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实用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实用手册
  • 金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 ISBN:780187265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97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733页
  • 主题词:企业管理:民主管理-中国-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职工民主管理工作实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民主建设3

第一章 社会主义民主3

民主的含义3

民主的由来4

民主的条件4

民主的活动6

民主的目标6

民主的实质6

直接民主7

间接(代议制)民主8

社会主义民主的含义10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11

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12

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12

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12

社会主义民主的自然延伸13

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关系13

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14

国家形式的民主14

社会形式的民主16

社会形式的民主特征16

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特征17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17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特征19

社会主义民主程度特征1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0

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20

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22

基层民主23

基层民主制度建设24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建设25

市场经济对民主条件的奠基作用25

市场经济对民主意识的启迪作用26

市场经济对民主参与的推动作用27

市场经济对民主规则的完善作用28

增强民主意识29

提高民主能力29

民主的权利义务观念30

民主的自由平等观念30

民主的遵制守法观念31

民主的监督制约观念31

经济生活中的民主管理32

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33

第二篇 职工民主管理基本理论37

第三章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依靠工人阶级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论述37

毛泽东关于依靠工人阶级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论述37

邓小平关于依靠工人阶级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论述38

江泽民关于依靠工人阶级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论述40

第四章 企业民主管理47

企业民主管理的含义47

实行企业民主管理的意义47

企业民主管理的发起47

企业民主管理的发展动因48

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力来源49

企业民主管理的效能50

企业民主管理的决策范围51

企业民主管理成长的一般模式52

企业民主管理体系53

企业民主管理形式54

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主要途径54

第五章 职工民主管理55

职工民主管理的概念55

职工民主管理的性质55

职工民主管理的特点56

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原理57

职工民主管理的法律依据59

职工民主管理的主要内容61

职工民主管理的客观必然性62

职工民主管理的历史发展65

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69

不同类型企业单位职工民主管理的形式69

职工民主管理发展中应把握的要点70

工会应当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权利71

第三篇 国外企业民主管理和集体谈判制度75

第六章 国外企业民主管理的理念和主要形式75

经济民主理论75

经济民主的原则75

经济民主的目标76

经济民主的现实意义76

劳资“共决制”77

企业委员会78

工人自主管理78

德国的劳资“共决制”78

德国的“职工参与”79

德国“职工参与”的局限性81

美国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主要形式82

美国的“员工持股计划”84

日本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主要形式85

日本的“职工持股会”86

英国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主要形式87

法国的企业委员会88

瑞典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主要形式89

印度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新方案”90

意大利的“内部委员会”91

第七章 西方国家的集体谈判制度92

集体谈判的概念92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的规定92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规定的基本内涵93

国外劳资集体谈判94

国外工会集体谈判的一般模式95

国外集体谈判的发展趋势96

国外集体谈判的层次结构97

英国的集体谈判98

法国的集体谈判99

德国的集体谈判101

德国集体谈判的现状与特点102

瑞典的集体谈判104

意大利的集体谈判106

美国的集体谈判106

美国集体谈判的特征108

加拿大的集体谈判109

澳大利亚的集体谈判110

澳大利亚集体谈判的特点112

日本的集体谈判113

日本集体谈判的现状与特点115

第四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21

第八章 职工代表大会121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121

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121

职工代表大会的特征122

职工代表大会的特点和优点122

职工代表大会的任务123

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124

职工代表大会的议题124

职工代表大会的提案125

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征集和处理的一般程序125

职工代表大会的预备会议126

职工代表大会正式会议的主要程序126

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决定127

职工代表大会接受企业党组织思想政治领导的重要性128

职工代表大会接受企业党组织思想政治领导的内容129

厂长(经理)要支持职工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130

厂长(经理)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130

厂长(经理)组织实施职工代表大会的决定130

厂长(经理)负责处理职工代表大会提出应由行政方面处理的提案131

厂长(经理)接受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131

对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厂长(经理)要听取工会的意见132

厂长(经理)要支持工会代表职工与行政签订集体合同132

企业工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133

企业工会作为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机构的必然性133

企业工会作为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应承担的工作134

上级工会指导、支持和维护职工代表大会正确行使职权134

第九章 职工代表大会的五项职权137

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建议权137

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建议权的意义和作用137

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建议权的内容138

行使审议建议权的一般程序138

职工代表大会的审查同意或否决权140

职工代表大会审查同意或否决权的意义和作用140

职工代表大会审查同意或否决权的内容141

职工代表大会审查工资调整和奖金分配方案141

职工代表大会审查劳动保护措施142

职工代表大会审查奖惩办法及其他重要规章制度143

职工代表大会行使审查同意或否决权的一般程序144

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决定权145

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决定权的意义和作用145

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决定的内容146

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职工福利基金使用方案146

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其他有关职工福利的重大事项147

职工代表大会行使审议决定权的一般程序147

职工代表大会的评议监督权148

职工代表大会评议监督权的意义和作用148

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149

民主评议的重要性及其指导思想150

民主评议的对象和范围150

民主评议的主要内容151

民主评议的方法和步骤152

民主评议的组织领导152

民主质询企业领导人员153

民主质询企业领导人员的内容153

民主质询企业领导人员的活动方式153

民主质询的程序和应注意的问题153

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推荐或民主选举权154

民主推荐或民主选举权的意义和作用154

民主推荐或民主选举厂长的一般程序155

民主推荐厂长的方式156

民主选举厂长的方式157

民主推荐或选举要注意的问题157

第十章 职工代表159

职工代表的条件159

职工代表的人数和比例159

选举职工代表的程序159

职工代表的补选和撤换160

职工代表的权利161

职工代表的义务161

职工代表参加会前活动162

职工代表参加会中活动162

职工代表参加会后活动163

职工代表参加日常的民主管理活动163

提高职工代表的素质164

第十一章 职工代表大会组织制度165

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的产生165

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的职责165

企业管理委员会166

企业管理委员会的任务166

企业管理委员会中的职工代表的工作166

职工代表大会专门小组167

职工代表大会专门小组的设置167

职工代表大会专门小组的人员组成167

专门小组的职责168

生产经营专门小组的职责168

规章制度专门小组的职责168

生活福利专门小组的职责168

评议监督干部专门小组的职责169

专门小组的会议制度169

专门小组的调查研究制度169

专门小组的检查监督制度170

专门小组的联系制度170

联席会议170

联席会议的作用171

联席会议的职权171

联席会议的组成人员172

联席会议的程序172

联席会议的会议制度173

第五篇 厂务(事务、校务)公开制度177

第十二章 厂务公开177

厂务公开177

厂务公开的重要意义和作用177

厂务公开的指导原则178

厂务公开的总体要求178

厂务公开的内容179

厂务公开的形式180

厂务不公开应承担的责任181

厂务公开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181

全国厂务公开协调小组182

涉及厂务公开的法律法规182

厂务公开应着重解决的问题184

建立基层企业厂务公开组织领导体制186

厂务公开的关键187

厂务公开的实质188

厂务公开的基本程序188

加强对厂务公开的领导189

厂务公开与行政依法行使职权的关系190

厂务公开与坚持职代会制度的关系191

厂务公开与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关系192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推行厂务公开中的积极作用192

厂务公开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193

企业重大决策问题的公开194

企业物资采购供应的公开194

企业工程项目的公开195

企业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的公开196

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情况的公开197

选拨任用干部情况的公开198

劳动用工情况的公开198

职工工资、奖金分配的公开199

职工职称评定情况的公开200

分厂、车间内部事务的公开200

班务公开201

班务公开的原则201

班务公开的管理201

班务公开的内容202

班务公开的形式202

班务公开的规范化202

企业厂务公开监督小组的主要职责203

厂务公开监督检查的内容203

对厂务公开监督检查应抓好的环节204

厂务公开监督检查的程序206

对厂务公开实施监督的形式206

厂情发布会和厂务公开专栏208

厂务公开民主监督意见箱208

第十三章 事务(校务)公开209

事务公开制度209

事务公开的目的209

事务公开制度的指导思想209

事务公开的原则209

事务公开的内容210

事务公开的形式210

事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211

校务公开211

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意义211

加强对校务公开工作的领导212

校务公开的内容212

加强对校务公开的监督检查213

高等院校校务公开的重点213

中小学校校务公开的重点214

校务公开“一箱二栏三会四制度”214

校务公开“四及时”、“五透明”214

第六篇 集体协商制度219

第十四章 集体协商219

集体协商219

集体协商的目标219

集体协商性质上的特殊性219

集体协商主体上的特殊性220

集体协商内容上的特殊性220

集体协商方式上的特殊性221

集体协商结果上的特殊性222

集体协商的必要性222

《劳动法》中有关集体协商的规定223

《工会法》中有关集体协商的规定223

《集体合同规定》中有关集体协商的规定224

工会在集体协商中的地位224

工会在集体协商中的作用225

集体协商的原则227

集体协商的程序227

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228

集体协商日程与内容的确定228

集体合同草案的拟定229

草案的通过与合同的签订、审议、公布230

集体协商的继续231

集体协商的争议232

集体协商争议的处理232

工资协商的重要性233

工资协商的准备233

工资协商中要注意的问题234

工作时间协商的重要性235

工作时间协商的准备235

工作时间集体协商的法律依据236

休息休假集体协商的重要性237

休息休假协商的内容237

休息休假协商的法律依据237

保险福利协商的重要性238

保险福利集体协商的内容238

保险福利协商的复杂性与艰巨性239

劳动安全卫生协商的意义239

劳动安全卫生协商的内容240

劳动安全卫生协商的法律依据240

工会参加集体协商代表应具备的素质241

把握集体协商的重点、难点241

筹划协商的方案242

筹划协商的方式242

协商谈判氛围的重要作用242

营建良好的协商氛围243

把握好协商的进程243

处理好集体协商与职工群众的关系244

处理好集体协商与党组织的关系244

第十五章 工资集体协商245

工资的含义245

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因素245

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因素246

工资制度247

技术等级工资制247

岗位(职务)等级工资制248

工资等级系数248

工资等级线248

工资级差249

技术等级标准249

货币工资250

实际工资250

工资率250

实得工资250

薪金250

经营者年薪制250

工资构成251

工资形式251

计时工资制252

计件工资制252

计件工资分类253

无限计件工资制253

有限计件工资制253

超额计件工资制253

间接计件工资制254

计件单价254

津贴制度254

津贴分类255

奖金制度256

奖励形式256

奖励种类256

工资支付258

工资支付准则258

工资支付的法律保障259

按生产要素分配259

工资的补偿职能260

工资的激励职能260

工资的调节职能260

工资的效益职能261

工资指导线262

工资指导线的作用262

工资指导线的具体实施262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263

最低工资的定义263

最低工资的内容264

最低工资的适用范围264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公布264

最低工资的支付265

工资集体协商的概念265

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的重要意义266

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267

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267

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的权利和义务268

工资集体协商前的准备269

进入集体协商269

工资协议的生效和续订270

工资集体协商的技巧271

深入调研、不耻下问的技巧271

善于倾听、集思广益的技巧272

表达“不”字的技巧273

处理好职工与企业利益的关系274

依法保护职工协商代表的合法权益274

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275

加强对工资协议的监督检查275

第七篇 集体合同制度279

第十六章 集体合同制度概述279

集体合同279

集体合同的基本特征279

推行集体合同的作用280

签订集体合同的法律依据281

集体合同合法的原则282

集体合同平等合作和协商一致的原则282

集体合同平等合作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283

集体合同兼顾各方利益的原则283

集体合同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的原则283

第十七章 集体合同的操作284

集体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284

集体合同的集体协商、审议、签字、登记、公布284

集体合同的格式285

集体合同的内容286

集体合同的期限287

集体合同的变更和解除287

集体合同的终止288

集体合同的审查288

集体合同审查的意义288

集体合同审查的主体289

集体合同审查的内容289

集体合同审查的过程289

集体合同争议290

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原则290

集体合同争议的处理程序290

集体合同争议处理的机构及其职责291

集体合同监督检查292

集体合同监督检查的意义292

集体合同联合监督检查小组292

企业对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293

工会对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293

上级工会对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295

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集体合同的监督检查295

第八篇 车间与班组民主管理299

第十八章 车间民主管理299

车间民主管理的重要性299

车间民主管理的形式299

车间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300

车间民主管理的日常活动301

车间职工代表大会行使职权需要注意的问题301

第十九章 班组民主管理302

班组民主管理的重要性302

班组民主管理的形式303

班组民主管理会的职责303

班组民主管理会的组织制度和活动方式304

班组民主管理小组的组织制度和活动方式305

班组专业管理与民主管理的关系305

搞好班组民主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306

班组民主管理员307

班组民主评议会307

班组献计献策会308

班组民主生活会308

班组“四自主”308

第九篇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职工民主管理313

第二十章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概念313

企业313

企业的产生313

现代企业的特征313

企业制度314

企业制度分类314

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315

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315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316

加强民主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本身的需要318

加强民主管理是理顺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需要319

加强民主管理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319

加强民主管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320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321

从实际情况出发调整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322

第二十一章 职工董事、监事制度324

职工董事、监事324

公司制324

法人治理结构324

国有控股、参股企业325

独资企业325

股份制企业326

股东会326

董事会327

监事会327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328

建立职工董事、监事制度的必要性329

职工董事、监事的身份329

职工董事、监事的条件330

不得担任公司董事、监事的情形331

更换职工董事、监事的条件331

职工董事、监事的产生依据332

职工董事、监事的选举程序332

职工董事、监事的权利333

职工董事、监事的责任和义务333

职工董事、监事工作的指导方针334

职工董事、监事工作的主要任务335

职工董事、监事的工作程序336

职工董事、监事的工作机制336

建立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职工董事、监事制度337

建立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对职工董事、监事的监督评议制度338

建立和完善职工董事、监事的培训制度338

职工董事、监事与职代会、工会的关系338

职代会与股东会、董事会的关系340

职代会与股东会的关系340

职代会与董事会的关系341

职工董事与一般董事的关系342

第二十二章 职工持股会344

劳动力产权的含义344

劳动力产权的实质345

劳动力产权的界定原则346

劳动力产权的量度346

劳动力产权的特殊性347

职工持股的含义347

推行职工持股制度的目的348

职工持股的特点348

职工持股的意义349

职工持股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一种有效形式351

职工持股不会改变公有制的性质351

职工持股会的性质353

职工持股会的适用范围353

成立职工持股会的法律依据353

职工持股会的主要职责353

组建职工持股会的原则355

设立职工持股会应具备的条件355

申报和申请登记职工持股会时应出具的文件355

职工持股会的权利和义务356

职工持股会员大会356

职工持股理事会357

职工持股会理事长357

职工持股会章程358

职工持股会会员的构成358

职工持股会会员的权利358

职工持股会会员的义务359

职工持股名册管理359

职工股权证书管理359

会员退会或股权转让管理359

职工持股会的运作规则360

确立职工持股会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360

建立和完善职工持股会的管理体系361

职工持股会的变更361

职工持股会的注销361

工会主持和管理职工持股会361

职工股东大会与工会362

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设立职工持股会的审议权363

坚持职工持股会章程的制定和理事会的产生充分发扬民主363

坚持职工持股会内部实行平等的表决权,反对个人控股364

职工持股可占企业总股本的比例365

职工持股的原则365

职工持股的程序365

职工持股会与职工股、持股职工的关系366

树立投资风险意识366

全面协调和处理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367

基于产权机制的民主管理形式367

第十篇 非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民主管理371

第二十三章 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概述371

非公有制企业的含义371

非公有制企业的性质与一般特征371

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趋势372

私营企业的特点373

乡镇企业的特点373

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特点374

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的特点375

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的构成375

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的特点376

非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的地位和权利376

非公有制企业推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必要性377

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性质380

非公有制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的理论依据381

非公有制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的法律依据383

非公有制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的政策依据385

非公有制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的实践依据387

第二十四章 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390

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形式概述390

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职权391

推行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要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391

非公有制企业推行民主管理应当把握的原则394

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制度的指导思想395

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制度建设先期条件的创造396

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职代会的六种形式396

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的制度与组织体系建设398

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职权、职责的设定398

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工作程序的规范399

上级工会对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提供指导与保证400

在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厂务公开的意义402

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的组织领导体系405

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的组织体制建设406

非公有制企业厂务公开的内容406

非公有制企业区域性、行业性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407

坚持“劳资合作、劳资两利”的工资谈判运作原则408

培育“劳资一体、共存共荣”机制409

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工资谈判制度初始阶段的基本要求410

“双爱双评”活动410

开展“双爱双评”活动的目的意义410

“企业爱职工”的基本内容与要求411

“职工爱企业”的基本内容与要求412

评选表彰“双爱双评”活动的程序412

“双爱双评”的评比办法413

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双爱双评”活动的基本做法413

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开展“双爱双评”活动要做到“六有”414

第十一篇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419

第二十五章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419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含义419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的地位419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特点419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主要形式和基本任务420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420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421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421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421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422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条件422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常设机构423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厂长(经理)的民主选举423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厂长(经理)提出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的建议424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厂长(经理)对职工代表大会负责425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工会与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426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厂长(经理)与职工代表大会的关系426

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与企业的关系427

第十二篇 机关、教育、科研单位职工民主管理431

第二十六章 机关单位职工民主管理431

机关单位职工民主管理的内涵431

机关单位职工民主管理的性质432

机关单位职工民主管理的作用432

机关单位职工民主管理的必要性432

机关单位职工民主管理的特殊性436

机关单位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内容437

机关单位职工民主管理的高层与源头参与439

机关单位职工民主管理的主要形式与途径441

机关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制度441

机关单位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442

工会与行政联席会议制度443

工会负责人参加或列席行政有关会议制度443

机关单位领导接待日制度444

民主生活会制度445

第二十七章 教育单位教职工民主管理446

教育单位职工民主管理的内涵446

教育单位职工民主管理的原则447

教育单位职工民主管理的法律依据449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451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451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453

教代会的活动制度453

教职工代表团(组)454

教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454

教代会主席团的职责455

教代会专门工作小组(委员会)455

教代会专门工作小组(委员会)的设置455

教职工代表的产生和更换456

教职工代表的主要职责456

教职工代表的权利457

教职工代表的义务457

教职工大会457

二级教代会制度458

乡镇教代会制度460

校务公开制度462

学校管理民主化464

学术委员会464

课程建设委员会464

民主协商座谈会464

民主管理联席会议465

教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465

教职工民主接待日465

教育单位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创新466

第二十八章 科研单位职工民主管理469

科研单位民主管理的内容469

科研单位民主管理的形式470

科研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化471

科研单位民主管理体系471

科研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与任务472

科研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制度472

科研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472

科研单位职工代表的产生与构成473

科研单位职工代表的权利473

科研单位职工代表的义务473

科研单位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474

科研单位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的原则475

科研单位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的内容与范围477

科研单位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的实施步骤478

科研单位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的方法481

科研单位职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应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485

事务公开制度487

事务公开的意义488

事务公开的重要性488

事务公开的主要内容489

事务公开的主要原则489

事务公开的形式490

事务公开制度的推进490

科研单位民主问答会492

科研单位民主咨询会492

科研单位民主信箱492

科研单位职工民主管理新途径的探索493

第十三篇 职工民主管理的完善与创新497

第二十九章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与创新497

职代会质量评估制度497

职代会报告制度498

职代会决议落实制度498

职代会提案检查制度499

二次表决法500

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502

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制度502

重大方案出台前的专题论证制度503

重大方案出台的“全过程”参与法503

企业重大措施出台的先期维护法503

信任投票504

职工代表责任区制度504

职工代表联络员制度505

职工代表联系卡制度506

职工代表述职制506

职代会班组长旁听制507

民主管理月系列活动507

民主管理奖励基金会508

企业共同利益协商会509

工会与行政临时约见协商制度510

民主协商恳谈会510

厂情发布会511

民主咨询会512

民主接待日制度512

厂长(经理)联络员制度513

民主管理热线电话513

合理化建议活动514

经济活动分析会515

上岗评聘管理小组515

第三十章 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517

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517

三方协商机制的特点517

三方协商机制的目的518

三方协商机制的原则518

三方协商机制运作的社会经济条件519

三方协商机制运作的社会政治条件519

三方协商机制的组织形式519

三方协商机制的主要职能520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520

不断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521

附录525

附录一 职工民主管理常用法律法规政策5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摘录)5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节选)5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节选)52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节选)5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节选)5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节选)5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532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542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547

中国共产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554

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加强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意见560

关于国务院确定的百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工会工作和职工民主管理的实施意见570

关于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的实施意见576

关于做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建设工作的通知581

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机关工会工作的若干问题的试行意见588

关于颁发《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的通知596

全国总工会、国家科委关于完善科研院所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600

关于印发《关于国有企业实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的规定》的通知606

关于印发《国有企业实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的规定》的通知608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节选)611

关于推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614

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617

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622

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628

集体合同规定631

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641

最低工资规定645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650

劳动部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654

附录二 企业集体合同文本657

集体合同范本657

国有企业集体合同参考文本666

股份制企业集体合同参考文本673

外商投资企业集体合同参考文本681

私营企业集体合同参考文本6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