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1767115.jpg)
- 董建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ISBN:780207809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41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Ⅰ 导论1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概述1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1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对象、方法、体系5
(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观点及形态9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价值与历史地位15
(一)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变革16
(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趋势18
(三)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基础21
(四)阐明了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23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与时俱进26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的客观诉求26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科学基础30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现实路径32
Ⅱ 劳动价值论39
一、价值论源流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39
(一)价值论源流39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45
二、当代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与劳动价值论的发展50
(一)当代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及劳动价值论面临的新问题50
(二)服务劳动创造价值问题55
(三)科技劳动创造价值问题58
(四)管理劳动创造价值问题60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问题与劳动价值论的发展62
(一)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转型给劳动价值论提出的新问题63
(二)正确认识私营企业主的收入65
(三)正确认识生产要素的贡献67
(四)马克思主义的剥削理论与社会主义现实69
Ⅲ 经济发展论73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与社会再生产理论73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73
(二)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83
(三)社会主义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88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91
(一)经济增长理论与模型91
(二)经济发展的主要思路95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9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与道路100
(一)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观点100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及成功经验103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106
(四)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110
Ⅳ 经济制度论115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15
(一)经济制度的含义和功能115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论述117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设的历史实践及其特征121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25
(一)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形成及其客观依据125
(二)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的多样化128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意义及未来趋势132
(四)适应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134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36
(一)个人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137
(二)个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38
(三)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中的主体地位及实现形式139
(四)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形式及意义143
(五)合理调节分配关系,防止两极分化147
Ⅴ 市场经济论153
一、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现代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课题153
(一)马克思恩格斯商品关系“消亡论”的预测153
(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探索和斯大林的“半商品经济论”154
(三)毛泽东认识的进步与局限155
(四)国际经济学界围绕“市场社会主义”的论战和相关研究争鸣156
二、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成功探索与跨越157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突破157
(二)中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及体制目标、架构的确立与完善160
(三)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必然性164
(四)中国成功进行市场化改革和体制转轨的经验166
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及体制模式的特点168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16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169
(三)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模式172
四、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体系与秩序174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174
(二)深化价格改革,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运行机制178
(三)建设市场载体,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179
(四)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180
(五)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181
Ⅵ 政府职能及宏观调控论183
一、马克思主义政府职能理论与实践183
(一)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及对社会主义政府职能的设想183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泛化及其弊端187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政府职能认识的深化发展18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195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界定的依据195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定位19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换201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205
(一)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205
(二)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与政策208
(三)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不断完善213
Ⅶ 生产目的论215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215
(一)一定社会形态生产目的的客观性及其依据215
(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216
(三)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218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新阐述221
(一)共同富裕论221
(二)根本利益论225
(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富民理论与道路229
三、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要232
(一)消费需要的内容、分类及其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地位232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消费需要的发展趋势及满足的方式、原则235
(三)对消费需求的合理调控与引导238
四、人的全面发展241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与条件241
(二)休闲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246
(三)自由时间与人的全面发展248
(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落脚点251
Ⅷ 经济开放论253
一、经济开放的客观基础253
(一)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253
(二)经济的全球化与区域化256
(三)国际经济协调组织与机制259
二、经济开放的理论和实践262
(一)马克思的世界市场与国际价值理论262
(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经济开放的理论创新265
(三)中国经济开放的实践267
(四)中国经济开放的形式269
(五)中国经济开放的成效271
三、经济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和运行272
(一)经济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路径选择272
(二)经济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安全和风险防范274
(三)经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调控277
Ⅸ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与趋势论281
一、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曲折探索281
(一)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281
(二)列宁、毛泽东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282
(三)原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及教训284
(四)中国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实践及启示28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8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28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与特征28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292
三、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进程294
(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94
(二)前两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与“新三步走”战略的制定297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99
四、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共产主义302
(一)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303
(二)社会主义发展为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305
(三)长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构建高度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308
参考文献313
后记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