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
  • 曾世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021015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民法总则之现在与未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大陆法系民法之初1

第一项 概况1

第二项 法德民法立法背景2

第三项 法备民法内容特色3

第四项 法德民法影响概况4

第二节 民法之规范基础5

第一项 概说5

第二项 行为本位与资源本位6

第三项 民法立法之社会背景7

第四项 民法崇尚行为本位之因由8

第五项 民法不能贯彻行为本位之因由与事证9

第六项 民法规定之生活资源态样10

第七项 民法包容之生活资源分配理念11

第一项 民法蜕变之情形12

第三节 民法之蜕变与规范基础之调整12

第八项 综述:行为本位与资源本位之相辅关系12

第二项 民法规范基础之调整(一)——兼重资源本位13

第三项 民法规范基础之调整(二)——匡正法制系乱14

第五节 诚实信用之原则38

第一项 诚信原则之由来38

第二项 诚信原则之价值39

第三项 诚信原则之内容40

第四项 诚信原则之规定有欠妥当41

第六节 情势变迁之原则41

第一项 情势变迁原则之意义41

第二项 情势变迁原则之价值42

第三项 情势变迁原则之适用要件43

第四项 情势变迁原则之效力45

第五项 情势变迁原则缺如45

第一项 利益归还原则之意义46

第七节 制度内利益归还之原则46

第二项 现有之零碎规定47

第三项 一般规定之必要性48

第三章 权利义务50

第一节 权利或义务50

第一项 传统学说下权利之定义50

第二项 权利与生活资源之关系51

第三项 传统学说下义务之定义51

第四项 义务与生活资源之关系52

第二节 权利之发生、存续与消灭53

第一项 概说53

第二项 权利之发生53

第三项 权利之存续55

第四项 权利之消灭59

第一项 概说60

第三节 法益与自由资源之处位60

第二项 法益之意义61

第三项 法益存在之样态62

第四项 法益之处遇66

第五项 自由资源之意义66

第六项 自由资源存在之态样67

第七项 自由资源之处遇69

第四节 权利义务关系69

第一项 法律关系与权利义务关系69

第二项 权利义务关系之变动内容70

第三项 权利义务关系之变动关联71

第四章 法律上之主体73

第一节 法律上之主体与权利(义务)之主体73

第一项 两个主体之含义与混用73

第二节 权利(义务)能力之由来74

第二项 两个主体与权利能力之关联74

第一项 法国民法之规定75

第二项 德国民法之规定76

第三项 其他民法之规定76

第四项 规定之存疑与价值77

第三节 权利(义务)能力之设计79

第一项 设计之轮廓79

第二项 设计之误认81

第三项 设计之真谛82

第四节 权利(义务)能力规定之检讨84

第一项 现行规定不切实际84

第二项 自然人权利能力之现在84

第三项 自然人仅利能力之未来86

第一款 传统法学之见解88

第二款 传统法学之见解与现实脱节88

第四项 组织体权利能力之现在88

第三款 症结因由89

第五项 组织体权利能力之未来92

第六项 附述一若干组织体权利能力之未来93

第一款 行政法上之组织体93

第二款 祭祀公业94

第三款 法人或 非法人团体之分支组织95

第五节 死亡宣告规定之检讨96

第一项 死亡宣告或失踪宣告96

第二项 失踪含义之斟酌97

第五章 法律上之主体—组织体101

第一节 组织体之权利能力101

第一项 法人权利能力之开始101

第二项 法人权利能力之范围106

第三项 未来发展之趋势110

第一项 组织之设计111

第二节 组织体之共通设计111

第二项 运作之设计112

第三项 监督之设计114

第四项 未来发展之趋势115

第三节 有关法人规定缺失之检讨115

第一项 组织之缺失115

第二项 运作之缺失117

第三项 监督之缺失118

第六章 法律上主体之住所120

第一节 传统法学下之住所120

第一项 法律规定与论说梗概120

第二项 内在因由之探讨缺如121

第二节 认识住所之设计122

第一项 自然人住所之设计122

第一项 法人住所之设计123

第三节 未来住所发展趋势124

第一项 现行规定定难于适用124

第二项 住所依附户籍125

第七章 法律上之客体126

第一节 法律上客体之含义126

第一项 行为本位下之诠释126

第二项 资源本位下之诠释127

第一款 法律上客体之基石乃生活资源127

第二款 以权利之名义享有之生活资源128

第三款 以法益之名义享有之生活资源129

第四款 自由资源扮充法律上客体之角色130

第二节 现行规定之检讨132

第一项 “物”章之规定132

第二项 重要生活资源点列132

第三项 适用自如之假象134

第三节 未来规范之方向135

第一项 三个规范方向135

第二项 提供限制私法自治之依据136

第八章 法律关系之变动138

第一节 法律要件138

第一项 法律要件之内容138

第一项 法律要件之种类139

第二节 主体要件—行为能力140

第一项 行为能力之意义140

第二项 行为能力设计之特色141

第三项 法人之行为能力142

第四项 现行行为能力之检讨143

第五项 未来行为能力之规范147

第一项 生活资源应具备之要件148

第三节 客体要件—生活资源148

第二项 生活资源得丧变更之态样150

第一款 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之意义150

第二款 原始取得之态样151

第三款 继受取得之限界154

第四款 继受取得之若干法理155

第四节 变动要件—法律事实157

第一项 法律事实之意义与态样157

第二项 法律事实用辞与态样之检讨160

第九章 适法行为—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162

第一节 法律行为162

第一项 物权行为之检讨162

第一款 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之特征162

第二款 物权变动之立法例163

第三款 台湾地区学者之论说164

第四款 物仅变动之例证剖析165

第五款 通说之检讨167

第六款 物权行为之原貌169

第二项 要式行为之必要性171

第一款 要式行为之意义与方式171

第二款 要式行为之存在范域171

第三款 要式行为之存在理由172

第三项 要物行为之检讨173

第一款 要物行为之意义173

第二款 要物行为之要件174

第三款 要物行为之存在理由175

第四项 要因行为之检讨176

第一款 要因行为之意义—传统法学之诠释176

第二款 要因行为之迷惘177

第三款 要因行为之功能179

第四款 要因行为与法律上原因181

第五款 不要因行为之存在范域183

第六款 不要因行为之简易识别方法186

第七款 不要因行为适用之限制187

第二节 事实行为188

第一项 事实行为之认识188

第二项 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分立之因由189

第三项 事实行为之类型190

第四项 事实行为之特质192

第十章 中间行为—适法有责行为与放任行为194

第一节 适法有责行为194

第一项 适法有责行为之含义194

第二项 民法中待开发之范畴195

第二节 放任行为196

第一项 放任行为之含义196

第二项 民法中待开发之范畴197

第一项 违法之两种诠释200

第十一章 违法行为200

第一节 违法200

第二项 比较法上相与呼应之例证201

第三项 违法之认识202

第四项 违法之检讨204

第三节 行为205

第一项 责任能力设计之犹豫205

第二项 责任能力设计之特色207

第三项 法人之责任能力208

第十二章 法律规定范域中若干重要设计209

第一节 时效209

第一项 时效之意义—传统法学之诠释209

第二项 时效存在之理由—传统法学之诠释210

第三项 时效存在之理由—真正理由之探讨211

第四项 传统法学与时效真理之差距213

第五项 未来应有之设计214

第六项 附述—2年短时效及时效中断之规定219

第一款 2年短时效问题219

第二款 关于时效之中断221

第二节 善意恶意与不可抗力227

第一项 善意恶意之规定及特色227

第二项 善意恶意价值之检讨228

第三项 善意恶意在现行民法中之组合229

第四项 不可抗力(一)—传统法学上所见230

第五项 不可抗力(二)—比较法上所见231

第六项 不可抗力(三)—应有之认识232

第三节 民事责任233

第一项 民事责任之意义233

第二项 民事责任两种类型234

第三项 特殊问题(一)—身份权之保护235

第四项 特殊问题(二)—非财产上损害赔偿238

第十三章 私法自治范域中若干重要设计240

第一节 代理240

第一项 传统法学下代理之基本概念240

第二项 授权行为之检讨242

第三项 间接代理之检讨243

第四项 组织体代表人之检讨245

第二节 效力248

第一项 传统法学下效力之基本概念248

第二项 无效之责任249

第一款 自承损失之原则249

第二款 自承损失原则之修正250

第三款 外观上成立实际上无效250

第四款 成立后转折成无效252

第三项 无效之复活253

第四项 效力变动之经纬255

第三节 条件期限256

第一项 传统法学下条件期限之基本概念256

第二项 条件期限之功能257

第三项 条件期限之相对性258

第四项 条件分类之检讨259

第五项 期权保护之检讨261

第一款 期待权保护概说261

第二款 附条件期限之期待权保护261

第十四章 删废规定263

第一节 期日期间之规定263

第一项 比较法上所见263

第二项 台湾地区法上所见264

第二节 期日期间规定应删废之理由264

第一项 缺失总检264

第二项 残存价值2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