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箸文化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箸文化史
  • 刘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5253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82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633页
  • 主题词:筷-文化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箸文化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国箸文化的基本内涵3

一 “箸”及其文字源流4

二 中国箸文化的广博内涵13

第二节 中国箸文化的主要特征20

一 普及性20

二 承传性21

三 多样性21

四 国际性22

第三节 箸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23

第四节 箸文化研究方法、目的与意义及《中国箸文化史》的编撰25

一 箸文化研究方法与目的27

二 箸文化研究的意义30

三 《中国箸文化史》的编撰33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箸的出现37

第一节 箸出现地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产活动37

第二节 食物的种类与加工39

第三节 盛食器与原始餐具42

一 熟食的形态42

二 盛食器43

三 原始进食用具的种类45

第四节 原始进食用具的发现情况46

一 匕形匙的发现46

二 勺的发现49

三 叉、刀的发现情况50

四 箸的发现51

五 原始箸与匕、勺、刀、叉等其他餐具的区别与联系60

六 箸的起源及其他餐具出现的背景61

七 箸产生的价值和意义64

第三章 先秦时期箸的使用70

第一节 先秦时期烹饪技艺与箸71

一 烹饪技艺与箸71

二 箸与美食纷呈的饭菜76

第二节 先秦时期用箸及相关饮食礼俗82

一 饮食方式82

二 饮食礼器及其组合形式87

三 商周用箸礼俗90

第三节 先秦时代箸的使用与普及91

一 箸的普及与广泛使用92

二 先秦时期箸的形制与规格96

三 餐匙97

四 手食残存99

第四节 先秦“箸”的文字概念表达及其演变99

一 箸的文字概念100

二 箸的文字产生100

三 箸的文字表达变化104

第四章 箸在秦汉时期的广泛应用116

第一节 饮食烹调方式改进与箸的广泛应用117

一 主食、副食、果品的丰富品类117

二 烹饪方式的改进120

三 与饮食相关各业的兴起121

四 礼制规范与进食、用箸的密切联系122

五 节俗、宴饮增多,促进了箸的频繁使用122

第二节 箸的质料、形制在汉代的演变125

一 箸的质料状况125

二 箸的形制、规格131

三 与箸配套使用的匕、匙、勺132

第三节 箸文化形象的基本形成135

第四节 箸在政论、哲理、史著中的广泛出现140

一 箸用作政论载体抒发政见140

二 箸用于阐发哲理142

三 箸在史著中的广泛出现143

第五节 箸文化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传播145

一 箸文化在中国北方地区的传播145

二 箸文化在中国西北、西部的传播148

三 箸文化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传播149

四 箸文化在华南地区的传播150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箸文化153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征和饮食文化153

一 历史特征154

二 饮食文化159

第二节 箸在三国两晋南北朝饮食文化中的地位168

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箸169

二 箸表述的饮食文化风貌176

第三节 箸用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的滥觞191

一 箸和中国古代的文学191

二 箸和艺术创作196

三 箸和游戏器具197

第六章 隋、唐、五代箸文化的新发展201

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与烹调、进食方式的改进202

一 隋、唐、五代的社会经济发展203

二 隋、唐、五代烹调、进食方式的改进205

第二节 多质料、多形制箸及工艺箸的出现215

一 多种质料箸品的涌现215

二 多形制、多规格箸品应时而出222

三 工艺箸的出现及其特征223

四 “火筯”——食箸功能延伸的产物226

第三节 箸和政治活动的频繁联系227

一 权势、地位、财富的象征日益明显227

二 箸的别用229

三 对奢靡涉箸行为的有力揭露232

第四节 箸与社会礼俗和日常生活的衔接234

一 箸成为敬祀、崇奉之物234

二 箸成为寄托思想的载体234

三 箸在日常生活中的多功能已有展现236

四 箸功能的消极应用——箸卜239

第五节 箸的形象在文学艺术中的广泛出现239

一 诗歌240

二 赋和词246

三 其他各种著述248

四 壁画中用“箸”的形象248

第六节 中国箸文化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传播249

一 箸文化向周边各地的进一步传播249

二 箸文化向朝鲜半岛和日本传播250

三 箸文化传入印度等地251

四 箸文化向中亚、西亚、北非传播251

第七章 宋辽金元时期多民族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57

第一节 宋元的统一促进了箸文化的发展257

一 宋元的统一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258

二 手工业发展,制瓷业的繁荣促进了食具的改革259

三 精美食具的应用促进了箸的工艺改革和发展261

第二节 北方民族广泛用箸271

一 战争与箸文化的传播271

二 各种贸易活动促进了箸的传播273

三 农业的发展、饮食结构的变化促进了箸的广泛应用274

四 瓷制餐具的普遍使用与刀箸匙的广泛并用276

第三节 多民族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86

一 西部、西南地区各民族与汉文化的交流及箸文化的传播286

二 多民族箸文化的融合288

第四节 箸的形象出现在诗词中292

第五节 中国箸文化向西方传播295

第八章 明清时期的箸文化304

第一节 明清时期箸的生产与形制304

一 箸的原料分类与使用者的社会类型304

二 明清时期箸的形制与工艺特点312

三 明清时期著的形制及其演变325

四 清宫廷用箸328

第二节 箸功用的超食具扩衍336

一 箸成为他用物品336

二 箸成为非功用物品348

第三节 明清时期箸文化的繁衍350

一 明清诗咏中的箸文化350

二 明清文学作品中的箸文化353

三 民俗中的箸文化359

四 清代类书对箸文化史料的集结363

第四节 明清时期箸文化的走势364

一 “筷”称谓的出现与普泛364

二 箸文化圈的扩衍366

三 明清时代西方人眼中的箸文化373

第九章 民国时期的箸文化39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箸文化390

一 民族经济的新进展390

二 手工业与筷子生产392

第二节 筷子生产规模扩大397

一 社会需要398

二 行业生产408

第三节 质地多样的筷子417

一 竹筷417

二 木筷421

三 象牙筷子425

四 金属筷子428

五 其他429

第四节 名人与筷子432

一 溥仪卖筷子432

二 杜月笙嫁女送金筷433

三 蔡元培用筷话文明434

四 孙中山刀叉换筷子434

五 康有为用过鲸鱼骨筷子435

六 赵寿山赠筷子435

七 陶行知带头用双筷制436

第五节 用筷礼俗与筷子在文学艺术中的出现437

一 用筷的礼俗437

二 筷子在文学艺术中的出现441

第十章 箸文化研究的发展与前瞻447

第一节 箸文化在新时期的蓬勃发展447

一 箸品增多,质量提高447

二 筷子与礼俗、馈赠和纪念品450

三 筷子与小说及论述其功能之作454

四 筷子与诗词、民歌456

五 筷子与音乐、戏剧、舞蹈、工艺美术457

六 毛泽东与筷子463

第二节 中国箸文化研究的兴起465

第三节 箸文化专著问世469

第四节 箸文化研究所与箸文化博物馆的创建471

一 创立中国箸文化研究所471

二 创建箸文化博物馆474

三 域外展出和箸文化学术交流477

第五节 箸文化学术研讨会与“箸文化”概念的确立482

第六节 首届中国箸文物鉴定会486

第七节 箸行业“企业文化建设”488

第八节 中国箸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新世纪489

附录:497

一、中国箸文化大事年表497

二、考古发现与传世古箸精品一览表529

三、箸文化专著与论文目录选编561

跋568

后记5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