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与规划 理论、案例与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与规划 理论、案例与方法
  • 吴一洲,应四爱,王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9076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99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城市-服务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与规划 理论、案例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与空间重构1

1.1 发展背景2

1.2 研究意义3

1.3 研究内容3

1.4 分析框架5

2城市产业空间的相关理论7

2.1 城市产业相关的理论基础8

2.1.1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8

2.1.2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9

2.1.3 产业分工理论9

2.1.4 产业创新理论11

2.2 城市产业体系概述11

2.2.1 城市产业体系11

2.2.2 城市产业结构12

2.3 城市产业空间演化理论16

2.3.1 城市产业空间结构16

2.3.2 产业空间布局相关理论16

2.3.3 产业空间布局类型模式22

2.4 城市新产业空间发展趋势23

2.4.1 城市新产业空间现象概述23

2.4.2 城市新产业空间研究进展24

2.4.3 新产业空间与多中心网络(POLYNET)25

2.4.4 新产业空间基本特征和类型26

2.4.5 新产业空间发展趋势29

3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的理论基础33

3.1 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动因34

3.2 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概念35

3.2.1 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35

3.2.2 生产性服务业的分类36

3.2.3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38

3.3 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格局相关研究39

3.3.1 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分布趋向40

3.3.2 生产性服务业分布的区位模式44

3.3.3 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研究进展47

3.4 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的相关理论48

3.5 城市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相关研究50

3.5.1 东京生产性服务业布局50

3.5.2 德国鲁尔区生产性服务业布局51

3.5.3 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布局51

3.5.4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布局51

3.5.5 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布局52

3.5.6 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布局52

3.5.7 东营市生产性服务业布局53

3.6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模式分析的模型与方法54

3.6.1 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范式54

3.6.2 空间自相关模型61

3.6.3 空间密度分析模型63

3.6.4 区位熵分析方法63

3.6.5 多目标决策模型63

4国内外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化规律65

4.1 全球性大都市产业与空间发展演化66

4.1.1 纽约66

4.1.2 伦敦74

4.1.3 东京84

4.2 新兴大都市产业与空间发展演化94

4.2.1 新加坡94

4.2.2 釜山100

4.2.3 鹿特丹104

4.2.4 香港109

4.3 崛起的中国大都市产业与空间发展演化116

4.3.1 上海116

4.3.2 广州122

4.3.3 深圳126

4.3.4 宁波131

4.4 国内外现代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136

4.4.1 城市功能定位特点136

4.4.2 城市空间组织模式139

4.4.3 城市产业结构特征139

4.4.4 城市中心规模等级146

4.4.5 产业发展配套设施147

4.4.6 产城融合互动发展147

4.5 启示与借鉴153

4.5.1 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模式比较153

4.5.2 “国际城市2.0”与城市定位156

4.5.3 城市空间组织:寻求新的增长极157

4.5.4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160

4.5.5 “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建设引导161

4.5.6 产业发展配套措施与策略162

5宏观尺度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化格局与机制165

5.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概况:以浙江为例166

5.2 新型工业化地域差异及其机理研究168

5.2.1 浙江省工业化水平的空间差异研究168

5.2.2 浙江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169

5.2.3 浙江新型工业化地域差异及其机理170

5.3 生产性服务业地域差异及其机理研究175

5.3.1 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地域差异175

5.3.2 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空间分布差异对比185

5.4 城市特征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187

5.5 区位特征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影响效应192

5.5.1 研究影响因子的选择192

5.5.2 分县市各影响因素分析194

5.5.3 影响因素的影响效应分析197

6微观尺度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化格局与机制201

6.1 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以杭州为例202

6.2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形态特征203

6.3 业态规模容量与等级特征204

6.4 生产性服务业空间专业化206

6.4.1 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集聚特征206

6.4.2 生产性服务业各行地域专业化207

6.5 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化的驱动机制208

6.5.1 杭州城市空间结构转型与服务业的关系208

6.5.2 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的驱动机制211

6.6 结论与启示213

7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化格局分行业研究215

7.1 城市金融服务业空间演化格局分析:以杭州为例216

7.1.1 金融服务业概述216

7.1.2 金融服务业区位模式综述216

7.1.3 金融服务业空间格局演化218

7.1.4 金融服务业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220

7.1.5 小结224

7.2 城市科研服务业空间演化格局分析:以杭州为例224

7.2.1 科研服务业概述224

7.2.2 科研服务业区位模式综述224

7.2.3 区位影响因子的分析方法226

7.2.4 科研服务业空间格局演化227

7.2.5 科研服务业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228

7.2.6 小结与建议233

7.3 城市商务服务业空间演化格局分析:以杭州为例234

7.3.1 商务服务业概述234

7.3.2 空间格局的研究思路235

7.3.3 商务服务业空间格局演化237

7.3.4 商务服务业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240

7.3.5 小结244

7.4 城市信息服务业空间演化格局分析:以杭州为例245

7.4.1 信息服务业概述245

7.4.2 信息服务业区位模式综述246

7.4.3 空间格局的研究思路247

7.4.4 信息服务业空间格局演化248

7.4.5 信息服务业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252

8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绩效评价与机理研究257

8.1 产业空间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58

8.2 中心城区产业空间评价单元划分:基于宁波案例259

8.3 城市产业空间组织绩效评估结果分析262

8.3.1 综合得分结果分析262

8.3.2 各类片区差异分析267

8.3.3 中心城区产业分析269

8.3.4 产业空间组织模式274

8.4 企业区位选择机理276

8.4.1 研究的基本思路276

8.4.2 企业区位影响要素276

8.4.3 分析理论与模型构建280

8.4.4 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285

8.4.5 企业区位选择机理分析292

9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规模与布局优化295

9.1 城市产业规模预测理论与方法:以宁波为例296

9.1.1 城市产业规模预测的相关理论依据296

9.1.2 基于经济社会指标的产业规模影响分析299

9.1.3 基于动态供求关系的产业规模影响分析302

9.1.4 基于微观主体需求的产业规模影响分析306

9.1.5 城市产业规模的预测模型构建308

9.1.6 城市产业规模的预测方案与比选312

9.2 城市产业空间布局模型的理论依据317

9.2.1 经典服务业区位理论317

9.2.2 三大类现代服务业区位理论321

9.3 城市服务业布局优化的基本原则323

9.3.1 以国际经验为借鉴,遵循产业布局区位的客观规律323

9.3.2 以供需平衡为基点,预测未来都市产业的开发容量323

9.3.3 以相关规划为参照,构建与政府战略相耦合的方案323

9.4 城市产业布局优化的影响因子:以宁波为例323

9.4.1 生产性服务业布局优化的影响因子323

9.4.2 分配性服务业布局优化的影响因子326

9.4.3 消费性服务业布局优化的影响因子338

9.5 城市服务业布局优化的空间模型:以宁波为例342

9.5.1 服务业布局优化模型的基本原理342

9.5.2 服务业布局与优化模型构建的技术路线344

9.5.3 服务业布局与优化的区位影响因素体系345

9.6 城市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方案:以宁波为例350

9.6.1 GIS-SCENARIO方案模拟技术介绍350

9.6.2 布局与优化模型的多目标决策方法350

9.6.3 产业布局优化的空间模型原理352

9.6.4 商务办公产业容量布局模拟方案352

9.6.5 零售商业产业容量布局模拟方案353

9.6.6 宾馆住宿产业容量布局模拟方案353

9.7 城市产业容量分配与优化策略分区357

9.7.1 三类产业近期空间容量分配模拟方案汇总357

9.7.2 三类产业分区分类优化引导策略361

10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绩效优化的策略体系365

10.1 生产性服务业绩效优化的理念转型366

10.2 生产性服务业绩效优化的空间开发策略367

10.3 生产性服务业绩效优化的空间组织策略367

10.3.1 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强化联系,优势互补367

10.3.2 企业空间经济网络(networks)的优化和集聚发展368

10.3.3 “产业链接发展”与“互动平台”建设369

10.3.4 创新驱动的服务业发展“触媒”370

10.4 生产性服务业绩效优化的支撑条件策略371

10.5 生产性服务业绩效优化的管理体制策略374

10.5.1 层级管理机制——从“多层级”到“扁平化”374

10.5.2 绩效评估机制——从“内部控制”到“公众参与”374

10.5.3 规划编制机制——从“多头矛盾”到“多规合一”375

10.6 生产性服务业绩效优化的政策建议376

10.6.1 提升政府效率,建立公平市场376

10.6.2 加大财政支持,出台激励政策376

10.6.3 重视人才培养,积极引入人才377

10.6.4 加强融资支持,优化市场配置378

10.6.5 鼓励自主创新,促进成果转化378

10.6.6 促进产业互动,形成链式发展378

10.6.7 强化绩效管理,构建评估机制379

10.7 生产性服务业绩效优化的保障措施379

10.7.1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379

10.7.2 强化事前评估与规划控制380

10.7.3 明确政策导向与扶持体系380

10.7.4 实施专业招商与宣传引导381

10.7.5 提升发展环境与配套水平381

10.7.6 高效公共服务与经营管理381

10.7.7 进行动态监测与分类考核382

附表383

参考文献386

后记3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