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当代经济政策及其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当代经济政策及其理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6/31495020.jpg)
- 谢百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4599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08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经济政策-中国-现代-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当代经济政策及其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大国1
第一节 中国经济起飞,赶上了又一轮世界经济增长期2
第二节 改革成为中国发展的强大推动力3
第三节 开放政策使中国经济较快地与世界接轨7
第四节 中国有最多质优价廉的人才劳动力8
第五节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10
第六节 社会政治局面较为稳定13
第七节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中国经济仍将持续稳定发展15
第二章 中国的价格政策、价格改革及对通胀、通缩的治理18
第一节 决定价格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18
一、经济因素18
二、非经济因素19
第二节 中国当代物价政策的历史沿革20
一、人民币在解放前夕的恶性通货膨胀时进入全国市场20
二、新中国建国前后稳定物价的努力20
三、60年代初期物价的波动政府对策21
四、物价体系扭曲的发现,调整改革物价的设想及中止22
第三节 中国传统价格体系的不合理状况及其原因和后果23
一、中国传统价格体系存在着严重不合理状况23
二、中国价格体系不合理状况存在的原因25
三、价格体系的不合理状况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26
第四节 价格改革初期的物价上涨及价格改革的基本原则29
一、价格改革初期的物价迅速上涨及对其过程的预测分析29
二、价格改革的基本原则32
一、1979~1984年的五次价格调整33
第五节 中国价格改革的历史进程33
二、1985~1988年的价格改革34
三、1989~1991年的物价改革37
第六节 中国的物价改革为什么没有采取快速到位的方案39
第七节 1992年以来的物价改革及改革的重大成就48
一、1992年以来的物价改革48
二、中国物价改革的卓著成就49
第三章 中国的货币政策、银行体制改革及金融风险的防范52
第一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52
一、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53
二、中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54
第二节 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59
一、1984年~1992年的货币政策59
二、1993年~1996年的货币政策61
三、1997年~1999年的货币政策64
第三节 中国银行体制的改革67
一、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银行体制67
二、 银行体制的改革67
三、有关是否允许商业银行投资以及投资范围的争论72
第四节 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73
一、中国当前最大的金融风险是银行贷款形成的大量不良资产73
二、不良资产的成因74
三、防范当前最大的金融风险的措施76
第四章 中国的工资政策及工资改革81
第一节 中国制定工资政策的理论依据81
一、按劳分配的定义81
二、现阶段贯彻按劳分配的特点81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具体形式82
一、工资的定义83
第二节 中国传统工资制度的弊病83
二、中国传统工资制度的弊病84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过的多次工资调整与改革87
第四节 20世纪80~90年代初中国工矿企业的工资改革90
二、工矿企业工资改革(20世纪80~90年代初)90
二、关于企业内部的工资改革92
三、工矿企业工资改革趋势93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的初步改革与深化94
第五节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94
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理论依据95
第六节 资金以及与工资奖金有关的问题96
一、奖金96
二、工资的三种特性97
三、收入公平问题97
四、脑体收入倒挂问题97
一、投资推动了技术进步99
二、投资调整了产业结构99
第一节 投资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作用99
第五章 中国的投资政策及投资体制改革99
三、投资协调了区域经济发展100
四、投资扩大了就业100
五、投资改善了物质文化生活100
六、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101
第二节 中国1949年以来投资体制的变革101
一、中国传统投资体制存在的弊病及危害101
二、投资体制的改革成果103
三、中国现行投资体制的特点107
第三节 中国的投资重点108
一、中国1949~1980年的投资重点108
二、中国80年代的投资重点109
三、中国“八五”以来的投资重点113
第四节 中国东西部地区投资比例的变化及演变趋势114
一、中国对东西部地区投资政策的变化115
二、东西部差距及成因117
三、西部开发120
第五节 关于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评析121
一、中国1949年~1979年固定资产投资评析121
二、中国80年代固定资产投资评析122
三、“八五”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分析126
第六节 有关投资的争论及思考128
一、关于东西部地区投资孰轻孰重的争论128
二、投资在扩大内需、克服通缩中的作用与地位132
一、社会保险及职工福利制度的内容133
第一节 社会保险及职工福利的内容及性质133
第六章 社会保险、职工福利及有关政策问题133
二、社会保险及职工福利的性质134
三、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137
第二节 现行的社会保险及职工福利制度138
一、职工的社会保险制度138
二、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及改革144
三、中国福利事业的发展146
第三节 “英国病”的根源及其对中国发展保险、福利事业的警戒和启迪147
一、什么是“英国病”147
三、“福利国”造成的后果148
二、“英国病”产生的原因148
第七章 中国税制的历史沿革及新税制150
第一节 税收的基本概念150
一、税收的定义150
二、税收的必要性与特征151
第二节 税收要素157
第三节 中国税制的历史沿革159
一、增值税及出口退税问题164
第四节 对新税制中重要税种的分析164
二、营业税166
三、个人所得税167
四、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170
第五节 理论探讨:税收调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中国的税负问题171
一、高税负对经济增长的压抑作用171
二、关于税负与经济增长之关系的实证分析171
三、中国的税负问题173
第六节 理论探讨:关于避税与反避税问题174
二、为何要研究避税与避税问题175
三、避税的客观原因175
一、偷漏税与避税的区别与共同点175
第八章 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及实践179
第一节 传统城镇住房制度的特点与改革的必要性179
一、传统城镇住房制度的基本特点179
二、传统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80
第二节 城镇住房制度的改革目标与改革内容184
一、住房制度的改革目标184
二、住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184
一、邓小平指示与增量住房出售试验(西安、柳州、梧州、南宁)185
第三节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实践与理论发展185
二、“提租补贴”试点(烟台方案)187
三、住房制度改革全面起步(上海、深圳方案等)188
一、乡镇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多样,多种经济成分并存191
四、住房货币化分配193
第九章 中国的粮食购销政策及有关理论问题196
第一节 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粮食购销政策的历史沿革197
一、粮食“统购统销”体制的形成197
二、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体制的理由198
三、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效果199
四、对“统购统销”体制进行的若干调整200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后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及粮食政策的演变201
一、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基础上的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启动201
二、粮食经营多渠道的合法化202
三、实行比较灵活的粮食收购价格政策203
五、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关键点--解决国有粮食企业的低效率问题204
四、粮食“统销”的全面放开--最重要最成功的改革204
六、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目的206
七、政府粮食价格政策的目标及策略207
第三节 粮食十大矛盾及其求解思路207
第十章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及有关理论问题214
第一节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和政策的历史沿革214
一、建国以前革命根据地的土地政策214
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农民土地所有制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216
三、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与“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土地所有制217
四、20世纪60年代初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调整219
五、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土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219
第二节 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的原因及其绩效评价221
一、粮食长期短缺是取消土地的人民公社制度确立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原因221
二、70年代末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开辟了农村土地承包的道路221
三、人民公社的大锅饭、平均主义使得社员缺乏劳动热情222
四、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部激励机制的有效性222
第三节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态势225
二、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的努力226
三、关于土地股份合作制227
四、关于“四荒”的拍卖228
五、在土地承包改革中的更大胆尝试--50年承包等229
第十一章 人口问题及中国的人口政策232
第一节 世界与中国的人口问题与人口理论232
一、世界与中国的人口问题232
二、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的变迁235
三、几个必须弄清的人口理论问题238
第二节 新中国的人口问题、人口理论和人口政策244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理论与人口政策244
二、对策与建议259
第三节 关于人口的国际流动问题261
一、国际人口迁移因素日益重要261
二、关于中国人口的国际流动问题263
第十二章 中国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政策有关理论问题267
第一节 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定义与界定267
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定义268
二、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量的界定268
第二节 中国允许个体私营经济存在发展的原因269
第三节 中国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273
一、政策允许、鼓励发展阶段(1978年到1987年)274
二、合法、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到10月至今)276
三、现阶段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280
第四节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283
一、现阶段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地位和特点283
二、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作用283
第五节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85
一、部分政府官员观念上存在错误认识,对个体 、私营经济的社会偏见还没有彻底消除285
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有时仍会遇到歧视歧视性政策和不公平的环境286
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自身管理上的缺陷287
四、个体、私营企业主的经营伦理道德有待提高288
第十三章 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291
第一节 中国乡镇企业的特征291
一、乡镇企业的发展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的关键292
第二节 乡镇企业在中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292
二、乡镇企业与农业、农村和农民有着浓厚的“血脉”关系292
四、乡镇企业具有很强的社区性292
三、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具有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292
二、乡镇企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93
三、发展乡镇企业是中国亿万农民致富的根本道路294
四、乡镇企业是安排中国城乡大量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最好途径295
五、乡镇企业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295
六、乡镇企业以工补农,促进了农业发展,繁荣了城市农副产品市场296
七、乡镇企业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缩小三大差别作出了重要贡献296
八、乡镇企业促进了中小城镇发展,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市化新途径297
九、乡镇企业大量吸引外资,学习外国技术,并大力发展外贸产业298
第三节 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298
一、诞生初创时期(1956~1978)298
二、高速增长时期(1978~1988)299
三、调整徘徊时期(1988~1992)299
四、迂回前进稳步发展时期(1992以来)300
第四节 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01
一、外部环境问题301
二、乡镇企业本身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302
第五节 有关乡镇企业问题的理论争论303
一、关于乡镇企业发展模式的讨论303
二、关于乡镇企业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系的讨论305
三、关于乡镇企业增长因素的讨论306
四、关于乡镇企业产权问题上的争论307
第十四章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及有关理论问题309
第一节 中国传统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310
一、中国国有企业原有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311
二、中国传统国有企业改革的紧迫性312
三、传统国有企业的僵化体制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严重后果317
第二节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初步实践--承包、租赁、资产经营318
一、承包(承包经营责任制)319
二、租赁制321
三、资产经营责任制324
第三节 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中质的飞跃328
一、股份化改革的思路329
二、股份制实践333
三、股份合作制335
第四节 现代企业制度335
一、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形式336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337
三、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评价338
第五节 债转股338
一、债转股的思路339
二、债转股的实践342
第六节 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争论及思考344
一、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讨论344
二、关于股份合作制的争论344
三、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争论344
四、关于债转股的争论345
第十五章 对外开放及中国的特区政策、利用外资政策347
第一节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与理论依据347
一、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348
二、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352
一、特区创办经过的简单回顾355
第二节 经济特区的创建及特区政策355
二、经济特区的主要特征356
三、中国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及优惠待遇357
第三节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360
一、沿海开放城市360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363
三、沿边、沿江、内陆腹地开放366
一、利用外资的历史与现状367
第四节 中国的利用外资政策367
二、中国利用外资政策的调整完善370
第五节 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371
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71
二、投资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373
第六节 中国关于对外开放方面的理论争论374
一、关于海南洋浦租地引起的大辩论374
一、中国开展对外贸易的作用与必要性382
第一节 中国开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382
第十六章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及人民币汇率、加入世贸组织等有关理论问题382
二、中国开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383
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沿革与现状385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状况385
二、现阶段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88
第三节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变化及外贸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389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以国家统制型贸易保护主义为主导,采取国家垄断外贸的经营管理体制389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渐进开放、渐进自由的对外贸易政策,对外贸管理体制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391
一、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影响396
第四节 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应急对策396
二、中国面对亚洲金融危机所采取的紧急对策397
第五节 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398
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399
二、中美谈判结束后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变化401
第六节 中国未来对外贸易政策和外贸体制改革的方向402
第七节 关于人民币汇率及加入世贸等的主要理论争论403
一、关于人民币是否应贬值的争论403
二、关于如何看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