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临床实习护士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临床实习护士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1791748.jpg)
- 张振路,吴德全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86416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022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1041页
- 主题词:护理学-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用临床实习护士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第一章 实习须知 2
一、实习计划2
二、实习管理及规章制度 2
三、实习护士工作指引6
四、医嘱处理 12
五、分级护理制度 14
六、交接班 15
第二章 各科实习要求 16
一、内科实习 16
二、外科实习18
三、妇产科实习20
四、儿科实习22
五、耳鼻喉科实习24
六、眼科实习25
七、监护室(ICU)实习25
八、手术室实习26
九、急诊科实习27
十、社区实习28
第三章 整体护理 30
第一节 护理程序 30
第二节 人际沟通 41
第三节 评判性思维49
第四节 心理护理 51
第五节 关怀与照顾60
第六节 健康教育69
第二篇 护理技术第一章 基础护理技术80
第一节 铺床法 80
一、备用床 80
二、暂空床 81
三、麻醉床 81
四、卧床患者更换床单 82
第二节 一般护理 84
一、口腔护理 84
二、床上洗头85
三、床上擦浴 86
四、预防压疮背部护理 87
五、生命体征测量 88
第三节 无菌技术 90
第四节 给药法 91
一、口服给药 91
二、皮内注射 92
三、皮下注射 93
四、肌内注射 94
五、静脉注射 95
六、密闭式静脉输液(头皮针)96
七、外周静脉封闭式留置输液97
八、超声雾化吸入 99
第五节 静脉采血与输血100
第六节 药物过敏试验103
第七节 鼻饲法 106
第八节 氧气吸入法108
第九节 吸痰法 109
第十节 冷热疗法110
第十一节 导尿术 111
第十二节 灌肠术113
第十三节 穿、脱隔离衣116
第十四节 尸体护理 117
第二章 专科护理技术 119
第一节 内科护理技术 119
一、痰标本收集与处理 119
二、振动排痰 120
三、呼吸功能锻炼 121
四、胸腔穿刺的配合 122
五、气管插管的配合 123
六、气管切开的配合 125
七、人工气道的护理 126
八、血气分析标本采集 128
九、支气管镜检查的配合与护理129
十、腹腔穿刺的配合与护理131
十一、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配合与护理 132
十二、胃镜检查的配合与护理134
十三、肠镜检查的配合与护理135
十四、中段尿培养标本采集137
十五、尿红细胞位相标本采集137
十六、24小时尿蛋白定量标本采集137
十七、肾穿刺的配合与护理138
十八、24小时尿17-羟类固醇、17-酮类固醇标本采集139
十九、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40
二十、尿糖定性测定 142
二十一、微量血糖测定 143
二十二、胰岛素注射 144
二十三、成分输血 145
二十四、骨髓穿刺的配合与护理146
第二节 外科护理技术147
一、术前护理147
二、回流灌肠153
三、切口换药154
四、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155
五、术后呼吸道护理 157
六、更换一次性引流袋 158
七、胃肠减压护理 159
八、更换肠造口袋 160
九、膀胱冲洗 161
十、石膏固定护理 163
十一、骨牵引换药164
十二、全胃肠外营养(TPN)165
第三节 妇产科护理技术167
一、产前运动 167
二、产科腹部触诊 169
三、胎心音听诊 170
四、骨盆外测量 171
五、孕期保健辅助检查与疾病筛查172
六、肛门及阴道检查174
七、描绘产程图175
八、胎心电子监测176
九、减轻分娩不适的技巧179
十、外阴清洁与消毒 181
十一、接产物品准备 181
十二、接产与协助胎盘娩出182
十三、新生儿断脐 184
十四、新生儿娩出即时护理185
十五、产妇排尿护理 187
十六、产褥期乳房护理 188
十七、母乳喂养 190
十八、产褥保健操 191
十九、剖宫产术的配合与护理192
二十、刮宫术的配合与护理193
二十一、阴道脱落细胞检查194
二十二、阴道灌洗 195
二十三、阴道或宫颈上药196
二十四、会阴抹洗 197
二十五、会阴湿热敷 198
第四节 儿科护理技术199
一、新生儿体重测量 199
二、新生儿身长、头围、胸围测量199
三、新生儿体温测量 200
四、新生儿皮肤护理 202
五、温箱操作指引204
六、尿布更换 205
七、新生儿抚触 206
八、配奶与喂奶 208
九、约束法209
十、小儿口服给药210
十一、蓝光治疗211
十二、婴幼儿灌肠法 213
十三、换血疗法 215
十四、股静脉穿刺216
十五、颈外静脉穿刺217
第五节 五官科护理技术218
一、眼部滴药218
二、涂眼药膏219
三、结膜囊冲洗 220
四、泪道冲洗 221
五、结膜下注射 222
六、眼结膜结石剔除 224
七、外耳道冲洗 225
八、外耳道滴药226
九、剪鼻毛 227
十、鼻腔冲洗 228
十一、鼻腔滴药229
十二、上额窦术后冲洗 229
十三、上额窦穿刺冲洗 231
第六节 肿瘤专科护理技术232
一、肿瘤患者化学药物治疗的护理232
二、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护理237
三、肿瘤专科技术 241
第七节 急诊科专科护理技术249
一、徒手心肺复苏术 249
二、心脏电复律术(电除颤术)251
三、TAT皮试及脱敏注射法252
四、股静脉穿刺置管术 254
五、洗胃术 255
第八节 重症监护室(ICU)专科护理技术258
一、多功能监护仪的使用258
二、非同步除颤器的使用259
三、呼吸机的使用260
四、简易呼吸器的使用262
五、容量智能输液泵的使用263
六、微量注射泵的使用264
七、氧气吸入(鼻导管法)265
八、氧气吸入(一次性鼻导管法)267
九、电动吸引器吸痰 268
十、中心静脉压(CVP)测定法269
第九节 手术室专科护理技术271
一、手术室清洁与消毒 271
二、物品准备及消毒灭菌处理272
三、手术人员的准备 275
四、患者的准备 278
五、手术中无菌操作原则283
六、洗手护士基本操作 285
七、手术室护理操作安全防护289
第三篇 内科疾病患者护理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护理292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92
第二节 慢性支气管炎294
第三节 支气管扩张298
第四节 支气管哮喘302
第五节 阻塞性肺气肿306
第六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09
第七节 细菌性肺炎313
第八节 肺结核 317
第九节 慢性呼吸衰竭322
第十节 自发性气胸 327
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者护理331
第一节 慢性心力衰竭331
第二节 心律失常334
第三节 心脏瓣膜病338
第四节 高血压 341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45
一、心绞痛 345
二、急性心肌梗死 347
第六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351
第七节 心肌疾病353
一、原发性心肌病 353
二、病毒性心肌炎 355
第八节 急性心包炎356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护理359
第一节 返流性食管炎359
第二节 急性胃炎 361
第三节 慢性胃炎 363
第四节 消化性溃疡365
第五节 肝硬化 369
第六节 肠结核 372
第七节 结核性腹膜炎374
第八节 肠易激综合征375
第九节 溃疡性结肠炎378
第十节 急性胰腺炎380
第四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护理384
第一节 尿路感染384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387
第三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390
第四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393
第五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护理398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398
第二节 巨幼细胞性贫血401
第三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403
第四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07
第五节 过敏性紫癜410
第六节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412
第七节 白血病 414
一、急性白血病 414
二、慢性白血病 418
第八节 淋巴瘤 421
第六章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患者护理 424
第一节 垂体瘤 424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27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31
第四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35
第五节 糖尿病 437
第六节 痛风 446
第七章 风湿性疾病患者护理450
第一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450
第二节 系统性红班狼疮454
第八章 传染病患者护理459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459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463
第三节 登革热 465
第四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468
第五节 艾滋病 472
第六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76
第七节 细菌性痢疾480
第八节 伤寒 483
第九节 霍乱 486
第十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89
第十一节 阿米巴病 493
一、肠阿米巴病 493
二、肠外阿米巴病 495
第十二节 疟疾 497
第十三节 日本血吸虫病 499
第十四节 华支睾吸虫病502
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护理505
第一节 三叉神经痛505
第二节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06
第三节 坐骨神经痛508
第四节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炎 510
第五节 急性脊髓炎512
第六节 脊髓压迫症514
第七节 颈椎病 516
第八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18
第九节 缺血性脑卒中521
一、脑血栓形成 521
二、脑栓塞 525
第十节 出血性脑卒中526
一、脑出血 526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 529
第十节 癫痫 531
第十一节 偏头痛535
第十二节 重症肌无力538
第十章 精神病患者护理541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541
第二节 情感性精神障碍545
第三节 神经症 548
第四篇 外科疾病患者护理第一章 麻醉护理 552
第二章 围手术期患者护理 555
第一节 手术室护理工作555
第二节 手术前后患者的护理559
第三章 外科感染患者护理 566
第一节 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566
第二节 全身化脓性感染568
第三节 特异性感染569
一、破伤风 569
二、气性坏疽 571
第四章 烧伤患者护理 573
第五章 颅脑疾病患者护理 580
第一节 颅内压增高580
第二节 颅脑损伤582
第三节 颅内肿瘤587
第四节 脑血管病变 590
第六章 颈部疾病患者护理 593
第七章 胸部疾病患者护理 597
第一节 急性乳房炎597
第二节 乳癌 599
第三节 胸部损伤601
一、肋骨骨折 601
二、气胸 603
三、血胸 604
第四节 肺癌 605
第五节 食管癌 607
第六节 心脏手术610
一、先天性心脏病 610
二、心脏瓣膜疾病 612
第八章 腹部疾病患者护理 615
第一节 急性阑尾炎615
第二节 腹外疝 617
第三节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619
第四节 胃、十二指肠溃疡 622
第五节 肠梗阻 624
第六节 大肠癌 627
第七节 原发性肝癌631
第八节 门静脉高压症634
第九节 急性胆囊炎638
第九章 泌尿及男性生殖器疾病患者护理 641
第一节 肾、膀胱、尿道损伤641
第二节 肾、输尿管、膀胱结石644
第三节 前列腺增生症647
第四节 肾移植 650
第十章 骨及关节疾病患者护理654
第一节 四肢骨折 654
第二节 脊椎骨折及脊髓损伤658
第三节 关节脱位 661
第四节 化脓性骨髓炎664
第五节 骨肿瘤 668
第六节 断肢(指)再植 671
第十一章 周围血管疾病患者护理675
第一节 下肢静脉曲张675
第二节 深静脉血栓形成677
第三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80
第五篇 妇产科疾病患者护理第一章 生育期妇女护理 686
第一节 妊娠期 686
第二节 分娩期697
第三节 产褥期 703
第二章 产科疾病患者护理707
第一节 妊娠期合并症707
一、妊娠合并心脏病 707
二、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710
三、妊娠合并糖尿病 713
四、妊娠合并性传播疾病 716
第二节 病理妊娠719
一、自然流产719
二、异位妊娠721
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24
四、胎盘早剥 728
五、前置胎盘731
六、羊水过多733
第三节 异常分娩734
一、产力异常735
二、产道异常 739
三、胎位异常 741
第四节 分娩期并发症743
一、胎膜早破743
二、子宫破裂745
三、羊水栓塞 747
四、产后出血749
五、胎儿窘迫752
第三章 妇科疾病患者护理 754
第一节 生殖器炎症754
一、滴虫阴道炎 754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755
三、老年性阴道炎 757
四、慢性子宫颈炎 758
五、急性盆腔炎759
第二节 生殖内分泌疾病 761
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761
二、围绝经期综合征 764
第三节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766
一、葡萄胎766
二、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768
第四节 生殖肿瘤 771
一、子宫颈癌771
二、子宫肌瘤774
三、卵巢肿瘤 776
第四章 计划生育技术 780
第一节 避孕780
第二节 人工终止妊娠术 784
第三节 输卵管绝育术788
第六篇 儿科疾病患者护理第一章 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 792
第一节 正常足月新生儿护理792
第二节 早产儿护理794
第三节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配合与复苏后的护理795
第四节 新生儿黄疸 798
第五节 新生儿硬肿症800
第六节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802
第七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804
第八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805
第二章 儿科常见病患者护理807
第一节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807
第二节 地中海贫血808
第三节 支气管肺炎 811
第四节 小儿腹泻 814
第五节 先天性心脏病817
第六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820
第七节 肾病综合征822
第八节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825
第九节 风湿热 827
第七篇 五官科疾病患者护理第一章 眼科疾病患者护理832
第一节 结膜病 832
第二节 角膜病838
第三节 泪囊炎843
第四节 白内障846
第五节 青光眼850
第六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54
第二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患者护理857
第一节 中耳炎857
第二节 扁桃体炎 864
第三节 特发性突聋866
第四节 鼻出血868
第五节 鼻息肉871
第六节 鼻窦炎874
第七节 鼻咽癌878
第八篇 急症患者护理第一章 急性心力衰竭884
第二章 急性呼吸衰竭888
第三章 急性肾功能衰竭892
第四章 急性脑功能衰竭(脑血管疾病)896
第五章 急性肝功能衰竭899
第六章 休克 903
第七章 昏迷 907
第八章 高热 910
第九章 抽搐 913
第十章 急性中毒 915
第一节 有机磷农药中毒915
第二节 镇静催眠药中毒917
第三节 一氧化碳中毒919
第十一章 中暑 921
第九篇 老年疾病患者护理第一章 老年常见病患者护理926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926
第二节 骨性关节炎929
第三节 更年期综合症930
第四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932
第五节 帕金森病934
第六节 老年性痴呆936
第二章 老年人的安全管理 940
一、防跌倒940
二、防压疮 941
三、防呛噎 943
四、安全活动 943
五、安全用药 944
第十篇 社区护理第一章 社区健康教育948
第二章 社区特殊人群保健950
一、儿童保健 950
二、妇女保健 952
三、老年人保健 953
第三章 家庭护理 954
一、家庭评估 954
二、家庭访视 955
第四章 社区康复护理 957
一、康复评定 957
二、康复护理基本技能 962
附录 967
附录1 临床常用药物967
附录2 常用实验室检查1004
附录3 物品消毒和灭菌方法的选择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