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软软件开发解决方案框架MSF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软软件开发解决方案框架MSF](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0158996.jpg)
- 麦中凡,陶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7338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软件开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软软件开发解决方案框架MSF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0章 绪论1
0.1 应用软件开发概念的演进和相关术语1
0.1.1 软件项目的动态性1
0.1.2 体系结构2
0.1.3 基于模型的软件开发3
0.1.4 软件过程4
0.1.5 相关标准的评述5
0.1.6 项目范围11
0.2 MSF的基本观点12
0.3 关于本书的结构14
第1部分 MSF综述15
第1章 微软解决方案框架MSF16
1.1 企业服务框架16
1.2 MSF的历史17
1.2.1 MSF的起源17
1.2.2 MSF的现状18
1.2.3 MSF框架课程18
1.2.4 指令性指南19
第2章 MSF的基础模型20
2.1 MSF风险管理模型20
2.1.1 风险源与风险的影响20
2.1.2 风险的特征21
2.1.3 成功的风险管理原则21
2.1.4 主动的风险管理22
2.1.5 风险管理策略22
2.1.6 风险管理过程的步骤23
2.1.7 风险评估文档28
2.1.8 风险管理与项目管理28
2.2 MSF小组模型29
2.2.1 建组理念29
2.2.2 小组角色31
2.2.3 各角色与外部联系34
2.2.4 小组模型成功原则35
2.2.5 小组模型的伸缩38
2.2.6 按项目类型使用小组模型40
2.3 MSF过程模型41
2.3.1 MSF过程模型的构成42
2.3.2 MSF过程模型原理46
2.4 小结50
第3章 MSF的应用52
3.1 MSF加速Internet开发53
3.1.1 例化为WEB项目的小组模型53
3.1.2 例化为WEB项目的过程模型54
3.2 应用租用和外包55
3.3 MRF,MSF及MOF框架如何协同工作55
3.3.1 MSF和MRF56
3.3.2 MSF和MOF56
3.4 小结57
第2部分 MSF企业体系结构原理59
第4章 企业体系结构综述60
4.1 企业IT向何处去60
4.1.1 IT技术转变的全景图60
4.1.2 走出深渊62
4.2 企业体系结构的问题和基本概念64
4.2.1 问题和基本概念64
4.2.2 对企业体系结构的需求及开发过程67
4.3 企业IT的评估和决策70
4.4 企业体系结构工具72
4.5 数字神经系统72
4.5.1 数字神经系统的目标73
4.5.2 数字神经系统的原则74
4.5.3 数字神经系统的场景74
4.5.4 数字神经系统的评估75
4.5.5 数字神经系统的蓝图75
4.6 小结75
第5章 MSF企业体系结构项目开发概述77
5.1 MSF企业体系结构77
5.1.1 企业体系结构模型77
5.1.2 规划和分析企业体系结构78
5.2 企业体系结构过程80
5.3 EA项目过程模型83
5.4 EA项目风险分析86
5.5 EA项目小组模型87
5.6 企业体系结构的最佳实践88
5.7 小结90
第6章 EA项目构思阶段与计划阶段91
6.1 EA项目构思阶段91
6.1.1 评估构思阶段的风险91
6.1.2 业务与IT协调一致91
6.1.3 了解细节92
6.1.4 构思阶段的中间里程碑96
6.1.5 构思阶段的MSF小组模型96
6.2 EA项目计划阶段97
6.2.1 调查业务过程97
6.2.2 确定IT目录100
6.2.3 创建期望的体系结构103
6.2.4 草拟企业体系结构计划107
6.2.5 计划阶段的中间里程碑111
6.2.6 计划阶段的MSF小组模型111
6.3 小结112
第7章 EA项目开发阶段与稳定阶段113
7.1 EA项目开发阶段113
7.1.1 启动项目113
7.1.2 组建各项目小组114
7.1.3 协调多个项目114
7.1.4 开发阶段的中间里程碑115
7.1.5 开发阶段的MSF小组模型115
7.2 EA项目稳定阶段116
7.2.1 收集反馈116
7.2.2 解决与项目有关的问题118
7.2.3 改进企业体系结构118
7.2.4 准备下一个版本118
7.2.5 稳定阶段的中间里程碑119
7.2.6 稳定阶段的MSF小组模型119
7.3 小结120
第3部分 MSF应用开发原理121
第8章 应用开发综述122
8.1 与应用相关的概念和术语122
8.2 MSF的应用模型123
8.2.1 MSF应用模型的优势126
8.2.2 MSF应用模型的作用127
8.3 AD项目开发诸模型128
8.3.1 AD项目的小组模型128
8.3.2 AD项目的风险管理模型129
8.3.3 AD项目的过程模型129
8.4 小结130
第9章 AD项目构思阶段与计划阶段131
9.1 AD项目构思阶段131
9.1.1 构思阶段的工作任务131
9.1.2 构思阶段的活动133
9.1.3 构思阶段的文档134
9.1.4 前景认可里程碑及中间里程碑138
9.1.5 构思阶段小组角色的职责139
9.2 AD项目计划阶段140
9.2.1 计划阶段的工作任务141
9.2.2 设计过程与计划142
9.2.3 计划认可里程碑及中间里程碑145
9.2.4 计划阶段的工作产品146
9.2.5 调度原理150
9.2.6 计划阶段小组角色的职责153
9.3 小结154
第10章 AD项目开发阶段与稳定阶段155
10.1 AD项目开发阶段155
10.1.1 开发阶段的任务和活动155
10.1.2 域完成里程碑和中间里程碑156
10.1.3 域完成里程碑的工作产品157
10.1.4 零缺陷理念158
10.1.5 程序测试162
10.1.6 疵病管理165
10.1.7 开发阶段小组角色的职责168
10.2 AD项目稳定阶段169
10.2.1 稳定阶段的任务和活动170
10.2.2 稳定阶段的测试170
10.2.3 疵病消除过程171
10.2.4 发布里程碑和中间里程碑171
10.2.5 发布里程碑的工作产品172
10.2.6 走向发布里程碑173
10.2.7 项目完成总结评审175
10.2.8 稳定阶段小组角色的职责175
10.3 小结176
第4部分 MSF构件设计原理177
第11章 构件设计概述178
11.1 构件基础178
11.1.1 基本概念和术语178
11.1.2 微软构件技术181
11.1.3 构件交互标准183
11.1.4 构件分布的几种情况184
11.1.5 构件的业务价值186
11.1.6 基于构件设计的优点186
11.2 设计原理187
11.2.1 设计的3个要素187
11.2.2 什么是好的设计187
11.2.3 构件设计过程187
11.3 小结188
第12章 MSF构件设计基础189
12.1 MSF建议的构件设计途径189
12.2 MSF构件设计准则190
12.3 MSF构件设计的工作产品及目标190
12.3.1 工作产品190
12.3.2 4大特征191
12.4 MSF构件设计过程模型193
12.5 MSF构件设计过程中的小组角色的职责194
12.6 小结195
第13章 概念设计196
13.1 概念设计综述196
13.1.1 概念设计目标和价值196
13.1.2 组织概念设计199
13.1.3 概念设计过程201
13.2 调研202
13.2.1 调查业务过程202
13.2.2 调查用户204
13.2.3 数据采集技术204
13.2.4 调研基线的工作产品205
13.3 概念设计分析206
13.3.1 相关术语206
13.3.2 整合信息209
13.3.3 创建当前状态场景211
13.3.4 分析基线的工作产品213
13.4 概念设计优化213
13.4.1 改进当前状态下场景的工作213
13.4.2 确认的未来状态场景215
13.4.3 优化基线的工作产品217
13.5 小结218
第14章 逻辑设计219
14.1 逻辑设计综述219
14.1.1 逻辑设计的目标与价值219
14.1.2 组织逻辑设计221
14.1.3 逻辑设计过程223
14.2 逻辑设计分析224
14.2.1 标识服务和对象225
14.2.2 标识属性和关系227
14.2.3 分析基线的工作产品230
14.3 逻辑设计合理化230
14.3.1 标识隐含的服务和对象231
14.3.2 验证服务和对象231
14.3.3 从对象回溯至场景233
14.3.4 合理化基线的工作产品233
14.4 小结234
第15章 构件物理设计235
15.1 物理设计综述235
15.1.1 物理设计的目标与价值235
15.1.2 组织物理设计236
15.1.3 物理设计过程238
15.2 物理设计调查239
15.2.1 判定约束与需求240
15.2.2 从约束与需求中管理风险241
15.2.3 在构建的同时做计划241
15.2.4 调查基线的工作产品243
15.3 物理设计分析243
15.3.1 起草预部署模型243
15.3.2 选择候选实现技术245
15.3.3 分析基线的工作产品247
15.4 物理设计合理化247
15.4.1 决定构件包装和分布策略248
15.4.2 把对象转为基于服务的构件249
15.4.3 在拓扑空间分布构件250
15.4.4 包装与分布的求精251
15.4.5 合理化基线的工作产品253
15.5 物理设计规格说明253
15.5.1 决定编程模型254
15.5.2 定义构件接口258
15.5.3 理解构件结构的考虑259
15.5.4 物理设计基线的工作产品260
15.6 实现考虑和决策260
第5部分 MSF基础设施部署原理261
第16章 基础设施部署概述262
16.1 技术基础设施概念262
16.2 基础设施部署项目采用MSF基本模型264
16.2.1 小组模型264
16.2.2 过程模型264
16.2.3 风险管理模型267
16.3 小结267
第17章 ID项目构思阶段与计划阶段268
17.1 ID项目构思阶段268
17.1.1 概念与原理268
17.1.2 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文档270
17.1.3 构思阶段的工作产品271
17.1.4 前景/工作域认可里程碑和中间里程碑276
17.1.5 构思阶段小组角色的职责277
17.2 ID项目计划阶段278
17.2.1 概念和原理278
17.2.2 计划阶段工作及其工作产品280
17.2.3 计划认可里程碑和中间里程碑289
17.2.4 计划阶段小组角色的职责290
17.3 小结291
第18章 ID项目开发阶段与部署阶段292
18.1 ID项目开发阶段292
18.1.1 概念与原理293
18.1.2 开发阶段的主要活动296
18.1.3 开发阶段的工作产品301
18.1.4 开发阶段的发布里程碑和中间里程碑302
18.1.5 开发阶段小组角色的职责302
18.2 ID项目部署阶段303
18.2.1 概念与原理304
18.2.2 部署阶段的主要活动306
18.2.3 部署阶段的工作产品311
18.2.4 部署阶段部署完成里程碑和中间里程碑312
18.2.5 部署阶段小组角色的职责312
18.3 小结313
第6部分 MSF与前沿软件工程技术315
第19章 MSF与CMM316
19.1 从CMM 1开始使用MSF316
19.1.1 坚持采用若干MSF的基本元素316
19.1.2 从作坊式开发到小组开发317
19.2 共享统一的过程318
19.2.1 构思阶段的活动318
19.2.2 计划阶段的活动319
19.2.3 开发阶段的活动320
19.2.4 稳定阶段的活动321
19.3 达到CMM 2321
19.3.1 需求管理321
19.3.2 项目计划322
19.3.3 项目追踪和勘漏322
19.3.4 软件配置管理322
19.3.5 软件质量(过程)保证323
19.3.6 软件子承包商(供应商)管理323
19.4 使用MSF向CMM 3演进323
19.4.1 组织过程定焦323
19.4.2 组织过程定义324
19.4.3 集成的软件管理324
19.4.4 软件产品工程324
19.4.5 组间协调325
19.4.6 同事评审325
19.4.7 培训计划325
19.5 MSF对CMM 2和CMM 3的支持325
19.5.1 MSF有而CMM没有的元素325
19.5.2 CMM有而MSF没有的元素326
19.6 小结327
第20章 瑞理统一过程RUP328
20.1 过程模型332
20.1.1 4个阶段334
20.1.2 6个核心软件过程335
20.1.3 3个核心支持过程337
20.2 组织模型337
20.3 小结342
第21章 极限编程343
21.1 什么是极限编程343
21.2 过程模型345
21.2.1 项目层次的过程345
21.2.2 迭代过程的细化350
21.2.3 开发过程的细化351
21.2.4 集体代码拥有的过程细化354
21.3 项目小组模型356
21.4 小结356
第22章 MSF与RUP和XP的比较358
参考文献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