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颤抖的地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颤抖的地球
  • 谢礼立著(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750283273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26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243页
  • 主题词:地震-图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颤抖的地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我们生活的地球1

地球是一个有生命的年轻星球1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构造层2

地壳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演变发展的“石头大书”3

地球的表面有岩石圈、水圈、人类圈、生物圈、大气圈4

大气层的成分及构成5

地幔占地球的82%,厚2900公里,上地幔下面是下地幔6

地核位于地下2900公里,分为外核与内核7

地球磁场在地球上形成了南磁极和北磁极8

地壳是由几个实体板块构成9

第二章 颤抖的地球11

地震是照亮地球内部的一盏明灯11

地震类型:构造地震13

火山地震15

塌陷地震16

诱发地震17

人工地震18

地震与断层19

我国西部是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集中的地区20

地震带21

全球地震带分布22

中国地震带分布24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26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27

地震的频率30

地震学名词:描述地震空间位置的名词32

描述地震大小的名词34

地震序列35

地震波37

第三章 地震为什么会造成灾害39

地震与地震灾害39

地震强度41

地震发生的地点43

发生在山区的地震常伴有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45

我国东部地震损失是西部的3倍46

地震伤亡夜间大于白天47

地震平均死亡人数夜间是白天的7倍48

地震发生在不同季节会引起不同的次生灾害49

地震灾害的大小与地区、人口、建筑物等有关50

我国地震活动水平西部高于东部,损失东部大于西部5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会显著增强52

抗震设防是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53

工程设防好人员伤亡少54

准确的地震短临预报,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55

防震应急措施到位灾害就会减轻57

快速实施自救和互救是减少伤亡的关键59

第四章 地震灾害60

地震灾害涉及自然和人类社会60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61

地震灾害突发性强,猝不及防62

地震灾害破坏性大,成灾范围广63

地震灾害社会影响深远64

地震灾害防御难度大65

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严重66

地震灾害持续时间长67

地震灾害在同一地点或地区具有准周期性68

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与防灾意识密切相关69

地震灾害对人类的伤害和影响巨大70

地震灾害对资源环境的破坏71

地震灾害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72

地震灾害会影响社会秩序及政治73

如何划分地震灾害74

建筑物的破坏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78

生命线工程的破坏是对城市最致命的打击81

地震次生灾害84

地震诱发的衍生灾害87

第五章 地震与海啸88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88

海啸的产生90

全球地震海啸约80%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91

海啸可以吞没整个海滩92

地震海啸的分布93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8.7级地震引发的海啸范围94

公元358年至2000年全球发生近5000次破坏性地震海啸95

海啸是可以预报的96

海啸预警系统有26个成员国和地区,运行近40年97

我国外交部在2005年1月25日举办了“中国—东盟海啸预警研讨会”98

海啸预报难度很大99

我国的海啸预警现状100

我国对海啸的研究和预报101

海啸进入大陆架会带来毁灭性灾害102

感觉到地震时不要靠近海边及江河入海口103

面对巨浪袭岸的壮丽景观要迅速撤离岸边104

落水后应尽可能保存身体能量105

落水者切不可饮用海水106

落水者被救后注意事项107

如呼吸停止,不能只急于控水,需做人工呼吸108

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109

应该常备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的急救包110

第六章 如何减轻地震灾害111

我国防震减灾的基本对策111

防震减灾的措施112

房屋建筑及生命线工程是我国震害预测的重点113

地震灾害预防包括工程性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114

地震应急救灾115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116

工程、建筑物抗震设防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118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保障119

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防120

防震减灾的法律保障121

用法律手段防止地震谣言的传播122

做好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储备,建立地震灾害保险制度123

防震减灾的技术保障——全球定位系统124

防震减灾中的技术保障——地理信息系统125

防震减灾中的技术保障——遥感技术126

防震减灾中的技术保障——数字减灾系统127

防震减灾中的技术保障——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128

建筑结构的健康诊断在减轻地震灾害中的作用129

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130

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是每个公民的必修课132

第七章 地震能否预报134

地震预报是对地震发生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134

人类对地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地震预报有许多失败的教训136

当今地震预报面临的困难138

我国地震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较低140

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141

我国地震预报研究水平基本上与日、美、俄等国家同步143

实现地震预报是人类的追求145

第八章 地震前兆147

从岩石的微小破裂及物理特性的改变观测研究地震前兆147

人的感觉器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是地震的宏观前兆148

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150

用仪器测出的地震前兆是地震的微观前兆151

地震的前兆现象——前震活动152

地震的前兆现象——地壳变形154

地震的前兆现象——地下水异常变化155

地震的前兆现象——电磁场异常157

地震的前兆现象——动物异常159

地震的前兆现象——奇怪的地声161

地震的前兆现象——地光163

地震的前兆现象——气象异常165

第九章 工程抗震设防167

保证工程质量和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167

抗震设防的重点是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以及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168

场地条件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一个重要基础170

地基坚硬程度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171

发震断层对地震烈度分布的影响172

非发震断层对地震烈度的影响173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是减少人员伤亡的根本174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址176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应按抗震设计规范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177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必须按照抗震设计施工,确保工程质量178

民用住宅提高抗震性能的要点180

老旧房屋加固要点182

第十章 地震应急184

广泛而有效地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对防御地震灾害至关重要184

地震应急是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紧急措施186

2000年2月24日国务院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188

地震危险区的重点城市建设了应急避难场所190

各级政府必须制定地震应急预案191

地震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193

地震应急预案的落实194

临震应急对策196

震后应急的具体工作198

避免地震中人为灾害的发生200

单位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201

家庭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203

个人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205

附:地震时应变不当造成的人为灾害事例207

参考文献209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震害图2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