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性能与评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汽车性能与评价](https://www.shukui.net/cover/8/31983251.jpg)
- 张勇斌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12227331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32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2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汽车性能与评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汽车的基础知识2
第一节 汽车的使用性能2
一、汽车的动力性2
二、汽车的燃料经济性2
三、汽车的制动性3
四、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3
五、汽车的行驶平顺性3
六、汽车的通过性3
七、汽车的使用方便性4
八、汽车的容量4
九、汽车的可靠性与耐用性4
十、汽车的安全性5
十一、汽车的维修性6
十二、汽车的质量利用6
第二节 汽车的分类6
一、按用途分类6
二、按动力装置类型分类8
三、按行驶道路条件分类9
四、按行驶机构的特征分类9
五、按发动机位置及驱动形式分类9
六、按乘客座位数及汽车总质量分类9
第三节 汽车的组成和原理9
一、发动机9
二、底盘12
三、电气设备15
四、车身16
第二章 汽车的动力性18
第一节 汽车的动力性指标18
一、最高车速18
二、汽车的加速性19
三、汽车爬坡能力19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20
一、汽车行驶力学基础20
二、汽车的行驶阻力27
三、汽车行驶方程式36
第三节 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和动力特性图37
一、汽车驱动力和行驶阻力平衡图37
二、动力特性图40
第四节 汽车的功率平衡图42
第五节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42
一、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42
二、传动系统最小传动比与最高车速43
三、传动系统最大传动比与最大爬坡度45
四、传动系统挡位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45
五、燃料经济性与动力装置参数的确定47
第六节 汽车的驱动附着条件与附着率48
一、汽车的附着力48
二、地面法向反作用力49
三、汽车驱动形式与附着力50
四、附着利用率51
五、附着条件制约的汽车加速能力52
第七节 装有液力变矩器汽车的动力性58
第八节 汽车动力性试验58
一、道路试验58
二、室内试验60
第九节 影响汽车动力性的因素63
一、发动机参数对汽车动力性的影响63
二、传动系统参数对汽车动力性的影响64
三、汽车流线形对汽车动力性的影响66
四、汽车质量与汽车动力性的关系66
五、轮胎对汽车动力性的影响66
六、使用条件对汽车动力性的影响66
第三章 汽车的燃料经济性69
第一节 汽车燃料经济性概述69
第二节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69
第三节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试验方法69
一、不限定条件的燃油消耗量试验69
二、限定条件的燃料消耗量试验70
三、等速燃料消耗量试验70
四、多工况燃油消耗量试验71
五、室内燃料消耗量试验74
第四节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计算81
第五节 影响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因素81
一、政策性措施81
二、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的结构措施84
三、汽车使用条件对燃料经济性的影响90
第六节 汽车燃料经济性检测94
一、汽车燃油经济性路试检测94
二、汽车燃油消耗仪(简称油耗计)95
三、汽车燃油经济性台试检测98
第四章 汽车的制动性102
第一节 汽车制动性概述102
一、制动距离102
二、制动力103
三、制动减速度103
四、制动时间104
第二节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105
一、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和附着力105
二、地面附着系数107
第三节 汽车的制动效能及其恒定性110
一、制动力和制动减速度110
二、制动过程分析111
三、制动效能的恒定性114
第四节 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116
一、汽车制动跑偏116
二、制动时后轴侧滑和前轴转向能力丧失的问题117
第五节 制动力的分配120
一、制动时前、后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120
二、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理想分配曲线121
三、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122
四、具有固定β值的汽车在不同路面上的制动过程123
五、利用附着系数和制动效率126
六、对前、后轮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的要求128
七、制动防抱死装置130
第六节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132
一、概述132
二、ABS的工作原理133
三、ABS的控制过程134
四、ABS的结构135
五、ABS在汽车上的布置136
六、ABS的优点和局限性137
七、ABS的故障排除138
第七节 汽车的制动性试验141
第八节 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141
一、对制动系统的技术要求141
二、制动系统常见故障142
三、制动性能台式检测项目及有关检测标准142
四、单轴反力式滚筒制动试验台143
五、汽车目前制动性能检测中的问题148
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151
第一节 概述151
一、基本定义151
二、车辆坐标系与转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时域响应153
三、人-车闭环系统154
四、试验评价方法155
第二节 轮胎的侧偏特性156
一、轮胎的坐标系156
二、轮胎侧偏现象156
三、轮胎的坐标系及轮胎结构、工作条件对侧偏特性的影响158
四、回正力矩162
五、有外倾角时轮胎的滚动163
第三节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164
一、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164
二、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汽车稳态响应167
第四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172
一、侧倾时垂直载荷在左、右侧车轮上的重新分配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172
二、侧倾外倾——车厢侧倾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173
三、侧倾转向175
四、变形转向——悬架导向装置变形引起的车轮转向角176
五、变形外倾177
第五节 转向系统对汽车横摆角速度稳态响应的影响177
一、转向系统的功能与转向盘的力特性177
二、侧倾时转向系统与悬架的运动干涉178
三、转向系统刚度与转向车轮的变形转向179
第六节 传动系统与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关系180
第七节 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180
一、用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180
二、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182
第八节 汽车的侧翻189
第九节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试验189
一、试验仪器与设备189
二、汽车操纵稳定性道路试验190
第六章 汽车的通过性194
第一节 汽车的轮廓通过性194
一、最小离地间隙194
二、纵向通过角194
三、接近角与离去角194
四、最小转弯直径和内轮差194
五、转弯通道圆195
第二节 汽车的牵引支承通过性196
一、附着质量和附着质量系数196
二、车轮接地比压196
第三节 汽车的倾覆失效197
第四节 影响汽车通过性的因素197
一、汽车的最大单位驱动力和行驶车速197
二、汽车车轮198
三、液力变速器202
四、差速器203
五、独立悬架204
六、拖带挂车206
七、驱动防滑系统(ASR)206
八、驾驶方法208
九、轴距209
十、涉水深度209
十一、分动器209
十二、底盘保护209
第七章 汽车的平顺性212
第一节 汽车的平顺性概述212
第二节 汽车平顺性的评价指标212
一、平顺性评价指标212
二、1/3倍频带分别评价法213
三、总加权值评价法214
第三节 影响汽车平顺性的结构因素215
一、悬挂结构215
二、轮胎218
三、悬挂质量218
四、非悬挂质量219
五、“人体-座椅”系统的参数选择220
第四节 人体全身振动环境的测量规范220
一、人体全身振动环境的特征描述220
二、等效连续均方根值的加算法221
三、等效连续振级的加算法222
四、暴露时间222
五、测量位置223
六、测量仪器223
七、测量条件225
八、测量方法225
九、测量报告225
第五节 人体全身振动暴露的舒适性降低界限和评价226
一、全身振动暴露的舒适性降低界限226
二、全身振动环境的评价准则230
参考文献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