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本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本科
  • 余建明,曾勇明主编;李文美等副主编;于群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2940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29页
  • 文件大小:83MB
  • 文件页数:453页
  • 主题词:影象诊断-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本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普通X线检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评价1

一、传统X线检查技术的发展史1

二、CR与DR检查技术的发展史1

三、普通X线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2

第二节 CT检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评价3

一、CT检查技术的发展史3

二、CT的临床应用评价4

第三节 DSA检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评价6

一、DSA检查技术的发展史6

二、DSA的临床应用评价6

第四节 MR检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评价7

一、MR检查技术的发展史7

二、MR的临床应用评价8

第五节 乳腺X线检查技术与口腔X线摄影技术10

一、乳腺X线检查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应用及评价10

二、口腔X线检查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应用及评价12

第六节 核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评价13

一、核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发展史13

二、核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13

第七节 对比剂的临床应用评价14

一、X线对比剂的临床应用14

二、MR对比剂的临床应用15

第八节 医学影像图像质量控制15

一、质量控制的内涵16

二、质量控制的方法16

第二章 普通X线检查技术18

第一节 X线摄影基础知识18

一、X线摄影条件及其影响因素18

二、高千伏摄影与X线自动曝光技术20

三、X线摄影解剖学基础21

四、体表解剖标志24

五、X线摄影的原则和步骤26

第二节 普通X线检查技术27

一、CR检查技术27

二、DR检查技术28

三、急诊X线摄影检查技术29

四、床旁X线摄影检查技术30

五、婴幼儿X线摄影检查技术32

第三节 人体各部位的X线摄影33

一、头部X线摄影33

二、脊柱与骨盆X线摄影36

三、四肢X线摄影47

四、胸部X线摄影63

五、腹部X线摄影67

第四节 乳腺X线检查技术68

一、乳腺常规体位检查技术68

二、乳腺附加摄影体位70

三、乳腺导管造影技术72

四、乳腺融合体层技术74

五、乳腺X线定位穿刺与摄影75

第五节 口腔X线检查技术77

一、局部X线摄影检查技术77

二、口腔全景曲面体层检查技术80

第六节 常用X线造影检查技术81

一、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技术81

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技术82

第七节 普通X线检查的图像质量控制83

一、质量控制的内涵83

二、CR操作技术与图像质量控制84

三、DR操作技术与图像质量控制84

四、乳腺X线检查图像质量控制89

第三章 CT检查技术94

第一节 检查前准备94

一、机器准备94

二、受检者准备94

三、对比剂及急救物品准备95

四、操作者准备95

第二节 CT扫描技术96

一、CT扫描的常用术语96

二、CT扫描方法101

第三节 颅脑CT检查技术103

一、适应证与相关准备103

二、检查技术104

三、图像处理105

第四节 鞍区CT检查技术109

一、适应证与相关准备109

二、检查技术109

三、图像处理113

第五节 眼部CT检查技术114

一、适应证与相关准备114

二、检查技术114

三、图像处理117

第六节 耳部CT检查技术118

一、适应证与相关准备118

二、检查技术118

三、图像处理120

第七节 鼻与鼻窦CT检查技术122

一、适应证与相关准备122

二、检查技术123

三、图像处理124

第八节 颌面部CT检查技术126

一、适应证与相关准备126

二、检查技术127

三、图像处理129

第九节 咽喉部CT扫描技术130

一、适应证与相关准备130

二、检查技术131

三、图像处理133

第十节 颈部CT检查技术134

一、适应证与相关准备134

二、检查技术135

三、图像处理137

第十一节 胸部CT检查技术139

一、适应证与相关准备139

二、检查技术140

三、图像处理142

第十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CT检查技术144

一、适应证与相关准备144

二、检查技术145

三、图像处理147

四、电子束CT检查技术149

第十三节 冠状动脉CT检查技术149

一、适应证与相关准备149

二、检查技术150

三、图像处理154

四、冠状动脉CTA的图像质量控制157

第十四节 肺动静脉与左心房CT扫描技术159

一、适应证与相关准备159

二、检查技术159

三、图像处理162

第十五节 腹部CT检查技术163

一、适应证与相关准备163

二、检查技术169

第十六节 盆腔CT检查技术184

一、适应证与相关准备184

二、检查技术186

三、图像处理188

第十七节 脊柱CT检查技术189

一、适应证与相关准备189

二、检查技术192

三、图像处理195

第十八节 四肢骨关节及软组织CT检查技术196

一、适应证与相关准备196

二、检查技术196

三、图像处理200

第十九节 CT图像质量控制203

一、图像质量控制内容203

二、图像质量控制方法204

三、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205

第四章 DSA检查技术208

第一节 检查前准备208

一、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208

二、术前准备210

第二节 DSA检查方式210

一、静脉DSA210

二、动脉DSA212

三、动态DSA213

四、减影方式213

第三节 特殊DSA检查技术215

一、旋转DSA技术215

二、3D-DSA技术216

三、岁差运动DSA技术216

四、实时模糊蒙片DSA技术216

五、步进DSA技术217

六、自动最佳角度定位技术217

七、类CT技术218

八、3D路径图技术218

九、虚拟支架置入术219

第四节 头颈部DSA检查技术220

一、血管解剖220

二、造影技术225

三、图像处理与重建226

第五节 胸部DSA检查技术227

一、血管解剖227

二、造影技术229

三、图像处理229

第六节 心脏与冠状动脉DSA检查技术230

一、血管解剖230

二、造影技术232

三、图像处理与重建238

第七节 腹部DSA检查技术239

一、血管解剖239

二、造影技术242

三、图像处理242

第八节 盆腔DSA检查技术243

一、血管解剖243

二、造影技术244

三、图像处理244

第九节 四肢DSA检查技术244

一、血管解剖244

二、造影技术247

三、图像处理与重建248

第十节 DSA图像质量控制249

一、影响DSA图像质量的因素249

二、图像质量控制内容251

三、图像质量控制方法251

第五章 磁共振检查技术253

第一节 磁共振检查临床准备253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253

二、检查前准备254

第二节 磁共振特殊成像技术255

一、磁共振血管成像255

二、磁共振水成像260

三、磁共振功能成像263

四、磁敏感加权成像267

五、磁共振波谱成像269

六、磁共振组织抑制技术271

七、磁共振辅助成像技术275

八、磁共振介入与分子影像学277

第三节 颅脑MRI成像技术278

一、颅脑MRI成像技术278

二、颅脑MRA成像技术282

三、鞍区MRI成像技术289

四、脑桥小脑角区MRI成像技术291

五、MR脑扩散加权成像技术294

六、MR脑灌注成像技术298

七、MR脑活动功能成像技术300

八、MR脑波谱成像技术301

第四节 五官及颈部MRI成像技术303

一、眼部MRI成像技术303

二、鼻及鼻窦、鼻咽部、颌面部MRI成像技术304

三、咽喉部及颈部MRI成像技术306

四、耳部及内听道MRI成像技术307

五、颈部MRA成像技术309

第五节 胸部MRI成像技术310

一、纵隔MRI成像技术310

二、肺部MRI成像技术312

三、乳腺MRI成像技术313

第六节 心脏大血管MRI成像技术316

一、心脏大血管形态学MRI成像技术316

二、磁共振成像心功能分析技术318

三、磁共振成像心肌活性评价320

四、心血管MRA成像技术325

五、心血管系统MR血流定量分析技术327

第七节 腹部MRI成像技术328

一、肝胆脾MRI成像技术328

二、胰腺、胃肠和腹膜后MRI成像技术332

三、MR胰胆管造影(MRCP)成像技术338

四、肾脏及肾上腺MRI成像技术340

五、腹部MRA成像技术345

六、MR尿路造影(MRU)成像技术349

第八节 盆腔MRI成像技术351

一、膀胱MRI成像技术351

二、前列腺MRI成像技术353

三、子宫附件MRI成像技术354

四、直肠MRI成像技术355

五、盆底肌肉MRI成像技术357

第九节 脊柱与脊髓MRI成像技术358

一、脊柱与脊髓MRI成像技术358

二、MR脊髓造影(MRM)成像技术366

第十节 四肢骨关节及软组织MRI成像技术368

一、肩关节MRI成像技术368

二、肘关节MRI成像技术371

三、腕关节MRI成像技术374

四、手及手指MRI成像技术376

五、髋关节及骨盆MRI成像技术378

六、骶髂关节MRI成像技术379

七、膝关节MRI成像技术381

八、踝关节MRI成像技术384

九、足MRI成像技术387

十、上下肢长骨MRI成像技术389

第十一节 外周神经与外周血管成像技术391

一、臂丛神经MRI成像技术391

二、腰骶丛神经MRI成像技术393

三、全身血管MRA成像技术395

四、下肢血管MRA成像技术396

第十二节 MR图像质量控制398

一、MR成像参数间相互影响398

二、MR图像质量控制措施401

第六章 核医学影像检查技术405

第一节 放射性核素显像405

一、放射性核素显像类型和特点405

二、放射性核素显像仪器409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方法411

一、脑血流灌注显像411

二、甲状腺静态显像411

三、心肌灌注显像412

四、胃肠道出血显像413

五、异位胃黏膜显像413

六、肺灌注显像414

七、骨显像415

八、肾动态显像416

九、18F-FDG肿瘤代谢显像417

第三节 核医学影像图像的质量控制417

一、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417

二、核医学显像设备的质量控制419

推荐阅读422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4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