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资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工资理论研究
  • 闵正良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ISBN:722602787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7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194页
  • 主题词:工资-经济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工资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导论1

1.1 问题的提出1

1.2 工资理论的演变与评述4

1.3 工资理论演变的简要总结14

1.4 本书分析所依据的制度背景15

1.5 本书的结构17

2.工资的性质19

2.1 劳动力商品与普通商品的不同之处19

2.2 工资性质辨析22

2.2.1 关于“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22

2.2.2 关于“工资是租金”26

2.2.3 关于“工资是折旧”27

2.2.4 关于“工资是劳动的价格”28

2.3 小结33

3.劳动力商品的二因素与工资水平决定34

3.1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确定35

3.1.1 劳动力商品的生产成本的确定35

3.1.2 劳动力商品价值构成中增值部分的确定38

3.1.3 劳动力商品的“生产成本”与“价值”概念的辨析39

3.2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41

3.2.1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度量与比较41

3.2.2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与劳动能力的关系43

3.3 劳动力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45

3.4 工资波动区间的理论依据48

3.4.1 工资的波动48

3.4.2 工资波动的下限与劳动力商品生产成本48

3.4.3 工资波动的上限与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49

3.4.4 劳动力商品两因素与工资波动区间49

3.5 工资决定的历史阶段性52

3.5.1 资本主义初期工资主要由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53

3.5.2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在工资决定中地位的上升56

3.5.3 重视劳动力使用价值在工资决定中的作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57

3.6 “二因素工资论”的方法论意义58

4.劳动者生命周期与工资水平59

4.1 个体劳动者生命周期与工资水平59

4.2 抚养系数与工资水平61

4.2.1 从可能性看抚养系数的确定62

4.2.2 从必要性看抚养系数的确定63

4.2.3 结论63

4.3 工资支付方式与工资水平64

4.3.1 两种典型的工资支付方式64

4.3.2 对两种工资支付方式的比较与分析64

4.4 工资收入的均匀程度对劳动者生活的影响68

5.平均工资率70

5.1 劳动力流动与平均工资率的形成70

5.1.1 关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划分意义的局限性70

5.1.2 “等量劳动获得等量工资”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74

5.1.3 阻碍平均工资率形成的因素及其克服78

5.1.4 平均工资率与按劳分配81

5.1.5 加快市场化进程的紧迫性82

5.2 非经营性组织中劳动者工资的确定82

5.2.1 非经营性组织中劳动者工资确定的特殊性82

5.2.2 非经营性组织中劳动者工资的确定83

5.3 同质劳动者之间的竞争84

5.4 平均工资率与二因素论87

6.对影响工资因素的再探讨88

6.1 值得深入研究的几个影响因素88

6.1.1 按空间划分形成的三种类型的劳动力市场88

6.1.2 根据对供求关系反应的灵敏程度差异划分形成的三种类型的劳动力市场89

6.1.3 工会在工资形成中的作用89

6.1.4 企业文化对工资的影响91

6.2 工资水平的三重均衡92

7.从分配角度看的工资95

7.1 关于劳动力所有权与劳动力是否是商品95

7.1.1 劳动力所有权95

7.1.2 对劳动力的使用方式并不改变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性质97

7.1.3 劳动力作为商品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98

7.2 社会主义工资与资本主义工资的异同100

7.3 关于按劳分配102

7.3.1 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的思想102

7.3.2 当代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实践104

7.3.3 市场化改革对“按劳分配”政策的影响106

7.3.4 一个争论:按劳分配的对象107

7.3.5 关于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111

7.4 关于对剩余产品的索取权113

7.4.1 资本的属性113

7.4.2 劳动力是否具有“资本”的“三性”114

7.4.3 “人力资本”理论对认识这一问题的帮助116

7.4.4 劳动要素投入的内容及其报酬116

7.4.5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不一致性117

7.4.6 对工资水平上升的解释119

7.4.7 启示与现实意义119

7.5 运用基尼系数进行国际比较的局限性120

8.工资理论与我国工资改革126

8.1 工资理论对工资改革的指导意义126

8.1.1 企业的工资改革与二因素工资理论126

8.1.2 非盈利性组织中劳动者的工资改革与平均工资率128

8.2 “最低工资法”和“下岗生活费”等的理论依据128

8.2.1 “最低工资法”中最低工资的理论依据128

8.2.2 “下岗职工生活费”的理论依据130

8.2.3 “工资指导线”的理论依据131

8.3 工资理论在工资宏观管理中的运用134

8.4 我国工资改革实践135

8.4.1 我国企业工资改革的实践135

8.4.2 我国行政事业性单位工资改革的实践140

8.5 我国工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40

8.5.1 “工效挂钩”中存在的问题140

8.5.2 职工“下岗走后门”问题153

8.5.3 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差异158

8.5.4 行政事业单位中工资存在的问题159

8.5.5 地区工资差距问题160

附录163

致谢173

参考文献174

后记1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