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现代史概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概要
  •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组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82165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9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中国-近代史-高等学校-教材;中国-现代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现代史概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本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3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3

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主义侵略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7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5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6

一、军事侵略16

二、政治控制19

三、经济掠夺20

四、文化浩劫和文化渗透22

第二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25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25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27

第三节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28

一、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29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30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33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34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34

二、农民斗争的局限与意义38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39

一、洋务的兴办39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43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44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45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失败教训50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帝制的终结53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54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54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57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59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中华民国63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63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65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66

一、共和制蜕变为封建军阀专制67

二、为挽救共和的不懈努力68

三、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70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19—1949

本编综述 天翻地覆的三十年77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与国际环境77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80

三、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87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90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91

一、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91

二、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9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95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96

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98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面貌101

一、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101

二、工农运动的发动102

三、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104

四、北伐战争的发动和国民革命的失败108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13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114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114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17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21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121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125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30

第一节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131

一、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131

二、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133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136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136

二、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137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138

第三节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143

一、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143

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144

三、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146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47

一、全面抗战的人民战争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148

二、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52

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和延安整风运动154

第五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157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157

二、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158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161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164

第一节 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165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165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与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167

第二节 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169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69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173

三、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和第二条战线的开辟175

四、各民主党派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177

第三节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181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181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183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184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 )193

本编综述 辉煌的五十年193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世界形势和国际格局193

二、从社会主义改造到社会主义改革198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206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07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及其过渡性207

二、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基本社会历史条件212

第二节 工业化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217

一、新中国工业化的任务与发展道路218

二、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20

三、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26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231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232

一、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232

二、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234

第二节 严重的曲折236

一、“大跃进”运动及其纠正236

二、“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241

三、错误的性质、原因和教训245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247

一、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基本建立247

二、经济、科教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49

三、大国地位的初步确立与国际环境的改善250

四、确立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大原则252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255

第一节 建国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56

一、解放思想,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256

二、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261

三、改革开放的起步264

第二节 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68

一、改革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积极推进269

二、对外开放和对外关系的调整273

第三节 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76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76

二、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282

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进展284

四、外交战略的实施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86

第四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89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制定和实施289

二、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290

三、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91

后记2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