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就业制度变迁与公共政策选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勇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903001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23页
- 主题词:劳动就业-就业制度-研究-中国;劳动就业-就业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就业制度变迁与公共政策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导言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3
1.2.1 研究对象4
1.2.2 研究方法4
1.3 研究意义7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9
1.4.1 国外研究动态9
1.4.2 国内研究动态12
1.5 西方就业转换理论概述15
2 中国就业制度的创建与变迁19
2.1 中国就业制度的创建19
2.1.1 中国就业制度创建的时代背景19
2.1.2 中国就业制度的创建20
2.2 中国传统就业制度的特征26
2.2.1 以计划手段推行就业统招统配的模式26
2.2.2 高积累导致低工资、高福利的分配格局26
2.2.3 城乡就业分割强化了二元经济结构27
2.2.4 劳动力缺乏必要的流动性27
2.3 中国就业制度的变迁28
2.3.1 中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就业矛盾28
2.3.2 竞争导致就业制度变迁30
2.3.3 制度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31
2.3.4 就业制度变迁32
3 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动37
3.1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及前景37
3.2 经济增长与就业39
3.2.1 经济增长的含义39
3.2.2 经济增长与就业的不平衡性矛盾40
3.2.3 经济增长与就业变动41
3.2.4 投资与就业42
3.2.5 消费与就业44
3.2.6 产业结构与就业44
3.3 中国劳动力供给与需求47
3.3.1 劳动力供给分析47
3.3.2 劳动力需求分析50
3.4 就业增长动力结构变化53
3.4.1 就业开始由经济的外力推动转化为自主增长53
3.4.2 灵活就业已经成为拉动就业需求的重要力量54
3.5 经济增长与就业均衡55
3.5.1 均衡的一般概念55
3.5.2 经济增长的悖论56
3.5.3 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均衡56
4 中国就业状况分析59
4.1 中国就业结构与制约因素分析59
4.1.1 就业结构分析60
4.1.2 就业的制约因素分析72
4.2 中国失业问题分析78
4.2.1 中国失业现状78
4.2.2 失业的成因及其危害80
4.2.3 对失业的治理83
5 国外就业问题比较研究86
5.1 有关发达国家就业政策86
5.1.1 德国就业政策分析86
5.1.2 美国就业政策分析89
5.1.3 瑞典就业政策分析93
5.1.4 英国就业政策分析96
5.2 当今世界就业特点及其发展趋势98
5.2.1 当今世界各国就业状况99
5.2.2 世界就业发展趋势100
5.3 发达国家就业政策发展的新趋势104
5.3.1 把促进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104
5.3.2 调整就业结构105
5.3.3 积极发展服务业106
5.3.4 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106
5.3.5 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基础的就业政策新框架107
5.3.6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108
5.3.7 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109
5.3.8 改革失业保险制度110
6 中国就业触发与公共政策选择112
6.1 中国就业触发机制112
6.1.1 触发机制的概念112
6.1.2 触发机制的三大因素113
6.1.3 中国就业触发的潜在因素分析114
6.2 中国现行就业公共政策状况119
6.2.1 中国就业公共政策由消极到积极的转变119
6.2.2 中国就业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20
6.3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就业的影响121
6.3.1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122
6.3.2 国际分工促使就业全球化转移123
6.3.3 把吸引就业岗位向中国转移作为一项基本战略125
6.4 中国就业公共政策选择的三大基本前提126
6.4.1 在就业公共政策选择的“博弈”中达成目标的一致性127
6.4.2 就业公共政策选择要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统128
6.4.3 正确处理市场作用与政府干预的关系129
6.5 中国就业公共政策选择131
6.5.1 完善国家就业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131
6.5.2 构建公共财政体制,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133
6.5.3 以工业的发展带动第三产业就业需求的扩大135
6.5.4 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137
6.5.5 推动新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努力扩大就业容量138
7 树立新的就业发展观140
7.1 就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40
7.1.1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140
7.1.2 促进就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142
7.2 人力资源配置模式选择143
7.2.1 人力资源配置的三种思路143
7.2.2 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145
7.3 用五大战略构建新就业发展观147
7.3.1 实施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147
7.3.2 实施城乡就业一体化战略148
7.3.3 实施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战略149
7.3.4 实施激活劳动力市场战略151
7.3.5 实施职业全球化转移承接战略152
8 当前就业形势及对策153
8.1 中国失业与就业问题的现状及严峻性153
8.1.1 劳动力总量矛盾与经济增长吸纳就业能力下降并存154
8.1.2 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154
8.1.3 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结构性就业难题154
8.1.4 初、高中毕业生继续处于政策边缘化状态,退役军人就业问题比较突出155
8.1.5 产能过剩、经济波动和贸易摩擦所引发的就业风险增加155
8.1.6 需求不足抑制了就业需求的扩大156
8.1.7 大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57
8.1.8 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158
8.2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159
8.2.1 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159
8.2.2 宏观经济政策要与就业紧密结合161
8.2.3 扩大就业要与促进消费互动162
8.2.4 就业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163
8.2.5 就业政策日趋完善164
8.3 发达国家就业理论与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164
8.3.1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收入政策三大政策工具166
8.3.2 运用劳动力的供给政策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支持政策解决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问题166
8.4 中国促进就业的对策167
8.4.1 把充分就业作为解决制度变迁过程中利益矛盾的重要手段167
8.4.2 把控制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出发点169
8.4.3 建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169
8.4.4 保护就业弱势群体是政府基本的功能170
8.4.5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170
8.4.6 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创造就业岗位172
8.4.7 统筹城乡就业174
8.4.8 培育统一开放、依法规范的劳动力市场174
8.4.9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75
9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176
9.1 中国农村就业现状176
9.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效应176
9.2.1 增加产出总量,推进经济增长177
9.2.2 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177
9.2.3 扩大非农业利润,加快工业化进程178
9.2.4 有利于缓解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178
9.3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179
9.3.1 城乡结构矛盾明显,妨碍了农村就业需求的扩大179
9.3.2 农民工的就业环境需进一步改善180
9.3.3 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和权益维护与其实现稳定就业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180
9.3.4 社会保障功能不强180
9.4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措施181
9.4.1 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剩余,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181
9.4.2 重视产业的转移与承接181
9.4.3 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就业需求182
9.4.4 消除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歧视,赋予平等的劳动保障权利182
9.4.5 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183
10 当前劳动力供给局部短缺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185
10.1 当前劳动力供给局部短缺现状分析185
10.1.1 劳动力需求扩大与有效供给不足185
10.1.2 劳动力需求扩大与企业用人年龄、性别偏好187
10.1.3 就业结构性矛盾有演变成有效劳动力供给困难的趋势188
10.2 劳动力短缺形成的主要原因188
10.2.1 体制性因素影响188
10.2.2 宏观经济因素影响190
10.2.3 企业经济结构因素影响190
10.2.4 机制因素影响190
10.2.5 工资粘性因素影响192
10.2.6 企业因素影响192
10.3 政策建议193
10.3.1 加快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194
10.3.2 重视产业的转移与承接194
10.3.3 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195
10.3.4 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改善劳动力市场环境195
10.3.5 加强劳动力供给结构调整196
参考文献198
后记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