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护理学基础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护理学基础
  • 徐桂华,胡慧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3443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60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577页
  • 主题词:中医学-护理学-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护理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概况1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2

二、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9

三、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10

第二节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13

一、整体观念13

二、辨证施护15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护理16

一、中西医护理发展历程相似,目标一致16

二、中西医护理理论基础相互补充16

三、中西医护理理念相互渗透17

四、中西医护理实践相互完善18

五、中西医结合护理展望18

第二章 中医基础理论20

第一节 阴阳学说20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20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22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26

第二节 五行学说33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33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33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38

四、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之间的联系44

第三节 藏象学说45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45

二、藏象学说的特点46

三、脏腑47

第四节 精气血津液73

一、精74

二、气75

三、血79

四、津液81

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84

第五节 病因病机88

一、病因88

二、发病101

三、病机104

第六节 护治原则112

一、预防为主113

二、扶正祛邪115

三、调整阴阳116

四、护病求本117

五、三因制宜119

第三章 四诊121

第一节 望诊121

一、全身望诊121

二、局部望诊125

第二节 闻诊137

一、听声音137

二、嗅气味139

第三节 问诊140

一、问诊的内容140

二、问现在症141

第四节 切诊148

一、脉诊148

二、按诊157

第四章 辨证158

第一节 八纲辨证158

一、八纲基本证候158

二、八纲证候之间的关系162

第二节 病性辨证166

一、辨六淫证候167

二、辨阴阳虚损证候170

三、辨气血证候171

四、辨津液证候177

第三节 脏腑辨证179

一、辨心与小肠病证候179

二、辨肺与大肠病证候182

三、辨肝与胆病证候186

四、辨脾与胃病证候190

五、辨肾与膀胱病证候195

六、辨脏腑兼病证候197

第四节 卫气营血辨证201

一、卫分证202

二、气分证202

三、营分证203

四、血分证203

五、卫气营血证的传变203

第五章 体质205

第一节 中医体质概述205

一、中医体质概念及其溯源205

二、体质的构成206

第二节 体质生理206

一、体质的生理特点206

二、影响体质的因素207

第三节 体质病理213

一、体质与发病213

二、体质与疾病的演变214

三、特禀体质214

第四节 体质的分类216

一、体质分类216

二、常用体质分类及其特征216

第六章 方药基础知识223

第一节 中药基础知识223

一、中药的产地、采集、干燥和贮存223

二、中药的性能224

三、中药的应用225

四、常用中药及中药分类227

第二节 方剂基础知识250

一、方剂组成250

二、方剂的分类252

第七章 经络腧穴概要261

第一节 经络总论261

一、经络的概念261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261

三、经络的作用266

四、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267

第二节 腧穴总论268

一、腧穴的概念268

二、腧穴的分类268

三、腧穴的作用268

四、特定穴269

五、腧穴的定位方法274

第三节 经络腧穴各论276

一、十四经脉及常用腧穴276

二、经外奇穴324

第四节 治疗概论329

一、治疗原则329

二、治疗作用331

三、治疗穴位的选择332

四、刺灸法的选择333

第五节 常见病证的治疗取穴333

一、内科常见病证的治疗取穴333

二、妇儿科常见病证的治疗取穴338

三、皮肤科、外科常见病证的治疗取穴339

四、五官科常见病证的治疗取穴340

第八章 推拿概要342

第一节 推拿的作用原理342

一、调整阴阳,补虚泻实342

二、疏通经络,活血化瘀342

三、理筋整复,滑利关节343

第二节 推拿介质343

一、介质的种类及作用343

二、介质的选择344

第三节 推拿宜忌及注意事项345

一、适应证345

二、禁忌证345

三、注意事项345

第四节 常用推拿手法346

一、一指禅推法346

二、?法347

三、按法347

四、摩法348

五、揉法349

六、点法350

七、推法352

八、捏法353

九、拿法354

十、弹拨法355

十一、擦法355

十二、搓法356

十三、拍法357

十四、击法357

十五、捻法359

十六、摇法360

十七、抹法364

十八、抖法364

第五节 常见病证推拿365

一、落枕365

二、头痛366

三、失眠367

四、便秘368

五、胃脘痛368

六、呃逆369

第六节 小儿推拿370

一、概述370

二、常用手法371

三、常用的特定穴375

四、小儿常见病证推拿388

第七节 足部推拿392

一、足部推拿基本手法393

二、足部反射区396

三、足部推拿注意事项401

四、常见病证的足部推拿取穴402

第九章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406

第一节 毫针刺法406

一、概述406

二、评估411

三、用物准备412

四、操作步骤412

五、评价412

六、注意事项412

七、针刺意外的处理及预防413

[附]电针法416

第二节 皮肤针法418

一、概述418

二、评估419

三、用物准备419

四、操作步骤419

五、评价419

六、注意事项420

第三节 放血疗法420

一、概述420

二、评估422

三、用物准备422

四、操作步骤422

五、评价422

六、注意事项422

第四节 穴位注射法423

一、概述423

二、评估424

三、用物准备424

四、操作步骤424

五、评价425

六、注意事项425

[附]自血疗法426

第五节 灸法428

一、概述428

二、评估433

三、用物准备434

四、操作步骤434

五、评价434

六、注意事项434

[附]其他灸法435

第六节 拔罐法437

一、概述437

二、评估441

三、用物准备441

四、操作步骤442

五、评价442

六、注意事项442

第七节 耳穴埋籽法444

一、概述444

二、评估449

三、用物准备449

四、操作步骤450

五、评价450

六、注意事项450

[附]常见病耳穴埋籽取穴参考表451

第八节 穴位按摩452

一、概述452

二、评估453

三、用物准备453

四、操作步骤453

五、评价453

六、注意事项454

第九节 刮痧法455

一、概述455

二、评估462

三、用物准备462

四、操作步骤463

五、评价463

六、注意事项463

[附]其他手法(扯痧、放痧、焠痧、拍痧)464

第十节 熏洗法465

一、概述465

二、评估466

三、用物准备466

四、操作步骤466

五、评价466

六、注意事项467

第十一节 敷贴法468

一、概述468

二、评估468

三、用物准备468

四、操作步骤469

五、评价469

六、注意事项469

第十二节 湿敷法(溻渍法)470

一、概述470

二、评估470

三、用物准备471

四、操作步骤471

五、评价471

六、注意事项471

[附]中药冷敷法472

第十三节 热熨法473

一、概述473

二、评估474

三、用物准备474

四、操作步骤474

五、评价475

六、注意事项475

[附]坎离砂熨法、葱熨法和盐熨法476

第十四节 换药法476

一、概述476

二、评估478

三、用物准备478

四、操作步骤478

五、评价479

六、注意事项479

第十五节 中药超声雾化吸入法480

一、概述480

二、评估481

三、用物准备481

四、操作步骤481

五、评价481

六、注意事项482

第十六节 中药保留灌肠法483

一、概述483

二、评估483

三、用物准备483

四、操作步骤483

五、评价484

六、注意事项484

第十七节 中药离子导入法485

一、概述485

二、评估486

三、用物准备486

四、操作步骤486

五、评价486

六、注意事项486

第十八节 蜡疗法487

一、概述487

二、评估488

三、用物准备489

四、操作步骤489

五、评价489

六、注意事项489

第十章 一般护理491

第一节 病情观察491

一、病情观察的目的491

二、病情观察的原则491

三、病情观察的方法493

四、病情观察的内容493

第二节 生活起居护理494

一、生活起居护理的原则495

二、生活起居护理的方法496

第三节 情志护理500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501

二、情志护理的原则501

三、情志护理的方法502

四、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505

第四节 饮食护理507

一、食物的性能507

二、饮食调养的原则508

三、饮食调养的基本要求509

四、饮食禁忌511

[附一]常用食物性味、功效、应用简表512

[附二]常用食疗方应用举例518

第五节 用药护理521

一、中药汤剂煎煮法521

二、中药内服法523

三、中药外用法525

四、中药其他用药法526

第十一章 辨证施护527

第一节 八纲辨证施护527

一、表里辨证施护527

二、寒热辨证施护530

三、虚实辨证施护533

四、阴阳辨证施护535

第二节 脏腑辨证施护537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施护537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施护539

三、肝与胆病辨证施护542

四、脾与胃病辨证施护545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施护547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施护549

一、卫分证辨证施护550

二、气分证辨证施护552

三、营分证辨证施护554

四、血分证辨证施护556

主要参考书目5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