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简明东亚百科全书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简明东亚百科全书 下
  • 张蕴岭,魏燕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6173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526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790页
  • 主题词:东亚-概况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简明东亚百科全书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卷)763

第二部分 国别763

第一编 中国763

第一章 概况763

第二章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764

第一节 自然地理764

一 地理位置764

二 地形与河流湖泊764

三 气候764

四 自然资源765

第二节 人文地理765

一 人口状况765

二 民族分布766

三 行政区划768

第三章 历史770

第一节 远古时期770

一 原始人类770

二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770

三 远古的传说771

第二节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771

一 夏朝771

二 商朝771

三 西周772

四 春秋772

五 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化773

第三节 战国、秦、汉时期773

一 战国773

二 秦朝774

三 汉朝774

四 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775

第四节 三国、晋、南北朝时期775

第五节 隋唐时期776

一 隋朝776

二 唐朝776

三 隋唐文化777

第六节 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777

一 五代十国777

二 北宋778

三 南宋778

四 元779

五 五代、辽、宋、夏、金、元文化779

第七节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779

一 明780

二 清(鸦片战争以前)780

三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文化780

第八节 晚清(鸦片战争后)与民国时期781

一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781

二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782

三 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82

第九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783

第四章 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784

第一节 发展历程回顾784

一 奴隶制度785

二 封建制度785

三 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785

四 社会主义制度785

第二节 宪法786

一 我国所处社会发展阶段、国家根本任务和指导思想786

二 国家的性质和根本制度786

三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786

四 各民族一律平等786

五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786

六 武装力量属于人民786

七 对外关系的方针政策786

八 宪法的解释、修改和监督实施制度787

第三节 政治体制787

一 人民代表大会788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788

三 国务院788

四 中央军事委员会789

五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789

六 政治协商会议789

七 社会团体790

第四节 法律制度791

一 立法和法律体系791

二 司法制度791

第五节 政党792

一 政党制度792

二 政党793

第六节 主要政治人物797

胡锦涛797

吴邦国797

温家宝798

贾庆林798

曾庆红798

第五章 经济799

第一节 经济发展历程回顾799

一 古代经济799

二 近现代经济800

三 当代经济800

第二节 农业805

一 当代农业发展概述805

二 种植业806

三 林业807

四 畜牧业808

五 渔业808

六 乡镇企业809

第三节 工业810

一 当代工业发展概述810

二 能源工业811

三 机械工业812

四 原材料工业813

五 电子工业814

六 航空航天工业815

第四节 建筑与交通运输业817

一 建筑业817

二 交通运输业817

第五节 信息产业820

第六节 国内贸易及旅游821

一 国内贸易821

二 旅游业823

第七节 财政金融825

一 财政825

二 金融828

第六章 外贸与对外经济关系834

第一节 概述834

第二节 当代外贸835

一 概述835

二 当代外贸成就835

第三节 对外经济关系838

一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838

二 对外承包与劳务合作839

三 对外投资839

四 利用外资839

五 经济特区与经济技术开发区841

第七章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843

第一节 当代中国人民进入小康生活843

一 两次历史性跨越843

二 人民生活达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有的方面达到世界平均水平843

第二节 人民生活的变化844

一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844

二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844

三 居民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847

四 居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847

五 居民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847

六 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848

第八章 教育 科技 文化848

第一节 教育848

一 概述848

二 当代教育的发展849

第二节 科技850

一 概述850

二 当代科技发展历程851

三 科技能力全面增强852

四 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关键性支撑853

五 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显著854

六 科技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854

第三节 文化854

一 中国的思想文化855

二 中国的制度文化855

三 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855

四 中国的文学艺术855

五 语言文字857

第九章 哲学社会科学858

第一节 古代、近代和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858

一 哲学858

二 史学860

三 文学860

四 法学861

五 经济学862

第二节 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863

一 概述863

二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864

第十章 体育866

第十一章 民族与宗教867

第一节 中华民族867

一 族称867

二 族源868

第二节 汉族868

一 人口与分布868

二 族称与族源868

第三节 少数民族869

一 人口及居住特点869

二 民族区域自治870

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871

第四节 宗教信仰872

一 汉族宗教信仰872

二 少数民族宗教信仰872

第十二章 军事874

第一节 概述874

第二节 国防政策与军事战略875

一 国防政策875

二 军事战略877

第三节 国防体制与武装力量878

一 国防体制878

二 武装力量879

第四节 武器装备与科研体系880

一 武器装备建设880

二 国防科技工业881

第五节 教育与训练881

第六节 兵役制度882

一 兵役工作领导管理体制882

二 现役882

三 预备役882

四 文职干部883

五 现役军人的优待和退出现役的安置883

六 平时征集883

七 战时兵员动员883

第十三章 外交884

第一节 外交基本原则884

第二节 外交活动884

第三节 外交成就888

第十四章 台湾省889

第一节 概述889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890

一 自然地理890

二 人文地理891

第三节 历史893

一 古代史893

二 近现代史893

三 当代史894

第四节 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898

一 政治体制898

二 法律制度899

三 主要政党900

四 主要政治人物902

陈水扁902

马英九902

连战902

宋楚瑜903

李登辉903

黄昆辉903

第五节 经济904

一 当代经济发展的历程904

二 工矿业与营造业906

三 农业908

四 交通运输910

五 邮政与电信911

六 财政金融912

七 海峡两岸经济关系913

第六节 外贸与对外经济关系916

一 对外贸易916

二 对外投资与引进外资917

第七节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919

一 人民生活919

二 医疗卫生919

三 社会保障体系920

第八节 教育 科技 文化920

一 教育920

二 科技921

三 文化923

第九节 军事924

一 军事战略924

二 军事体制925

三 军事编制、兵力与装备926

第十节 对外关系928

一 对外关系的发展演变928

二 对外关系的现状929

第十五章 香港特别行政区930

第一节 概述930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930

一 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930

二 自然资源930

三 人口状况931

四 宗教931

五 行政区划932

第三节 历史932

一 古代史932

二 近现代史932

三 香港回归祖国933

第四节 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934

一 香港回归祖国后的政治体制及发展934

二 法律制度935

三 香港特区政府935

四 党派团体935

五 主要政治人物936

曾荫权936

董建华937

范徐丽泰937

霍英东937

曾宪梓937

六 香港知名人物938

李嘉诚938

陈冯富珍938

第五节 经济938

一 概述938

二 香港的各部门经济940

三 香港与内地经贸关系的发展952

第六节 外贸和对外经济关系953

一 概述953

二 外贸954

三 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954

第七节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957

一 概述957

二 劳工就业957

三 工资957

四 卫生保健957

五 社会福利958

第八节 教育 科技 文化958

一 教育958

二 科技958

三 文化959

第九节 军事和涉外关系960

一 香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国防处理权在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香港派驻海陆空部队,担任该地区的国防任务960

二 《香港基本法》中有关香港对外事务的主要规定960

三 外交部驻香港特区特派员公署与特区政府之间的关系962

第十六章 澳门特别行政区962

第一节 概述962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963

一 地理位置和地形963

二 气候963

三 自然资源963

四 人口状况963

五 民族状况963

六 宗教信仰963

七 行政区划963

第三节 历史963

一 古代史963

二 近现代史964

三 当代史966

四 重要历史人物967

何贤967

第四节 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967

一 澳门回归前过渡时期967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968

三 澳门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968

四 澳门特区政府、立法会和司法机关969

五 主要政治人物970

何厚铧970

第五节 经济970

一 概述970

二 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971

三 部门经济发展状况971

四 与祖国内地及香港、台湾的经济贸易关系975

第六节 外贸与对外经济关系976

一 概述976

二 对外贸易的特点976

三 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977

四 对外经贸关系977

第七节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978

一 人民生活978

二 医疗卫生978

三 公共福利事业979

第八节 教育 科技 文化979

一 教育979

二 科学技术981

三 文学艺术981

四 新闻出版981

第七节 军事与涉外事务981

一 军事981

二 涉外事务982

第十七章 附录 重要文献982

1.《反分裂国家法》982

2.《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983

3.中美《联合公报》(《上海公报》)98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98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987

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98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和平友好条约》989

第二编 日本991

第一章 概况991

第一节 概述991

第二节 自然地理991

一 地理位置991

二 国土形状、地形、地质结构与土壤991

三 河流、湖泊992

四 气候993

五 自然资源993

第三节 人文地理994

一 人口状况994

二 民族994

三 宗教994

四 语言文字995

五 行政区划995

第二章 历史996

第一节 上古史(远古~公元645年)996

第二节 中古史(645~1868)996

一 大化革新与封建制度的确立996

二 庄园制的形成与武士的出现996

三 幕府政治996

第三节 近现代史997

一 明治维新(1868~1873)997

二 自由民权运动与近代天皇制的确立(1873~1890)997

三 争霸东亚与成为强国(1890~1929)998

四 走向法西斯化和在亚太广大地区燃起二战战火(1929~1945)998

第四节 当代(二战后)史999

一 美国占领与日本民主化改革(1945~1952)999

二 政治独立与经济复兴(1952~1960)999

三 经济大国的建成(1960~1972)999

四 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发展的努力(1972~1990)1000

五 1955年体制的终结(1990~)1000

第三章 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1000

第一节 宪法1001

一 有关天皇的规定1001

二 有关放弃战争的规定1001

三 有关政治制度的规定1001

四 有关国民权利与义务的规定1001

五 有关修改宪法的规定1001

第二节 天皇制1001

第三节 国会1002

一 国会职权1002

二 国会会议制度1002

三 国会审议法案1002

四 国会议员选举1002

第四节 内阁1003

一 内阁的性质与职权1003

二 内阁总理大臣(首相)的产生及其职权1003

三 内阁所属机构1003

第五节 地方自治1004

第六节 司法1004

第七节 政党与利益集团1005

一 政党1005

二 利益集团1006

第八节 主要政治人物1007

明仁天皇1007

安倍晋三1007

小泉纯一郎1008

第四章 经济1008

第一节 经济发展概述1008

一 明治维新和军事扩张时期1008

二 二战后的改革与发展1008

三 石油危机与泡沫经济1009

四 雄厚的经济实力1009

五 日本二战后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1009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政策、计划与结构1009

一 经济体制1010

二 经济政策1010

三 经济计划1010

四 产业布局与结构1011

第三节 经济发展区域1011

一 关东地区1011

二 近畿地区(亦称关西地区)1011

三 中部地区1011

四 中国地区、四国地区(官方划为2个地区,民间通常以合为1个地区表述)1011

五 九州地区1012

六 东北地区1012

七 北海道地区1012

八 冲绳(包括冲绳诸岛,宫古列岛以及八重山列岛)1012

第四节 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1012

一 农业1012

二 林业1012

三 畜牧业1012

四 渔业1013

第五节 加工制造业、基础材料工业、能源工业和建筑业1013

一 加工制造业1013

二 基础材料工业1014

三 能源工业1014

四 建筑业1014

第六节 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1014

一 企业1014

二 企业集团1015

三 中小企业1015

第七节 财政金融1016

一 财政1016

二 金融体制1016

第五章 外贸与国际经济关系1016

第一节 对外贸易1017

一 经济恢复时期的对外贸易(1945~1955)1017

二 高速增长时期的对外贸易(1956~1973)1017

三 经济低速和中速增长时期的对外贸易(1973年以后)1018

第二节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1019

一 第一次高潮(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1019

二 第二次高潮(20世纪70年代)1020

三 第三次高潮(1986~1989)1020

四 第四次高潮(1993~1995)1020

第三节 对外开发援助1021

一 发展阶段1021

二 援助的主要特点1023

第六章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1024

第一节 二战结束后人民生活的变化1024

一 二战后初期:物资严重不足,人民生活极度贫困1024

二 50年代:人民生活逐步提高,消费水平达到和超过战前水准1024

三 60年代:人民物质生活进一步提高,出现了“消费革命”1024

四 70年代:消费的“平均化”倾向明显,消费内容和消费态度发生变化1025

五 80~90年代:由“增长型消费社会”向“成熟型消费社会”转变1025

六 90年代以后:泡沫经济的破灭给日本人民的生活带来创伤1025

第二节 劳动工资与物价1025

一 劳动工资1025

二 物价1026

第三节 社会保障1026

一 概述1026

二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实施原则1026

三 社会保障费用的筹措与使用1027

四 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的方向1027

第七章 教育 科技 文化1027

第一节 教育1027

一 概述1027

二 学校教育1027

第二节 科学技术1029

一 科学技术发展历程1029

二 科学技术管理体制1030

三 科学技术政策1032

四 科学技术实力1034

五 主要科学技术成就1035

六 科学技术发展方向1036

第三节 文化1038

一 哲学社会科学1038

二 文学1039

三 艺术1040

四 媒体1041

五 体育1043

第八章 宗教1044

第一节 神道教(简称神道)1044

第二节 佛教1044

第三节 基督教1044

第九章 防卫力量1045

第一节 防卫方针与政策1045

一 20世纪50年代中叶制定“国防基本方针”1045

二 20世纪60~70年代确定“专守防卫”战略方针、“无核三原则”和“文官治理”原则1046

三 20世纪90年代中叶至21世纪初叶制定新《防卫计划大纲》、日美发表《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和日本制定《周边事态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1046

第二节 国防体制与指挥系统1048

一 国防体制1048

二 作战指挥系统1049

第三节 编制与装备1049

一 陆上自卫队编制与装备1049

二 海上自卫队编制与装备1050

三 航空自卫队编制与装备1050

第四节 兵力与部署1050

一 总兵力1050

二 陆上自卫队的兵力与部署1050

三 海上自卫队的兵力与部署1050

四 航空自卫队的兵力与部署1051

第五节 教育训练1051

一 院校教育1051

二 部队训练1052

三 预备役训练1052

第六节 兵役和人事制度1052

一 兵役制度与兵役机构1052

二 现役制度1053

三 文职人员制度1053

四 预备役制度1053

第十章 外交1054

第一节 二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的演变1054

一 依靠美国重返国际社会1054

二 20世纪60年代日本推出“亚洲一员外交”1054

三 20世纪70年代日本推出“等距离”、“全方位”外交1054

四 20世纪80年代日本推出“西方一员外交”1054

五 20世纪90年代日本推行政治大国外交1055

六 21世纪初,日本推出“正常国家化”战略,强化大国外交1055

第二节 同美国关系1055

一 《日美安全条约》的签订与对美追随外交1055

二 日美同盟与战略合作1055

三 日美经济摩擦1056

第三节 同中国关系1056

一 邦交正常化前的民间外交时期1056

二 恢复邦交、发展关系的准备时期(1972~1977)1057

三 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日中关系的历史性转折时期(1978~1982)1057

四 友好合作与矛盾、摩擦并存的“务实”时期(1982~1989)1057

五 面向21世纪,日中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性转折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1057

第四节 同苏联—俄罗斯关系1059

第五节 同东南亚国家关系1060

一 开展“赔偿外交”,重返东南亚1060

二 开展经济外交,确保资源来源和开辟市场1060

三 开展“政经并重”外交,打消东盟国家对日戒心1060

四 加强与东盟的战略性合作,突出日本的作用1061

五 努力发挥在亚洲的作用,谋求亚太新秩序的主导权1061

第六节 同朝鲜半岛关系1061

一 同韩国关系1061

二 同朝鲜关系1062

第七节 同其他地区国家关系1063

一 同欧洲国家关系1063

二 同大洋洲国家关系1063

三 同非洲国家关系1063

四 同拉丁美洲国家关系1063

附录 重要文献1064

1.《日本国宪法》(选录)1064

2.《日本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联合声明》1064

3.《日本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平友好条约》1064

4.《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064

5.《日美相互合作及安全保障条约》1065

6.《日美防务合作指导方针》1066

7.《日美安全磋商委员会联合声明》1070

第三编 朝鲜 韩国 蒙古 俄罗斯 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关于朝鲜半岛的说明1073

第一章 朝鲜1073

第一节 概述1073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074

一 自然地理1074

二 人文地理1075

第三节 历史1076

一 古代史1076

二 近现代史1076

三 当代史1077

第四节 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1078

一 宪法1078

二 最高人民会议1078

三 国防委员会1079

四 政府1079

五 司法机关1079

六 政党与团体1079

七 统一问题与朝鲜半岛北南关系1080

八 主要政治人物1084

金正日1084

金永南1084

朴奉柱1084

赵明录1085

第五节 经济1085

一 概述1085

二 世纪之交朝鲜国内外经济关系调整与变革1086

三 工矿业1086

四 农业1090

五 交通运输1092

六 旅游业1094

七 财政金融1095

第六节 外贸与对外经济关系1095

一 外贸1095

二 对外经济关系1097

第七节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1098

一 人民生活1098

二 卫生保健与社会保障1099

第八节 教育 科技 文化1099

一 教育1099

二 科学技术1100

三 文化1100

第九节 军事1101

一 国防体制和军事思想1101

二 国防费用1101

三 武装力量1101

第十节 外交1002

一 概述1002

二 同中国关系1103

三 同美国关系1104

四 同日本关系1105

五 同原苏联、俄罗斯及独联体各国关系1106

六 同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关系1106

第二章 韩国1107

第一节 概述1107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107

一 自然地理1107

二 人文地理1109

第三节 历史1110

一 古代史1110

二 近现代史1110

三 当代史1111

第四节 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1112

一 宪法1112

二 总统1112

三 国会1113

四 政府1113

五 法律制度1114

六 政党1114

七 主要政治人物1114

卢武铉1114

金大中1115

韩明淑1115

潘基文1116

第五节 经济1116

一 当代经济发展的5个时期1116

二 韩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1118

三 农林牧渔业1119

四 工业1120

五 交通运输业1126

六 邮政通讯业1127

七 旅游业1128

八 财政、税收与金融1129

九 外汇管理1132

十 金融危机后的金融改革1132

第六节 外贸与对外经济关系1133

一 外贸1133

二 对外经济关系1136

第七节 教育 科技 文化1137

一 教育1137

二 科技1138

三 文化1139

第八节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1143

一 人民生活1143

二 医疗卫生1143

三 社会保障1144

第九节 军事1144

一 军事学说与军事战略1144

二 军事领导体制1144

三 军事实力与编制1144

四 兵役制度1145

五 国防经费1146

六 国防工业1146

七 对外军事关系及驻韩美军1146

第十节 外交1147

一 外交政策1147

二 南北关系1147

三 朝核六方会谈及韩国的立场1149

四 其他主要对外关系1150

第三章 蒙古1152

第一节 概述1152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152

一 自然地理1152

二 人文地理1154

第三节 历史1156

第四节 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1157

一 国体与政体的演变过程1157

二 宪法1157

三 总统1158

四 国家大呼拉尔1158

五 政府1158

六 司法机构1158

七 政党与社会团体1158

八 主要政治人物1159

那木巴尔·恩赫巴亚尔1159

米耶贡布·恩赫包勒德1159

第五节 经济1159

一 概述1159

二 农牧业1161

三 工业1163

四 交通运输1164

五 邮电通信1165

六 财政金融1165

七 旅游业1166

第六节 外贸与对外经济关系1167

一 外贸1167

二 对外经济关系1167

第七节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1168

一 人民生活1168

二 医药卫生1169

三 国民福利与社会保障1169

第八节 教育 科技 文化1170

一 教育1170

二 科技1170

三 文化1171

第九节 军事1174

一 概述1174

二 军事思想与国家安全战略1175

三 国防体制与指挥系统1175

四 兵役和军衔制度1176

五 军队编制和实力1176

六 武器装备1176

七 军队的职业化建设1176

第十节 外交1177

一 概述1177

二 外交政策1177

三 对外关系1177

第四章 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1182

说明1182

第一节 概述1182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182

一 自然地理1182

二 人文地理1187

第三节 历史1192

一 西伯利亚地区1192

二 远东地区1194

三 关于俄日四岛领土争执问题的由来1196

第四节 经济1197

一 概述1197

二 生产力布局1198

三 能源工业1199

四 冶金工业1204

五 森林工业1205

六 渔业和农业1206

七 交通运输业1207

八 各联邦主体、州和重要城市经济发展1209

第五节 外贸与对外经济关系1218

一 外贸1218

二 对外经济关系1221

第六节 人民生活及医疗卫生设施1225

第七节 教育 科技 文化1225

一 西伯利亚地区1225

二 远东地区1226

第四编 越南 老挝 柬埔寨 缅甸第一章 越南1227

第一节 概述1227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227

一 自然地理1227

二 人文地理1228

第三节 历史1230

一 古代史1230

二 近现代史1230

三 当代史1231

第四节 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1231

一 概述1231

二 宪法1231

三 国家主席1232

四 国会1232

五 政府1232

六 司法机关1232

七 政党及统一战线组织1233

八 主要政治人物1234

农德孟1234

阮明哲1234

阮富仲1234

阮晋勇1235

第五节 经济1235

一 概述1235

二 农业1237

三 工矿业1238

四 建筑业1239

五 交通运输及邮电1239

六 旅游业1240

七 财政金融1240

第六节 外贸与对外经济关系1242

一 概述1242

二 外贸1242

三 对外经济关系1243

第七节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1244

第八节 教育 科技 文化1244

一 教育1244

二 科技1245

三 文化1245

第九节 军事1247

一 国防领导体制与军事战略1247

二 武装力量编制与实力1247

三 军事装备发展趋势1248

第十节 外交1248

一 同中国关系1248

二 同东盟国家关系1249

三 同日本关系1249

四 同美国等西方国家关系1249

五 同俄罗斯关系1250

六 同印度关系1250

第二章 老挝1250

第一节 概述1250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251

一 自然地理1251

二 人文地理1254

第三节 历史1255

一 古代史1255

二 近现代史1256

三 当代史1256

第四节 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1257

一 概述1257

二 宪法1257

三 国家主席1257

四 国会1257

五 政府1257

六 司法机构1257

七 政党1257

八 主要政治人物1257

朱马利·赛雅贡1257

布阿索内·布帕万1258

第五节 经济1258

一 概述1258

二 农业1259

三 工矿业1260

四 交通和邮电1262

五 财政金融1263

六 国内贸易1263

第六节 外贸与对外经济关系1263

一 外贸1263

二 对外经济关系1264

第七节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1264

一 人民生活与劳动就业1264

二 医疗卫生1265

第八节 教育 科技 文化1265

一 教育1265

二 科技1266

三 文化1266

第九节 军事1267

一 国防体制1267

二 武装力量编制和实力1267

第十节 外交1267

一 同中国关系1267

二 同越南关系1268

三 同东盟关系1268

四 同日本关系1268

五 同美国关系1268

第三章 柬埔寨1269

第一节 概述1269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269

一 自然地理1269

二 人文地理1269

第三节 历史1272

一 古代史1272

二 近现代史1272

三 当代史1272

第四节 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1274

一 概述1274

二 宪法1275

三 立法机关1275

四 政府1275

五 司法1275

六 政党1275

七 主要政治人物1276

诺罗敦·西哈莫尼1276

洪森1277

诺罗敦·拉那烈1277

桑兰西1277

第五节 经济1277

一 概述1277

二 农业1278

三 工矿业1279

四 建筑业1281

五 交通运输及邮电1281

六 财政金融1283

七 国内贸易1284

八 旅游业1284

第六节 外贸与对外经济关系1284

一 外贸1284

二 对外经济关系1285

第七节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1285

第八节 教育 科技 文化1286

一 教育1286

二 科技1286

三 文化1286

第九节 军事1287

一 国防体制1287

二 军事实力与编制1288

三 兵役制度1288

第十节 外交1288

一 同中国关系1288

二 同越南关系1288

三 同朝鲜和韩国关系1289

四 同东盟国家关系1289

五 同日本关系1289

六 同美国关系1289

七 同欧盟及法国关系1289

第四章 缅甸1290

第一节 概述1290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290

一 自然地理1290

二 人文地理1291

第三节 历史1293

一 古代史1293

二 近现代史1294

三 当代史1294

第四节 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1295

一 概述1295

二 宪法1296

三 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1296

四 政府1296

五 司法1296

六 政党1297

七 主要政治人物1297

丹瑞1297

貌埃1297

梭温1298

昂山素季1298

第五节 经济1298

一 概述1298

二 农业1299

三 工矿业1300

四 建筑业1304

五 交通运输及邮电1304

六 财政金融1304

七 旅游业1305

第六节 外贸与对外经济关系1305

一 外贸1305

二 对外经济关系1306

第七节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1306

第八节 教育 科技 文化1306

一 教育1306

二 科技1307

三 文化1307

第九节 军事1308

一 国防体制1308

二 军事编制与实力1308

三 兵役制度1308

第十节 外交1308

一 同中国关系1309

二 同东盟国家关系1310

三 同日本关系1310

四 同美国关系1310

五 同印度关系1311

六 同欧盟关系1311

第五编 泰国 马来西亚 新加坡第一章 泰国1312

第一节 概述1312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312

一 自然地理1312

二 人文地理1314

第三节 历史1317

一 古代史1317

二 近现代史1318

三 当代史1318

第四节 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1319

一 概述1319

二 宪法1319

三 国王1319

四 国会1319

五 政府1319

六 政党1319

七 主要政治人物1320

普密蓬·阿杜德1320

素拉育·朱拉暖1320

塔信·钦那瓦1320

诗琳通1321

第五节 经济1321

一 概述1321

二 农业1323

三 工矿业1330

四 交通运输1335

五 商业1336

六 旅游1338

七 财政金融1340

第六节 外贸与对外经济关系1343

一 概述1343

二 贸易结构1344

三 对外经济关系1345

第七节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1346

第八节 教育 科技 文化1346

一 教育1346

二 科技1347

三 文化1347

第九节 军事1349

一 国防体制与军事战略1349

二 兵役制度和军官军衔1349

三 军事编制与实力1349

第十节 对外关系1350

一 概述1350

二 与主要国家关系1350

第二章 马来西亚1351

第一节 概述1351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351

一 自然地理1351

二 人文地理1353

第三节 历史1356

一 古代史1356

二 近现代史1356

三 当代史1357

第四节 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1358

一 概述1358

二 宪法1358

三 最高元首1359

四 议会1359

五 内阁1359

六 最高法院1360

七 地方政府1360

八 政党1360

九 主要政治人物1361

米詹·扎因·阿比丁1361

瑞古·赛义德·西拉杰丁1361

阿卜杜拉·宾·哈吉·艾哈迈德·巴达维1361

第五节 经济1361

一 概述1361

二 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计划与管理1363

三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及政府对策1365

四 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1366

第六节 外贸和对外经济关系1368

一 外贸1368

二 对外经济关系1370

第七节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1372

一 人民生活1372

二 社会保障1373

第八节 教育 科技 文化1373

一 教育1373

二 科技1374

三 文化1376

第九节 军事1377

一 国防体制1377

二 军事战略和作战指导思想的转变1377

三 防务政策1378

四 武装力量编制及实力1378

五 军事制度1379

六 国防支出1379

七 外国驻军1379

第十节 对外关系1379

一 对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1379

二 主要对外关系1380

第三章 新加坡1382

第一节 概述1382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383

一 自然地理1383

二 人文地理1383

第三节 历史1384

一 古代史1384

二 近现代史1384

三 当代史1385

第四节 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1386

一 宪法1386

二 总统1386

三 议会1386

四 政府1386

五 司法1386

六 政党1386

七 主要政治人物1387

纳丹1387

李光耀1387

李显龙1387

吴作栋1388

第五节 经济1388

一 经济发展概述1388

二 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1390

三 主要经济区1390

四 工矿业1390

五 建筑业1391

六 农业及渔业1392

七 交通运输及邮电1392

八 财政金融1393

九 旅游业1398

第六节 外贸与对外经济关系1399

一 外贸1399

二 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1400

三 外债1401

四 国际收支1401

五 与东盟的经济关系1401

六 与中国的经济关系1402

第七节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1402

一 人民生活与卫生保健1402

二 社会保障1403

第八节 教育 科技 文化1404

一 教育1404

二 科技1405

三 文化1406

第九节 军事1407

一 国防体制1407

二 防卫政策1407

三 国民服役制度1407

四 武装力量编制及实力1407

五 外国驻军1407

第十节 外交1407

一 同东盟国家关系1408

二 同中国关系1408

三 同美国关系1408

四 同日本关系1408

五 同韩国关系1408

六 同马来西亚关系1408

七 同印度尼西亚关系1409

八 同泰国关系1409

九 同澳大利亚关系1409

十 同欧洲国家关系1409

第六编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文莱 东帝汶第一章 印度尼西亚1410

第一节 概述1410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410

一 自然地理1410

二 人文地理1411

第三节 历史1413

一 古代史1413

二 近现代史1413

三 当代史1415

第四节 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1416

一 概述1416

二 宪法1416

三 人民协商会议1416

四 国会1416

五 总统与副总统1417

六 内阁1417

七 最高评议院1417

八 司法机构1417

九 国家审计署1417

十 地方政府1417

十一 政党1417

十二 主要政治人物1419

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1419

梅加瓦蒂·苏加诺1419

第五节 经济1419

一 概述1419

二 农业1426

三 采矿业1430

四 制造业1431

五 水、电、气1433

六 建筑业1433

七 交通运输和通讯业1434

八 旅游业1435

九 财政金融1435

第六节 外贸和对外经济关系1437

一 外贸1437

二 对外经济关系1438

三 国际储备1439

第七节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1439

一 人民生活1439

二 医疗卫生1440

三 社会保障1440

第八节 教育 科技 文化1440

一 教育1440

二 科技1440

三 文化1440

第九节 军事1442

一 国防体制、建军方针和国防政策1442

二 军事战略1442

三 武装力量编制与实力1442

四 军事部署1442

五 兵役制度1443

第十节 对外关系1443

一 同中国关系1443

二 同美国关系1443

三 同日本关系1444

四 同东盟其他国家关系1444

五 同东帝汶关系1445

六 同澳大利亚关系1445

七 同荷兰关系1445

八 同葡萄牙关系1445

第二章 菲律宾1446

第一节 概述1446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446

一 自然地理1446

二 人文地理1448

第三节 历史1450

一 古代史1450

二 近现代史1451

三 当代史1452

第四节 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1454

一 概述1454

二 宪法1454

三 总统1454

四 国民议会1454

五 立法与司法1454

六 政党1455

七 社会团体1456

八 主要政治人物1456

格罗丽亚·马卡帕加尔·阿罗约1456

第五节 经济1456

一 概述1456

二 农业1457

三 工业1458

四 服务业1459

五 交通运输1459

六 旅游业1460

七 财政金融1460

第六节 外贸与对外经济关系1461

一 外贸1461

二 劳务输出1464

三 外国投资和外国援助1464

第七节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1464

一 人民生活1464

二 社会保障1465

第八节 教育 科技 文化1465

一 教育1465

二 科技1466

三 文化1467

第九节 军事1468

一 国防体制1469

二 国防战略目标与国防政策1469

三 国防军事战略1469

四 军事预算和兵役制度1469

五 武装力量编制与实力1469

六 菲美军事关系1469

第十节 外交1470

一 外交政策的演变1470

二 菲律宾与主要国家关系1470

第三章 文莱1472

第一节 概述1472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472

一 自然地理1472

二 人文地理1473

第三节 历史1473

一 古代史1473

二 近现代史1474

三 当代史1474

第四节 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1475

一 概述1475

二 宪法1475

三 政府1475

四 司法1475

五 政党1475

六 主要政治人物1476

哈吉·哈桑纳尔·博尔基亚·穆伊扎丁·瓦达乌拉1476

阿尔·穆塔迪·比拉1476

第五节 经济1476

一 概述1476

二 工业1478

三 农业1478

四 交通通讯基础设施1479

五 财政金融1479

第六节 外贸与对外经济关系1480

一 外贸1480

二 外国投资及对外投资1481

第七节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1481

一 人民生活1481

二 社会保障1482

第八节 教育 文化 媒体1482

一 教育1482

二 文化1482

三 媒体1483

第九节 军事1483

一 防务政策1483

二 武装力量编制及实力1483

三 外国驻军1483

四 武器装备1483

五 军事制度1484

第十节 外交1484

一 同中国关系1484

二 同东盟关系1485

三 同英国关系1485

四 同美国关系1485

五 同日本关系1486

六 同阿拉伯国家关系1486

第四章 东帝汶1486

第一节 概述1486

第二节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1486

一 自然地理1486

二 人文地理1487

第三节 历史1487

一 古近现代史1487

二 当代史1487

第四节 政治体制与法律制度1488

一 宪法1488

二 议会1488

三 政府1488

四 司法1488

五 政党1489

六 主要政治人物1489

夏纳纳·古斯芒1489

古特雷斯·卢奥洛1489

拉莫斯·奥尔塔1489

马里·阿尔卡蒂里1490

西门内斯·贝洛1490

第五节 经济 社会 文化 教育1490

一 概述1490

二 农业1490

三 基础设施1490

四 财政金融1490

五 对外经济关系1490

六 人民生活1491

七 文化教育1491

第六节 军事1491

第七节 外交1491

一 同中国关系1491

二 同印尼关系1492

三 同东盟国家关系1492

四 同葡萄牙关系1492

五 同澳大利亚关系1493

六 同美国关系1493

七 同日本、韩国关系1493

第三部分 重要文献及基本统计资料第一编 重要文献第一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涉及战后东亚国家重大权益的国际文献1497

一 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摘要〕1497

二 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雅尔塔协定)〔摘要〕1497

三 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摘要〕1498

第二章 当代东亚地区内国际组织与会议的重要文献1498

一 关于东亚峰会的吉隆坡宣言1498

二 东南亚国际联盟宣言1499

三 东南亚国家联盟和平、自由和中立化宣言1500

四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1500

附录1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修改议定书(中译本)1502

附录2 《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二修改议定书(中译本)1502

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联合声明1502

六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及其两个修改议定书的决定1503

第三章 当代东亚地区跨洲(地区)组织与会议的重要文献1504

一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经济领导人共同决心宣言1504

二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宣言迎接新世纪的新挑战1506

三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1509

四 上海合作组织宪章1510

五 上海合作组织五周年宣言1514

六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联合公报1515

七 第一届亚欧会议主席声明〔摘要〕1517

第二编 基本统计资料1519

一 东亚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1519

二 东亚地区主要教育、科技及卫生保健统计数据15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