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森林生态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森林生态学
  • 陕西省农林学校,辽宁省林业学校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0114X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森林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森林的概念及其结构特征5

第一节 森林的概念5

第二节 森林的结构特征7

一、森林组成8

二、森林层次11

三、森林的郁闭度、疏密度和密度14

四、森林的年龄17

五、森林的起源18

六、森林的地位级与立地指数19

第二章 环境因子与森林相互作用的规律性23

第一节 环境因子的基本概念23

第二节 生态环境对森林作用的基本规律24

一、树种特性与生态环境的统一性24

二、生态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综合作用25

三、生态因子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26

四、生态因子间的调节和相互补偿作用27

五、主导因子的意义28

一、森林对环境作用的综合性29

第三节 森林对环境作用的基本规律29

二、森林对环境作用的阶段性30

三、森林对环境条件的指示性31

第三章 光因子32

第一节 光的生态意义32

一、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33

二、光对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33

三、光对树木形态结构的影响37

第二节 树木对光的要求和适应38

第三节 林内的光照条件41

第四节 调节和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44

第四章 温度因子46

第一节 温度的生态意义47

一、温度对林木各种生理活动的影响47

二、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48

三、温度对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49

四、温度对树木分布的影响51

第二节 树木对温度的适应和要求52

第三节 极限温度对林木的危害及其防止55

一、极限低温对林木的危害及共防止55

二、极限高温对林木的危害及其防止58

第四节 森林对温度的影响59

第五章 水分因子63

第一节 水分的生态意义63

一、水分对树木的重要性63

二、不同形态水分的生态意义64

第二节 树木对水分的需要和适应66

一、树木对水分的需要66

二、树木对水分的适应性67

第三节 森林对水分的影响69

一、森林在水分循环中的作用69

二、森林对降水量的影响73

三、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74

四、森林对水体污染的净化作用76

第六章 大气因子78

第一节 大气各主要成分的生态意义78

一、氮气78

二、氧气79

三、二氧化碳79

第二节 大气污染与树木82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82

二、大气污染对树木的影响84

三、树木对大气污染的抗性86

四、树木对大气污染的监测作用89

五、森林对大气污染的净化作用90

第三节 森林和风97

一、风对森林的生态作用97

二、森林对风的影响100

第七章 土壤因子102

第一节 土壤对森林的生态作用102

一、母岩与林木生长102

二、土层厚度与林木生长104

三、土壤的物理性质与林水生长105

四、土壤的化学性质与林木生长107

五、土壤微生物与林木生长112

第二节 森林对土壤的影响114

一、森林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114

二、森林死地被物116

第三节 提高森林土壤肥力的途径120

第八章 生物因子123

第一节 森林植物间的相互关系123

一、森林植物间相互作用的方式123

二、森林内的下木与活地被物130

一、森林对动物的影响134

第二节 森林中的动物134

二、动物对森林的影响135

第三节 调节森林中生物关系的措施138

第九章 地形因子140

第一节 地形的概念140

第二节 山河走向对森林分布的影响142

一、山脉走向对森林分布的影响142

二、江河走向对森林分布的影响144

二、坡向145

第三节 山地地形因子对森林的影响145

一、海拔高度145

三、坡位146

四、坡度147

第四节 几种特殊地貌及其森林植被148

一、黄土地貌及其森林植被148

二、岩溶地貌及其森林植被149

三、海岸地貌及其森林植被151

一、有性繁殖152

第一节 森林的形成152

第十章 森林的形成及其生长发育152

二、无性繁殖158

第二节 森林的生长和发育162

一、森林生长发育的一般概念162

二、森林的生长163

三、森林中的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168

四、森林的发育171

第十一章 森林群落演替175

第一节 森林群落演替的原因175

一、原生演替179

第二节 森林群落的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179

二、次生演替183

第三节 森林演替实例184

一、云杉林被桦木林所更替及云杉林的恢复184

二、红松林的演替186

三、油松林和辽东栎林的相互更替189

四、常绿阔叶林的演替189

五、云南松林和油松林的演替191

第十二章 森林群落分类193

第一节 森林群落分类的意义和森林类型的概念193

第二节 森林群落分类的原则和分类方法194

一、英美学派195

二、法瑞学派196

三、生物地理群落学派196

四、生态学派201

第三节 我国的林型工作204

一、天然林的分类204

二、人工林的分类206

三、无林地立地条件类型的分类208

第四节 森林类型在林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211

第一节 我国森林的水平分布规律213

第十三章 森林分布213

第二节 我国森林的垂直分布规律217

第三节 我国森林植被分区221

一、寒温带针叶林区域223

二、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224

三、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226

四、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227

五、热带雨林、季雨林区域230

六、温带草原区域232

七、温带荒漠区域233

八、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235

第十四章 森林生态系统237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237

一、什么是生态系统237

二、什么是森林生态系统237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240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分240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242

第三节 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245

一、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的规律245

二、百分之十定律和生态金字塔248

第四节 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50

一、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250

二、森林中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252

三、地球物理化学循环255

第五节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257

一、生产力、生产量和生物量257

二、森林的净生产量与生物量258

三、测定森林生产量的方法260

第六节 生态系统平衡264

参考文献2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