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0/31719898.jpg)
- 陈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红旗出版社
- ISBN:978750511504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旅游资源-评价-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2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的动态与发展3
一、国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4
二、国内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5
三、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启示8
第三节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与技术思路10
一、旅游资源评价内容10
二、旅游资源评价技术思路11
第二章 旅游资源概述13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内涵13
一、旅游的定义13
二、旅游的内涵14
三、旅游资源的内涵15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特性17
一、内部特征17
二、外部特征18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19
第四节 生态旅游资源概述23
一、生态旅游的兴起23
二、生态旅游的界定24
三、生态旅游的研究进展26
四、生态旅游资源的内涵30
五、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31
第三章 旅游资源普查研究37
第一节 旅游资源普查概述37
一、普查内涵37
二、普查原则37
三、普查程序38
四、普查内容39
第二节 旅游资源普查规范41
一、旅游资源普查规范的发展41
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42
第三节 旅游资源普查信息系统的建构48
一、旅游信息系统概述48
二、旅游信息系统的组成52
三、旅游信息系统的功能54
四、旅游信息系统的初步设计57
第四节 案例研究:浙江省旅游资源普查实践研究60
一、研究区概况60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75
三、旅游资源基本评价85
四、旅游资源评价小结96
第四章 旅游资源评价理论研究102
第一节 旅游资源评价概述102
一、旅游资源评价内涵102
二、旅游资源评价目的102
三、旅游资源评价原则103
第二节 旅游资源评价内容104
一、旅游资源自身条件评价104
二、旅游资源环境条件评价107
三、资源开发现状与序位评价109
第三节 旅游资源评价理论体系110
一、旅游资源评价理论分析110
二、旅游资源评价系统分析116
第四节 旅游资源评价方法体系119
一、定性评价119
二、定量评价121
第五章 旅游资源单体评价研究125
第一节 旅游资源单体的界定125
第二节 旅游资源单体的评价126
一、国标旅游资源单体评价体系126
二、对国标旅游资源评价标准的修正128
三、对国标旅游资源评价标准的建议130
第三节 案例研究: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旅游资源单体评价研究135
一、研究区概况135
二、旅游资源单体评价136
三、旅游资源评价结果分析142
四、旅游资源开发战略143
第六章 旅游资源集合区评价研究146
第一节 旅游资源集合区概述146
一、旅游资源集合区的界定146
二、旅游资源集合区的特征147
三、旅游资源集合区的分类149
第二节 旅游资源集合区评价的模式150
第三节 案例研究:双龙风景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152
一、研究区概况152
二、旅游资源评价分析153
三、旅游资源评价结果分析155
四、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156
第四节 风景区保护与发展统一论的若干商榷意见157
一、保护是风景区永恒的主题158
二、风景旅游业是风景区发展的决定性方向160
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市场配置资源162
四、速度是风景区发展的生存资源164
五、风景区的保护与发展离不开政府主导164
第七章 区域旅游承载力评价与功能分区研究166
第一节 旅游承载力定义166
第二节 旅游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167
一、旅游承载力指标的选取与权重的确定167
二、旅游承载力指标体系的评价分析168
三、旅游功能分区169
第三节 案例研究:金华市旅游承载力分析与旅游功能分区170
一、研究区概况170
二、区域旅游承载力评价176
三、区域旅游功能分区177
四、区域旅游规划研究179
第八章 区域旅游资源条件研究186
第一节 区域旅游资源条件评价方法186
一、模糊聚类的理论基础186
二、旅游资源条件评价指标体系187
三、模糊聚类的步骤189
第二节 案例研究:杭州市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分析192
一、研究区概况192
二、区域旅游资源条件评价196
三、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201
第九章 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研究208
第一节 区域旅游资源评价概述208
一、区域旅游资源的综合特征208
二、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意义209
第二节 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体系研究210
一、区域旅游资源条件评价210
二、区域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评价212
三、区域旅游资源社会经济影响评价214
四、人工神经网络聚类模型应用215
第三节 案例研究:浙江省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217
一、区域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217
二、区域社会经济因素相关性分析221
三、区域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分析225
四、区域旅游发展分区229
第十章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旅游业发展231
第一节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旅游业所面对的机遇、挑战和发展战略231
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231
二、中国旅游业的机遇与挑战236
三、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战略抉择241
第二节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旅游业发展248
一、可持续发展:保持中国旅游业的理性增长249
二、资源:保护开发并重,谋求永续利用255
三、产品:合理内在结构,注重品位内涵259
四、市场:实行要素整合,区域合格共赢265
五、调控: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形势,探索新型模式267
六、结论:以新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保持中国旅游业的永久活力269
参考文献271
附件1 浙江省旅游资源集合区调查统计表280
附件2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296
后记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