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管廷禄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9247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数学课-教学研究-高等学校-教材;数学课-教学研究-中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概论1
1.1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研究的内容1
1.2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的特点2
1.3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论的重要意义2
第2章 国内外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5
2.1 国际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概况5
2.1.1 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近代化运动5
2.1.2 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6
2.1.3 世界各国近二十年来中学数学教育与课程改革发展的新态势8
2.1.4 国际中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特点12
2.2 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13
2.2.1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概况13
2.2.2 二十多年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总结评价18
2.3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2
2.3.1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兴起22
2.3.2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25
2.3.3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30
2.3.4 新课程目标与学段目标34
思考与练习39
第3章 数学教学40
3.1 教学40
3.1.1 教学的概念40
3.1.2 教学的意义41
3.1.3 教学的剖析42
3.1.4 教学发展的概述43
3.1.5 教学理论发展的趋势48
3.2 数学教学51
3.2.1 数学教学的重要性51
3.2.2 正确认识数学教学的本质51
3.2.3 数学教学设计概述55
3.2.4 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61
3.2.5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69
3.3 《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学77
3.3.1 《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活动77
3.3.2 《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数学教师角色84
3.3.3 《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学生发展89
3.4 现代数学教学论94
3.4.1 树立“大众数学”的教育观念94
3.4.2 强化数学应用的意识95
3.4.3 数学素质教育99
思考与练习103
第4章 数学思维与数学教学104
4.1 数学思维104
4.1.1 思维104
4.1.2 数学与数学思维107
4.1.3 数学思维常用的方法111
4.2 数学思维的类型115
4.2.1 按数学思维活动的规律来划分数学思维115
4.2.2 按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来划分数学思维119
4.3 数学思维方式122
4.4 数学思维的智力品质125
4.4.1 思维的深刻性125
4.4.2 思维的广阔性127
4.4.3 思维的灵活性128
4.4.4 思维的批判性129
4.4.5 思维的独创性130
4.5 数学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130
4.5.1 数学创造性思维130
4.5.2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阶段131
4.5.3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32
4.6 数学直觉思维及培养137
4.6.1 数学直觉概念的界定137
4.6.2 直觉思维的主要特点138
4.6.3 直觉思维的培养139
4.7 思维定势对数学学习的影响140
4.7.1 思维定势的意义140
4.7.2 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141
4.7.3 思维定势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分析142
4.8 调动学生数学思维积极性的策略思想144
4.8.1 形象思维144
4.8.2 灵感思维147
4.8.3 诱发数学思维积极性149
思考与练习152
第5章 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教学方法154
5.1 数学思想和数学思想方法154
5.1.1 数学思想154
5.1.2 数学思想方法156
5.1.3 中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158
5.2 数学教学方法159
5.2.1 教学方法的概念和意义159
5.2.2 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161
5.3 我国颇为盛行的几种基本教学方法165
5.4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态势171
5.4.1 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171
5.4.2 关于启发式教学思想175
5.4.3 当前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新动向176
5.4.4 现代数学教学方法发展的新特点177
5.4.5 现代数学教学方法发展的主要态势178
5.5 数学学法指导181
5.5.1 数学学习活动探析181
5.5.2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培养184
5.5.3 中学数学学习188
5.5.4 学习方法指导191
5.6 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种新模式197
5.6.1 教学模式197
5.6.2 数学教学的几种新模式197
思考与练习207
第6章 数学教学目的208
6.1 纵观我国数学教育目的的提法208
6.1.1 中国古代数学教育目的208
6.1.2 中国近代数学教育目的208
6.1.3 现代数学教育目的209
6.1.4 数学教育目的的现代化212
6.2 确定中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213
6.2.1 我国的教育方针213
6.2.2 普通中学的性质和任务214
6.2.3 数学学科的特点215
6.2.4 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和认识水平216
6.3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目的217
6.3.1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目的217
6.3.2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18
6.3.3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219
6.3.4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20
6.4 数学能力的培养220
6.4.1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221
6.4.2 运算能力的培养221
6.4.3 思维能力的培养223
6.4.4 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224
6.4.5 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225
6.5 自学能力的培养225
6.5.1 培养自学能力的必要性226
6.5.2 自学能力的结构227
6.5.3 自学能力的形成过程228
6.5.4 自学能力的培养229
6.6 数学教学中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230
思考与练习235
第7章 教学原则236
7.1 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236
7.1.1 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236
7.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选择的内容237
7.1.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选择的内容与要求241
7.1.4 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原则243
7.2 数学教学原则245
7.2.1 数学教学原则确定的依据246
7.2.2 数学教学原则247
思考与练习254
第8章 中学数学教学的组织形式255
8.1 数学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分析255
8.1.1 数学教学活动诸要素255
8.1.2 数学教育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56
8.2 中学数学教学组织形式258
8.2.1 数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概述258
8.2.2 数学教学组织的主要类型260
8.2.3 现行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261
8.2.4 班级授课制课的结构、类型264
8.3 数学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266
8.3.1 备课266
8.3.2 上课274
8.3.3 学生作业的处理284
8.3.4 成绩考核286
8.3.5 课外活动287
8.4 课堂管理288
8.4.1 课堂环境的管理288
8.4.2 教师在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方面的需求289
8.4.3 课堂行为的管理290
8.4.4 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293
8.4.5 控制课堂偶发事件的技巧296
思考与练习296
第9章 中学数学教学艺术298
9.1 中学数学教学艺术概述298
9.1.1 教学是一门艺术298
9.1.2 教学艺术的特点299
9.1.3 教学艺术的功能300
9.1.4 如何提高教学艺术301
9.2 常见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301
9.2.1 课堂导入艺术302
9.2.2 课堂教学语言艺术304
9.2.3 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306
9.2.4 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308
9.2.5 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309
9.2.6 课堂教学结课的艺术310
思考与练习311
第10章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评价312
10.1 数学教育教学评价的概述312
10.1.1 数学教育教学评价的含义312
10.1.2 数学教育教学评价的功能312
10.1.3 数学教育教学评价的类型315
10.2 普通高中数学教学评价316
10.2.1 课堂教学评价316
10.2.2 单元教学评价324
10.2.3 模块(或专题)教学评价325
10.3 中学教学考试命题与试卷分析325
思考与练习328
第11章 研究性学习329
11.1 研究性学习简介329
11.1.1 研究性学习的内涵329
11.1.2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329
11.1.3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331
11.2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332
11.2.1 学校研究性学习的实施332
11.2.2 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334
11.2.3 体验生活,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实践者336
11.2.4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339
11.3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三者”作用340
思考与练习343
第12章 中学数学教师素质与教学研究344
12.1 中学数学教师的素质结构344
12.1.1 数学教师的职业道德344
12.1.2 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345
12.1.3 数学教师的能力结构346
12.2 数学教学研究348
12.2.1 集体备课348
12.2.2 观摩教学349
12.2.3 教学试验352
12.2.4 专题研究353
12.2.5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354
思考与练习355
参考文献356
附录 优秀教案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