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幼儿园科学课程的反思与建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幼儿园科学课程的反思与建构](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1944082.jpg)
- 张宪冰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27590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88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0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幼儿园科学课程的反思与建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问题提出1
一、选题缘由1
(一)发展全民科学素养对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战略价值1
(二)以科学课程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是实现全民科学素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3
(三)幼儿园科学课程是促进幼儿科学教育发展、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根本途径4
(四)理念与实践断层是制约我国幼儿园科学课程发展的主要瓶颈6
(五)我国幼儿园科学课程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薄弱,凸显研究必要性7
二、相关研究回顾与分析8
(一)课程的相关研究8
(二)科学课程的相关研究13
(三)幼儿园科学课程的相关研究24
(四)相关研究评析30
三、研究问题及意义31
(一)研究问题31
(二)研究意义32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设计34
一、研究思路34
(一)以课程实践过程为切入点34
(二)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35
(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35
(四)生态化取向35
(五)多元聚合式方法设计36
二、研究设计36
(一)核心概念界定36
(二)研究对象38
(三)研究方法39
(四)研究步骤42
第三章 幼儿园科学课程的本体论追问44
一、幼儿园科学课程的内涵44
(一)科学及课程44
(二)科学课程46
(三)幼儿园科学课程47
二、幼儿园科学课程的本质53
(一)科学性53
(二)启蒙性54
(三)经验性54
三、幼儿园科学课程的结构55
(一)从不同层次维度构建的课程结构55
(二)从不同构成要素维度构建的课程结构57
第四章 幼儿园科学课程实然特征的解析与反思59
一、幼儿园科学课程目标的实然特征59
(一)以文件课程为理论框架59
(二)偏发展性取向60
(三)知识本位与多元发展取向的冲突与并存63
二、幼儿园科学课程内容的实然特征65
(一)生活化与领域多元化65
(二)以“事实性知识”为中心69
(三)核心科学概念模糊化70
(四)科学探究与科学态度的相对缺失与模式化71
三、幼儿园科学课程组织的实然特征72
(一)形式的多样化与交互性72
(二)计划与生成的多种复合74
(三)科学探究的异化80
四、幼儿园科学课程评价的实然特征86
(一)以预设目标为评价取向86
(二)以质性评价为主要方式88
五、幼儿园科学课程的总体特征90
(一)体现社会倡导的科学教育理念90
(二)生活化与体验化91
(三)尚未实现从常识到科学的根本性转变92
(四)缺乏科学的真正理解93
第五章 幼儿园科学课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分析94
一、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的总体情况94
二、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分析96
(一)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及其作用96
(二)科学文化因素的影响及其作用102
(三)教师因素的影响及其作用106
(四)幼儿因素的影响及其作用110
三、主要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论分析113
(一)主要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体现114
(二)从生态系统观角度理解主要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114
(三)主要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机制116
第六章 幼儿园科学课程理想形态的建构及其实现途径118
一、幼儿园科学课程理想形态的建构118
(一)追寻幼儿生活的自然世界的意义118
(二)基于幼儿发展并指向核心科学概念123
(三)形式的多元复合与内容的动态生成128
(四)科学探究与科学理解的有机融合130
(五)评价的多元化发展133
二、建构幼儿园科学课程理想形态的实现途径136
(一)树立建构主义科学观,保障核心课程的地位137
(二)实现幼儿园科学课程理念与实践的融合与对接142
(三)关注幼儿园科学课程实践的过程性引领与支持152
(四)切实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科学素养的提升153
结语158
参考文献161
附录177
后记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