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信访若干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行政信访若干问题研究
  • 朱应平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7316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9页
  • 主题词:行政-信访工作-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政信访若干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行政信访概述1

第一节 行政信访的概念1

一、什么是信访1

二、什么是行政信访2

第二节 行政信访的特征3

一、主体的多样性3

二、受案范围的广泛性3

三、信访形式的多样性和特殊性4

四、更强调目的的实体正义性5

五、法定性和非法定性相混合6

第三节 行政信访的属性和功能7

一、行政信访的宪法权利属性7

二、作为宪法权利的行政信访的功能10

三、行政信访的其他功能14

第二章 行政信访法律关系主体15

第一节 行政信访人15

一、信访人的资格条件15

二、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19

第二节 行政信访机关22

一、行政信访工作机构23

二、行政信访办理机关25

三、行政信访处理机关的层级28

四、信访工作人员30

第三节 第三人32

一、事例分析33

二、如何处理问题35

第四节 涉外信访人或利害关系人37

一、涉外信访问题的特点37

二、立法规定及其理解38

三、涉外信访处理的具体措施39

第五节 代理人43

一、借鉴《行政复议法》43

二、借鉴地方性法规44

第三章 行政信访行为46

第一节 行政信访行为概述46

一、定义46

二、特征47

三、分类52

第二节 行政信访受案范围57

一、《信访条例》规定的受案范围57

二、受案范围的其他表达58

第四章 行政信访管辖64

第一节 政府信访工作机构的优势和不足64

一、县级以上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处理信访事项的优势64

二、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协调”功能的不足77

三、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发挥“协调”功能需要注意的问题80

第二节 政府工作部门处理信访事项的优势和不足85

一、政府工作部门处理信访事项的优势85

二、政府工作部门处理信访事项的不足88

第三节 行政机关相互之间对信访事项的管辖分工和衔接93

一、明确信访事项职责分工94

二、建立综合性的协作工作机制,促进信访工作的衔接99

三、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104

第五章 行政信访与其他救济手段的受案分工与衔接106

第一节 行政信访和行政复议、诉讼在救济方面的比较106

一、行政复议和行政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比较107

二、行政信访与行政诉讼的权利救济功能比较113

第二节 信访与复议、诉讼之间的受理分工118

一、《信访条例》的总体规定及立法模式分析118

二、如何理解第14条第2款123

三、政府信访工作机构“不予受理”规定的分析127

四、政府工作部门可否按信访程序受理复议、诉讼受案范围的争议131

五、哪些交叉性事项可以按照行政信访程序处理135

六、注意事项146

第三节 行政信访、行政复议和诉讼的衔接148

一、能否对行政信访处理意见申请行政复议148

二、能否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信访行为提起诉讼156

第四节 行政信访和行政复议分工的体制保障170

一、立法情况170

二、体制保障172

三、评价173

第五节 非法定性准行政信访行为174

一、三种情形175

二、成因分析180

三、利弊分析184

四、对策185

第六节 行政信访和行政申诉189

一、法律对行政申诉的规定189

二、对同时属于行政申诉和信访受案范围的事项可否申请信访救济191

第六章 行政信访程序192

第一节 受理和不予受理192

一、受理的含义192

二、不予受理198

第二节 信访办理、复查和复核204

一、信访办理204

二、信访复查和复核207

第三节 行政信访听证211

一、立法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211

二、听证事项的主要内容217

三、信访听证的适用机关和环节220

第四节 行政信访公示223

一、心理和谐与信访公示223

二、心理和谐与信访公示的条件和范围225

三、心理和谐与信访公示内容的确定230

四、心理和谐与信访公示程序的设计233

五、心理和谐与公示手段的比例原则236

第五节 行政信访书面告知241

一、现行立法和规范性文件规定241

二、书面告知的情形247

第六节 行政信访说明理由制度250

一、重要性和正当性机理250

二、说明理由的相关规定254

三、信访说明理由运作中的问题256

四、对行政信访说明理由的要求257

五、信访说明理由包含的内容259

六、小结262

第七章 行政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263

第一节 信访工作责任制263

一、信访工作责任制的含义263

二、信访工作责任制的内容264

三、建立“初访接待员主办责任制”271

第二节 行政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273

一、行政信访工作法律责任的范围273

二、信访工作法律责任的分类274

三、有关信访工作责任标准规定的分析277

四、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的措施280

五、细化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程序287

第八章 滥用行政信访权利的防范293

第一节 行政信访权利救济功能的有限性294

一、认识行政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有限性的意义和要求294

二、信访的权利救济功能有限性的依据295

第二节 防范行政机关恣意处理信访事项的措施297

一、从防范行政机关恣意作出不公正行政信访行为开始297

二、确立信访的公开公正公平和平等原则298

第三节 培养信访人和谐心理的措施312

一、培养信访人和谐心理的有利条件313

二、培养信访人和谐心理面临的困难318

三、塑造和培养信访人和谐健康心理必须做好的几项工作319

第四节 对闹访进行科学分类并作出不同的处理322

一、防治闹访的规定322

二、如何解决缠访和闹访324

参考文献330

后记3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