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工程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工程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1486348.jpg)
- 陈汝龙编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5119·2521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工程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1.1 概述1
1.2 工业和环境1
1.3 环境和公害2
1.4 公害的种类2
1.5 我国环保事业的成就和规章制度4
1.6 环境科学9
1.7 环境影响10
1.8 环境工程13
第二章 大气污染14
2.1 概述14
2.2 污染大气的有害物质15
2.2.1 概述15
2.2.2 大气污染物质的扩散16
2.2.3 大气污染的有害物质的产生、性状和测量方法24
2.2.4 大气污染有害物质的处理技术30
2.3.2 恶臭物质的性状、发生源和测量方法56
2.3.1 概述56
2.3 恶臭56
2.3.3 恶臭防治技术60
2.4 媒尘和粉尘63
2.4.1 概述63
2.4.2 煤尘和粉尘的性状64
2.4.3 媒尘处理技术78
2.5 习题117
3.1 概述118
第三章 水质污浊118
3.2 污水119
3.2.1 概述119
3.2.2 水质污浊项目及其意义121
3.2.3 污浊源123
3.2.4 水质污浊的结构128
3.2.5 防止水质污浊的措施134
3.2.6 污水处理系统137
3.2.7 生活污水的处理141
3.2.8 工业废水的处理156
3.3.1 概述165
3.3 水质有害物质165
3.3.2 水质有害物质的来源166
3.3.3 水质有害物质的性状168
3.3.4 水质有害物质的测量方法177
3.3.5 水质有害物质的处理技术193
3.4 习题208
第四章 废物211
4.1 概述211
4.2.1 一般废物的性状214
4.2 废物的性状214
4.2.2 工业废物的性状和处理概要216
4.2.3 废物的性状测定218
4.3 废物的处理和处置系统219
4.3.1 一般废物的处理和处置219
4.3.2 工业废物的处理和处置226
4.4 废物的减量化、回收和复用229
4.4.1 概述229
4.4.2 一般废物的回收复用231
4.5 习题232
4.4.3 工业废物的回收和利用232
第五章 放射性污染234
5.1 概述234
5.2 电离辐射的伤害235
5.2.1 由急性(大剂量)辐射引起的伤害236
5.2.2 后发伤害238
5.3 容许剂量242
5.3.1 危险的概念242
5.3.2 个人辐照243
5.3.4 电离辐射的实际状况245
5.3.3 团体辐照245
5.4 环境污染的来源247
5.4.1 自然本底辐射线247
5.4.2 核试验247
5.4.3 原子能和平利用248
5.5 放射性三废的处理和处置253
5.5.1 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254
5.5.2 放射性废水的蒸发法处理257
5.5.3 凝聚沉淀法263
5.5.4 离子交换法及其他处理方法271
5.5.5 放射性废水的贮存、排放和复用282
5.5.6 放射性废气的处理287
5.5.7 放射性浓缩液的固化和固体废物的处理290
5.6 环境污染的管制与前景311
5.6.1 环境污染的评价方法311
5.6.2 环境监测313
5.6.3 环境污染的前景315
5.7 习题316
6.1 概述317
第六章 土壤污染317
6.2 土壤污染事件319
6.2.1 几起污染事件319
6.2.2 乡镇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应引起重视320
6.2.3 镉和铜污染地区的指标320
6.2.4 砷污染321
6.2.5 其他污染321
6.3 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322
6.3.1 防止土壤污染的方法322
6.3.2 治理污染土壤的方法323
6.4 习题324
第七章 噪声325
7.1 概述325
7.1.1 噪声公害的特征325
7.1.2 日常噪声的大小325
7.1.3 噪声的影响和容许值326
7.2 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大小327
7.2.1 音调的高低327
7.2.2 声音的强弱328
7.2.3 声音的大小330
7.2.4 感觉噪声级331
7.2.5 等价噪声级333
7.2.6 其他334
7.3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335
7.3.1 功率级335
7.3.2 点声源距离衰减335
7.3.3 线声源距离衰减336
7.3.4 面声源距离衰减336
7.4 噪声测量337
7.4.1 噪声级的测量和记录337
7.3.5 立体声源距离衰减337
7.4.2 频谱分析339
7.4.3 与测量有关的简单计算340
7.5 噪声防止技术342
7.5.1 噪声防止计划342
7.5.2 降噪措施的目标值342
7.5.3 对声源采取的措施344
7.5.4 消声器345
7.5.5 隔音措施349
7.5.6 围墙和隔壁的降噪作用352
7.5.7 吸音措施353
7.6 习题355
第八章 振动公害356
8.1 概述356
8.1.1 振动公害的特征356
8.1.2 振动与感觉356
8.1.3 振动度358
8.1.4 振动的影响359
8.1.5 振动的容许值360
8.2.1 主要振动源361
8.2 振动源和传播361
8.2.2 振动的传播363
8.2.3 振动随距离的衰减363
8.3 振动的测定364
8.3.1 振动度计364
8.3.2 振动度的测量365
8.3.3 频谱分析366
8.4 振动的基础理论368
8.4.1 无阻尼振动368
8.4.2 阻尼振动369
8.5 防振技术373
8.5.1 防振计划373
8.5.2 防振措施373
8.5.3 弹性支承375
8.5.4 动态吸振器378
8.6 习题379
本书使用单位换算表381
习题答案382
参考资料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