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公共基础知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公共基础知识](https://www.shukui.net/cover/61/31714006.jpg)
- 陕西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专用教材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2407974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公共基础知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
(一)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1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1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基本特征2
二、物质和意识5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5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7
三、物质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图景12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2
(二)物质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13
四、认识和实践20
(一)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20
(二)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23
五、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29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29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30
(三)阶级、国家、革命32
(四)群众、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34
第二编 邓小平理论39
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39
(一)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39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40
(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45
二、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49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50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52
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55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55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56
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1
(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61
(二)建立和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63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64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6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6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72
(三)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73
六、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76
(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76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和精神文明建设77
(三)社会主义中国的外交战略与对外开放80
(四)实现祖国统一的科学构想82
第三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8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87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88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88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8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89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初步提出89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系统阐述89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90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9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91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在新时期的理论旗帜91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91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91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辨证统一关系92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93
(一)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执政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93
(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94
(三)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94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95
(五)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96
(六)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99
(七)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02
(八)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102
(九)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02
六、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条件和历史背景108
(一)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当前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108
(二)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指针108
(三)科学发展观是总结各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108
(四)科学发展观是在审视国际形势、顺应全球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的108
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历史地位109
(一)科学发展观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109
(二)科学发展观是总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方略110
(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110
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111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111
(二)科学发展观的实质111
(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112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113
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13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113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114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115
(四)扎实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116
第四编 法律129
一、法理学129
(一)法律的概念、特征与分类129
(二)法律的起源、本质和作用131
(三)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132
(四)法的制定132
(五)法的实施133
二、宪法136
(一)宪法概述136
(二)国家性质和经济制度137
(三)国家形式138
(四)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39
(五)我国的国家机构141
三、行政法145
(一)行政法概述145
(二)行政行为147
(三)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150
(四)行政程序150
(五)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152
(六)行政赔偿153
(七)行政复议154
(八)行政诉讼155
四、刑法161
(一)刑法概述161
(二)犯罪163
(三)刑罚169
五、民法173
(一)民法概述173
(二)民事权利177
(三)民事责任及诉讼时效181
六、经济法185
(一)经济法概述185
(二)经济组织法185
(三)市场管理法190
(四)宏观调控法193
(五)社会保障法196
七、诉讼法律制度198
(一)诉讼法概述198
(二)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99
(三)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特征199
第五编 职业道德201
一、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201
(一)道德概述201
(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201
(三)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202
(四)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202
(五)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202
(六)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202
(七)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202
(八)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切入点203
二、社会公德203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203
(二)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204
(三)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守的社会公德205
(四)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主要途径205
三、职业道德建设206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及特征206
(二)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作用206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点和基本内容207
(四)主要职业的道德规范208
(五)干部道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210
(六)干部道德的基本规范211
四、团队精神212
(一)团队及团队精神212
(二)团队精神的基本要素213
(三)重视团队精神的意义213
(四)团队精神的影响因素213
(五)培养团队精神的途径和方法214
第六编 写作知识217
一、写作基础知识217
(一)主题与材料217
(二)结构、表达方式与语言218
(三)常用基本文体写作方法219
二、公文概述220
(一)公文特点与功能220
(二)公文的种类221
(三)公文文体与结构222
(四)公文的格式与稿本223
三、公文写作要则226
(一)公文写作基本要求226
(二)行文规则227
(三)公文写作的语言运用229
(四)公文的写作程序230
四、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233
(一)规范性公文的撰写233
(二)决定、通知、通报、批复的撰写234
(三)请示、报告的撰写239
(四)函、会议纪要的撰写241
五、公文处理245
(一)公文处理的概念和基本任务245
(二)公文处理的基本原则和程序246
六、学术论文写作250
(一)学术论文概述250
(二)学术论文的选题要求和原则251
(三)学术论文的结构要求254
(四)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和技巧257
第七编 科技和知识产权262
一、科学常识262
(一)自然科学常识262
(二)20世纪人类的重大科技发明265
(三)科技丰碑人物269
(四)科普词条271
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272
(一)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72
(二)可持续发展275
三、知识和知识产权278
(一)知识278
(二)知识产权278
四、知识产权制度283
(一)知识产权制度和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283
(二)知识产权制度发展的历史沿革284
(三)知识产权制度与知识经济285
(四)我国完备的知识产权执法体系286
第八编 人文及陕西省情知识289
一、历史知识289
(一)中国古代史289
(二)中国近代史298
(三)中共党史305
(四)世界古代史316
(五)世界近代史322
(六)世界现代史331
二、文学史知识337
(一)中国文学史知识337
(二)外国文学史知识345
三、陕西省情知识351
(一)陕西的行政区划351
(二)陕西的地理特征352
(三)陕西的人文历史355
(四)陕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