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民主主义模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民主主义模型
  • 王晋林,秦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978780199515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五·四运动(1919)-史料-西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料-西北地区-1919~1927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民主主义模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陕甘宁边区的形成1

第一节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1

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

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7

三、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形成11

第二节 党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到达陕北14

一、党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到达陕甘苏区14

二、巩固和发展陕甘苏区19

三、山城堡战斗23

第三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确立26

一、瓦窑堡会议26

二、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方针的转变29

三、国内和平的实现,国共合作的酝酿31

第四节 陕甘宁边区的建立34

一、抗日战争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34

二、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37

三、洛川会议,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39

第二章 抗日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实施45

第一节 实施抗日民主政治的领导核心45

一、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的成立45

二、边区党组织名称的更易和工作方式的转变48

三、中共对边区领导方式的转变50

第二节 抗日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实施53

一、从工农苏维埃到参议会的转变53

二、边区民主普选制度的确立与实施56

三、边区民主选举的特点59

第三节 参议会民主政治制度的实施61

一、边区民主选举的实施,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建立61

二、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召开64

三、边区参议会的性质与特点67

第四节 开展少数民族工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71

一、制定民族政策,健全民族工作机构71

二、实施民族平等和自治政策,尊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73

三、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生产,活跃经济,改善生活75

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77

五、尊重少数民族领袖人物,支持少数民族的正义斗争78

第三章 加强军事建设,保卫和巩固陕甘宁边区81

第一节 边区的军事组织与建设81

一、八路军留守兵团的建立与建设81

二、边区地方保安部队84

三、边区群众武装抗日自卫军86

四、边区军事建设的特点88

第二节 坚持团结抗战,维护边区的政令统一92

一、统一战线区的形成和存在的斗争92

二、结束双重政权,统一边区政令95

三、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制止98

第三节 开展军事斗争,保卫和巩固陕甘宁边区101

一、保卫河防,打退日寇对边区的进攻101

二、清除匪患,维护边区社会秩序105

三、进行反磨擦斗争,巩固边区108

四、边区军事斗争的特点110

第四章 建设“三三制”政权,实施精兵简政113

第一节 “三三制”建政原则113

一、“三三制”政策的提出113

二、实施“三三制”政策的目的115

三、“三三制”政策的实质118

第二节 “三三制”政策的实施121

一、“三三制”的民主选举121

二、二届一次参议会的召开与“三三制”政权的建立124

三、加强共产党对“三三制”政权的领导129

四、“三三制”政策实施的意义133

第三节 实施精兵简政政策135

一、精兵简政政策的提出135

二、精兵简政政策的实施139

三、实施精兵简政政策的经验145

第五章 实施减租减息,开展农业大生产运动151

第一节 实施减租减息政策151

一、减租减息政策的提出和完善151

二、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155

三、实施减租减息政策的成效157

第二节 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与实施160

一、开垦荒地,推广植棉,发展畜牧业160

二、合理调剂劳动力,开展互助合作生产,改造二流子162

三、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发放农业贷款165

第三节 开展农业生产的互助合作167

一、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167

二、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性质171

三、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作用173

第六章 自力更生,发展和繁荣工商业经济179

第一节 公营工业的建立和发展179

一、公营工业的建立179

二、对公营工业的整顿和加强管理183

三、开展学习赵占魁运动185

第二节 边区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88

一、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188

二、边区纺织生产合作社的发展191

三、边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和作用194

第三节 边区的私营工业197

一、私营工业的建立和发展197

二、边区政府对私营工业的扶持和奖励政策200

三、调整私营工业的劳资关系203

第四节 发展和繁荣商业贸易205

一、公营商业的建立和发展205

二、保护私营商业的政策与措施208

三、开展贸易斗争,加强对公私商业的领导210

四、盐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213

第七章 战胜严重困难,争取时局的根本好转217

第一节 开展整风运动,加强党的建设217

一、边区整风运动的开展217

二、边区高级干部会议224

三、边区整风运动的发展和成就227

第二节 开展大生产运动230

一、边区机关学校的生产运动230

二、边区部队的生产运动235

三、边区军民实现丰衣足食237

第三节 增强军事实力,巩固边区240

一、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的建立240

二、加强军事训练,增强军事实力242

三、第三次反共高潮被制止245

第八章 发展边区教育文化卫生事业251

第一节 边区教育事业的广泛开展251

一、加强与提高干部教育251

二、国民教育事业的发展256

三、广泛开展的社会教育264

四、边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特点268

第二节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271

一、群众文化团体健康发展271

二、文化艺术繁荣昌盛273

三、群众文艺活动蓬勃开展277

四、边区的体育事业279

第三节 医疗卫生事业成绩显著282

一、开展卫生运动,创建保健药社282

二、坚持面向基层、为群众服务的医药卫生方针284

三、开展妇幼保健工作286

第九章 边区军民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289

第一节 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289

一、边区二届二次参议会的召开289

二、支援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对日反攻293

三、党的七大在延安召开295

第二节 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298

一、边区筹备召开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298

二、爷台山反击战的胜利302

三、边区军民欢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305

第三节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历史地位308

一、边区是领导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和总后方308

二、边区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模范311

三、边区是新中国的模型314

参考文献319

后记3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