天龙八卦教起义军、宋景诗义军在冠县的活动与清军的镇压482

延伸链接17-2 关于宋景诗归宿的另一种说法489

第三节 匪患及剿匪抗匪491

延伸链接17-3 “拉义勇军”缘起492

第四节 抗击日伪军496

第五节 兵燹惨案499

第二章 兵役502

第一节 兵员征集502

第二节 飞行学员和军校学员招收503

延伸链接17-4 飞行学员早期培养504

第三节 预备役登记505

第三章 军事组织和军事设施506

第一节 县人民武装部506

第二节 基层人民武装部508

第三节 县武警中队和消防大队508

第四节 民兵509

第五节 军事设施511

第四章 国防动员和拥政爱民512

第一节 国防教育512

第二节 国防动员513

第三节 人民防空513

第四节 拥政爱民514

第十八编 教育科技志517

第一章 教育发展和管理519

第一节 教育环境和教育发展519

第二节 学校建设519

第三节 教师录用与培训520

第四节 学校管理521

第五节 教育经费521

第二章 学前教育522

第一节 幼儿园规模522

第二节 幼儿园管理和幼儿园选介523

第三章 小学教育524

第一节 规模和课程524

第二节 教学改革、管理和教研525

第三节 重点小学选介和特殊教育学校简介526

第四章 中学教育528

第一节 规模528

第二节 教学和教研529

第三节 大中专学生录取530

第四节 中学选介531

第五章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会力量办学533

第一节 职业教育533

第二节 农民教育534

第三节 电大、成人自学考试和函授高考535

第四节 社会力量办学536

第六章 科技管理537

第一节 科技政策措施537

第二节 科技管理及科技培训普及538

第七章 科技应用539

第一节 工业科技创新539

第二节 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与开发540

第八章 科研成果541

第一节 农林和水利科研成果541

第二节 工商业和气象科研成果542

第三节 卫生科研成果543

第十九编 卫生体育志545

第一章 卫生保健547

第一节 保健机构547

第二节 爱国卫生548

第三节 公共卫生549

第四节 疫病防治和疫情管理549

第五节 妇幼保健550

第二章 医疗机构、队伍和设施552

第一节 医疗机构552

第二节 医疗队伍553

第三节 医疗设施553

第三章 医疗技术554

第一节 中医技术554

第二节 西医治疗技术555

第三节 西医检验技术558

第四章 卫生行政560

第一节 医师、护士执业管理和卫生执法560

第二节 卫生经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560

第五章 体育562

第一节 体育场地562

第二节 查拳及其他民间体育562

第三节 群众体育563

第四节 竞技体育565

第二十编 文化志567

第一章 文化机构和文化事业发展概况569

第一节 文化机构569

第二节 文化事业发展概况570

第二章 民间文艺571

第一节 民间文学571

第二节 地方戏571

第三节 曲艺说唱572

第四节 民间音乐573

第五节 民间舞蹈574

第六节 民间工艺美术575

第三章 文艺创作和其他著述576

第一节 文学创作576

延伸链接20-1 丁庆友及其诗歌创作道路577

延伸链接20-2 郭保林及其散文578

第二节 艺术创作581

第三节 资料性著述及其他583

第四章 文艺演出584

第一节 群众性文艺演出584

第二节 专业文艺演出585

第五章 图书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586

第一节 图书出版发行586

第二节 图书借阅587

第三节 文物普查、调查和保护587

延伸链接20-3 冠县文物古迹的历次劫难589

第四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590

第六章 广播电视和电影发行放映591

第一节 广播电视591

第二节 电影发行放映591

第七章 地方史志592

第一节 新县志编纂592

第二节 旧方志整理及其他工作593

第二十一编 艺文志595

第一章 风光掠影597

第一节 旧体诗、词和楹联597

第二节 新体诗600

第三节 散文600

第二章 历史回声607

第一节 旧体诗、词和楹联607

第二节 新体诗612

第三节 散文及随笔617

第三章 民间传唱629

第一节 民间故事629

第二节 民间歌谣634

第二十二编 社会生活与精神文明建设志637

第一章 生活习俗639

第一节 饮食639

第二节 服饰640

第三节 居住641

第四节 器具642

第五节 娱乐642

第二章 礼仪习俗643

第一节 婚嫁643

第二节 喜庆644

第三节 丧葬和祭祀645

第四节 礼节和称谓645

第三章 节庆习俗646

第一节 农历节日646

第二节 公历节日647

第三节 其他节日648

第四章 居民收入648

第一节 农村居民收入648

第二节 城镇居民收入649

第五章 居民消费650

第一节 居民年消费额650

第二节 消费结构650

第三节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0

第六章 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651

第一节 公民基本道德教育651

第二节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652

第三节 理想信念教育653

第四节 “扫黄打非”653

第七章 文明创建活动654

第一节 创建文明县654

第二节 创建文明城654

第三节 创建文明村镇655

第四节 创建文明行业656

第五节 创建文明单位和文明户657

第六节 其他文明建设活动657

第二十三编 人物志659

第一章 人物传661

第一节 名士名宦传661

第二节 志士烈士传664

第三节 领导干部传665

第四节 劳模楷模传679

第五节 专业人士传681

第二章 人物表685

第一节 公务人员表685

第二节 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和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人员表695

第三章 人名录718

第一节 1999~2009年冠县乡镇和县直主要党群行政事业单位正职负责人名录718

第二节 1999~2009年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驻冠单位正职负责人名录721

第三节 1999~2009年冠县获地厅级荣誉称号人员名录722

第四节 2009年冠县规模以上企业法人代表名录723

延伸链接23-1 2001年版《冠县志·人物卷·人物表》《冠县志·人物卷·人名录》补充订正727

第二十四编 武训志729

第一章 生平事迹731

第一节 家世生平731

延伸链接24-1 《清史稿·列传·孝义传·武训》732

第二节 苦行筹资732

延伸链接24-2 武训为兴学筹资时所编唱的歌谣733

第三节 兴办义学735

延伸链接24-3 武训所办3处义学沿革736

第二章 声名鹊起737

第一节 清人褒奖737

第二节 民国弘扬738

第三节 电影拍摄741

第四节 好评如潮742

第三章 遭受批判742

第一节 “讨论”风云742

第二节 尸骨受辱744

第三节 批判再起745

延伸链接24-4 台湾弘扬武训精神的出版物745

第四节 株连他人746

第四章 恢复名誉748

第一节 传媒舆论748

第二节 图书印行749

第三节 官方平反749

第四节 名人题词750

第五节 会议研讨752

第六节 纪念活动753

第七节 纪念建筑754

第八节 精神弘扬754

条目汉语拼音音序索引757

跋779

附录 关于编者和相关人员7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