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舒兰市志 1986-2002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何庆阳主编;吉林省舒兰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603875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973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1005页
- 主题词:法律法规汇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舒兰市志 1986-200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凡例1
概述3
大事记13
专题记述55
第一篇 建置 区划第一章 位置面积65
第二章 建置沿革65
第三章 行政区划66
第四章 乡(镇)街、区66
第一节 街道简介66
第二节 舒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75
第三节 乡镇简介76
第二篇 自然环境127
第一章 地质127
第一节 地层127
第二节 岩浆岩129
第三节 构造130
第二章 地貌131
第一节 地势131
第二节 山脉山峰131
第三节 地貌类型132
第三章 气候 物候132
第一节 气候132
第二节 物候136
第四章 水文136
第一节 地表水136
第二节 地下水137
第五章 土壤植被137
第一节 土壤类型137
第二节 土壤肥力138
第三节 植被139
第六章 自然资源140
第一节 生物资源140
第二节 土地资源141
第三节 水利资源141
第四节 矿产资源141
第七章 自然灾害142
第一节 旱灾142
第二节 水灾142
第三节 冰雹143
第四节 霜冻143
第五节 病虫害143
第三篇 人口147
第一章 人口状况147
第一节 人口变动147
第二节 人口分布148
第三节 人口密度149
第四节 人口构成150
第二章 人口控制151
第一节 机构152
第二节 宣传教育152
第三节 行政管理153
第四节 技术服务154
第五节 基层基础工作156
第六节 综合治理156
第四篇 中国共产党舒兰市(县)委员会第一章 机构159
第二章 党员代表大会161
第三章 常委会重要决策纪略163
第四章 市委办公室169
第一节 机构169
第二节 主要工作169
第五章 政策研究工作170
第一节 机构170
第二节 调研170
第六章 基层组织171
第一节 党的工作委员会171
第二节 乡(镇)街、区党委171
第三节 机关和企业党委172
第四节 党组172
第五节 党总支部 党支部172
第七章 组织工作178
第一节 机构178
第二节 组织建设178
第三节 干部管理183
第四节 基层组织建设184
第五节 党史工作185
第八章 宣传工作186
第一节 机构186
第二节 理论教育186
第三节 宣传教育187
第四节 党员教育189
第五节 新闻报道189
第九章 统战工作190
第一节 机构190
第二节 落实统战政策190
第三节 非党知识分子工作190
第四节 对台海外统战工作191
第十章 政法工作192
第一节 机构192
第二节 专项治理192
第三节 综合治理193
第四节 队伍建设194
第五节 “610”工作195
第十一章 党校工作196
第一节 机构196
第二节 教学工作196
第三节 教师队伍与科研工作197
第十二章 老干部工作197
第一节 机构197
第二节 主要工作198
第十三章 机关党建工作199
第一节 机构199
第二节 主要工作199
第十四章 信访200
第一节 机构200
第二节 信访接待处理201
第十五章 农村工作部202
第一节 机构202
第二节 主要工作202
第五篇 权力机关205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205
第一节 舒兰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205
第二节 舒兰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205
第三节 舒兰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206
第四节 舒兰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207
第五节 舒兰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209
第六节 舒兰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210
第二章 舒兰市(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11
第一节 机构211
第二节 重要决议、决定213
第三节 机关工作214
第三章 乡镇人大机构217
第六篇 行政机关221
第一章 机构221
第一节 舒兰市(县)人民政府221
第二节 基层政府221
第二章 政府工作223
第一节 重要会议纪略223
第二节 外事 侨务226
第三节 法制工作228
第四节 干部任免229
第三章 市(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29
第一节 机构229
第二节 主要工作229
第四章 驻外机构231
第五章 民族工作231
第一节 机构231
第二节 少数民族人口及分布231
第三节 民族村经济232
第四节 民族教育232
第五节 少数民族文化体育233
第六节 少数民族干部233
第六章 招商引资234
第一节 机构234
第二节 招商引资成果234
第七章 舒兰市(县)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238
第一节 机构238
第二节 主要工作239
第八章 舒兰市(县)人民政府财贸办公室240
第一节 机构240
第二节 主要工作240
第九章 舒兰市非公有经济发展局241
第一节 机构241
第二节 主要工作241
第七篇 政协245
第一章 政协委员会245
第二章 重要会议246
第一节 政协全委会议246
第二节 政协常务委员会议250
第三章 主要工作254
第一节 协商监督 参政议政254
第二节 办理提案255
第三节 “三胞”亲友联谊258
第四节 调查 视察259
第五节 征集出版文史资料259
第六节 社会服务260
第八篇 纪检 监察第一章 纪检263
第一节 机构263
第二节 换届264
第三节 主要工作264
第二章 监察270
第一节 机构270
第二节 主要工作270
第九篇 社会团体275
第一章 舒兰市(县)总工会275
第一节 机构275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275
第三节 主要工作275
第四节 所属单位277
第二章 共青团舒兰市(县)委员会278
第一节 机构278
第二节 团员代表大会278
第三节 团队工作279
第三章 舒兰市(县)妇女联合会281
第一节 机构281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281
第三节 主要工作281
第四章 舒兰市(县)工商业联合会283
第一节 机构283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284
第三节 主要工作285
第五章 舒兰市(县)残疾人联合会286
第一节 机构286
第二节 残疾人代表大会286
第三节 主要工作286
第六章 舒兰市(县)科学技术协会289
第一节 机构289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290
第三节 科普宣传 科普活动290
第四节 科技培训291
第七章 其他社会团体292
第一节 舒兰市(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292
第二节 舒兰市(县)老年体育协会292
第三节 舒兰市(县)文学艺术联合会292
第四节 舒兰市(县)消费者协会293
第五节 舒兰市(县)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293
第六节 舒兰市(县)工商行政管理学会294
第十篇 公安 司法第一章 公安297
第一节 机构297
第二节 治安管理298
第三节 案件侦查300
第四节 户政工作303
第五节 国家安全保卫305
第六节 交通管理306
第七节 消防309
第八节 监所管理310
第九节 督察311
第十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311
第二章 检察312
第一节 机构312
第二节 刑事检察312
第三节 反贪污贿赂314
第四节 渎职侵权检察315
第五节 林业检察316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318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318
第八节 监所检察319
第九节 综合治理320
第三章 审判320
第一节 机构320
第二节 审判工作321
第三节 审判监督325
第四节 执行工作326
第五节 信访立案327
第六节 综合治理327
第七节 审判方式改革328
第四章 司法行政328
第一节 机构328
第二节 法制教育329
第三节 依法治市(县)329
第四节 基层法律服务330
第五节 律师事务331
第六节 公证332
第十一篇 民政335
第一章 机构335
第二章 基层单位335
第三章 优抚安置336
第一节 群众优待336
第二节 国家补助338
第三节 国家抚恤339
第四节 烈士褒扬339
第五节 安置339
第四章 社会救济339
第一节 灾害救济339
第二节 农村扶贫341
第三节 五保户供养344
第五章 城市社会福利345
第一节 社区救济345
第二节 社区服务与社会福利346
第三节 社会有奖募捐347
第六章 社会行政事务347
第一节 婚姻管理347
第二节 殡葬管理348
第三节 勘界与地名管理348
第四节 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348
第七章 基层政权建设349
第一节 “两委”换届选举349
第二节 “两委”主任培训349
第八章 老龄工作349
第十二篇 军事353
第一章 人民武装部353
第一节 机构353
第二节 基层组织353
第二章 驻军353
第三章 兵役354
第一节 宣传354
第二节 组织 纪律354
第三节 征兵任务355
第四章 民兵预备役355
第一节 民兵预备役组织355
第二节 民兵训练356
第三节 武器装备357
第五章 军民共建357
第六章 人民防空358
第一节 机构358
第二节 人防教育358
第三节 人防工程359
第四节 组织指挥359
第五节 通信与警报360
第十三篇 人事 劳动和社会保障第一章 人事363
第一节 机构363
第二节 编制管理363
第三节 干部来源364
第四节 公务员管理365
第五节 退休干部管理366
第六节 工资福利待遇367
第七节 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370
第八节 人才开发与交流370
第九节 人事制度改革371
第二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372
第一节 机构372
第二节 劳动就业373
第三节 劳动工资管理374
第四节 劳动安全管理375
第五节 劳动仲裁376
第六节 城市扶困377
第七节 劳动保险377
第八节 技工学校377
第三章 社会保险378
第一节 机构378
第二节 养老保险378
第三节 失业保险380
第十四篇 农业383
第一章 农村体制改革383
第二章 农业生产384
第一节 机构384
第二节 耕地386
第三节 种植业生产388
第四节 农技 农艺397
第五节 订单农业与绿色食品401
第三章 经营管理402
第一节 集体资金管理402
第二节 农村审计与检察402
第三节 农村承包合同管理403
第四节 农民负担监督管理404
第五节 收益分配404
第六节 农村会计队伍与培训405
第四章 农机406
第一节 农机服务体系406
第二节 农业机械与作业407
第三节 农机管理412
第四节 农机培训与技术推广415
第五节 农机供应和农机修理416
第五章 多种经营417
第一节 “一参三果”栽培417
第二节 经济动物养殖417
第三节 药材种植418
第四节 编织业418
第六章 乡镇企业419
第一节 机构419
第二节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419
第七章 畜牧421
第一节 机构421
第二节 畜禽生产422
第三节 畜禽品种改良424
第四节 疫病防治425
第五节 检疫工作425
第六节 定点屠宰426
第七节 普及科学技术426
第八章 食用菌开发427
第一节 机构427
第二节 主要工作427
第三节 食用菌生产427
第九章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428
第一节 机构428
第二节 主要工作429
第十五篇 林业435
第一章 机构435
第一节 林业局435
第二节 基层单位435
第二章 林业资源436
第一节 林地436
第二节 木材蓄积438
第三章 营林建设439
第一节 采种育苗439
第二节 植树造林439
第三节 四旁绿化440
第四节 封山育林 退耕还林440
第五节 生态经济林441
第四章 森林经营442
第一节 组织形式442
第二节 经营方式与经营改革443
第三节 资源管理443
第五章 森林保护444
第一节 森林防火444
第二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与检疫445
第六章 林政管理446
第一节 林权管理446
第二节 林地管理446
第三节 木材管理446
第四节 野生动物保护447
第七章 多种经营447
第一节 国营企业多种经营447
第二节 集体企业多种经营448
第三节 个体多种经营448
第四节 林蛙448
第五节 绿色资源开发449
第十六篇 水利 水产第一章 机构454
第一节 水利局454
第二节 基层单位454
第三节 乡镇水利管理站456
第二章 水利水产资源456
第一节 江河456
第二节 水资源461
第三节 水产资源462
第三章 水利建设463
第一节 蓄水工程建设463
第二节 拦河引水工程467
第三节 提水工程470
第四节 防洪工程470
第五节 河道整治473
第四章 水土保持473
第一节 水土流失473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473
第五章 水产474
第一节 成鱼养殖474
第二节 休闲渔业475
第三节 水产科技476
第六章 水利管理477
第一节 水资源管理477
第二节 水利行政执法478
第七章 水旱灾害纪实479
第十七篇 工业485
第一章 工业经济综述485
第二章 机构486
第一节 舒兰市(县)工业局486
第二节 舒兰市(县)经济委员会486
第三节 舒兰市经济贸易局487
第四节 舒兰市(县)煤炭管理局487
第五节 舒兰市(县)二轻工业局487
第三章 体制改革488
第一节 承包经营488
第二节 企业租赁488
第三节 企业兼并488
第四节 股份合作488
第五节 集团化经营489
第六节 合资合作490
第四章 企业所有制490
第一节 国有企业490
第二节 集体企业491
第三节 民营企业491
第五章 行业门类492
第一节 医药化工492
第二节 机械工业495
第三节 建材工业497
第四节 食品工业499
第五节 印刷工业499
第六节 煤炭工业500
第七节 木制品工业500
第八节 造纸工业501
第九节 纺织工业501
第六章 企业管理502
第一节 计划管理502
第二节 生产管理504
第三节 财务管理505
第四节 技术管理505
第五节 劳动工资管理508
第十八篇 交通513
第一章 公路513
第一节 机构513
第二节 体制改革514
第三节 公路线路515
第四节 公路建设518
第五节 公路养护524
第六节 运输526
第七节 路政管理528
第八节 交通安全管理529
第九节 规费管理530
第二章 铁路530
第一节 机构530
第二节 线路531
第三节 桥梁532
第四节 站所533
第五节 运输537
第十九篇 邮政 电信第一章 邮政544
第一节 机构544
第二节 邮政业务545
第三节 邮路548
第四节 投递548
第五节 邮政设备550
第二章 电信551
第一节 机构551
第二节 电报551
第三节 长途电话552
第四节 市内电话553
第五节 农村电话553
第六节 数据通信554
第七节 无线寻呼555
第三章 移动通信556
第一节 中国移动556
第二节 中国联通557
第三节 互联网558
第二十篇 财政561
第一章 机构561
第一节 财政局561
第二节 乡(镇)街、区财政所561
第二章 财政体制改革562
第三章 财政收支563
第一节 财政收入563
第二节 财政支出564
第三节 财政平衡565
第四章 财政投资567
第一节 经济建设投资567
第二节 社会事业投资569
第五章 财政管理570
第一节 预算管理570
第二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573
第三节 企业财务管理573
第四节 农业资金管理574
第五节 财务活动监督574
第六节 证券管理575
第六章 国有资产管理576
第七章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和政府采购577
第二十一篇 税务581
第一章 税务581
第一节 机构581
第二节 税收征管581
第二章 国税584
第一节 机构584
第二节 税制改革584
第三节 征收管理586
第四节 税务稽查588
第五节 税率税目588
第三章 地税590
第一节 机构590
第二节 征收管理590
第三节 税务稽查591
第二十二篇 金融 保险第一章 金融595
第一节 机构595
第二节 改革综述598
第三节 金融管理598
第四节 存款和储蓄600
第五节 信贷602
第六节 经营605
第二章 保险606
第一节 机构606
第二节 人民保险支公司606
第三节 人寿保险支公司608
第二十三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第一章 城乡建设613
第一节 机构613
第二节 城乡规划614
第三节 城市建设615
第四节 建筑管理623
第五节 城市监察626
第六节 小城镇建设627
第七节 房地产管理632
第二章 环境保护638
第一节 机构638
第二节 环境污染638
第三节 环境监测640
第四节 环境管理641
第五节 污染治理642
第六节 生态建设与农业环保644
第二十四篇 城乡供电第一章 城区供电647
第一节 机构647
第二节 城区用电647
第三节 电费收缴648
第四节 安全生产649
第五节 查处窃电650
第六节 新增电力设施651
第七节 现代化管理652
第八节 开展优质服务652
第二章 农村供电653
第一节 机构653
第二节 农村用电653
第三节 设施建设654
第四节 安全生产655
第五节 生产任务656
第六节 计量管理657
第七节 线损率657
第八节 查处窃电658
第九节 电费收缴658
第十节 变电所 电管站659
第十一节 农网改造660
第二十五篇 商贸 旅游第一章 商业经济综述663
第二章 国有商业664
第一节 机构664
第二节 体制改革664
第三节 经营管理665
第三章 供销商业670
第一节 机构670
第二节 体制改革671
第三节 经营管理673
第四章 个体商业683
第五章 外经外贸684
第一节 机构684
第二节 对外贸易684
第六章 物资685
第一节 机构685
第二节 体制改革685
第三节 物资经营685
第七章 粮食686
第一节 机构686
第二节 体制改革688
第三节 粮油经营688
第四节 仓储 调运692
第五节 多种经营694
第六节 财务管理694
第七节 企业选介695
第八章 石油 液化气经营697
第一节 机构697
第二节 石油经营698
第三节 液化气销售699
第九章 烟叶经营700
第一节 机构700
第二节 生产 销售700
第十章 旅游701
第一节 机构701
第二节 旅游宣传701
第三节 旅游规划702
第四节 资源开发702
第五节 景区简介702
第二十六篇 国民经济综合管理第一章 计划管理707
第一节 机构707
第二节 体制改革708
第三节 计划编制708
第四节 计划实施709
第二章 物价管理713
第一节 机构713
第二节 价格调控713
第三节 物价监督检查714
第四节 价格指数715
第三章 统计718
第一节 机构718
第二节 统计调查718
第三节 队伍建设720
第四节 法制建设720
第五节 统计成果720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721
第一节 机构721
第二节 市场管理721
第三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723
第四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724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725
第六节 经济合同管理728
第七节 行政执法729
第五章 质量技术监督730
第一节 机构730
第二节 计量监督管理730
第三节 标准化监督管理732
第四节 代码证书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734
第五节 设备监督检验734
第六节 质量监督管理735
第六章 审计736
第一节 机构736
第二节 审计工作737
第七章 国土资源管理740
第一节 机构740
第二节 土地制度改革740
第三节 土地调查741
第四节 土地管理741
第八章 矿产资源管理747
第一节 矿产资源勘查747
第二节 采矿登记748
第三节 补偿费收缴748
第四节 矿产资源监督管理749
第九章 烟草专卖750
第一节 机构750
第二节 专卖管理751
第三节 卷烟销售751
第四节 宣传执法752
第十章 盐务管理753
第一节 机构753
第二节 购入 销售753
第三节 监督执法753
第二十七篇 教育 科技第一章 教育757
第一节 机构757
第二节 学前教育757
第三节 小学教育759
第四节 中学教育761
第五节 职业技术教育763
第六节 成人教育765
第七节 特殊教育767
第八节 民族教育767
第九节 行政管理768
第十节 教育督导772
第十一节 教育改革773
第十二节 部分学校简介774
第二章 科技777
第一节 机构777
第二节 科技队伍777
第三节 科技体制改革778
第四节 科技管理779
第五节 科技情报784
第六节 地震预测784
第七节 气象测报785
第二十八篇 文化 体育 档案 方志第一章 文化789
第一节 机构789
第二节 体制改革789
第三节 群众文化790
第四节 图书792
第五节 文艺演出794
第六节 电影794
第七节 文艺创作795
第八节 文物古迹798
第九节 文化市场管理800
第二章 体育801
第一节 群众体育801
第二节 学校体育803
第三节 老年体育804
第四节 体育设施805
第三章 档案 方志805
第一节 机构805
第二节 档案806
第三节 地方志工作810
第二十九篇 卫生815
第一章 医疗卫生815
第一节 机构815
第二节 体制改革纪略815
第三节 医疗818
第四节 卫生防疫823
第五节 妇幼保健827
第六节 医政管理828
第七节 血液管理830
第八节 红十字会831
第二章 药品监督管理831
第一节 机构831
第二节 药品监督管理831
第三节 药品检验832
第四节 药品市场管理833
第三十篇 广播 电视 报纸第一章 广播电视837
第一节 机构837
第二节 体制改革838
第三节 广播839
第四节 电视840
第二章 报纸842
第一节 机构842
第二节 主要工作842
第三十一篇 社会生活第一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845
第一节 群众性创建活动845
第二节 创建生态园林城和卫生城846
第三节 警民共建846
第二章 人民生活847
第一节 生活水平847
第二节 生活消费848
第三章 风俗习惯853
第一节 婚寿丧葬853
第二节 节日855
第四章 宗教856
第一节 宗教场所及教众857
第二节 宗教管理858
第三十二篇 人物861
第一章 人物传略861
第二章 人物简介872
第三章 省部级以上先进模范人物891
第四章 舒兰市高级职称人员名录898
附录903
一 驻舒国、省、吉林市企事业单位903
二 前志补遗920
三 重要文献辑存925
四 修志文件选辑949
索引957
一 山峰 河流 水库957
二 乡镇街道957
三 机关团体957
四 企事业单位959
五 图表961
六 人物969
编纂始末971
提供初稿人员名单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