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2007年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2007年版
  • 包玉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2438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政治制度-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2007年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

一、政治制度的含义1

二、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2

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5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6

一、坚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6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8

三、学习、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意义11

第二章 当代中国国家制度13

第一节 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3

一、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建立13

二、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发展17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国体25

一、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5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27

第三章 当代中国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30

第一节 当代中国国家形式30

一、国家形式的含义30

二、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形式33

三、中国国家结构形式34

第二节 当代中国国家机构36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36

二、国家机构的分类39

三、中国国家机构概况41

四、中国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43

第四章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46

第一节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46

一、选举和选举制度46

二、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48

第二节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原则52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原则52

二、选举的平等原则53

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54

四、秘密投票的原则55

第三节 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55

一、主持选举的机构56

二、选区划分56

三、选民登记57

四、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确定58

五、投票选举和当选59

第四节 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60

一、主持选举的机构60

二、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及分配60

三、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提名、确定和正式选举62

第五节 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职权及监督、罢免64

一、人大代表的法律地位、职权及保障64

二、对人大代表的监督、罢免及人大代表的辞职和补选66

第五章 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69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69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69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70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72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地位、组成、任期72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72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74

第三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78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地位、组成、任期78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79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制度81

四、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议案的程序(立法程序)83

五、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其他国家机关实行工作监督的程序85

六、全国人大常委会机构89

第四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89

一、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89

二、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职责90

第六章 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92

第一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92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地位、组成、任期92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92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94

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和审议议案程序94

五、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决定任免的程序95

第二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96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法律地位、组成、任期96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权97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和工作程序99

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机构100

第三节 县级以上(不包括县级)地方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101

一、县级以上(不包括县级)地方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产生和组成101

二、县级以上(不包括县级)地方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职责102

第四节 乡级人民代表大会103

一、乡级人大的法律地位、组成、任期103

二、乡级人大的职权103

三、乡级人大的工作机构104

第五节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05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议会制的主要区别105

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10

第七章 当代中国国家元首制度114

第一节 当代中国国家元首制度的演变114

一、国家元首概述114

二、中国国家主席制度的沿革116

三、恢复国家主席制度119

第二节 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职权120

一、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120

二、国家主席的职权122

第八章 当代中国中央行政制度126

第一节 国务院的法律地位、组成和任期126

一、国家行政的概念126

二、国务院的法律地位128

三、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129

第二节 国务院的职权131

一、国务院的职权131

二、国务院职能的转变134

第三节 国务院机构设置138

一、建国以来国务院机构设置的沿革138

二、现阶段国务院机构设置142

第四节 国务院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148

一、行政首长负责制148

二、国务院会议制度150

三、国务院工作规则151

第九章 当代中国一般地方行政制度157

第一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地位、组成和任期157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地位157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和任期158

第二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160

一、地方政府职权的规定160

二、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164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和领导体制167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167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172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规则175

第四节 当代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181

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概念及实质181

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三种模式182

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基本原则182

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现状184

第十章 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1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191

一、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191

二、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194

三、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制定的客观依据196

四、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基本特点198

第二节 中国民族自治区域的自治200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200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性质和任务202

三、自治机关的组成及自治权203

四、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208

五、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209

六、民族自治地方的成效211

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特别行政区制度213

第一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概述213

一、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一国两制”构想和方针的具体体现213

二、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215

三、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218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220

一、行政长官的法律地位220

二、行政长官的任职资格和产生方式221

三、行政长官的任期、辞职和代理222

四、行政长官的职权223

五、行政长官决策的咨询机构224

第三节 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与公务员制度225

一、行政机关的设置、职权与主要官员的任职资格225

二、廉政公署和审计署是独立工作的政府部门227

三、特别行政区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227

第四节 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229

一、立法会的产生、任期和立法会议员的任职资格229

二、立法会的职权230

三、立法会主席及议员的权利和义务231

第五节 特别行政区的司法制度233

一、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233

二、法院体系235

三、法官制度236

四、律师制度236

第十二章 当代中国司法制度238

第一节 当代中国审判制度238

一、审判制度的含义和性质238

二、审判制度的原则和内容240

三、人民法院的职权和组织体系244

四、法官制度246

第二节 当代中国检察制度249

一、检察制度的含义和性质249

二、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和活动原则250

三、检察机关的职权和组织体系251

四、检察官制度256

第三节 当代中国侦查制度259

一、侦查的含义和任务259

二、侦查的程序(或侦查行为)260

三、侦查的强制措施260

第四节 当代中国律师制度261

一、中国律师制度的沿革261

二、律师资格及执业范围262

三、律师的管理体制264

四、律师事务所265

五、律师的法律活动及其权利义务267

第五节 当代中国公证制度269

一、公证与公证协会269

二、公证机构设置269

三、公证业务范围270

四、公证员执业资格270

五、公证程序271

六、公证效力271

第六节 当代中国法律援助制度272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含义272

二、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272

三、法律援助机构273

四、法律援助条件和专业实施主体及资金来源274

第十三章 当代中国军事制度275

第一节 军事领导体制275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275

二、中央军委总部机关278

三、中央军委军兵种领导机关280

四、军区领导机关281

五、人民武装警察部队282

六、国防部283

第二节 军队干部制度284

一、军衔制度284

二、军官制度286

三、文职干部制度286

第三节 兵役制度289

一、兵役制度的含义289

二、中国兵役制的沿革289

三、新兵役制的基本内容290

四、现役的平时征集和战时动员292

第四节 军队政治工作制度293

一、军队政治工作的地位、内容和原则293

二、军队政治工作制度294

第十四章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29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核心领导地位297

一、政党在政治统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97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98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301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组织体系和机构302

一、组织制度302

二、组织体系及机构304

三、党组307

四、党的纪律和纪律检查机关308

第三节 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310

一、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310

二、发展党内民主311

三、改革党的干部人事制度312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314

一、多党合作制的形成与发展314

二、多党合作制的特点和优势316

三、多党合作制是我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19

第五节 中国的民主党派321

一、各民主党派的建立和早期活动321

二、各民主党派的性质、组织机构、参政方式323

第十五章 当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328

第一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328

一、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28

二、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发展329

第二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职能和任务332

一、人民政协的性质332

二、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334

三、人民政协的主要任务337

第三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338

一、人民政协的组织原则338

二、人民政协的组织机构340

第十六章 当代中国基层民主制度344

第一节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344

一、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工作机制、工作机构344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347

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349

一、村民委员会的发展、性质349

二、村民委员会的组成、选举及职权、工作制度351

三、村民会议的组成及职权354

四、村民委员会与农村基层党组织、乡镇基层政府、驻农村单位、企业的关系355

第三节 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355

一、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组织355

二、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358

三、加强领导,推进城市社区建设360

后记364

附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自学考试大纲3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