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城市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城市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0167839.jpg)
- 祁金立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93232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9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城市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7
一、问题的提出7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15
三、概念和研究方法19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19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24
第二章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与出路26
一、农村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农民增收26
(一)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突出矛盾是来自农业的收入减少28
(二)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根本原因是就业不充分33
(三)近年农民的收入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36
二、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障碍:城乡失衡39
(一)城乡关系失衡比较严重39
(二)城乡关系失衡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不利影响44
三、农民增收的国际经验46
四、重新认识农村问题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化问题48
(一)中国城市化的复杂基础48
(二)中国城市化的紧迫性50
(三)中国城市化的艰巨任务51
第三章 城市化动力系统分析53
一、城市化的理论基础53
(一)区域不平衡发展理论[46]53
(二)“发展极”与“扩散效应”54
(三)“发展极”与“回波效应”55
二、城市化的动力理论58
(一)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原动力[30]58
(二)城市化动力的多角度思考60
(三)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的推拉力机制理论62
三、城市化动态系统及动力因素分析64
(一)系统的概念64
(二)城市化动力系统及其作用分析66
四、城市化动力系统模型72
(一)市场机制与哈里斯-托达罗模型72
(二)城市化耗散结构动力系统模型74
五、我国城市化系统的动力分析78
(一)改革开放前城市化动力分析78
(二)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动力分析83
(三)当前城市化发展的潜在动力分析85
第四章 中国城市化推力分析88
一、城市化的推力机制和模型88
(一)人口转移的动因与城市化推力机制的形成88
(二)推力影响因素91
(三)城市化模式与推动力模型94
二、中国农业发展与城市化过程中的要素转移100
(一)农业发展推动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模型验证100
(二)农业发展及其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支持:过程实证104
(三)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减少:推力积极效应分析112
第五章 中国城市化拉力分析119
一、城市化的拉动机制119
(一)城市的聚集效应121
(二)城市的辐射效应133
二、城市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拉动分析137
(一)城市化拉动农村工业进一步发展137
(二)城市化拉动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化,实现农业经营的规模化141
(三)城市化带动农民收入增加,拉动农村市场的繁荣142
(四)城市化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推进农村现代化144
(五)城市化拉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使农业赢得发展先机146
三、城市化滞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分析147
(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水平147
(二)城市化滞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148
第六章 城市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154
一、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154
(一)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趋势[85]154
(二)国际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162
(三)国际城市化发展的一般经验和教训165
二、世界上城市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模式比较174
(一)美国模式174
(二)英国模式176
(三)日本模式177
(四)韩国的自由经济区180
三、启示与思考181
(一)城市化进程中市场机制是基础,政府机制起引导和促进作用182
(二)顺应大城市超先发展的趋势,实现中国城市化目标183
(三)加速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是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关键186
(四)必须降低城市化成本,加快城市化进程189
(五)协调我国城市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190
第七章 中国城市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192
一、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理论概述192
(一)小城镇为主论193
(二)大中城市为主论194
(三)大都市区(大都市带、大都市圈)为主论195
(四)多元模式论(大中小城市并举论)197
二、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实践进程198
(一)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实践与反思199
(二)城市发展的实践与发展政策反思206
(三)对城镇化战略与城市化战略取向的分析211
三、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战略思路214
(一)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的依据214
(二)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的基本思路225
(三)中国城市化道路实施的重点取向229
四、推进城市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对策237
(一)加快工业化进程,增强城市发展的承载力238
(二)防止主要依靠行政区划变更推进城市化的模式239
(三)鼓励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向国际化大都市方向发展241
(四)增强城市整体功能,实现城市化事业可持续发展243
(五)加速户籍制度改革,畅通城乡协调发展的渠道249
(六)积极调整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253
(七)调整城乡土地政策,提供城乡协调发展的保障256
(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健康260
(九)探索新的机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62
(十)以劳务输出为切入点,提高国际竞争力264
第八章 郑州市城市化发展战略与进程265
一、城市化滞后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265
二、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实现郑州市发展的重要途径266
三、建设郑东新区,加快郑州市城市化进程269
第九章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途径277
一、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途径278
二、加快城市化进程必须从完善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入手279
三、健全城市化的拉力机制279
四、完善城市化系统流动机制280
五、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要坚持以大中型为主280
参考文献282
后记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