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谐社会的利益关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和谐社会的利益关系
  • 彭劲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3619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经济利益-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和谐社会的利益关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 利益关系和谐是社会发展与和谐的基础2

二 观察视角与研究方法8

三 基本内容与主要观点18

第一章 利益关系分析的理论框架21

第一节 利益与利益关系21

一 利益的完整理解22

二 利益关系的界定32

第二节 利益关系的多维剖析36

一 利益主体、利益客体及利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36

二 利益同一、利益差别与利益矛盾43

三 利益结构、利益功能与利益动态48

第三节 利益关系协调的一般理论56

一 利益关系协调的目的56

二 利益关系协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60

第二章 利益关系的经验借鉴66

第一节 市场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67

一 市场主体67

二 市场客体71

三 市场主客体的间接结合74

第二节 市场经济社会的利益同一、差别和矛盾77

一 市场经济社会的利益同一77

二 市场经济社会利益差别及其产生根源79

三 市场经济社会中的利益矛盾83

第三节 竞争型利益结构及其历史发展趋势92

一 市场利益竞争的动态均衡93

二 市场利益竞争的社会功能95

三 竞争型利益结构的历史趋势100

第三章 利益关系的现状描述104

第一节 利益主客体的历史性嬗变105

一 利益主体多元化105

二 利益客体日渐丰富122

三 利益主客体之新型结合方式130

第二节 利益同一、差别和矛盾的现实观照133

一 人民利益至上的利益同一133

二 不断扩大的利益差别136

三 日趋复杂的利益矛盾144

第三节 混合型利益结构及其功能169

一 当代中国利益结构的转变169

二 混合型利益结构的功能表现178

第四章 和谐社会建设热点问题评析183

第一节 如何看待工人阶级的主体地位183

一 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184

二 牢牢坚持和巩固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187

三 工人阶级需要与时俱进190

第二节 如何切实保护农民利益192

一 中国农民面临的问题192

二 加快城市化进程195

三 增加农民收入198

四 民主管理村民自治200

第三节 如何看待富人阶层的兴起201

一 是否存在富人阶层202

二 富人阶层的二重分析205

三 如何引导富人阶层206

第四节 如何最大限度发挥知识分子阶层积极性208

一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知识分子208

二 知识分子面临的问题210

三 最大限度发挥知识分子积极性212

第五节 如何评估干部队伍现状213

一 我国目前干部队伍总体状况213

二 正确认识腐败现象在现阶段存在的原因215

三 坚持不懈推进反腐败斗争218

第六节 如何认识当今的贫富差距220

一 中国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221

二 贫富差距产生的原因223

三 贫富差距的合理性224

四 如何限制贫富差距226

第七节 如何估计当代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的变化趋势229

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结构模式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变化229

二 变化仍在持续238

三 变动的原因240

四 应该如何评价社会阶级阶层和利益群体变化对社会和谐的影响243

第五章 利益关系的协调思路249

第一节 可能性分析250

一 价值论依据:利益关系协调是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目标的内在要求250

二 实践论依据: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协调措施将获得最广泛支持253

三 认识论依据:掌握利益关系的完整状况有助于更有效地进行协调255

四 方法论依据:选择适当的手段和重点会保证协调的顺利实施258

第二节 利益关系协调的根本途径259

一 利益主客体之间矛盾的突出要求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任务260

二 只有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利益客体状况262

三 在发展生产力过程中塑造合格的利益主体264

四 从利益关系协调角度看生产力发展之重点265

第三节 建构完整的协调体系266

一 加强对利益关系的调查研究267

二 防止利益差别超出必要限度269

三 正确处理利益矛盾270

第四节 加快利益结构的整体转型295

一 扬弃旧利益结构296

二 优化过渡型利益结构的功能297

三 进一步深化改革299

主要参考文献303

后记3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