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 张岂之主编;杨先材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9152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72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1949~-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恢复1

第一节 新中国的诞生1

一、新中国建国条件的成熟和建国方案的形成1

二、建国盛会的召开和建国方略的制定4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建立8

第二节 共和国对外关系的初建与中苏结盟11

一、建国初期的国际形势和对外关系的初步建立11

二、共和国对外关系的重大举措13

第三节 巩固新生政权的初期斗争15

一、建国初期的国内形势和主要任务15

二、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及各民族团结局面的实现16

三、加强各级地方人民政权的建设19

四、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21

五、稳定市场物价,统一全国财经22

第四节 抗美援朝斗争和各项民主改革的开展25

一、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纲领与方针的提出25

二、抗美援朝和反对美国侵占我国领土台湾的斗争27

三、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30

四、大张旗鼓地镇压反革命31

五、实施《婚姻法》、清除旧社会遗毒和开展其他民主改革33

第五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文化建设的起步34

一、国民经济各条战线生产的恢复和工商业的合理调整34

二、“三反”“五反”运动的相继开展37

三、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建设和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进行40

四、恢复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及其经验44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47

第一节 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任务的明确提出47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与提出47

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50

三、贯彻总路线的宣传和动员53

第二节 工业化建设高潮的掀起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展开55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全面实施55

二、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57

三、城乡社会主义改造的有步骤展开5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62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继续发展62

二、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65

三、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维护党的团结68

第四节 思想文化和国防外交多方面建设的展开70

一、思想文化领域的建设和批判70

二、国防现代化与军队正规化建设的起步74

三、新中国步入世界外交舞台的初期重大建树76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一五”计划顺利实现78

一、农业和手工业合作化的高潮78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80

三、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和经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83

四、“一五”计划的顺利实现,国家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建立86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与挫折88

第一节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88

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新形势与新任务88

二、社会主义建设新方针的酝酿与陆续提出90

三、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起点与中共八大的召开94

四、中共八大后的探索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97

第二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100

一、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的整风运动的开展100

二、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及其教训103

第三节 共和国建设的重大曲折--“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07

一、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逆转与“大跃进”的发动107

二、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高潮110

三、急于过渡的人民公社化运动114

第四节 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斗争117

一、在1958年台湾危机中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斗争117

二、西藏平叛和维护边界国家主权的斗争120

三、中苏分歧的发展和在对苏关系上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123

第五节 对“大跃进”以来“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及中断125

一、“大跃进”期间的纠“左”努力125

二、庐山会议和反右倾运动129

三、“大跃进”狂潮再起133

第四章 严重挫折后的艰难调整和“左”倾错误在政治方面的继续发展136

第一节 以贯彻“八字方针”为中心的全面调整136

一、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提出和初步贯彻136

二、全面调整的重大决策及其成效142

第二节 调整时期的对外关系149

一、坚持独立自主,反对苏美的霸权主义149

二、坚持和平共处,发展同两个“中间地带”国家的友好关系154

第三节 “左”倾错误在国内政治领域的重新发展157

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重新强调阶级斗争157

二、开展“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教运动159

三、文化思想领域的错误批判163

第四节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165

一、1963--1965年的继续调整及其成就165

二、国民经济建设战略重点的转移170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共和国历史上的大动乱局面175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75

一、“文化大革命”的酝酿与准备175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178

三、全国大动乱局面的形成181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夺权”和“天下大乱”184

一、以“一月风暴”为开端的“全面夺权”184

二、反对动乱的“二月抗争”及其受挫后的动乱新高潮187

三、“文化大革命”对共和国政治经济的灾难性冲击190

四、试图稳定“文化大革命”格局的若干重大举措195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的持续与终结198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斗批改”阶段的激烈争斗198

一、中共九大后“文化大革命”“左”倾方针在各领域的贯彻198

二、林彪集团的抢班夺权及其覆灭201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初的纠“左”努力及局部整顿204

一、周恩来主持对极“左”思潮的批判204

二、局部整顿中的斗争与反复208

三、开拓共和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209

第三节 1975年全面整顿及其曲折213

一、中共十大后社会动乱的再起213

二、围绕四届人大召开的激烈斗争215

三、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217

四、全面形势的逆转和全面整顿的中断221

第四节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223

一、“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走向天怒人怨223

二、毛泽东逝世后“四人帮”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及其被粉碎226

三、“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228

第七章 共和国发展的历史性转折232

第一节 转折前的两年徘徊232

一、粉碎“四人帮”后稳定国内局势的最初努力232

二、拨乱反正在排徊中艰难前进234

三、思想路线上拨乱反正的重大进展239

第二节 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实现241

一、党和国家指导方针与工作重点的根本性转折241

二、大力推进国民经济的调整245

三、拨乱反正的全面推进与完成248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起步256

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推行256

二、打开国门,走出封闭的重大举措261

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阶段264

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爱国统一战线的扩大267

第八章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27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270

一、中共十二大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和发展道路270

二、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272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274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274

二、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279

三、其他领域改革与建设的顺利发展281

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287

第三节 对外政策的调整和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289

一、对外政策的调整与外交关系的发展289

二、实现祖国统一基本国策的形成和统一大业的推进292

第四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296

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战略方针的提出和贯彻296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300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与坚持303

一、中共十三大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突破303

二、以改革总揽全局,推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305

三、平息1989年的政治风波309

四、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成就312

第九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317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括和新发展317

一、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317

二、中共十四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321

第二节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新阶段323

一、廓清加快发展的宏观环境323

二、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327

三、跨世纪纲领的制定330

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进展332

第三节 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进展337

一、香港回归的实现337

二、海峡两岸关系在曲折中取得重大进展340

第四节 共和国迈向21世纪的航标341

一、邓小平逝世及对其历史地位的高度评价341

二、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343

三、为实现共和国跨世纪纲领而团结奋进3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