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炉内气-固反应动力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高炉内气-固反应动力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1549132.jpg)
- 沈峰满,施月循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418490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240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炉内气-固反应动力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化学反应的平衡与速度1
1.2 化学反应速度和机理2
1.3 化学反应的分类2
1.3.1 按投入能量的形式分类2
1.3.2 按物质的形态分类3
1.3.3 按是否催化分类3
1.4 反应动力学4
2 化学反应速度5
2.1 化学反应速度的表达式及规则5
2.1.1 反应速度的表达形式5
2.1.2 反应速度式6
2.2 试验确定反应速度式的方法10
2.2.1 微分法10
2.2.2 积分法12
2.3 可逆反应16
2.4 复杂反应20
2.4.1 平行反应21
2.4.2 连串反应22
2.4.3 假设稳定状态和假设局部平衡状态25
思考题27
3 反应速度的测定29
3.1 基本物理量的测定29
3.2 间歇式和连续式的特征30
3.2.1 连续式管型反应器32
3.2.2 连续式搅拌槽型反应器33
3.2.3 间歇式和连续式的比较33
3.3 快速反应35
3.3.1 连续式和半连续式35
3.3.2 化学缓和法35
3.3.3 冲击波法36
思考题36
4.1 简单反应和分子数的关系38
4.2 Arrhenius公式38
4 简单反应理论38
4.3 碰撞理论42
4.3.1 两分子反应42
4.3.2 三分子反应46
4.4 过渡状态理论47
4.4.1 势能曲面47
4.4.2 平衡常数的统计热力学表示法49
4.4.3 绝对反应速度50
4.4.4 过渡状态理论和碰撞理论的比较52
4.4.5 反应速度常数的热力学表示和活化熵54
思考题57
5 非均相反应58
5.1 吸附现象58
5.2 吸附的种类与特点59
5.3 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式60
5.3.1 Langmuir型吸附式60
5.3.2 Freundlich型吸附式61
5.3.4 应用过渡状态理论推导Frumkin—Temkin吸附式62
5.3.3 Frumkin—Temkin型吸附式62
5.3.5 多种气体同时吸附的Frumkin—Temkin吸附式64
5.4 化学反应为限制性环节时的反应速度65
5.4.1 Langmuir—Hinshelwood机构(L—H机构)65
5.4.2 Rideal—Eley机构(R—E机构)66
5.4.3 Temkin机构66
5.5 反应速度的测定70
5.6 扩散的影响75
5.6.1 薄膜内阻力75
5.6.2 粒子内部阻力和有效系数76
思考题82
6 固体表面积的评价84
6.1 电解水溶液法测定致密固体表面积84
6.1.1 电解水溶液测定表面积方法的开发85
6.1.2 本测定法的应用94
6.2 使用表面粗糙度评价不光滑表面97
6.2.1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99
6.2.2 表面粗糙度的测定100
6.2.3 表面积的评价101
6.3 使用水银压入法测定多孔固体介质表面积102
6.3.1 测定原理102
6.3.2 测定方法103
7 固体催化剂存在条件下的气相反应104
7.1 水煤气反应与还原球团的催化特性104
7.1.1 催化剂及试验装置104
7.1.2 测定方法106
7.1.3 预备试验106
7.1.4 试验结果109
7.1.5 影响还原球团催化特性的因素112
7.2 铁、镍催化剂条件下水煤气反应速度117
7.2.1 试验方法117
7.2.2 反应速度式119
7.2.3 结果及分析124
7.3.1 有效系数的测定131
7.3 以多孔还原球团为催化剂的水煤气反应131
7.3.2 有效系数计算式的导出133
7.3.3 有效系数的计算和讨论136
7.4 甲烷生成反应143
7.4.1 试验方法及条件144
7.4.2 试验结果146
7.4.3 结果讨论151
8.1.1 铁矿石还原机理的研究155
8.1 铁矿石还原机理155
8 高炉内气—固反应现象 I—铁矿石还原155
8.1.2 未反应核还原机理158
8.2 铁矿石界面还原反应速度161
8.2.1 界面还原反应速度表达式161
8.2.2 气相压力对界面反应速度的影响164
8.3 铁矿石还原反应速度方程式167
8.3.1 速度方程式的建立167
8.3.2 速度方程式的应用171
8.4.1 铁矿石的性状176
8.4 影响铁矿石还原速度的因素176
8.4.2 还原气体的特性181
8.4.3 还原温度183
8.5 多孔铁氧化物的还原185
8.5.1 均匀的内部还原186
8.5.2 多孔铁氧化物的还原187
9.1 高炉喷煤技术的发展189
9.1.1 喷煤发展概况189
9 高炉内气—固反应现象 II—煤粉燃烧189
9.1.2 喷煤的负效应190
9.2 固体燃料燃烧理论梗概194
9.2.1 固体燃料燃烧的分类194
9.2.2 固体燃料的燃烧机理195
9.2.3 固体燃料的着火和灭火196
9.2.4 煤粉的燃烧特点198
9.3 单颗粒煤粉的燃烧行为200
9.3.1 试验200
9.3.2 结果及分析202
9.4 单颗粒煤粉的燃烧机理及添加氧化剂的助燃作用210
9.4.1 试验方法210
9.4.2 煤粉燃烧机理的研究210
9.4.3 提高煤粉燃烧率的新方法213
9.4.4 粗颗粒煤粉使用的可能性218
9.5 群体颗粒煤粉燃烧行为220
9.5.1 试验装置和方法220
9.5.2 试验结果221
9.5.3 群体颗粒煤粉燃烧的特点223
9.5.4 煤枪的配置对煤粉燃烧的影响224
9.6 白云石等对煤粉的助燃作用226
9.6.1 试验准备及试验方法226
9.6.2 试验结果229
9.7 煤粉喷吹技术的发展前景234
9.7.1 增加煤粉喷吹量234
9.7.2 开发与喷煤相关的新技术234
参考文献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