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迈向21世纪的中国粮食经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迈向21世纪的中国粮食经济](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1465641.jpg)
- 黄季焜,(美)斯·罗泽尔(ScottRozelle)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7109050033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76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迈向21世纪的中国粮食经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概论1
第1章 中国粮食生产和消费1
1.1 粮食生产发展概述2
1.2 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5
1.3 粮食生产增长的动力9
1.4 中国食品消费的模式14
1.5 城市化和市场化与食品消费变动17
1.6 收入增长对食品消费的影响18
第2章 中国粮食的发展前景22
2.1 21世纪的中国粮食供需平衡22
2.2 其它预测方案结果25
第二篇 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投资和增长31
第3章 技术进步与粮食生产发展的原动力31
3.1 引言31
3.2 中国的水稻生产32
3.2.1 杂交稻的推广应用33
3.2.2 种植制度的选择36
3.3 内生技术与水稻供给动态系统模型38
3.3.1 杂交稻采用率方程39
3.3.2 单产供给反应和投入要素需求的系数模型40
3.4 数据及计量模型估计结果42
3.4.1 数据42
3.4.2 影响技术采用的决定性因素43
3.4.3 水稻单产供给和投入要素需求模型的估计结果46
3.5 产量增长因素分析48
3.6 小结49
第4章 技术进步、公共投资、制度创新和粮食生产56
4.1 引言56
4.2 现代中国农业的发展过程58
4.3 播种面积、劳力投入、农业科研及灌溉投资59
4.3.1 土地利用59
4.3.2 劳动力市场60
4.3.3 农业科研61
4.3.4 水利建设63
4.4 农作物生产、产品供给和投入需求的动态调整模型63
4.4.1 理论模型64
4.4.2 实证经济模型66
4.5 数据处理、来源及计算估计结果67
4.5.1 数据来源67
4.5.2 估计结果69
4.6 准固定投入、化肥需求和产出供给的弹性75
4.7 农作物生产增长的分解分析78
4.8 结论84
第5章 新技术的扩散和采用89
5.1 农业技术扩散的理论89
5.2 农业技术扩散的模型92
5.3 农作物技术扩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94
5.2.1 所采用的数据94
5.2.2 模型估计结果95
5.4 农民的新技术采用行为98
5.4.1 农民对待不同类型技术的态度98
5.4.2 农民的技术采用行为模型100
5.5 几点看法和建议104
第6章 中国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的得与失104
6.1 中国农业科研体制的改革104
6.2 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与科研效益109
6.3 中国现行科研体制的弊端112
6.4 中国农业科研系统的改革115
6.5 中国农业科研政策和体制的取向116
第7章 资源配置和粮食生产122
7.1 研究背景122
7.2 水稻生产的投入和产出123
7.3 资料、模型及结果分析124
7.4 结论和建议128
第8章 化肥合理施用和粮食生产130
8.1 研究背景130
8.2 化肥施用现状131
8.3 生产反应函数132
8.4 分析和结论134
8.4.1 生产函数模型分析134
8.4.2 水稻生产经济效益分析135
8.4.3 小结和建议137
第9章 中国粮食生产和环境139
9.1 问题的提出139
9.2 粮食生产、投入和环境140
9.2.1 现代投入品的增加和技术革命140
9.2.2 中国农村地区的环境胁迫142
9.3 粮食产量和环境影响模型144
9.4 模型估计结果146
9.5 结论150
第三篇 中国粮食消费、结构变动和需求增长153
第10章 社会发展、城市化和中国的食物消费153
10.1 引言153
10.2 按城乡和职业分类的国民食物需求模型155
10.2.1 主食的需求155
10.2.2 非主食需求157
10.3 台湾省家庭收支调查的例证157
10.3.1 台湾省食物消费模式的改变157
10.3.2 模型设定160
10.3.3 经济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162
10.3.4 总结165
10.4 中国大陆省级资料的证据166
10.4.1 中国食物消费模式概述166
10.4.2 模型设定167
10.4.3 经济计量估计168
10.5 结论170
第11章 市场发育和中国农村食品消费186
11.1 引言186
11.2 农村食品需求模式和市场发育186
11.3 消费者需求与市场发育模型191
11.3.1 市场约束与消费者行为的优化192
11.3.2 实证模型193
11.3.3 模型估计与数据来源195
11.4 模型估计结果196
11.5 结论200
第12章 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和农村食品消费202
12.1 引言202
12.2 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状况及研究的理论框架203
12.3 实证模型206
12.4 消费需求模型的估计结果207
12.5 结论212
第13章 收入增长与食品消费质量:以大米需求为例214
13.1 前言214
13.2 稻米消费的历史和现状215
13.3 农村稻米消费状况及经济计量分析216
13.4 结论220
第四篇 21世纪初中国粮食供给与需求223
第14章 中国粮食的供需平衡——有关研究综述223
14.1 引言223
14.2 国内外对中国粮食供需平衡与预测的研究224
14.3 各种预测的述评228
第15章 中国粮食供给、需求和贸易预测模型234
15.1 粮食生产与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234
15.1.1 需求结构移动的因素:市场发育、城市化和收入增长235
15.1.2 人口增长237
15.1.3 供给结构移动的因素:技术、投资和环境胁迫237
15.2 预测中国粮食供给和需求的分析模型238
15.3 预测模型的数学表达式240
15.4 参数估计及外生变量的假设244
第16章 中国粮食供给、需求和贸易展望249
16.1 21世纪的中国粮食供需平衡预测249
16.2 中国粮食可能出现的其它几种局面255
16.3 结论和几点建议258
第17章 结束语267
17.1 主要结论267
17.2 几点讨论268