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房屋建筑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房屋建筑学
  • 陆可人,陈萌主编;比永清,唐静,马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94415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29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441页
  • 主题词:房屋建筑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房屋建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民用建筑设计1

第1章 概论1

1.1 建筑及其基本要素1

1.1.1 建筑的起源和发展1

1.1.2 建筑及其基本要素4

1.2 建筑的分类5

1.2.1 民用建筑分类5

1.2.2 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6

1.2.3 按建筑的使用年限分类6

1.2.4 按建筑的耐火等级分类7

1.3 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7

1.3.1 建筑设计的内容8

1.3.2 建筑设计的程序和设计阶段8

1.4 建筑设计的依据10

1.4.1 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10

1.4.2 家具、设备尺寸和使用它们所需的必要空间11

1.4.3 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向、风速等气候条件11

1.4.4 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13

1.4.5 建筑模数和模数制13

第2章 建筑平面设计16

2.1 建筑平面空间组成16

2.2 主要使用房间平面设计17

2.2.1 房间平面尺寸、面积、比例的确定17

2.2.2 房间平面形状的确定22

2.2.3 房间门的确定23

2.2.4 房间窗的确定26

2.3 辅助使用房间平面设计27

2.3.1 厕所平面设计27

2.3.2 浴室、盥洗室平面设计29

2.3.3 厨房平面设计32

2.4 交通联系部分平面设计33

2.4.1 水平交通空间设计33

2.4.2 垂直交通空间设计36

2.4.3 交通枢纽空间设计41

2.5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43

2.5.1 影响平面组合的因素43

2.5.2 平面组合形式48

2.5.3 特殊地段环境对设计的影响53

2.5.4 造型设计的影响53

第3章 建筑剖面设计55

3.1 房间的剖面形状55

3.1.1 使用要求对剖面的影响55

3.1.2 结构形式、建筑材料对剖面的影响57

3.1.3 采光、通风要求对剖面的影响58

3.2 房屋高度的确定60

3.2.1 房间净高和层高60

3.2.2 窗台高度64

3.2.3 室内外高差65

3.3 房屋层数的确定66

3.3.1 建筑使用性质对房屋层数的要求66

3.3.2 建筑结构、材料、施工技术对层数的影响66

3.3.3 城市设计和规划的要求67

3.3.4 建筑防火的要求67

3.3.5 建筑造价对层数的影响68

3.4 建筑空间的组合利用68

3.4.1 空间的组合68

3.4.2 建筑空间的利用71

第4章 建筑立面设计75

4.1 建筑造型艺术的特点75

4.2 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75

4.2.1 统一与变化76

4.2.2 均衡与稳定77

4.2.3 韵律78

4.2.4 对比79

4.2.5 比例80

4.2.6 尺度81

4.3 建筑造型及立面的设计方法81

4.3.1 建筑造型及立面设计的基本要求81

4.3.2 建筑造型的设计方法82

4.3.3 建筑立面的设计方法85

第5章 建筑总平面设计90

5.1 总平面设计的任务及原则90

5.1.1 设计任务90

5.1.2 设计原则91

5.2 影响总平面设计的主要因素92

5.2.1 用地大小、形状和道路走向92

5.2.2 用地环境因素93

5.2.3 用地地形条件95

5.2.4 建筑朝向和间距97

5.2.5 气候与小气候98

5.2.6 地质水文条件100

5.3 技术经济指标100

5.3.1 用地控制方面100

5.3.2 容量控制方面101

5.3.3 高度控制方面101

5.3.4 绿化控制方面101

第二篇 民用建筑构造103

第6章 民用建筑构造概述103

6.1 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和作用103

6.1.1 基础103

6.1.2 墙体(柱)103

6.1.3 楼地层104

6.1.4 楼梯105

6.1.5 屋顶105

6.1.6 门窗105

6.2 建筑物结构的体系分析105

6.2.1 墙承重结构体系105

6.2.2 框架结构体系106

6.2.3 空间结构体系107

6.2.4 悬挑结构体系107

6.3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108

6.4 建筑构造设计的基本原则109

第7章 基础和地下室111

7.1 概述111

7.1.1 地基的概念、分类和要求111

7.1.2 基础的概念、作用和要求112

7.2 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影响因素113

7.2.1 基础的埋置深度113

7.2.2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113

7.3 基础的类型和构造116

7.3.1 按基础所用材料和受力特点分116

7.3.2 按基础构造形式分120

7.4 地下室的构造122

7.4.1 地下室的类型123

7.4.2 地下室的组成123

7.4.3 地下室防潮构造124

7.4.4 地下室防水构造125

第8章 墙体构造129

8.1 墙体的类型及设计要求129

8.1.1 墙体的分类129

8.1.2 墙体的设计要求131

8.1.3 墙体的布置方式与墙体承重方案136

8.2 块材墙构造137

8.2.1 砖墙构造138

8.2.2 砌块墙构造155

8.3 隔墙构造161

8.3.1 板材(条板)隔墙162

8.3.2 块材隔墙163

8.3.3 轻骨架隔墙164

8.4 幕墙构造166

8.4.1 玻璃幕墙166

8.4.2 铝板幕墙170

8.4.3 石材幕墙170

8.5 墙面装修173

8.5.1 墙面装修的作用173

8.5.2 墙面装修的分类173

8.5.3 墙面装修构造174

第9章 楼地面构造188

9.1 楼板层的基本组成及其设计要求188

9.1.1 楼板层的基本组成188

9.1.2 楼板层的设计要求189

9.2 钢筋混凝土楼板189

9.2.1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189

9.2.2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190

9.2.3 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193

9.3 顶棚构造195

9.3.1 直接式顶棚195

9.3.2 悬吊式顶棚195

9.4 地坪层和地面构造197

9.4.1 地坪层197

9.4.2 地面构造198

9.4.3 踢脚线构造202

9.5 阳台与雨篷构造202

9.5.1 阳台202

9.5.2 雨篷205

第10章 楼梯、电梯构造208

10.1 概述208

10.1.1 楼梯的组成208

10.1.2 楼梯的类型209

10.2 楼梯的尺度与设计要求213

10.2.1 楼梯的尺度213

10.2.2 楼梯的设计要求217

10.2.3 楼梯的设计与实例分析218

10.3 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222

10.3.1 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梯222

10.3.2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224

10.4 楼梯的细部构造233

10.4.1 踏步233

10.4.2 栏杆234

10.4.3 扶手237

10.5 室外台阶与坡道240

10.5.1 室外台阶240

10.5.2 坡道241

10.6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243

10.6.1 电梯243

10.6.2 消防电梯246

10.6.3 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249

10.7 有高差处的无障碍设计252

设计作业:楼梯设计258

第11章 屋顶构造259

11.1 概述259

11.1.1 屋顶的作用与要求259

11.1.2 屋顶的类型259

11.1.3 屋面防水等级261

11.1.4 屋顶的坡度262

11.2 屋顶排水设计263

11.2.1 屋顶排水方式263

11.2.2 有组织排水方案263

11.2.3 平屋顶排水组织设计264

11.2.4 屋顶施工图266

11.3 卷材防水屋面构造267

11.3.1 卷材防水材料267

11.3.2 卷材防水屋面构造层次268

11.3.3 卷材防水屋面的一般规定269

11.3.4 细部构造270

11.4 涂膜防水屋面274

11.4.1 涂膜防水屋面的设计要点274

11.4.2 涂膜防水屋面的构造层次274

11.5 瓦屋面275

11.5.1 瓦屋面的承重结构275

11.5.2 沥青油毡瓦屋面275

第12章 门窗构造279

12.1 门窗的作用与设计要求279

12.1.1 门窗的作用279

12.1.2 门窗的设计要求279

12.1.3 门窗产品的要求279

12.2 门的类型及尺度279

12.2.1 门的类型279

12.2.2 门的尺度286

12.3 窗的类型及尺度286

12.3.1 窗的类型286

12.3.2 窗的尺度290

12.4 木门窗构造290

12.4.1 平开木门的组成290

12.4.2 平开木门的构造290

12.4.3 木窗296

12.5 金属门窗构造297

12.5.1 彩板门窗297

12.5.2 铝合金门窗298

12.5.3 塑钢门窗300

12.6 特殊门窗304

12.6.1 防火门窗304

12.6.2 隔声门304

12.7 新型智能型门窗305

第13章 建筑变形缝307

13.1 变形缝的基本概念和要求307

13.1.1 变形缝的概念、类型307

13.1.2 伸缩缝设置的要求307

13.1.3 沉降缝设置的要求309

13.1.4 防震缝设置的要求310

13.1.5 变形缝的比较310

13.2 变形缝的构造布置311

13.3 变形缝的盖缝构造312

第14章 建筑节能及构造317

14.1 建筑节能概述317

14.1.1 建筑节能的定义与意义317

14.1.2 建筑节能的主要内容317

14.1.3 建筑节能设计要求319

14.2 建筑节能构造321

14.2.1 外墙322

14.2.2 屋顶保温与隔热323

14.2.3 楼地面332

14.2.4 门窗332

第三篇 工业建筑设计与构造335

第15章 单层厂房设计335

15.1 工业建筑概述335

15.1.1 工业建筑的特点335

15.1.2 工业建筑设计的任务和要求336

15.1.3 工业建筑的类型337

15.1.4 单层厂房的组成339

15.2 厂房的起重运输设备340

15.2.1 起重设备342

15.2.2 地面运输设备342

15.2.3 起重运输设备与厂房平面设计的关系342

15.3 单层厂房平面设计342

15.3.1 总平面设计对平面设计的影响343

15.3.2 平面设计与生产工艺的关系344

15.3.3 柱网选择346

15.3.4 生活间的布置方式348

15.4 单层厂房剖面设计351

15.4.1 厂房高度的确定351

15.4.2 剖面空间的利用352

15.4.3 室内外地坪标高353

15.4.4 天然采光353

15.4.5 自然通风355

15.5 单层厂房定位轴线359

15.5.1 横向定位轴线359

15.5.2 纵向定位轴线361

15.6 单层厂房立面设计及内部空间处理365

15.6.1 立面设计365

15.6.2 内部空间处理368

第16章 单层厂房构造371

16.1 单层厂房外墙构造371

16.1.1 概述371

16.1.2 墙体的细部构造372

16.1.3 大型板材墙和轻质板材墙377

16.2 单层厂房屋面构造381

16.2.1 厂房屋面结构的类型与组成381

16.2.2 单层厂房屋面的防水381

16.2.3 单层厂房屋面细部构造384

16.3 单层厂房天窗构造387

16.3.1 矩形天窗387

16.3.2 矩形通风天窗390

16.3.3 平天窗390

16.3.4 下沉式天窗392

16.4 侧窗、大门与地面构造397

16.4.1 侧窗构造397

16.4.2 大门构造397

16.4.3 地面构造402

16.5 钢结构厂房构造404

16.5.1 压型钢板外墙405

16.5.2 压型钢板屋面407

第17章 多层厂房构造411

17.1 概述411

17.1.1 多层厂房的主要特点411

17.1.2 多层厂房的使用范围411

17.1.3 多层厂房的结构形式412

17.2 多层厂房平面设计412

17.2.1 生产工艺流程和平面布置412

17.2.2 平面布置形式414

17.2.3 柱网416

17.2.4 楼、电梯布置及人、货流组织方式417

17.2.5 生活及辅助用房布置419

17.3 多层厂房剖面设计421

17.3.1 层数的确定421

17.3.2 层高的确定422

17.4 多层厂房造型设计423

17.5 有特殊要求的厂房424

17.5.1 空气调节424

17.5.2 净化424

17.5.3 电磁屏蔽425

17.5.4 建筑防振425

17.5.5 防噪声426

参考文献4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